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衝突世界:同室操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八章、衝突世界:同室戈中國,武漢在中國近代史上,這座號稱“九省通衢”的湖北省府,華中重鎮,就不斷被熊熊的戰火焚燒。
從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義,到北伐戰爭的連番惡鬥,再到抗戰爭之中的武漢戰役…
如今,雖然本侵略者已經從武漢退走,但曾經的抗
民族統一戰線也不復存在。出於彼此之間
深蒂固的仇恨和敵意,還有無法調和的階級矛盾,國共兩黨再次大打出手,將這座城市又一次捲入戰火之中。
黃昏時分,站在長江南岸,位於武昌的蛇山之巔的黃鶴樓上,望着對岸漢陽燃起的熊熊大火,聽着隱約傳來的隆隆炮響,穿着軍便服的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中將,忍不住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這位以桀驁和傲慢而著稱的“醋子喬”閣下,此時的心情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一切都全完了,自己的一切工作和努力,又一次全部失敗了。
沮喪、失望、痛苦、無能為力,各式各樣的負面情,如同
水般一起湧上了史迪威中將的心頭。
從四年前太平洋戰爭爆發到現在,曾經心高氣傲的他,一直都扮演着敗軍之將的角。而對史迪威來説,比起淪為敗軍之將還要更殘酷的事,莫過於戰爭尚未結束,自己卻已經被命運踢出了戰場。
回想起戰爭爆發初期,自己率領數萬中國遠征軍,從雲南出征緬甸,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哪怕在緬甸戰場被打得全軍潰散、兵臨絕境,頑強的史迪威也沒有放棄,而是帶着身邊最後的一百多人,硬是橫穿莽莽山林,擺軍的圍追堵截,成功地向西撤退到了印度境內,一心想着何時重整旗鼓,捲土重來。
但是…見鬼!本這個在戰前被美國人公認為好像小丑一般的敵人,實際上竟然是如此的難纏。
儘管國內已經不計血本地瘋狂造艦,但太平洋艦隊還是一次又一次被打斷脊樑骨。陸軍的表現也不比海軍更好,麥克阿瑟從馬尼拉退到巴丹半島,又丟下部隊帶着一小幫人從菲律賓逃到澳洲,然後再在澳洲繼續不斷往南後退,如今已經退到了澳洲最南端的墨爾本,如果還要繼續退下去的話,就得要跳海了。
迄今為止,西方各國幾乎所有抵禦本侵略的努力,無不歸於失敗,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打個平手。在混跡東方多年的史迪威看來,這個問題的
子,應該是出在白種人對有
人種那種
深蒂固的優越
上。從理智上,他們知道
本人不好對付,但從
情上,他們又不肯相信黃面孔的
本人能戰勝西方大國。
——儘管在世紀初的俄戰爭之中,這些島國矮子已經成功過一次了。
於是,本武士用他們的兇殘、狡猾和彪悍,給那些堅持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狠狠上了一課,讓他們體驗到了足夠的狼狽和屈辱,也把美利堅合眾國的威嚴和大英帝國的餘輝,統統都踩到了他們的木屐底下。
作為一名美利堅合眾國的職業軍人,又身在對抗本的第一線,史迪威當然認為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可是,他什麼都做不了。
自從遠征緬甸失敗、狼狽逃亡印度之後,他的手裏就沒有了一兵一卒。雖然好不容易開闢了從空中翻越喜馬拉雅山脈的“駝峯航線”重新回到了中國重慶,可是接下來的本海軍大舉進入印度洋,以及隨之爆發的印度反英大起義,又讓史迪威以印度為基地,訓練中國士兵反攻緬甸的計劃,徹底宣告了破產。
——作為一名從小就被教育要“恨英國佬”的典型美國人,史迪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印度人對英國殖民者的仇恨,但不得不説,這種仇恨爆發的時機真是太尷尬了,而引爆它的人也真是太糟糕了…
在印度次大陸成為戰場之後,駝峯航線很快就無貨可運,徹底停擺。而這已經是戰時中國跟外界的最後一條國際通線。失去了它,就窒息了中國的輸血管,再也沒有一發子彈,一滴汽油能夠運到重慶…
嗯,嚴格來説,還有一條連接北方蘇聯的國際通線,但那跟史迪威這個美國中將無關。
搞不到援助物資、失去了價值的史迪威,被蔣委員長一腳踢開,在重慶坐起了冷板凳。
之後,隨着軍將攻擊重點轉向南洋和澳洲,為此不斷從中國戰場
調兵力,步步後退,主動放棄大片內陸省份的佔領區,蔣委員長輕易收復武漢等大片土地,對
作戰的態度愈發消極。
當麥克阿瑟在澳洲戰場左支右絀、節節敗退的時候,史迪威曾經依據羅斯福總統的來電,竭力敦促蔣委員長不要滿足於接收本人主動放棄的那部分地盤,而是應該配合其它戰場,發起牽制
反攻:“…在整個亞洲戰場萬馬齊喑的情況下,如果中國能夠不失時機地勇敢反擊,向退卻中的
本侵略軍主動發起大規模進攻,以便成功地牽制
軍南下步伐,乃至於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早
光復自己的首都——南京,必然能夠給世界反法西斯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如果是在之前,對待掌握美援物資分配大權的史迪威,蔣光頭還是能夠聽得上幾句話的。但是,在駝峯航線的美援物資斷絕之後,勢利眼的蔣委員長就對他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和光火,還有滿滿的牢騷:“…中國如何進行自己的反侵略戰爭,與他人何干?迄今為止,盟國在對
作戰中一敗塗地!所有的戰場都在潰退,唯有我中華堅強
立、收復了大片國土!盟國哪怕兑現了他的一點點諾言,給予我們一點點實際支持,或者配合我國作戰哪怕一次,也算體現了同盟的價值!現在就連由美國人組成的陳納德飛虎隊的油料,都不能保證!反倒要我們去牽制
軍南下?帝國主義、種族主義從來都是犧牲中國利益的!”雖然嘴上説得漂亮,一度讓史迪威無言以對。但這位蔣委員長的做法卻實在是不敢恭維——他把從緬甸撤回來的部隊,還有通過駝峯航線獲得的最後一批美援裝備,統統都給了西安的胡宗南部,一心一意地跟延安八路軍搞摩擦,但卻對打
本人興趣全無,只是一心坐等盟國擊敗
本,然後自己再去摘果子。
這樣只拿東西不幹活的所謂“盟友”對合眾國有什麼用?華盛頓難道是欠了你們什麼嗎?
對於這麼一顆冥頑不靈的“花生米”史迪威中將到了無比的沮喪和憤怒,但卻又無可奈何。
幸好,在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史迪威總算是找到了一點兒事情可做,不用再閒着發黴——屢屢失敗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為了挽回面子和報復敵人,提出了“穿梭轟炸”的概念,就是讓遠程戰略轟炸機從中途島起飛,轟炸本後直飛中國大陸,在中國加油裝彈後再往東飛越
本執行第二次轟炸,最後返回中途島。如此便可規避飛機航程不足的難題,給
本人施加雙倍的打擊,但為此就需要在中國沿海尋找一個合適基地。
於是,在重慶閒得發黴的史迪威,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勘察地形和考察機場選址的工作上去。
可惜,這項工作剛剛開了一個頭,倒黴的史迪威將軍就再次捱了當頭一——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了!
眾所周知,在抗戰初期的所謂“月期”過完之後,重慶和延安之間的關係早已是貌合神離,各種大大小小的衝突和摩擦從未停止過,比如最嚴重的那場“皖南事變”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
軍主力逐漸撤出中國戰場之後,重慶方面更是消極抗
,積極“剿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