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一百二十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文藝上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無慮三變。高祖、太宗,大難始夷,沿江左餘風,絺句繪章,揣合低卬,故王、楊為之伯。玄宗好經術,羣臣稍厭雕彖,索理致,崇雅黜浮,氣益雄渾,則燕、許擅其宗。是時,唐興已百年,諸儒爭自名家。大曆、正元間,美才輩出,擩嚌道真,涵泳聖涯,於是韓愈倡之,柳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排逐百家,法度森嚴,抵轢晉、魏,上軋漢、周,唐之文完然為一王法,此其極也。若侍從酬奉則李嶠、宋之問、沈佺期、王維,制冊則常袞、楊炎、陸贄、權德輿、王仲舒、李德裕,言詩則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譎怪則李賀、杜牧、李商隱,皆卓然以所長為一世冠,其可尚已。

然嘗言之,夫子之門以文學為下科,何哉?蓋天之付與,於君子小人無常分,惟能者得之,故號一藝。自中智以還,恃以取敗者有之,朋飾偽者有之,怨望訕國者有之。若君子則不然,自能以功業行實光明於時,亦不一於立言而垂不腐,有如不得試,固且闡繹優遊,異不及排,怨不及誹,而不忘納君於善,故可貴也。今但取以文自名者為《文藝篇》,若韋應物、沈亞之、閻防、祖詠、薛能、鄭谷等,其類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間,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雲。

袁朗,其先雍州長安人。父樞,仕陳為尚書左僕。朗在陳為秘書郎,江總尤器之。後主聞其才,詔為《月賦》一篇,灑然無留思,後主曰:“謝莊不得獨美於前矣。”復詔為《芝草》、《嘉蓮》二頌,歎賞尤厚。累遷太子洗馬、德教殿學士。陳亡入隋,歷尚書儀曹郎。

武德初,隱太子與秦王、齊王相傾,爭致名臣以自助。太子有詹事李綱、竇軌、庶子裴矩、鄭善果、友賀德仁、洗馬魏徵、中舍人王珪、舍人徐師謨、率更令歐陽詢、典膳監任璨、直典書坊唐臨、隴西公府祭酒韋、記室參軍事庾抱、左領大都督府長史唐憲;秦王有友于志寧、記室參軍事房玄齡、虞世南、顏思魯、諮議參軍事竇綸、蕭景、兵曹杜如晦、鎧曹褚遂良、士曹戴胄、閻立德、參軍事薛元敬、蔡允恭、主簿薛收、李道玄、典籤蘇幹、文學姚思廉、褚亮、敦煌公府文學顏師古、右元帥府司馬蕭瑀、行軍元帥府長史屈突通、司馬竇誕、天策府長史唐儉、司馬封倫、軍諮祭酒蘇世長、兵曹參軍事杜淹、倉曹李守素、參軍事顏相時;齊王有記室參軍事榮九思、户曹武士逸、典籤裴宣儼,朗為文學。從父弟承序亦有名,王召為文學館學士。朗累封汝南縣男,再轉給事中。卒,太宗為廢朝一,謂高士廉曰:“朗任淺而謹厚,使人悼惜。”詔給喪費,存問其家。

朗遠祖滂,為漢司徒。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間位司徒、司空者四世,淑、顗、察皆死宋難,昂著節齊、梁。時朗自以中外人物為海內冠,雖琅王氏踵為公卿,特以累朝佐命有功,鄙不為伍。

朗孫誼,神功中為蘇州刺史。司馬張沛者,侍中文瓘子,嘗白誼曰:“州得一長史,隴西李亶,天下甲門也。”誼曰:“夫門户者,歷世名節為天下所高,老夫是也。山東人尚婚媾,求祿利耳,至見危受命,則無人焉,何足尚?”沛大慚。

承序為齊王元吉府學士,府廢,補建昌令。治尚慈簡,吏民懷德。高宗之為晉王也,太宗崇選僚屬,問梁、陳名臣子弟誰可者。岑文本曰:“昔陳亡,百司奔散,有袁憲者,朝服立後主傍,白刃不避也。王世充篡隋,羣臣表勸進,而憲子給事中承家稱疾不肯署。今其少子承序,風清亮,無愧先烈。”帝乃召拜晉王友、兼侍讀,加弘文館學士,卒。

朗從祖弟利貞,陳中書令敬孫,高宗時為太常博士、周王侍讀。及王立為太子,百官上禮,帝大會羣臣、命婦合宴宣政殿,設九部伎、散樂。利貞上疏諫,以為:“前殿路門,非命婦宴會、倡優進御之所,請徙命婦別殿,九部伎從左右門入,罷散樂不進。”帝納之。既會,帝傳詔利貞曰:“卿奕葉忠鯁,能抗疏規朕之失,不厚賜無以勸能者。”乃賜物百段。擢祠部員外郎,卒。中宗立,以舊恩追贈秘書少監。

賀德仁,越州山陰人。父朗,終陳散騎常侍。德仁與從兄德基師事周弘正,以文辭稱,人為語曰:“學行可師賀德基,文質彬彬賀德仁。”兄弟八人,時比漢荀氏,太守鄱陽王伯山改所居甘滂裏為高陽雲。

始,德仁在陳,為吳興王友。入隋,楊素薦其材,授豫章王記室,王遇之厚;徙封齊,復為府屬。王廢,官吏抵罪,而德仁以忠謹獲貰,補河東司法參軍。素與隱太子善,高祖起兵,太子封隴西公,以德仁為友,庾抱為記室。俄並遷中舍人。以年耆不更吏職,徙洗馬,與蕭德言、陳子良皆為東宮學士。貞觀初,遷趙王友,卒。

從子紀、敱亦博學。高宗時,紀為太子洗馬,豫修五禮,敱率更令、兼太子侍讀,皆為崇賢館學士。

抱者,陳御史中丞眾孫。開皇中,為延州參軍。入調吏部,尚書牛弘給筆札,令自序,援筆而成。為元德太子學士,會嫡皇孫生,大宴,坐中獻頌,太子嗟賞。及在隴西府,文檄皆出其手。

蔡允恭,荊州江陵人,後梁左民尚書大業子。美姿容,工為詩。仕隋,歷起居舍人。煬帝有所賦,必令諷誦。遣教宮人,允恭恥之,數稱疾。授內史舍人,俾入宮,因辭,繇是疏斥。帝遇弒,經事宇文化及、竇建德,歸國為秦王府參軍、文學館學士。貞觀初,除太子洗馬,卒,著《後梁秋》。

謝偃,衞州衞人,本姓直勒氏,祖孝政,仕北齊為散騎常侍,改姓謝。偃在隋為散從正員郎。貞觀初,應詔對策高第,歷高陵主簿。太宗幸東都,方谷、洛壞洛陽宮,詔求直言,偃上書陳得失,帝稱善,引為弘文館直學士,遷魏王府功曹。嘗為《塵》、《影賦》二篇,帝美其文,召見,偃作賦。先為序一篇,頗言天下乂安、功德茂盛意,授偃使賦。偃緣帝指,名篇曰《述聖》,帝悦,賜數十。

初,帝即位,直中書省張藴古上《大寶箴》,諷帝以民畏而未懷,其辭切,擢大理丞。偃又獻《惟皇誠德賦》,其序大略言:“治忘亂,安忘危,逸忘勞,得忘失,四者人主莫不然。桀以瑤台為麗,而不悟南巢之禍;殷辛以象箸為華,而不知牧野之敗。是以聖人處宮室則思前王所以亡,朝萬國則思己所以尊,巡府庫則思今所以得,視功臣則思其輔佐之始,見名將則思用力之初,如此則人無易心,天下何患乎不化哉?旦行之堯、舜,暮失之桀、紂,豈異人哉?”其賦蓋規帝成功而自處至難雲。又撰《玉諜真紀》以勸封禪。時李百藥工詩,而偃善賦,時人稱“李詩謝賦”府廢,終湘潭令。

藴古,洹水人。書傳,曉世務,文擅當時。後坐事誅。

崔信明,青州益都人。高祖光伯,仕後魏為七兵尚書。信明之生,五月五方中,有異雀鳴集庭樹,太史令史良為佔曰:“五月為火,火主《離》,《離》為文,中,文之盛也,雀五而鳴,此兒將以文顯。然雀類微,位殆不高。”及長,強記,美文章。鄉人高孝基嘗語人曰:“崔生才富,為一時冠,但恨位不到耳。”隋大業中,為堯城令。竇建德僭號,而信明族弟敬素者,為賊鴻臚卿,自謂得意,語信明曰:“夏王英武,有舉天下心,士女襁負而至不可數。兄不以此時立功立事,豈所謂見幾不俟終乎?”答曰:“昔申胥海隅釣師,能固其節。爾吾屈身賊中求斗筲?”遂逾城去,隱太行山。貞觀六年,有詔即家拜興勢丞。遷秦川令,卒。

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李百藥,議者不許。揚州錄事參軍鄭世翼者,亦驁倨,數恌輕忤物,遇信明江中,謂曰:“聞公有‘楓落吳江冷’,願見其餘。”信明欣然多出眾篇,世翼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

世翼,鄭州滎陽人,周儀同大將軍敬德孫。貞觀時,坐怨謗死巂州。撰《遊傳》,行於世。

信明子冬,武后時位黃門侍郎,為酷吏誣死。

劉延祐,徐州彭城人。伯父胤之,少志學,與孫萬壽、李百藥相友善。武德中,杜淹薦為信都令,有惠政。永徽初,以著作郎、弘文館學士與令狐德棻、陽仁卿等撰次國史並實錄,以勞封陽城縣男。終楚州刺史。

延祐擢進士,補渭南尉,有吏能,治第一。李勣戒之曰:“子秋少而有美名,宜稍自抑,無為出人上。”延祐欽納。後檢校司賓少卿,封薛縣男。

徐敬業敗,詔延祐持節到軍。時吏議敬業所署五品官殊死,六品,延祐謂誣脅可察以情,乃論授五品官當,六品以下除名,全宥甚眾。拜箕州刺史,轉安南都護。舊俚户歲半租,延祐責全入,眾始怨,謀亂。延祐誅其渠李嗣仙,而餘黨丁建等遂叛,合眾圍安南府。城中兵少不支,嬰壘待援。廣州大族馮子猷幸立功,按兵不出,延祐遇害。桂州司馬曹玄靜進兵討建,斬之。

延祐從弟藏器,高宗時為侍御史。衞尉卿尉遲寶琳脅人為妾,藏器劾還之,寶琳私請帝止其還,凡再劾再止。藏器曰:“法為天下縣衡,萬民所共,陛下用舍繇情,法何所施?今寶琳私請,陛下從之;臣公劾,陛下亦從之。今從,明改,下何所遵?彼匹夫匹婦猶憚失信,況天子乎!”帝乃詔可,然內銜之,不悦也。稍遷比部員外郎。監察御史魏元忠稱其賢,帝擢任為吏部侍郎,魏玄同沮曰:“彼守道不篤者,安用之?”遂出為宋州司馬,卒。

子知柔,簡靜,美風儀。居親喪,廬墓側,詔築闕表之。歷國子司業,累遷工部尚書。開元六年,河南大水,詔知柔馳驛察民疾苦及吏善惡,所表陳州刺史韋嗣立、汝州刺史崔用、兗州刺史韋元珪、符離令綦毋頊等,止二十七人有治狀。久之,遷太子賓客,封彭城縣侯。致仕,給全祿終身。遺令薄葬,祖載服用皆自處其費。贈太子少保,諡曰文。弟知幾,別有傳。

張昌齡,冀州南宮人。與兄昌宗皆以文自名,州舉秀才,昌齡以科廢久,固讓。更舉進士,與王公治齊名,皆為考功員外郎王師旦所絀。太宗問其故,答曰:“昌齡等華而少實,其文浮靡,非令器也。取之則後生勸慕,亂陛下風雅。”帝然之。

貞觀末,翠微宮成,獻頌闕下,召見,試《息兵詔》,少選成文。帝大悦,戒之曰:“昔禰衡、潘岳矜己慠物,不得死。卿才不減二人,宜鑑於前,副朕所求。”乃敕於通事舍人裏供奉。俄為崑山道記室,《平龜茲布》為士所稱。賀蘭之奏豫北門修撰,卒。

昌宗官至太子舍人、修文館學士。撰《古文紀年新傳》數十篇。

崔行功,恆州井陘人。祖謙之,仕北齊,終鉅鹿太守,徙佔鹿泉。少好學,唐儉愛其才,以女,因倩作文奏。高宗時,累轉吏部郎中,以善佔奏,常兼通事舍人內供奉。坐事貶遊安令,又召為司文郎中,與蘭台侍郎李懷儼並主朝廷大典冊。

初,太宗命秘書監魏徵寫四部羣書,將藏內府,置讎正三十員、書工百員。徵徙職,又詔虞世南、顏師古踵領,功不就。顯慶中,罷讎正員,聽書工寫於家,送官取直,使散官隨番刊正。至是詔東台侍郎趙仁本、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相次充使檢校,置詳正學士代散官。以勞遷蘭台侍郎,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