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序不一樣的歷史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亞歷山大港。

熙熙攘攘的人羣將港口堵了個水不通,衣着破爛的百姓紛紛翹首已待,子着港灣內那艘豪華郵輪。

這是個極為特殊的子。

因為大英帝國王儲將在今到達,視察總督府,並且參加亞歷山大建城二千二百四十六年的慶典活動。

對於生活在這裏的百姓來説,他們恐怕一生只有這一次見到帝國王儲的機會。

當然,為了確保王儲的安全,總督調遣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在沿途設置了大量路障,將百姓與王儲將要通過的道路完全隔開。

問題是,百密一疏,在不要命的刺客面前,任何嚴密的防範都極為脆弱。

隨着清脆的馬蹄聲,人羣沸騰了起來。

王儲乘坐的馬車離開碼頭,朝位於市區的總督府駛去。

似乎為了表達親民的態度,或者是為了讓更多百姓相信王室並沒有遺忘他們,或者是為了鞏固大英帝國在這裏的殖民統治,馬車進入市區後,王儲不顧隨行人員的反對,拋開了馬車的頂棚,與王儲妃向四周的百姓揮手致意。

危險也就在這個時候到來。

當那名身着西服,戴着大沿帽的年輕人突破軍警設置的防線,衝向王儲乘坐的馬車時,竟然沒有任何軍警發現他,也沒有任何軍警上前阻攔。

直到連續三下槍聲響起,直到王儲與王儲妃倒在了血泊之中,四周的數百名軍警才反應了過來。

刺客的下場是極為悲慘的,可是他沒有“白死。”包重要的是,向大英帝國王儲的那兩發子彈最終引爆了壓在全世界頭頂上的火葯桶!

明歷五百四十六年(公元1914年)6月17,也就是王儲遇刺的第二天,大英帝國以德意志帝國暗中安排刺殺王儲為由,向德意志帝國宣戰。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是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是德意志帝國在幕後主導了這次刺殺行動。原因很簡單,德意志帝國的國王威廉二世是大英帝國國王的外甥,如果大英帝國王儲遇刺身亡,他將成為大英帝國王位的頭號繼承人。

也就是説,等到在任的大英帝國國王駕崩之後,大英帝國與德意志帝國將在同一個國王的統治之下!

,德意志帝國也向大英帝國,以及大英帝國的盟國,即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宣戰。

,大英帝國向德意志帝國的盟國奧匈帝國,以及大明帝國宣戰。隨即,法國,西班牙,以及俄羅斯向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以及大明帝國宣戰。

第三天,大明帝國向大英帝國,法國,西班牙與俄羅斯宣戰。

到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本上講,這是一場新興帝國向老牌帝國挑戰的戰爭。

雖然大明帝國是“最老牌”的帝國,但是在長達數十年的衰退之中,大明帝國逐漸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大量海外殖民地宣告獨立,或者落於其他國家之手,加上《門户開放》協議,大明帝國損失慘重。

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則是標準的新興帝國。

戰爭的另外一方,大英帝國,法國,西班牙都是歐洲傳統強國,也是歐洲佔據了最多海外領地的國家。

為了確保自身利益,大英帝國,法國,西班牙最先簽署“巴黎協約”建立了軍事同盟,並且確定了集體戰爭政策。隨後,意大利,俄羅斯先後簽署該協議。只是在戰爭爆發前夕,意大利退出了“協約國集團。”同樣,在“協約國集團”成立之前,大明帝國就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密集接觸。

本着“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與大明帝國一拍即合,迅速確立了共同防衞原則。

就在“協約國集團”成立的第二個月,三國代表在柏林簽署了“全面同盟條約”

“同盟國集團”正式宣告成立。

可是,真正引發這場戰爭的美國卻沒有急於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