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八章瘋狂造艦第二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通信軍官才翻譯出了由海軍總參謀部發出,經西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中轉發來的美軍大型巡洋艦的詳細資料。

離開北大西洋戰區,返回舟山之後,白佑彬就想時間去調閲一些新的資料。

雖然夏紫瑤已經身為中將夫人,但是與大部分年輕軍官的子一樣,在結婚生子之後,她並沒有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仍然在檔案處機要室工作。當然,為了避免不好的影響,夏紫瑤不再負責接待工作,而是負責看管與維護機密文件。

子做“內應”白佑彬要借閲機密資料並不是一件難事。

只是,在渡過了五天的假期之後,白佑彬就忙着處理這樣那樣的問題,本沒有時間去機要室閲讀文件。雖然他可以找衞延年要一份特別借閲證,將機密文件帶回家看,但是海軍中只有元帥與總參謀長有此特權,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將文件從機要室帶走,所以白佑彬也沒有多此一舉,以免給人留下把柄。

由此可見,在升為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之後,白佑彬仍然為人低調。

這算是作為平民出身的海軍將劣詡應具備的優點吧。

當然,現在白佑彬必須掌握美軍戰艦的詳細資料,所以他不用再考慮保密的問題。再説了,這些資料都是衞延年發來的,即便要追究責任,也是衞延年的責任。

拿到文件後,白佑彬就讓肖定邦負責艦隊的航行事物,然後返回了司令官住艙。

讓李明博去衝好一壺咖啡之後。白佑彬就將副官“請”了出去,然後關上了艙門。

雖然敵國戰艦的資料並不屬於絕密文件,擁有乙級涉密權限地軍官就能借閲,但是這些資料絕對非常重要,不能外

道理很簡單:戰爭期間。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採用各種反諜報手段保證自身地秘密不被敵人獲取。其中。一個常用地手段就是通過某些環節。故意走漏一些並不屬實地消息。然後設法從敵國地情報部門獲得相關地情報。最終。通過獲取地情報。就能確認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從而針對密人員採取措施。

這個手段很簡單。卻很有效。

帝國地反情報機構就用此辦法糾出了很多潛伏在帝國內部地敵國諜報人員。以及被敵國策反地“鼴鼠。”同樣地。美國地反情報機構也用此辦法摧毀了帝國地好幾個情報網絡。導致大批情報人員失蹤。

如此一來。確保已獲取情報地安全就成為了保證潛伏在敵國內部地諜報人員人身安全地關鍵所在。即便白佑彬不太懂得情報戰。可他與雷霄霆。以及姜瑞麟等情報人員有過頻密接觸。對確保情報安全地重要有着非常深刻地認識。

在海軍總參謀部發來地資料中。有三種美軍大型巡洋艦地詳細資料。

第一種為“阿拉斯加”級。這是美國海軍建造地第一種大型巡洋艦。其能與帝國海軍地“海龍”級非常接近。結果。

“阿拉斯加”級與“海龍”級一樣。因為造價極為高昂(其採購成本竟然達到了“衣阿華”級戰列艦地七成左右)。所以在建造了六艘之後。美國海軍就轉而尋求更便宜地替代戰艦。

第二種為“古巴”級,這是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二種,也是批量建造的第一種大型巡洋艦。按照情報局獲得的消息,美國海軍準備建雜鄴十四艘,其中已經有十八艘建成服役,最後六艘也即將服役。

與“阿拉斯加”級相比“古巴”級主要減少了指揮設備。並且大量採用成技術。在能有所降低的情況下。其造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採購成本僅為“阿拉斯加”級的六成左右。基本上能夠被美國海軍接受。

除此之外“古巴”級與“阿拉斯加”級的差別並不大。其主要火力仍然是九門十二英寸mk8型節。副炮也與“阿拉斯加”級一樣。全部為五英寸速炮。另外,火控系統也與“阿拉斯加”級相當。因此“古巴”級的火力與“阿拉斯加”級不相上下。

由此可見“古巴”級算得上是“阿拉斯加”級的簡化版本。

另外“古巴”級在美國海軍中地地位與“鯊魚”級在帝國海軍中地地位並不一樣,與之相對應的應該是在“鯊魚”級之後建造地“海外領地”級。

因為大型巡洋艦並不重視防護,所以“古巴”級的十二英寸節與“鯊魚”級地二百四十毫米節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在正常戰距離內,雙方都能打穿對方的裝甲,並且給予對手致命的打擊。

如果説“阿拉斯加”級解決了美國海軍有無大型巡洋艦的問題,那麼“古巴”級就解決了美國海軍能否批量建造大型巡洋艦的問題。

相對於在正面戰場上充當主力的快速戰列艦,主要在敵後戰場上活動的大型巡洋艦的重要一點都不遜。帝國海軍以大型巡洋艦為主力的破艦隊就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上讓協約國嘗夠了苦頭。在此情況下,大型巡洋艦的表現與發揮,不僅僅會對正面戰場上的戰役行動產生重大影響,還會對戰雙方的戰略佈局產生決定的影響。

只是“古巴”級大型巡洋艦仍然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太貴。

二艘“古巴”級的造價就相當於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而且其維護與使用費用並不比快速戰列艦少多少。相對應的,帝國海軍的“鯊魚”級大型巡洋艦的建造費用僅為“省”級戰列艦的三成左右,維護與使用費用也比“古巴”級低了許多。用非軍事地目光來看“鯊魚”級在具備了必要的作戰能力的基礎上,擁有更為出的“經濟。”在此情況下。美國海軍提前建造了第三種大型巡洋艦。

這就前八艘已經建成服役,至少有四艘到達了太平洋戰場的“聖地亞哥”級。

如同帝國海軍不得不通過減小主炮口徑,降低排水量,從而降低造價一樣,美國海軍在走了彎路之後,最終也被迫採用了類似的方法。

實際上。早在建造“阿拉斯加”級之前,美國海軍就論證過採用十英寸節地可能

當時,美軍就提出了採用十二門十英寸節,或者九門十二英寸節的二套方案,只是最終採用了後者。

在建造“古巴”級的時候。又有人提出採用十英寸節。

只是當時美軍需要更多的大型巡洋艦,不能將太多的時間花在戰艦地重新設計上,因此“古巴”級最終還是採用了“阿拉斯加”級的十二英寸節。

也就在“古巴”級開工建造的時候,美軍以十英寸節為基礎,設計了新的戰艦。

最初的方案中,新式大型巡洋艦的主炮數量達到了十二門,因此其排水量至少與“古巴”級持平,即便在節儉指揮設備的情況下。其造價都不會比“古巴”級低,甚至會略微高於“古巴”級。

顯然,這樣的設計方案是美軍無法承受地。

最終,新式大型巡洋艦仍然只有九門主炮。同時其排水量與造價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毫無疑問“聖地亞哥”級就是美國海軍的“鯊魚”級,其作戰能,以及作戰用途與帝國海軍的“鯊魚”級非常相似。

按照美軍地計劃,隨着“聖地亞哥”級大批量服役“古巴”級將主要用於護航作戰,而“聖地亞哥”級則編入以“阿拉斯加”級為核心的破艦隊,主要執行破作戰任務。顯然,美軍對“古巴”級並不是很滿意。

從情報局提供的情報來看,美國海軍準備分三批採購二十四艘“聖地亞哥”級。

因為破作戰的重要益提高。所以美國海軍在完成最後一批六艘“古巴”級的建造工作之前。就下達了“聖地亞哥”級的訂單。

最重要的是“聖地亞哥”級的排水量不到三萬噸。很多以往承擔了重巡洋艦建造工作的船廠在進行適當的改進,增添一些必要地設備之後。都能夠參加“聖地亞哥”級地建造工作。因此“聖地亞哥”級不會對其他大型戰艦的建造工作產生太大地負面影響,甚至能夠為美國海軍節約一些成本,主要是新加入的造船廠開出地價格都比較低。

毫無疑問,美國海軍的三種大型巡洋角非常先進的。

論戰鬥力“阿拉斯加”級、“古巴”級與“聖地亞哥”級都不在帝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之下。更重要的是,美軍到現在已經建成了三十二艘大型巡洋艦,其中二十八艘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上活動。帝國海軍到此時僅僅只有三十六艘大型巡洋艦,其中部署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只有二十三艘。

由此可見,美國爆發出來的戰爭潛力有多麼恐怖。

雖然美國為了建造更多的大型巡洋艦,從而使其快速戰列艦,以及輕巡洋艦的產量低於帝國。但是美國藉助在參戰之前為協約國集團成員國提供戰略援助的機會,擴大了國內的造船能力,為參戰後建造大批戰艦滌訕了基礎。

另外,美國在參戰之後進行的戰略動員已經開始顯現效果。

在此情況下,帝國海軍要想在海洋戰場上戰勝美國海軍,不但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還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面對手上的資料,白佑彬有一種説不出來的覺。

戰爭打了四年了,美國參戰也有二年多了,雖然帝國海軍在正面戰場上一直佔據着優勢地位,但是優勢並沒有完全轉化成勝勢。

也許,勝利仍然在遙遠的前方,遠未到伸手可及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