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建州建安郡,上。武德四年置。土貢:蕉、花練、竹綀。户二萬二千七百七十,口十四萬二千七百七十四。縣五:建安,上。有銀,有銅。邵武,中下。本隸撫州,武德四年析置綏城縣,隸建州,七年以邵武來屬。貞觀三年省綏城入焉。有銅,有鐵。浦城,緊。本吳興,武德四年更名唐興,後廢入建安,載初元年復置,天授二年曰武寧,神龍元年復曰唐興,天寶元年更名。建陽,上。武德四年置,八年省入建安,垂拱四年復置。有武夷山。將樂。中下。武德五年析邵武置,隸撫州,七年省,垂拱四年析邵武及故綏城縣地復置。元和三年省,五年復置。金泉有金,又有銀、有鐵。
泉州清源郡,上。本武榮州,聖歷二年析泉州之南安、莆田、龍溪置,治南安,後治晉江。三年,州廢,縣還隸泉州。久視元年復置。景雲二年更名。土貢:綿、絲、蕉、葛。户二萬三千八百六,口十六萬二百九十五。縣四:自州正東海行二至高華嶼,又二至濆嶼,又一至求國。晉江,上。開元八年析南安置。北一里有晉江,開元二十九年,別駕趙頤貞鑿溝通舟楫至城下;東一里有尚書塘,溉田三百餘頃,貞元五年刺史趙昌置,名常稔塘,後昌為尚書,民思之,因更名;西南一里有天水塘,灌田百八十頃,大和二年刺史趙棨開;有鹽。南安,緊。武德五年以縣置豐州,並析置莆田縣,貞觀元年州廢,二縣來屬。有鹽,有鐵。莆田,上。武德五年析南安置。西一里有諸泉塘,南五里有瀝潯塘,西南二里有永豐塘,南二十里有橫塘,東北四十里有頡洋塘,東南二十里有國清塘,溉田總千二百頃,並貞觀中置;北七里有延壽陂,溉田四百餘頃,建中年置。仙遊。中。本清源,聖歷二年析莆田置,天寶元年更名。
汀州臨汀郡,下。開元二十四年開福、撫二州山置,治雜羅,大曆四年徙治白石,皆長汀縣地。土貢:蠟燭。户四千六百八十,口萬三千七百二。縣三:長汀,中下。有銅,有鐵。寧化,中下。本黃連,天寶元年更名。有銀,有鐵。沙。中下。本隸建州,武德四年置,後省入建安,永徽六年復置,大曆十二年來屬。有銅,有鐵。
漳州漳浦郡,下。垂拱二年析福州西南境置,以南有漳水為名,並置漳浦、懷恩二縣,初治漳浦,開元四年徙治李澳川,乾元二年徙治龍溪。土貢:甲香、鮫革。户五千八百四十六,口萬七千九百四十。縣三:龍溪,中下。本隸泉州,後隸武榮州,開元二十九年來屬。龍巖,中下。開元二十四年置,隸汀州,大厲十二年來屬。漳浦。中下。開元二十九年省懷恩縣入焉。有梁山。
右東道採訪使,治蘇州。
宣州宣城郡,望。土貢:銀、銅器、綺、白糹寧、絲頭紅毯、兔褐、簟、紙、筆、署預、黃連、碌青。有鉛坑一。户十二萬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萬四千九百八十五。縣八:有采石軍,乾元二年置,元和六年廢。宣城,望。武德三年析置懷安縣,六年省。東十六里有德政陂,引渠溉田二百頃,大曆二年觀察使陳少遊置;有敬亭山。當塗,緊。武德三年以縣置南豫州,八年州廢,來屬。貞觀元年省丹楊縣入焉。乾元元年隸升州,上元二年復來屬。有神武山。有采石戍。有銅,有鐵。涇,緊。武德三年以縣置南徐州,尋更名猷州,並置南陽、安吳二縣。八年州廢,省南陽、安吳,以涇來屬。廣德,緊。本綏安。武德三年以縣置桃州,並置桐陳、懷德二縣。七年州廢,省桐陳、懷德,以綏安來屬。至德二載更名。有橫山。南陵,望。武德四年隸池州,州廢來屬。後析置義安縣,又廢義安為銅官冶。利國山有銅,有鐵;鳳凰山有銀。有大農陂,溉田千頃,元和四年,寧國令範某因廢陂置,為石堰三百步,水所及者六十里;有永豐陂,在青弋江中,鹹通五年置。有鵲頭鎮兵。有梅、宛陵二監錢官。太平,上。天寶十一載析當塗、涇置,大曆中省,永泰中復置。寧國,緊。武德三年析宣城置,六年省,天寶三載析宣城、當塗復置。有銀。旌德。上。寶應二年析太平置。
歙州新安郡,上。土貢:白紵、簟、紙、黃連。户三萬八千三百二十,口二十四萬九千一百九。縣六:歙,緊。東南十二里有呂公灘,本車輪灘,湍悍善覆舟,刺史呂季重以俸募工鑿之,遂成安。有主簿山。休寧,上。永泰元年,盜方清陷州,州民拒賊,保于山險,二年賊平,因析置歸德縣,大曆四年省。黟,上。績溪,中下。本北野,永徽五年析歙置,後更名。有銀,有鉛。婺源,上。開元二十八年析休寧置。祈門。中下。永泰二年平方清,因其壘析黟及饒州之浮樑置。西四十里有武陵嶺,元和中令路旻鑿石為盤道。西南十三里有閶門灘,善覆舟,旻開斗門以平其隘,號路公溪,後斗門廢。鹹通三年,令陳甘節以俸募民石積木為橫樑,因山派渠,餘波入於乾溪,舟行乃安。
池州,上。武德四年以宣州之秋浦、南陵二縣置,貞觀元年州廢,縣還隸宣州,永泰元年復析宣州之秋浦、青陽,饒州之至德置。土貢:紙、鐵。有鉛坑一。縣四:秋浦,緊。有烏石山,廣德初盜陳莊、方清所據。有銀,有銅。青陽,上。天寶元年析涇、南陵、秋浦置。有銅,有銀。至德,中。至德二載析鄱陽、秋浦置,隸潯陽郡,乾元元年隸饒州。石埭。中。永泰二年析青陽、秋浦置。
洪州豫章郡,上都督府。土貢:葛、絲布、梅煎、柑。有銅坑一。户五萬五千五百三十。口三十五萬三千二百三十一。縣七:有南昌軍,乾元二年置,元和六年廢。南昌,望。本豫章。武德五年析置鍾陵縣,又置南昌縣,以南昌置孫州,八年州廢,又省南昌、鍾陵。寶應元年更豫章曰鍾陵。貞元中又更名。縣南有東湖,元和三年,刺史韋丹開南塘斗門以節江水,開陂塘以溉田。豐城,上。天祐中曰吳皋。高安,望。本建城,武德五年更名,以縣置靖州,又置望蔡、華陽、宜豐、陽樂四縣。七年曰米州,又更名筠州。八年州廢,省華陽、望蔡、宜豐、陽樂,以高安來屬。有米山。建昌,緊。武德五年置南昌州,又析置龍安、永脩、新吳三縣。八年州廢,省永脩、龍安、新吳,以建昌來屬。南一里有捍水堤,會昌六年攝令何易於築;西二里又有堤,鹹通二年令孫永築。新吳,上。永淳二年析建昌復置。武寧,上。長安四年析建昌置,景雲元年曰豫寧,寶應元年復故名。分寧。上。貞元十五年析武寧置。
江州潯陽郡,上。本九江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葛、紙、碌、生石斛。户萬九千二十五,口十萬五千七百四十四。縣三:有湖口、湓城二戍。潯陽,緊。本湓城,武德四年更名,又別析置湓城縣,五年析湓城置楚城縣,八年省湓城,貞觀八年省楚城。南有甘棠湖,長慶二年刺史李渤築,立斗門以蓄水勢;東有秋水堤,大和三年刺史韋珩築,西有斷洪堤,會昌二年刺史張又新築,以窒水害;有銀,有銅;有廬山;有彭蠡湖,一名宮亭湖。彭澤,上。武德五年置浩州,又析置都昌、樂城二縣。八年州廢,省樂城,以彭澤、都昌隸江州。有銅。都昌。上。南一里有陳令塘,鹹通元年令陳可夫築,以阻潦水。
鄂州江夏郡,緊。土貢:銀、碌、貲布。有鳳山監錢官。户萬九千一百九十,口八萬四千五百六十三。縣七:有武昌軍,元和元年置。江夏,望。有鐵。永興,緊。有銅,有鐵。北有長樂堰,貞元十三年築。武昌,緊。有樊山,有銀,有銅,有鐵。浦圻,上。唐年,上。天寶二年開山置。漢陽,中。本沔州漢陽郡,武德四年以沔陽郡之漢陽、汊川二縣置。寶應二年以安州之孝昌隸之。建中二年州廢,四年復置。元和三年省孝昌。寶曆三年州又廢,二縣來屬。汊川。中。武德四年析漢陽置。
嶽州巴陵郡,中。本巴州,武德六年更名。土貢:紵布、鱉甲。户萬一千七百四十,口五萬二百九十八。縣五:巴陵,上。有鐵。有庭山,在庭湖中。華容,上。垂拱二年更名容城,神龍元年復故名。橋江,中。本沅江,乾寧中更名。湘陰,中下。武德八年省羅縣入焉。昌江。中下。神龍三年析湘陰置。
饒州鄱陽郡,上。土貢:麩金、銀、簟、茶。有永平監錢官。有銅坑三。户四萬八百九十九,口二十四萬四千三百五十。縣四:鄱陽,上。武德五年析置廣晉縣,隸浩州,八年州廢,省縣入焉。縣東有邵父堤,東北三里有李公堤,建中元年刺史李復築,以捍江水。東北四里有馬塘,北六里有土湖,皆刺史馬植築。餘干,上。武德四年置玉亭、長城二縣,七年省玉亭入長城,八年省長城入餘干。有神山。樂平,上。武德四年置,九年省,後復置。有金,有銀,有銅,有鐵。浮樑。上。本新平,武德四年析鄱陽置,八年省,開元四年復置,曰新昌,天寶元年更名。
虔州南康郡,上。土貢:絲布、紵布、竹綀、石、梅、桂子、斑竹。户三萬七千六百四十七,口二十七萬五千四百一十。縣七:有猶口鎮兵,有百丈戍。贛,上。虔化,上。有梅嶺山。南康,上。有錫。有大庾山。雩都,上。有金,天祐元年置瑞金監;有君山,有般固山。信豐,上。本南安,永淳元年析南康置,天寶元年更名。大庾,中。神龍元年析南康置。有鉛、錫。有橫浦關。安遠。中。貞元四年析雩都置。有鐵,有錫。
吉州廬陵郡,上。土貢:絲葛、紵布、陟釐、斑竹。户三萬七千七百五十二,口三十三萬七千三十二。縣五:廬陵,緊。太和,上。武德五年置南平州,並置永新、廣興、東昌三縣。八年州廢,省永新、廣興、東昌入太和,來屬。有王山。安福,上。武德五年以縣置穎州,七年州廢,來屬。新淦,上。永新。上。顯慶二年析太和置。
袁州宜郡,上。土貢:白紵。有銅坑一。户二萬七千九十三,口十四萬四千九十六。縣三:宜,上。有宜泉,醖酒入貢;西南十里有李渠,引仰山水入城,刺史李將順鑿;有鐵。蘋鄉,上。新喻。上。本作“渝”天寶後相承作“喻”信州,上。乾元元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及建、撫之地置。土貢:葛粉。有玉山監錢官。有銅坑一,鉛坑一。縣四:上饒,緊。武德四年置,隸饒州,七年省入弋陽,乾元元年復置,並置永豐縣,元和七年省永豐入焉。有金,有銅,有鐵,有鉛。弋陽,上。有銀。貴溪,中。永泰元年析弋陽置。玉山。上。證聖二年析常山、須江及弋陽置。有銀。
撫州臨川郡,上。土貢:金絲布、葛、竹箭、硃橘。户三萬六百五,口十七萬六千三百九十四。縣四:臨川,上。有金,有銀。南城,上。武德五年析置永城、東興二縣,七年省。崇仁,上。武德五年析置宜黃縣,八年省。南豐。上。景雲二年析南城置,先天二年省,開元八年復置。
潭州長沙郡,中都督府。土貢:絲葛、絲布、木瓜。户三萬二千二百七十二,口十九萬二千六百五十七。縣六:有府一,曰長沙。有淥口、花石二戍,有橋口鎮兵。長沙,望。有金。湘潭,緊。本隸衡州,元和後來屬。有衡山。湘鄉,緊。武德四年析衡山置。益陽,上。武德四年析置新康縣,七年省。永泰元年,都督翟灌自望浮驛開新道,經浮丘至湘鄉。醴陵,中。武德四年析長沙置。有王喬山。瀏陽。中。景龍二年析長沙置。
衡州衡陽郡,上。本衡山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麩金、綿紙。户三萬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萬九千二百二十八。縣六:有戎分、口、平陽三戍。衡陽,緊。本臨烝,武德四年置,七年省重安、新城二縣入焉。開元二十年更名。有西母山。衡山,上。本隸潭州,神龍三年來屬。有南嶽衡山祠。常寧,中下。本新寧,天寶元年更名。攸,中。武德四年置南雲州,又析置茶陵、安樂、陰山、新興、建寧五縣。貞觀元年州廢,省茶陵、安樂、陰山、新興、建寧,以攸來屬。茶陵,中。聖曆元年析攸因故縣復置。耒陽。上。本耒陰,武德四年更名。
永州零陵郡,中。土貢:葛、笴、零陵香、石、石燕。户二萬七千四百九十四,口十七萬六千一百六十八。縣四:有麻田鎮兵,有雷石、盧洪二戍。零陵,上。祁陽,上。武德四年析零陵置,貞觀元年省,四年復置。有鐵。湘源,上。有金,有鐵。灌陽。中。蕭銑析湘源置,武德七年省,上元二年復置。
道州江華郡,中。本營州,武德四年以零陵郡之營道、永陽二縣置,五年曰南營州,貞觀八年更名,十七年,州廢入永州,上元二年復置。土貢:白紵、零陵香、犀角。户二萬二千五百五十一,口十三萬九千六十三。縣五:弘道,上。本營道,天寶元年更名。延唐,上。本梁興,蕭銑析營道置,銑平,更名唐興,長壽二年曰武盛,神龍元年復曰唐興,天寶元年又更名。有鐵。江華,中。武德四年析賀州之馮乘縣置,文明元年曰云溪,神龍元年更名。有錫。永明,中。本永陽,貞觀八年省入營道,天授二年復置,天寶元年更名。有銀,有鐵。大曆。中。大曆二年析延唐置。
郴州桂陽郡,上。土貢:赤錢、糹寧布、絲布。有桂陽監錢官。户三萬三千一百七十五。縣八:郴,上。有馬嶺山。義章,中下。蕭銑析郴置,武德七年省,八年復置。有銀,有銅,有鉛。平陽,上。資興,上。本晉興,貞觀八年省,咸亨三年復置,更名。高亭,中下。本安陵,開元十三年析郴置,天寶元年更名。義昌,中下。臨武,中下。如意元年曰隆武,神龍元年復故名。藍山。上。本南平,咸亨二年置,天寶元年更名。
邵州邵陽郡,下。本南梁州,武德四年析潭州之邵陽置,並置邵陵、建興二縣,貞觀十年更名。土貢:銀、犀角。户萬七千七十三,口七萬一千六百四十四。縣二:邵陽,上。武德七年省邵陵縣入焉。有文斤山。武岡,中。本武攸,武德四年更名,七年省建興縣入焉。
右西道採訪使,治洪州。
黔州黔中郡,下都督府。本黔安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犀角、光明丹沙、蠟。户四千二百七十,口二萬四千二百四。縣六:彭水,上。武德元年析置都上、石城二縣,二年又析置盈隆、洪杜、相永、萬資四縣。貞觀四年以相永、萬資置費州,都上置夷州,十年以夷州之高富來屬,十一年以高富隸夷州。有鹽。黔江,中下。本石城,天寶元年更名。洪杜,中下。洋水,中下。本盈隆,先天元年曰盈川,天寶元年更名。信寧,中下。本信安,武德二年更名,隸義州,貞觀十一年州廢,來屬。都濡。中下。貞觀二十年析盈隆置。
辰州盧溪郡,中都督府。本沅陵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光明丹沙、犀角、黃連、黃牙。户四千二百四十一,口二萬八千五百五十四。縣五:沅陵,上。盧溪,中下。武德三年析沅陵置。有武山。漵浦,上。武德五年析辰溪置。麻陽,中下。武德三年析沅陵、辰溪置。垂拱四年析置龍門縣,尋省。有丹。辰溪。中。
錦州盧陽郡,下。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陽縣地及開山置。土貢:光明丹砂、犀角。户二千八百七十二,口萬四千三百七十四。縣五:盧陽,中下。招諭,中下。渭陽,中下。常豐,中下。本萬安,天寶元年更名。洛浦。中下。本隸溪州,天授二年析辰州之大鄉置,長安四年來屬。
施州清化郡,下。本清江郡,天寶元年更名。土貢:麩金、犀角、黃連、蠟、藥實。户三千七百二,口萬六千四百四十四。縣二:清江,中下。義寧元年置開夷縣,武德元年省入焉。建始。中下。義寧二年置葉州,貞觀八年州廢,來屬。
敍州潭陽郡,下。本巫州,貞觀八年以辰州之龍標縣置,天授二年曰沅州,開元十三年以“沅”
“原”聲相近,復為巫州,大曆五年更名。土貢:麩金、犀角。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二萬二千七百三十八。縣三:龍標,上。武德七年置,貞觀八年析置夜郎、朗溪、思微三縣,九年省思微。朗溪,中下。潭陽。中下。先天二年析龍標置。
獎州龍溪郡,下。本舞州,長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縣置,開元十三年以“舞”
“武”聲相近,更名鶴州,二十年曰業州,大曆五年又更名。土貢:麩金、犀角、蠟。户千六百七十二,口七千二百八十四。縣三:峨山,中下。本夜郎,天寶元年更名。渭溪,中下。天授二年析夜郎置。梓姜。中下。本隸充州,天寶三載廢為羈縻州,以縣來屬。
夷州義泉郡,下。本隋明陽郡地,武德四年以思州之寧夷縣置,貞觀元年州廢,四年復以黔州之都上縣開南蠻置,十一年徙治綏陽。土貢:犀角、蠟燭。户千二百八十四,口七千一十三。縣五:綏陽,中下。有綏陽山。都上,中下。義泉,中下。本隸明陽郡。武德二年以信安、義泉、綏陽三縣置義州,並置都牢、洋川二縣,五年曰智州。貞觀四年省都牢。五年,以廢虧阝州之樂安、宜林、芙蓉、瑘川四縣隸之,後又領廢夷州之綏養。十一年曰牢州,徙治義泉。十六年州廢,省綏養、樂安、宜林,以綏陽、義泉、洋川來屬,芙容、瑘川隸播州。洋川,中下。寧夷。中下。武德四年,析置夜郎、神泉、豐樂、綏養、雞翁、伏遠、明陽、高富、思義、丹川、宣慈、慈嶽十二縣。六年省雞翁。及州廢,省夜郎、神泉、豐樂,以寧夷、伏遠、明陽、高富、思義、丹川隸務州,宣慈、慈嶽隸涪州,綏養隸智州。貞觀六年復置雞翁縣,來屬。十一年又以高富來屬。永徽後省雞翁、高富。開元二十五年復以寧夷來屬。
播州播川郡,下。本郎州,貞觀九年以隋牂柯郡之牂柯縣置,十一年廢,十三年復置,更名。土貢:斑竹。户四百九十,口二千一百六十八。縣三:遵義,中下。本恭水,貞觀元年以牂柯地置,並置高山、貢山、柯盈、施、釋燕五縣。及郎州廢,縣亦省。十三年復置州,亦復置縣。十四年,更恭水曰羅蒙,高山曰舍月,貢山曰湖江,柯盈曰帶水,施曰羅為,釋燕曰胡刀。十六年更羅蒙曰遵義。顯慶五年省舍月、湖江、羅為。芙蓉,中下。貞觀五年置,隸虧阝州,十一年並瑘川,隸牢州。開元二十六年省瑘川、胡刀入焉。帶水。中下。
思州寧夷郡,下。本務州,武德四年以隋巴東郡之務川、扶陽置,貞觀四年更名。土貢:蠟。户千五百九十九,口萬二千二十一。縣三:務川,中下。武德元年置。貞觀元年,以廢夷州之寧夷、伏遠、思義、明陽、高富、丹川及廢思州之丹陽、城樂、化、思王、多田隸務州,尋省思義、明陽、丹川,二年省丹陽,八年省化,十年以高富隸黔州,十一年省伏遠。思王,中下。武德三年置。思邛。中下。開元四年開生獠置。
費州涪川郡,下。貞觀四年析思州之涪川、扶陽,開南蠻置。土貢:蠟。户四百二十九,口二千六百九。縣四:涪川,中下。武德四年析務川置。貞觀四年以黔州之相永、萬資隸費州,十一年省。扶陽,中下。多田,中下。武德四年置,隸思州,貞觀元年隸務州,八年來屬。城樂。中下。武德四年招生獠置,隸思州,貞觀元年隸務州,八年來屬。
南州南川郡,下。武德二年開南蠻置,三年更名僰州,四年復故名。土貢:斑布。户四百四十三,口二千四十三。縣二:南川,中下。本隆陽,武德二年置,並置扶化、隆巫、丹溪、靈水四縣。貞觀十一年省扶化、隆巫、靈水。先天元年更隆陽曰南川。三溪。中下。貞觀五年置,七年又置當山、嵐山、歸德、汶溪四縣,八年皆省。
溪州靈溪郡,下。天授二年析辰州置。土貢:丹沙、犀角、茶牙。户二千一百八十四,口萬五千二百八十二。縣二:大鄉,上。三亭。中下。貞觀九年析大鄉置。有大酉山。
溱州溱溪郡,下。貞觀十六年開山置。土貢:文龜、斑布、丹沙。户八百七十九,口五千四十五。縣五:榮懿,中下。貞觀十六年置,並置扶歡、樂來二縣。咸亨元年省樂來。扶歡,中下。夜郎,中下。貞觀十六年開山置珍州,並置夜郎、麗皋、樂源三縣,後為夜郎郡。元和三年州廢,縣皆來屬。麗皋,中下。樂源。中下。
右黔中採訪使,治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