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418.第418章崇禎五年的尾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零九章、崇禎五年的尾聲(續)本,京都,倒幕軍盟主,自封“西國探題”的長州藩主利秀就大人駐蹕的二條御所京都,這座位於山城國葛野之地的本古都,在江户時代初期,就已經發展成一座方圓近四十里,人口近二十萬的大城市,在這個島國各都市之中的規模僅次於江户,而人文古蹟、風名勝則百倍過之。

從公元九世紀的築城之初開始,京都的城區就經過了嚴密的規劃:一條貫通南北、寬達六十步的朱雀大街,把市區一分為二,直通天皇御所的正門廣場。棋盤狀的街巷縱橫如陌,把城市切割成一座座整齊的裏坊。街道兩旁,柳櫻成列,裏坊之中,屋舍連綿…令遊人沉醉其間,連忘返。

遺憾的是,作為本這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每逢亂世降臨,京都總是免不了屢遭兵火的摧殘與破壞,但哪怕被一把火燒成白地,這座古都也會很快被再次修葺一新,始終不失這座島國古都特有的優雅韻味。

此刻,這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已經又一次開始了毀滅與重建的輪迴…

伴隨着“得得”的馬蹄聲,化名岡本保羅的黑爾,牽着戰馬走出二條御所,這座曾經屬於幕府將軍的城堡,以及現在的倒幕軍前線總指揮部,同時打量着四周的京都街景。

入目所見,正是一派殘破蕭瑟到了極點的頹廢景象。

堆滿垃圾的骯髒街道、搖搖墜的破爛木屋、蓬頭垢面的邋遢市民,安靜到近乎死寂的空曠市集。

——江户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在裹挾皇室和公卿撤出京都之前,曾經採取焦土戰術,故意大肆縱火焚城。雖然不久便下了一場大雨,好歹是救下了這座古都,但也燒掉了全城大約十分之一的房子。

而隨着戰亂被帶來的,持續了將近小半年時間的商旅斷絕,讓這座城市更是生機全失、百業凋零。

因此,即使是那些保存完好的的昔繁華街町,如今也是行人寥寥,車馬絕跡,各類店鋪幾乎盡皆關門歇業,殘餘的居民找不到活計,個個面黃肌瘦。在這一片蕭條的氛圍之中,那些掛着十字架的“切支丹”倒幕武士顯得頗為醒目,一個個挎戰刀,懷摟女子,提着酒壺醉醺醺地招搖過市,引得人人側目戰慄。

雖然跟之前的應仁之亂、戰國亂世相比,長州利家的此次武力上洛還算不得殘酷,但是對京都各種歷史古蹟的破壞,卻遠勝於歷史上任何一位諸侯大名——金閣寺、慈照寺、清水寺、醍醐寺…這些歷史悠久的古老寺廟,在宗教戰爭的殘酷氛圍中,都被狂熱的基督徒十字軍給強佔並改成了教堂。

——策馬走過一座座好似拆遷工地般狼藉凌亂的古老寺廟,遙望着剛剛在五重木塔頂上豎起起來的醒目十字架,還有一尊硬是用觀音或佛陀石像改出來的聖母瑪利亞坐像,黑爾真是有種哭笑不得的覺。

更要命的是,這些狂熱基督徒搗毀了佛寺還不算,接下來又用刀槍把和尚尼姑給趕出來,強迫他們從佛陀的畫像上踐踏而過,以示對佛教信仰的侮辱…面對這樣乾坤顛倒的大變局,固然不乏有頭腦靈活、節匱乏的高僧和比丘尼,果斷地下袈裟,丟掉佛經,換上了法袍和聖經,搖身一變成了基督耶穌的虔誠僕人。但同樣有更多的頑固不化之輩,對此抵死不從,甚至暗中組織地下抵抗組織,進行刺殺和破壞。

因此,自從倒幕軍進佔京都以來,以“捕拿幕府殘黨”為名,每一天都有從數十名到上百名不等的犯人,被押送到京都的六條河原斬首。各種新鮮和腐臭的人頭,在京都的街頭和橋頭掛得到處都是。

雖然京都的氛圍已經如此恐怖,但這裏還遠遠算不得是最糟糕的地方——京都畢竟是天子都會,聯軍總部的所在地,不管是從哪裏來這兒湊熱鬧的“倒幕義士”和“主的信徒”在此地通常還要守點規矩,至少不會隨意當街屠戮。而基督教畢竟也是勸人向善的普世宗教,不是什麼教,面對當前生靈塗炭的亂世,教會組織不僅收養孤兒孤女(以後當小修士和小修女),還對窮人施捨食物,以此誘使人們來聽傳教士佈道…在“本十字軍”的武力威脅和傳教士的舌燦蓮花之下,眼下的京都至少已有數萬人皈依了基督。

而在這座城市的外面,很多鄉村地方因為十字軍和佛教徒的反覆攻殺,甚至已經荒涼得看不見什麼人跡了。無數曾經相當繁華的村落,都在殘酷的宗教戰爭之中被屠殺成了**,田野間隨處可見散發出惡臭的屍體。剩下的村鎮多半也墮落成了沒有任何法律與秩序的混亂之地。但凡有誰走出京都市區,便會時不時地踩到幾片殘甲,半截斷刀。運氣不好的,還會在草叢踢出幾節腐爛發臭的殘肢來…

繼續將觀察的視野往外圍擴展,以京都到大阪一線為中心的方圓二三百里之地,原本這個國家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昌盛的華之所在,如今卻皆是如蝗蟲過境般的慘不忍睹,而且戰火迄今未熄。

——在絕大多數的動亂時代,底層百姓都是無辜和無助的,那些上位者的野心和瘋狂,才是催生戰禍的源,而最終獲得的結果,卻往往並不會如同最初預想的那麼美好——無論對佛教徒還是基督徒都一樣。

再接下來,隨着倒幕戰爭和宗教戰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整個本列島恐怕都要變成一片煉獄焦土,萬千生靈都將承受血和饑荒的苦難——那些諸侯大名在抵抗無望的情況下,或許還有可能低頭降服、無血開城,從而和平消弭戰事。但那些佛寺和神社,卻很難不做抵抗就輕易改宗,掛上十字架和聖母像…

黑爾一邊悲天憫人地如此胡思亂想着,一邊看着在手中來回翻動着一張“狀”這是他剛剛在二條城內領到的,上面有長州藩主利秀就的簽名。內容大意就是表彰他在近畿掃蕩作戰中的功績,讚賞他和他的部下殺和尚巫女燒寺廟拆神社從不手軟,搗毀各種“異教”神像毫無心理壓力,當真是利家的好戰士,耶穌基督的忠誠信徒:“…今有海外義士岡山氏率軍上洛助陣,弘揚聖教,忠義無雙,堪稱天下柱石、國家棟梁…”——到最後才是戲:在近畿附近賜予他一塊封地,讓他得以躋身諸侯大名的行列。

“…大和國郡山城二十萬石?嘖嘖,咱們這位利大人,對待在下還真是夠‘慷慨’的啊…”——大和國,又稱和州,大致相當於現代的奈良縣。在本是名副其實的“中央之地”東北是雄偉的笠置山地,南方是山嶽重疊的吉野山地和紀伊山地。西南部農業發達的奈良盆地,有着飛鳥京和平城京等平安京之前的本古代都城。古代本即以大和命名,所以光是從名字上就能聽出,這裏乃是本文明的發源地,以及天皇家族的祖宗陵寢所在之處。全國總石高為四十五萬石,以郡山城為治所。

從地理上看,大和國處於京都背後的位置,畿內其餘地區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帶,只有大和擁有眾多山地,又離京都很近,進可攻退可守,有着先天的戰略地理優勢。昔的南北朝時代,勢單力薄的南朝就是在大和國的吉野山上,憑藉地利與皇室在大和國的悠久淵源,得以長期與兵多將廣的北朝長期對抗。

初看起來,利家這回似乎是慷慨了一把,封給了黑爾一大塊物產豐饒、地理位置重要的風水寶地。但問題是,因為歷史悠久的緣故,大和國同樣也是本佛教勢力最強大,底藴最深厚的地方之一。

位於大和國境內的古都奈良,就以寺院林立而著稱。這些寺院擁有大片田土,豢養着龐大的僧兵集團,掌握着驚人數量的財富,還壟斷着本全國的宗教話語權,堪稱是國中之國。並且這些寺院往往已經矗立近千年之久,其影響力對整個國家如影隨形。不要説天皇,就是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這樣的豪傑梟雄也難以轄制,反而要被他們處處束手束腳。對於打着聖戰旗號的倒幕十字軍來説,這些佛寺乃是最頑固的信仰死敵,也是目前畿內各地抵抗運動的中堅主力。

雖然作為報復,倒幕軍在不久前剛剛攻破奈良,大肆殺掠,砍得和尚尼姑們人頭滾滾,把幾座歷史最悠久的古寺一把火燒成白地。但大和國內的抵抗運動非但沒有被彈壓下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在田野上、山嶽間、市町裏、街道上,到處都有頑固的佛教徒和僧侶在展開游擊戰…

所以,利家這一回與其説是慷慨大方地裂土封賞,倒不如説是把一塊燙手山芋丟給了黑爾去平定——反正以黑爾這幫天主教徒的身份,哪怕想要通敵都是不可能的…

事實上,除了黑爾的“菲律賓海外僑十字軍”之外,還有其他幾支規模較小,但態度卻極為狂熱的基督徒武裝團體,也在大和國獲得了封地…借刀殺人的心思當真是不要太明顯!

除此之外,利家明明很清楚黑爾的海外背景,還有跟西班牙人的聯繫,卻刻意給他安排了一塊不靠海的內陸領地,似乎也有對他們這些“海外僑民”進行限制和提防的意圖。

至於等到局勢安穩下來之後麼…轉封和改易領地這種事情,德川家會做,沒道理利家就不懂。

不過,對於黑爾這個職業的革命家來説,上述的各種算計,統統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