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第375章南海鐵道紀行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六十六章、南海鐵道紀行(六)事實上,早在長州藩使節團抵達臨高之前,降臨這個時空的中央“有關部門”就已經通過哆啦a夢神奇道具之中的【你偵察衞星】蒐集情報,對本內戰的局勢發展進行了推演和評估。
從地圖上看,如今的本內戰局勢,已經跟原本歷史上十九世紀中葉那場倒幕戰爭前夕的形勢非常相似——常年接受穿越者武器援助和技術輸出的長州藩,乃是倒幕運動當之無愧的主心骨。剛剛被臨高穿越者元老院遠征艦隊教訓了一頓的薩摩藩,也在炮彈的“説服”之下順應時勢,加入了倒幕陣營,坐上了第二把椅。剩餘的西南各藩,或是主動加盟、或被武力脅迫,如今都站隊加入了倒幕軍。而堅持不肯倒幕的,則已經被當成投名狀給幹掉了。只是四國島各藩依然全都堅持親幕府立場,顯得有些遺憾…
不過,即使是十九世紀的那場倒幕戰爭,貧瘠窮困的四國島各藩,除去土佐藩出了一個傳奇名人坂本龍馬之外,其實基本也就是在打醬油。以他們堪稱貧弱的兵力財力,本影響不到全國大局。
更別提在今年初的九州平定戰裏,四國島的幾個藩國因為出兵偷襲九州島,已經被倒幕軍狠狠教訓了一通,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它們恐怕都只能躲在老窩裏傷口,同時坐觀東西兩軍決勝於近畿。
而作為對手的德川幕府,則同樣是年不利,先是數年前的征伐長州慘遭大敗,作為幕府基的旗本武士損失慘重。然後是這幾年苦心經營起來的近代化新軍尚未遇敵,就被“不明海盜”打得一戰全滅,接下來是幕府在本西部殘餘的盟友和據點也被相繼拔掉,戰線已經從長州藩邊境一路後退到了京都附近。
如果是十九世紀那個坐享安樂兩百多年、從上到下衰朽不堪、全無血的德川幕府,在這麼多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之下,恐怕早已是人心背離、搖搖墜,甚至處於瓦解狀態之中了。
但問題是,如今這個世界還只是處於十七世紀,而不是十九世紀。
——此時距離本戰國時代的結束,才不過二十多年,一兩代人的時光,不少追隨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參與過壬辰入侵朝鮮之役和關原合戰這些大場面的老將都還活着。本各藩的軍事力量,還沒有被漫長的和平歲月給“鈍化”德川幕府上下和作為幕府臂膀的各個譜代親藩,都還在相當程度上保持着開幕之初那股奮發向上的鋭氣,遠非原本歷史上十九世紀幕末年間那些武備鬆弛、不識戰陣的怯懦廢物可比。
所以,面對着關西戰場上極端不利的“開門黑”局勢,意志堅定的“葵三代”德川家光將軍,並沒有像末代將軍德川慶喜那樣可恥地丟下大軍逃回江户——儘管他原本倚為中堅的近代化幕府新軍,還沒來得及跟長州軍手,就已經被海參崴遠東公司的“二十一世紀海賊”給殲滅在了大阪城郊外,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嚴重到無以復加。但為了德川家才坐穩了不到二十年的江山,德川家光還是想盡辦法勵鬥志,拉攏盟友,脅迫和收買各藩提供更多的援軍,恢復幕府軍的戰鬥能力。
而此時還在上升期的德川家與其譜代家臣團,面對着江山易主的可怕徵兆,也沒有多少動搖和畏懼的跡象,反倒是難得地萬眾一心,咬緊牙關刮地三尺,幾乎是傾家蕩產地給前線輸送兵力、糧草、戰馬和軍械——反正要是幕府倒台的話,他們就是藏着再多的財寶,也不過是便宜了各路逆賊而已。
因此,當長州藩結束了九州平定戰,摩拳擦掌準備“上洛”直撲京都的時候,幕府軍已經再次在近畿地區集結了超過六萬人的龐大軍團,嚴陣以待。而倒幕軍雖然同樣能夠湊出超過六萬的兵力,但由於是長途遠征、外線作戰,為了保證補給線和後方腹地的防禦,最多隻能在近畿戰場上投入四萬人而已。
這樣一來,倒幕軍就等於是在主動攻擊之中還要以少擊多,即使在武器裝備和步兵戰術上有着一定程度的技術領先,但如果拉不到更多外援的話,似乎也未必能抵消六萬幕府軍的兵力優勢和主場優勢。
因此,儘管在局勢上有着不少相似之處,但眼下的長州軍卻不可能像原本歷史上十九世紀中期那場倒幕運動一樣摧枯拉朽,僅僅通過一場全程持續不到四十八小時的伏見-鳥羽戰役,就徹底打掉了當時德川家已經極為薄弱的鬥志和主心骨,基本奠定了倒幕派的必勝之局,後面就只剩下掃尾的“垃圾時間”了。
總的來説,家大業大的德川幕府,只要戰鬥意志沒有動搖的話。就不是一兩場戰役就能輕易打倒的。即使在近畿平原的野戰之中失利,幕府軍還可以繼續死纏爛打,堅守大阪城,拖住倒幕軍的兵鋒。即使大阪陷落,整個關西易主,幕府也可以在東海道節節抵抗,同時抓緊時間重整旗鼓,從關東平原的大本營再一次招兵買馬,預備跟已經兵勞師疲的倒幕軍,在自家的腹心地盤展開下一回合的較量——原本歷史上德川幕府的迅速覆亡,其實更加近似於蘇聯解體。當整個幕府上層都失去了抵抗的勇氣和信心,自己拋棄了自己的政權和法統之後,那麼縱然有新選組、會津藩等底層小卒還在奮戰不休,也已經無法扭轉大局了。
相反,作為挑戰者的長州藩利家,卻只有一次顛覆幕府的機會,遭遇一些無關痛癢的小挫折倒也罷了,如果是那種真正傷筋動骨的大敗,恐怕只要一次就能把長州藩重新打回原形。等到戰局急轉直下之後,面對必然出現的“牆倒眾人推”之敗局,利家長州藩縱然不至於被打到廢藩滅族,之前所有的宏圖霸業也會徹底化為泡影,至少在幾代人之內,是肯定再也不用妄想能夠又一次出兵京都、與德川家爭霸天下了。
出於這樣的評估,為了防止德川幕府在絕地反擊之中鹹魚翻身,讓之前給長州藩的投資統統打了水漂,穿越者給長州藩提供進一步的軍事援助,甚至直接出動艦隊助戰,都差不多是必須的事情。
但問題是,以前只有臨高穿越者元老院,更早的時候只有黃石大帥一個人在負責對“投資”如今卻多了一個海參崴遠東公司的利益需要互相協調——雙方都眼睛紅紅地盯着本列島的妹子、炮灰和銀子…不事先把利益分配給談好了,屆時各打各的,多半肯定會掉鏈子。
更別提最近還有一箇中央政府的“有關部門”被空降了下來,雖然這個部門不太管事,但哪怕只是為了“尊重中央權威”臨高穿越者元老院也不能自説自話地處理這等大事。
此外,對於倒幕軍陣營中最近多出來的異端派系——那支莫名其妙冒出來的馬尼拉“僑”十字軍,還有來助戰的兩艘西班牙戰艦,穿越者方面也抱有很大的疑慮。不知道這只是耶穌會在東方又一次傳播信仰的努力,還是西班牙菲律賓殖民地總督府企圖開疆拓土的先兆,或者真的只是之前被幕府趕到海外的本基督徒,對德川幕府的報仇雪恨,類似於孫中山在海外華僑之中組織的各種反清暴動…
當然,不管這幫傢伙再怎麼包藏禍心,在穿越者方面絕對優勢的軍事實力面前,也只有被碾壓的份兒。但考慮到長州藩這個鐵桿盟友和本基督徒的觀,有些事情還是不能不慎重一些為好。
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是單憑先進的武器戰術就能包打一切——曾經傲慢不可一世的美利堅合眾國大兵,在越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泥潭被拖得筋疲力盡的教訓,諸位穿越者還是全都知道的…
總之,對長州藩提供軍事援助的提案是一定會通過的,但究竟派多少兵力,出動哪一家的兵馬,前線最高指揮官由誰來擔任,執行怎樣的戰略戰術…這個就有很多很多的問題需要反覆商討了。
※※※※※※※※※※※※※※※※※※※※※※※當各處車廂裏心思各異的眾人,相繼用過或簡陋、或豐盛的午餐之後,列車已經行駛到了昌化港。
在昌化港,海南島環島鐵路從這裏分出了一條支線,連接附近內陸山區的石碌鐵礦,以便於開採這些在整個中國範圍內都相當稀少的優質鐵礦石,然後通過海港和鐵路輸送往工業區。
早在穿越之前,執委會各位大佬在選擇穿越地點的時候,海南島上的鐵礦資源就是其被看中的重要條件之一。石碌鐵礦,這個位於海南島西岸內陸約四十公里的大型鐵礦,在另一個時空中所探明的儲量超過三億噸。而且礦石的平均品位超過50%,再加上其可供天開採的優越條件,實在是極為難得的優秀礦源。此外,石碌鐵礦不但有豐富的鐵、銅礦石出產,而且還有鈷、鎳、硫、鋁、金等多種金屬資源。對於一心想要在海南島上建成近代工業體系的臨高穿越者元老院來説,石碌鐵礦實在是一座不可錯過的寶藏。
然而,自從“澳洲髨賊”落腳臨高之後,雖然組織過對石碌鐵礦的勘探,但一直沒有真正對石碌鐵礦進行開發——並不是元老院沒有這方面的想法,而是受到客觀條件所限,暫時實在無力開發石碌鐵礦。
首先第一個難點,是石碌鐵礦位於內陸,其主要礦點距離最近海港的昌化城足足有四十公里之遙,而且整個礦區內都是處於未經開發的原始環境狀態,以臨高穿越者元老院極為有限的人力物力,想要在這種環境下要修築一條從海邊通往內陸礦區的鐵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哪怕是開闢一條普通的山路,都是一項極度勞民傷財的浩大工程。而且,在無法開通鐵路的情況下,如果用牛車、馬車和挑夫長途跋涉四十公里來運輸鐵礦石,非但成本極高不説,其最多運量也本不可能滿足大工業生產的基本需求。
其次,在海南島上,除了品質絕佳卻開發困難的石碌鐵礦之外,還有三亞的田獨鐵礦這個“備選”存在,雖然這個礦的儲量和礦產品種都不如石碌,而且跟臨高大本營的距離被石碌鐵礦更遠,但勝在礦區的位置好,非常靠近海港,便於海路運輸。此外臨高的煤鋼複合工業系統畢竟規模有限,就算暫時不開發石碌鐵礦,僅憑田獨出產的鐵礦石,也基本可以支撐臨高穿越者在前期的生產發展所需了。
不過今時已經不同往,隨着中央“有關部門”的跨時空降臨,以及隨之而來的哆啦a夢世界二十二世紀黑科技神奇道具,開發石碌鐵礦已經變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管是運輸能力、施工能力還是冶煉水平,現在都已經不再是制約開發石碌鐵礦的障礙。
早在環島鐵路規劃之初,“有關部門”就應臨高穿越者集團的要求,佈設了一條鐵路支線,用以打通從海邊昌化港到石碌的運輸線。並在當地開始建設一個大型的煤鐵複合產業基地。這樣一來,越南鴻基出產的煤便可以就近運往昌化“鋼鐵城”用於鋼鐵和其他金屬的冶煉加工。而臨高和三亞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緩和——臨高的重工業將會逐漸被搬遷到昌化。而三亞的田獨鐵礦在有了石碌這個更好的替代品之後,乾脆可以直接關停,以便於給現代世界的療養人員留下一片青山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