第七十七章和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台被侵蝕的神源機,換取一整套神源機的核心製造技術,理論上是賺的。
但是理論歸理論,真的想造出來又談何容易?有些工業技術,國家的體量不大到一定程度,就算能奇蹟般的研製出來,那也養不起啊。
這種事伊文前世就懂。
瓷器國的北方有個鄰國,叫做羅剎,在二十世紀末這個國家的實力曾經稱雄一時,是當時世界的兩極之一。重工業方面的科技樹也點到了頂級,但是解體之後一蹶不振,不僅科技陷於停滯,就連本土工業都快維持不住了。
為什麼?
有人説是執政水平的問題,有人説是西方的封鎖。有人説是解體導致羅剎失去了諸多重工業基地,還有人説是休克療法導致的寡頭問題。
這些答案都有理,但是都沒説到子。
其實歸結底是因為體量不夠,科技越是發達,社會的分工協作就越複雜,對國家體量的要求也是越高。羅剎解體前接近三億人口,解體後只剩下了不到一點五億。陡然暴跌一倍的人口,如何撐得起原本三億人才能維持的社會大分工?
社會分工崩潰重組之後,原本的工業體系自然也會崩潰重組,所以在解決人口問題之前,羅剎永遠也恢復不成解體前的羅剎。
同理,越是高端先進的科學技術,就需要越大的國家體量支撐。
哪怕以藍星21世紀的科技水平來看,小國想要以科技翻身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才會有歐羅巴共同體的出現。小國的科技水平超過大國,然後靠着黑科技推平大國,這種童話只會出現在11區的動畫裏。
因此伊文在接手了神源機的核心技術,度過了一開始的興奮期之後,就開始覺得異常雞肋。雖然有莫斯提馬製造出動王這個先例在前,可人家是潛伏在聯邦中,利用聯邦的工業和技術完成的。理論上來説動王就是聯邦出產的神源機,和一窮二白美尼斯帝國去開發神源機是兩碼事。
神源機技術,就相當於藍星21世紀時的航天工業技術,這是小國無論如何都耗不起的。
伊文計算了一波,聯邦有八十億高素質的工業人口,這才撐起了以神源機為首的超級工業,從而不斷對外征服最終制霸星河。而美尼斯帝國經過魔災的消耗,現在的總人口只有一億多。工業人口目前是零,想靠他們研究出神源機工業…起碼四到五個世紀之內是沒有指望的。
所以説,神源機的技術是爛在手裏了。
按照伊文現在的推測,在工業人口達到十億規模之前,強推神源機的製造工業幾乎等於空耗國力,不如將它暫時遺忘比較好。現在抱住了希洛克這條大腿,先好好的抱着,努力鼓勵生育強制教育,把人口的質量和數量都提上去才是正經事。
除此以外,伊文製造的機械生命體,也等同於高素質的工業人口。可惜他一個個改造速度太慢,而且機械生命也無法自我繁衍,一年出產三千台都夠嗆。
如果有辦法解決機械生命的轉化效率…未來的美尼斯帝國,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一一一一一一魔災告一段落之後,整個帝國也進行一輪基礎設施建設。依靠龐大的自動工業,只花了幾個月時間,就恢復了二十一個行省的城市建設。並且趁着這次全國的基礎建設,讓全國大部分人擁有了自己的房子——順帶一提,這次基礎設施建設的設計師、負責人、工程總指揮,都是小希。
在這基礎上,靠着帝國單方面的補貼,二十一行省也具備了清潔的自來水以及廉價的供電。
這對以前還在温飽線上掙扎的美尼斯人而言,可以説是天堂般的生活!特別是以水庫建設、河改道為核心的水利設施建設。這種將自來水管道送入了千家萬户的工程,這對美尼斯這個一半國土在沙漠上的國家而言,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單單是讓所有人喝上乾淨的水,就是千年未有的德政。
因此,不出意外的,伊文在民間的聲望已經是當代的大賢王了。
要知道,厚古薄今基本是每一個古老國家的傳統,在美尼斯人的觀念上,相同的尊號,當代人要比古代人多付出許多倍的功績才能得到。而賢王這個尊號基本是給死人的,現在伊文活着就得到了,證明他確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想想也不奇怪,改革維新、保家衞國、懲罰敵人、行施德政,古代賢王所能做到的一切,每一條伊文都做到了。
這個尊號來的確實名正言順。
埃赫塔頓城,權王殿,夕陽灑落在明亮的穹頂。
由於美尼斯帝國的傳承過於悠久,權王殿的造型和規格必須遵循古制。不過進行一些微調還是可以的,如今已經安裝上全套的信息設備,坐在大殿裏就能連上聯邦的網絡。
年輕的太陽王端坐在金階梯盡頭,身穿銀甲冑的冕騎士站在階梯前,面無表情的注視着議事席,手中長矛折出刺眼的光束。
“我很憂慮。”他緩緩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