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高玉説:“下週我就過去的。明天還得到窩兒山去一趟,有些事得給他們叮囑一下。”進了會場,嶽池正一個人坐在前排煙,見杜光輝進來,馬上拿了支煙遞過來,又點上火。接着道:“光輝書記啊,林山礦的驗收已經通過了,這可是你對桐山的一大貢獻啊!”
“還説不準呢。”杜光輝應道。
省安監局的驗收組上週來桐山,待了兩天。杜光輝陪了一天,另一天就是由嶽池副縣長陪的。驗收通過,基本上是杜光輝預料之中的。現在的事,不就這樣。怕就怕他不來驗收,一旦他來了,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有的是辦法,有的是手段。新上任的礦產局長徐亞輝,喝酒是海量,説起黃段子來,是頂級。特別是做起表面工作,更是得心應手。林山礦礦區裏到處都是標語,礦道里變得寬敞明亮,許多地方還別出心裁地添置了一些通風設施和安全宣傳台。杜光輝自己親自下到了礦井底下,乍一看,確實是大變了。驗收組的人也點頭。但杜光輝心裏明白,礦山安全不在這花架子,在的是長遠,在的是意識,在的是管理。
嶽池説驗收通過了,杜光輝卻到一塊石頭不是落下了,而是壓在了身上…
這塊石頭是沉重的,雖然無形,卻會時時地硌人。
李長副書記挾着股酒氣進來了,一坐下,就對時立志道:“老時啊,我快了。你才開始啊!”時立志向李長眨巴着眼睛,不知李長這是什麼意思。李長低下聲來,解釋道:“我馬上到人大了。不過你可沒這麼輕鬆接我。明白了吧?”
“啊!”時立志點點頭。
林一達人雖然還沒到,可是杯子先到了。秘書先將他的杯子放在了正中的桌子上。這表明,這個位子,第一,它是林一達書記應該坐的,而且只能是林一達書記坐。第二,林一達書記馬上就要到了。杯子先進來,是要告知大家一聲,讓大家做好準備。這就像古人所説的:人慾發威,必先發聲。領導出面,杯子必先行啊!
縣級幹部們,平時各自出去時,人人都是一副領導派頭。但是真的到了一塊,派頭自然就收了起來。大家正談着,林一達從側邊的小門裏走了進來,馬上聲音就小了。林一達坐下,對李長和杜光輝道:“過來坐吧。”李長説:“就這樣吧。”杜光輝也搖搖頭,林一達就笑笑,開口道:“晚上把大家召集起來,開個臨時的會議。主題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市委考察組明天下午要到桐山來,民主推薦兩名正縣級幹部人選。具體的要求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就明天的推薦,先和大家溝通溝通。”底下的聲音更小了。杜光輝將手機調到了振動。林一達繼續道:“市委對桐山班子進行調整,是在桐山經濟發展正遭遇瓶頸的狀況下進行的。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次調整的面很小,涉及的人員很少,但是涉及桐山將來的發展,涉及桐山建設和進程,更涉及桐山的穩定與興旺。因此,對這次民主推薦,我想講三點意見。”又是三點!杜光輝想,現在開會講意見動輒就是三點,是不是受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影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既然能生出萬物,肯定也能生出意見,生出紀律,生出報告來。
手機振動了下,杜光輝一看,是凡凡的短信:爸爸什麼時候回去?
杜光輝回道:後天回去。
凡凡沒做聲了。這孩子懂事,從來不提過分的要求。
林一達剛説了第一條意見:要提高認識。正在説第二條意見:在民主的基礎上,要有適度的集中。他道:“這次市委對桐山班子的考察和民主推薦,是十分慎重的。之前,市委和我進行了多次溝通,也分別徵求了一些同志的意見。特別是兩個正縣級推薦人選,市委更是高度關注。市委要求,將年紀輕,政治素質過硬,作風紮實,工作能力強的同志,推薦上更高的領導崗位。同時,市委對一些為桐山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作出貢獻的幹部,也將給予合適的安排。兩個人選全部在本縣幹部中產生,這本身就是市委對桐山幹部的肯定。”李長副書記半閉着眼睛,似乎在望着天花板。林一達這一段話,雖然簡短,可是該説明的都已經包含在內了。他再也不能明説了,再説,就違反了組織紀律。他顯然是將李長、時立志和嶽池,分成了兩個層次。這樣一強調,就等於突出了嶽池。而這次民主推薦,如果要出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恰恰會出現在嶽池身上。作為縣委一把手,林一達當然清楚這點。因此,今天晚上的會,與其説是通氣會,倒不如説是專門為嶽池召開的推介會。
嶽池微微地側着身子,眼睛一直盯着林一達。手上的茶杯在不停地慢慢轉動着。林一達説到了第三點,其實還是老話:注意保密,不該説的絕對不説;不該散佈的絕對不散佈;不該猜測的絕對不猜測。
林一達講完,會議就結束了。
杜光輝回到招待所,前腳剛進門,嶽池後腳就跟了進來。杜光輝道:“嶽縣長今晚上沒有活動了?”
“哈,哪有什麼活動?光輝書記啊,謝謝你啊。”嶽池説着,遞過一支煙。
杜光輝坐下來,點了煙,道:“謝我?謝我什麼啊?市委的安排,我們都只是服從嘛!”
“那當然是。可是,沒有光輝書記和其他同志的推薦,哪能…光輝書記啊,這晚上也還早,不如我們出去坐坐?”
“這…”杜光輝支吾了下。
嶽池道:“出去喝喝茶嘛,有個地方好的。”説着,嶽池就到院子裏開車子。他和司機各有一把鑰匙。車動後,嶽池喊:“光輝書記,上來啊!”杜光輝正要邁步,手機響了。
高玉説:“杜書記啊,明天的民主推薦可能有情況,我先給你説一下。免得…”
“情況?什麼情況?”杜光輝進了屋,關上門。高玉説:“有好幾個鄉鎮的領導,可能在推薦的時候會與縣委的意圖不同。”
“…你怎麼知道的?”杜光輝問。
“他們給我打電話了。”
“啊!”
“其實我説,杜書記你就留在桐山得了。既然大家都有這個想法,就留下吧?”高玉説着,杜光輝馬上道:“千萬不要亂來。我是不會留在桐山的。好,我掛了。”再出門,嶽池還在等着。杜光輝上了車,嶽池問:“是…紅顏知己吧?”
“哪是?一個同學。”杜光輝搪着。
嶽池是個多麼明白的人,杜光輝一搪,他就更看出名堂了。但他只是笑笑,説:“煩哪!且吃茶去!”杜光輝心裏確實有些煩。在桐山一年,回想起來,經歷過的事也算不少了。先是抗雪,後是茶葉,再是礦難,現在又不知不覺地扯進了人事之中。作為一個掛職幹部,他是不願意被裹到這裏面來的。地方上的人事,某些時候,遠遠複雜過省直。關鍵還是位子太少,僧太多。琚書懷調走後,桐山的人事問題,就一直是大部分幹部關心的問題。杜光輝本來也沒興趣,一個掛職幹部,摻和這事,沒意思,也沒必要。可是,竟有一些代表要提名,而且居然連林一達書記也鄭重其事地來徵求他個人的意見,説什麼願意留在桐山,市委是會同意的,而且也有利於桐山的工作。高玉看來也是極力贊成的。但是,杜光輝知道自己。掛職的副書記可能幹得不賴,但要真的幹起政府一把手來,依他的個
,依他的脾氣,依他的宏觀協調能力,都還是有所欠缺的。更重要的是,現在凡凡還在修養之中,桐山到省城跑得快也得小半天。他很難找到説服自己留下來的理由。
塵埃已定,為什麼非得再讓塵土泛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