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722章白色澳洲的末日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十章、白澳洲的末隨着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高層班子逃離的消息被傳開,被丟棄在戰場上的最後一萬多盟軍官兵,至此徹底陷入崩潰。在一片自暴自棄的氛圍之中,陸續開始有人打着白旗走出戰壕,向對面的軍投降。

9月22,發現“敵酋”居然已經乘坐潛艇逃走的軍,立刻不顧疲憊,就匆忙再度發動了進攻。此時的盟軍不僅又病又餓,彈藥匱乏,而且得知最高長官丟下他們逃走,從上到下皆是鬥志全無。所以,盟軍位於前沿的“紅丘陵”和“主嶺”陣地一觸即潰,再後面的拉伊鎮也僅僅只守了半天,就基本宣告易主——此時殘存的盟軍士兵,因為傷病和飢餓,早已是一個個瘦骨嶙峋,拿槍時手都會發抖,連瞄準都難以完成了,全靠一股神氣在勉強撐着。等到長官逃走的消息傳開,這一股神氣垮了,整個人也就基本廢了。

9月23上午,一股軍划着小艇在盟軍戰線後方登陸,順利突破了已經亂成一團的盟軍陣地,攻入盟軍指揮部所在的索倫託鎮,絕大多數盟軍官兵至此徹底失去鬥志,紛紛丟下槍械,無打采地舉手投降。只有數百名美軍士兵退入半島的西南部最尖端,一座約摸兩平方公里大小,扼守着菲利普灣出口的山崗,企圖憑藉山上堅固的鋼筋混凝土要和“白鯧號”潛艇剛剛送來的三十噸彈‮物藥‬資,繼續堅守到最後一刻。

由於山體險峻,要堅固,守軍炮火猛烈的關係,驕狂大意的軍起初確實是吃了點苦頭,在這塊最後的絆腳石面前被碰得頭破血。但這點挫折並不能真正挽回多少敗局,反而刺軍發了狠勁——於是,這些美國勇士就等到了六艘大和級戰列艦的輪番炮擊,以及軍轟炸機從毒氣彈到燃燒彈的反覆洗禮…

9月24深夜,要的彈藥庫被本戰列艦的一發穿甲彈擊破並引爆,霎時間,整個戰場天崩地裂,石破天驚,黑夜中彷彿冒出了一個太陽,一朵明亮燃燒着的蘑菇雲在夜空之中冉冉升起。哪怕遠在菲利普灣的對岸,都能將它看得一清二楚。與此同時,方圓數公里的地面都在像地震似的劇烈搖晃。半空中煙塵遮天,碎片橫飛,各種鐵片、碎石和焦黑的屍骸被掀到空中,拋進海里…在這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之後,殘餘盟軍的抵抗終於結束了,澳洲大陸戰場上的最後一面盟軍戰旗,在烈火中隨之凋落,宛如一個噩夢的最終結束。

但事實上,對於澳大利亞聯邦的白人居民來説,他們的厄運還遠遠沒有終止…

※※※※※※※※※※※※※※※※※※※一場烈、血腥而又艱苦的戰鬥,終於徹底結束了。

望着遠方山崗上最後一面破爛的星條旗,在海風中飄然落下,辻政信中將忍不住長長地吐了一口氣。

——雖然由於雙方的實力懸殊,從開戰之初就差不多勝負已定,但這些“美英鬼畜”在絕境之中表現出來的頑強和堅韌,還是令他到乍舌不已。軍縱然有着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但想要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就結束一場如此殘酷的戰鬥,也實在是頗為不易。其中的種種艱苦,絕不亞於俄戰爭之中的旅順攻堅戰。

到底此時,面對着勝利的曙光,辻政信中將並沒有到多少的豪情壯志,只覺得自己累透了,膩透了,苦透了,每一個神經末梢和腦細胞都麻木了,連發出歡呼的那麼點兒力氣都沒有了。所以,他跳下汽車,坐在公路旁邊的一塊石頭上,給自己點了香煙,望着海平線上的朝陽,什麼也不想,只是一動不動地休息。

出之後不久,天氣又陰沉了下來,淅淅瀝瀝地飄落起了些許雨點。涼涼的雨水把辻政信中將從過度疲勞的麻痹狀態中喚醒過來。他隨手摁熄了煙頭,轉過身來,再次打量起了這片剛剛換了主人的土地。

索倫託鎮上那些充滿維多利亞風格的美房屋,在最近這些子裏承受了本轟炸機和艦炮的多次洗禮,早就已經變得滿目瘡痍。很多木屋被燒成得只剩了幾焦黑的木樁。而超過一半的混凝土建築也是千瘡百孔、宛如蜂窩,搖搖墜。但即便如此,也仍舊可以依稀看出,這座位於南半球的歐式小鎮,曾經有着怎樣令人羨慕的繁榮和優美,讓人難以想象這片土地距離歐洲竟然是那樣的遙遠。尤其是那幾座典型的英式紅磚房,更是讓辻政信忍不住想起來東京霞關那座被稱為“赤煉瓦”的海軍省大樓…

儘管索倫託鎮被戰火摧殘得遍地瓦礫,甚至還經歷過一次毒氣戰,但就算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在這片煉獄般的廢墟之中倖存了下來——就在盟軍在岬角盡頭的最後抵抗被粉碎之時,一些鬼魂般的人影也在軍士兵的呵斥之中,跟居的土撥鼠似的,顫顫巍巍、蓬頭垢面地從各處廢墟里鑽了出來。

其中有一小部分是潰散的盟軍士兵,但絕大多數都是澳洲白人的婦女和兒童。她們的衣衫被撕成一條條的,又髒又破,幾乎不能蔽體。可以看見老婦乾癟下垂的♀房和瘦骨嶙峋的脊背,也可以瞧到‮婦少‬渾圓的肩膀和高聳硬♀器。有的孩子在水或者輕聲哭泣,乍一看至少有幾百人,甚至可能上千。

看着這些衣不遮體的婦孺鑽出廢墟,四周圍觀的軍士兵都忍不住神曖昧地嬉笑起來,或者做出各種帶有猥♀褻意味的手勢,甚至長長地打起了唿哨…很顯然,這些白人婦女之中的一部分人,不久之後勢必會在軍的安所裏出現,而在場的“有功之臣”則會去光顧他們的皮生意…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這些軍士兵對待澳洲婦女的態度還算不錯,説話也比較温和。其中一些士兵甚至還摸出吃剩下的餅乾和飯糰,丟給這些餓得半死的白人婦孺——不知為什麼,最近軍的補給當真是非同尋常的寬裕,甚至到了鋪張費的程度。這讓不‮婦少‬女鬆了口氣,暗想這些黃皮矮子畢竟還不是那麼壞。

但是,如果説軍對待澳洲女人多少還有點客氣的話,那麼對待投降的盟軍士兵,就是半點沒留體面了——成羣結隊的戰俘剛剛被驅趕到一塊空地上,押送他們的軍士兵就迫不及待地搜索起了財物,把盟軍俘虜的毯子、手錶、首飾、刀片、餐具、食品甚至牙刷一掃而空。若是有誰膽敢稍有反抗,就會被抓住手腳扔在地上,然後一陣拳打腳踢加猛敲。如果某位戰俘身上藏了手槍或匕首,而且還被軍搜出來的話,那麼接下來最起碼也得被槍托砸得血滿面,運氣不好的話,還有可能被直接一記刺刀給捅死。

在搜身完畢之後,盟軍士兵才得到了很少的一點兒食物和水,每個人的分量大概剛剛夠讓一隻小耗子吃得肚皮滾圓…又過了一會兒,三艘噴吐着滾滾黑煙的小火輪,慢慢靠上了剛剛被本工兵修復的索倫託鎮碼頭,船身上依稀還可以看到一些焦痕和彈孔——這都是軍在附近港口繳獲的澳洲船隻。

隨着三艘小火輪的相繼抵達,澳洲白人婦孺被陸續押送上船,準備渡海運回她們不久前剛剛逃出的墨爾本市區,接下來再作出進一步的處置。然而,三條小火輪的載客量有限,三條船的排水量加起來還不到兩千噸,所以,基於女士優先的國際通行原則,那些被俘虜的盟軍官兵,就沒有了乘船代步的好運氣——按照軍參謀們的安排,這些已經又病又餓,筋疲力盡的俘虜兵,將要在衞兵的刺刀下,象一羣牛似地被驅趕,沿着環繞菲利普灣的海濱公路,徒步走回墨爾本,而他們已經體質極為虛弱,甚至到了風吹就倒的程度…

結果,這批衣衫襤樓、飢腸轆轆的戰俘的轉移行動,變成了一次總里程超過八十公里的死亡行軍——絕大多數軍士兵都遵守武士道的野蠻神,毫不留情地殘酷對待着這些“白皮鬼畜”殘暴行為在這個過程中是家常便飯,俘虜們稍不聽話就遭到刀劈,掉隊的俘虜全都遭到慘無人道的毒打,甚至有本兵用子敲戰俘的頭來取樂。由於生病和營養不良而奄奄一息的俘虜則被棄之路旁,倒地不起的俘虜在槍口的威脅下被自己的夥伴活活埋掉。如果有人拒絕合作甚至膽敢反抗,獸大發的本兵就會用刺刀把他們活活挑死。

於是,在漫天飄落的陰冷冬雨之中,數萬名衣衫襤褸、渾身濕透的盟軍官兵,一邊哆哆嗦嗦地抱着胳膊,一邊深一腳淺一腳地踏上了走回墨爾本市區的悲慘旅程——通向北方的路被炮火和炸彈給搞得坑坑窪窪,路旁的壕溝裏散亂地堆着被拋棄的裝備、燒壞了的卡車、炮架和步搶。俘虜們被迫拖着沉重的腳步,繞過這些亂七八糟的障礙物,缺了腿的傷員也只能用樹枝當拐仗,拖着鬆散下來的繃帶一拐一拐往前掙扎。整條綿延五六十公里的道路,成了埋葬這些病鬼餓殍的長型墓地,沿路的溝渠裏很快就滿了屍體和瀕死的人。

不過,凡是能夠踉踉蹌蹌踏上這條行軍路的戰俘,無論能不能最終達到終點的戰俘營,都還不算是最倒黴。更悲慘的則是那些在行軍起點就倒下的傢伙——辻政信中將親眼看到,一個骨瘦如柴但卻滿臉通紅,眼睛好像燃燒的煤塊,明顯是發了高燒的澳大利亞軍官,才從索倫託鎮上出發了沒幾步路,就搖搖晃晃地跌倒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咳嗽着,卻怎麼也站不起來。一個押送的本士兵湊上去不停地踢他的口。澳大利亞軍官掙扎着想爬起來,向本兵伸手哀求,後者卻只是把刺刀尖對準了他的脖子,一刀就結果了他的命。

而在旁邊的不遠處,兩個蓬頭垢面的澳洲平民——似乎是就地徵發的苦力壯丁,被本人用刺刀催着挖了一個坑,把一個得了嚴重傳染病的美軍上尉抬在坑裏。不料就在掉進坑裏的那一刻,這個上尉卻突然拚命掙扎起來,企圖逃離他的墳墓。本兵命令那兩個澳洲人用鐵鍬把這個垂死掙扎的上尉打回去,他們起初不肯,直到本兵用槍對着他們,兩人才無奈地揮舞鐵鍬把那個上尉打得跌在坑裏,就這麼活埋了…或許是因為泥土沒有壓實的緣故,過了好長一陣子之後,還能看見一隻手在墳外,絕望地在空中亂抓。

※※※※※※※※※※※※※※※※※※※昔有着“豺狼大佐”之稱的辻政信中將,對此叼着香煙視若無睹——他從來都不是什麼能夠憐憫敵人的慈悲者,當初在菲律賓屠殺美軍戰俘的時候,就有他的一份功勞。而且,對於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行,辻政信中將也有他的一番邏輯:憑什麼當年美英白畜能夠像消滅害蟲一樣屠殺有人種,而不準有人種倒過來屠殺他們?要知道,當年最初那一批被大英帝國放到澳洲的罪犯移民,前後只用了二十年時間,就殺光了澳大利亞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土著,而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土著更是被殺得一個不剩,最終硬是用血淋淋的屠刀,將這塊跟大不列顛島遠隔半個地球的土地給染成了白。如今軍的做法,不過是學習英國人的傳統經驗,一報還一報,換成有人種殺光他們這些高貴的白人,再一次改變澳大利亞居民的人種結構而已…

既然歐美白人可以在美洲和澳洲理直氣壯地消滅原住民搞換種,本民族為什麼不能有樣學樣呢?

不過,儘管如此,出於最基本的好奇心,他還是喊住一個負責指揮戰俘押運事宜的參謀軍官,用語詢問這是要把戰俘押運到哪裏去。然後得知:山下奉文大將下令,盟軍戰俘一律押往西澳大利亞的礦山。

“…西澳的礦山?莫非是要他們下礦嗎?這可不是個好主意!我在西澳見識過那樣的場面!”辻政信皺眉搖頭道,“…別看這些白人個頭似乎高大的模樣,其實一個個慵懶散漫、效率低下,而且胃口還很大。如果讓他們挖礦的話,每天吃掉的東西恐怕比皇軍士兵的常食品配給額度還要多,挖出來的礦石卻比最瘦的朝鮮勞工還要少…此外,這幫傢伙還喜歡三天兩頭罷工鬧事,索要更多的口糧和休息,當真是全然不知死活——與其養着這幫好吃懶做的蠢笨白人,還不如從朝鮮和中國蒐集勞工呢!”

“…確實如此,閣下。事實上,在之前的幾年裏,我們一直是在用支那人、越南人和朝鮮人來代替蠢笨的美英白畜。但是上個月的時候,澳洲方面軍司令部來了一批支那八路…呃,不對,是中國紅軍的外官,是共產國際安排來澳洲建立領事館的,結果這幫人一到澳洲就找到司令官山下大將抗議,要求我們釋放之前陸續徵發到澳洲的中國勞工,讓他們可以回家,或者至少要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

然後,蘇聯人的代表也給他們幫腔,説是既然中兩國紅政權已經議和結盟,就不該繼續讓友邦公民無償服苦役,最起碼要給勞工發薪水,之前乾的活也都要給補償…閣下,您也知道的,如今是形勢比人強,而且特魯克鎮守府的聯合艦隊司令部也支持這一看法,所以山下大將只得捏着鼻子如數答應了下來。”那名參謀如此解釋説,“…結果事後一統計,哪怕開出了很優厚的薪水,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中國勞工還肯繼續留在礦上幹活。而走了那麼多人之後出現的勞動力缺口,就只能指望着這些美英戰俘來頂上了。”

“…原來是這樣啊…似乎是沒辦法的事,只好把他們進礦井發揮剩餘價值了,費糧食也就費一點兒吧…眼下政府好歹是換了招牌,做事要講究點兒體面,不能再隨隨便便把俘虜集體處決了。”辻政信中將嘆了口氣,“…接下來呢?那些離職的中國勞工,都搭乘返程的移民船回國了嗎?”

“…不,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回去了。剩下的都拿了司令部分給他們的田地,在澳洲就地定居了。”

“…什麼?還要給他們分田地?憑什麼要把皇軍汗打下來的地分給他們?”辻政信驚訝道。

“…因為給他們結清薪水的時候遇到了一點麻煩,很多中國勞工都不肯收紙幣——眼下國內各類消費品完全實行配給制,無論是軍票還是元,都是什麼貨物也買不來的,天曉得要等到啥時候才能重新恢復市場易。而若是給實物的話,司令部也拿不出太多的東西…所以司令官大人就想了個分配土地的補償方案,反正澳洲的地盤太大,人口太少,那些野外的土地荒着也是荒着,還不如拿去打發人…”那名參謀答道,“…請放心,司令部撥給中國人的都是達爾文港、卡潘塔利亞海灣和約克角半島那邊的下等旱田,還有一些沙漠邊緣的半乾旱牧場。你也知道的,那地方走出海岸線沒幾步路就是沙漠,距離最近的大城市也隔着上千公里的無人區,原本就算是每人給再多的地,大家也都不願意去那兒住,如今正好可以拿去搪中國人。至於達令河與墨累河畔的上好水澆地,都留着給咱們本國的移民同胞呢!”

“…明白了。”辻政信點點頭,“…那麼這些俘獲的白人婦女呢?上頭打算怎麼安置?”

“…按計劃是押到墨爾本,讓澳洲前線幾個安所的老鴇來甄別一下,先把患上傳染病和花柳病的女人給挑出來,然後漂亮的白種女人進安所,不太漂亮的白種女人分配給那些從礦裏出來的中國勞工當老婆…什麼?我國的移民怎麼辦?閣下真是多慮了!我國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青壯男子死傷無數,現在的國內那邊可是女多男少,一個小夥子可以配上一車姑娘呢!哪裏還需要再多此一舉,去找白種女人婚配?

“…嗯,雖然聽上去很有道理,也很符合邏輯,但還是總覺這回似乎有點吃虧了…”

與此同時,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所羅門羣島海域,一艘宛如浮城的巍峨巨輪上,正穿着沙灘褲和汗背心,躺着甲板上曬太陽的王秋同學,則是看着【穿越之書】上顯示的最新得分進項,悄悄地鬆了一口氣。

——【成功改變澳大利亞的人種屬,將‘白澳洲’變成‘黃澳洲’,獲得20000獎勵點】…

“…嗯,獎勵點進賬的速度還算不錯,可是要湊足三百萬積分…不,後面蘇菲又多侵蝕了幾條船,現在需要湊足的離積分已經漲到了三百二十萬,依然還是任重而道遠啊!”他舉起身邊的一大杯果汁雞尾酒,微微啜飲了一口,幽幽地嘆息道,“…看起來,真的是隻能再打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