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南征北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劉隆一面謙遜着,一面着人將徵貳的首級高吊杆頭示眾。大家便議攻城之策,正議論間,只見守卒進帳報道:“外邊有個蠻婦帶了一隊蠻兵,在營外罵戰,請令定奪!”馬援便吩咐劉隆帶兵一萬,繞道襲城,自己和王霸帶着眾將,一齊出營敵。到了戰場,兩面排成陣勢。
只見徵側躍馬橫刀,大聲喊道:“送死的囚徒,趕快將我家妹子送出,萬事全休。如不然,使得我起,殺得你片甲不回,那時悔之晚矣!”王霸揮動雙錘一馬飛到垓心,大聲喝道:“賊婆娘!你難道眼睛都沒有生麼?看那杆頭是誰的首級呢?”徵側抬頭一看,不氣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潑炸了喉嚨直喊道:“氣死我也!先將你這狗頭殺了,好替我妹子償命!”説罷,拍馬舞刀來取王霸。王霸舉錘相。二人半斤八兩,正自不分高下。詩索看得眼熱,揮動蛇矛,前來助戰。馬援更不怠慢,飛馬接祝大戰了八十餘合,馬援奮起神威,大喝一聲,刀光到處,詩索翻身落馬,死於非命。徵側看見她的丈夫被殺了,咬緊牙關,拼命價來取馬援,馬援掄刀相。
他兩人翻翻滾滾地大戰了五十多合。猛聽得城上一片鳴金聲音,徵側不敢戀戰,丟了一個架子,收兵回城。誰知到了城下一看,只見城上滿着漢家的旗幟。
劉隆站在城頭,向她笑道:“賊婆娘!可惜你來遲了,城被咱老子得了,請你到別處去罷!”徵側這才知道漢兵厲害,帶着一隊蠻兵,沒命地向翡翠峯逃去。馬援也不回城,帶着大兵,一路追了下去,直追到獅頸山翡翠峯,卻不見一個蠻兵的蹤跡,忙與王霸、吳漢領後在翡翠峯下,尋了半天。
果然尋到一個大窟窿,上面鐫着“金豁”三個大字。馬援對眾將笑道:“我想那賊婆娘一定和那些蠻兵在這裏呢。”吳漢點頭,獻計道:“末將倒有一計,用樹木堆在口,燒起來,現在正颳着北風,那股煙吹進去還怕不將他們燻出來麼?”馬援道:“正是這樣辦法。”忙令兵士就去伐木,堆在前,放起火來。北風怒吼,那股濃煙直向裏鑽進去。不到一會,那些蠻兵果然在裏邊被煙燻得十分難過,一齊都往外跑。馬援指揮兵將,來一個,殺一個。這正是:慢道一身無勁敵,管教今夕了殘生。
***卻説眾蠻兵被煙燻得雙目滿布紅雲,兩手不住擦,淚如雨下,不能再在裏藏身了,只得拼命價你擠我,我軋你,向外紛紛出來,各尋生路。誰知奔到口,嚇得倒一口煙,回身又往裏逃生。
裏面的蠻兵,不知底細,只往外擁來。有幾個曉得口有漢兵守着的,出去準是送死,要想開口,無奈煙焰噤口,不能説話,身不由己的被眾人推了出來,真個是禿頭上的蒼蠅,來一個,死一個,那徵側也被煙燻得十分難過,手揮兵刃,殺出來,頭碰着馬援。
只聽他大喝一聲,手起一刀,將徵側斬為兩段。霎時數千蠻兵,死的死,亡的亡,自相踐踏,要想半個活的也沒有。馬援見蠻兵已經絕跡,隨後遣官填缺,自己班師回朝。光武帝聽説馬援班師回來。
當然喜不自勝。忙命校尉排齊儀仗親自出都接,勞備至。這也不在話下。再説陰麗華自從做了正宮之後。
可是願望已足,每每想起皇太子還未易去,仍舊是郭娘娘生的劉疆為儲君,心中未免常常憂慮,暗想:“如果皇太子不易,將來我一定做不成正娘娘的。”就此,常在光武帝面前撒嬌撤痴的。無奈光武帝雖然被她惑,但是皇太子疆實在沒有一點不好之處,所以不忍更易。
陰娘娘屢次挑撥劉疆的罪惡,光武帝只是裝聾作啞,不去理她,她曉得更易皇太子,斷非言詞可動,便暗中設法買通劉疆的近臣,旁敲側擊,嚇詐他自己讓與劉揚。
那劉疆本是一個大賢大孝的人,見自己久處於疑忌的地位,早有退避之心,現在又聽得各處的傳聞,俱説光武帝急急的就要易儲,自己也落得藉此告退,免得旨下反而不美。遂毅然上表,請卸皇太子之職,願為藩位。
光武帝不忍答應,劉疆又請左右諸臣代為説項。光武帝見劉疆辭意已決,萬分無奈,只得下詔道:秋之義,立子為貴。東海王陰皇后之子,宜承大皇太子疆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聖賢同其以疆為東海王。此詔。
劉疆奉了詔書之後,忙將太子印綬給劉揚。光武帝即冊立東海王劉揚為皇太子,改名莊。從此陰娘娘高枕無憂,也不再妄生念了。
光陰易過,略泛泛眼,已到了建武三十三年了。光武帝在二月間突然染病,重一,未到十天,在南宮的前殿中壽畢歸天了。總計光武在位三十三年,起兵陵,迭經艱險,終能光復舊物,削平羣雄。
可見他的智勇深沉,不讓高祖了。閒話少説,光武帝既然駕崩,太子莊當然嗣位,是為孝明皇帝。
即正位,命太尉趙熹主持喪事。自從王莽亂後,舊有禮節出一概散佚無存。諸王俱來辰喪,全與孝明帝同食同桌。凡為藩家的官屬,亦得出入宮廷,百官無別,此時惱動了趙熹。
正立朝,手執寶劍,分別尊卑,整理儀節,復令校尉把守宮門,無論藩爵,皆不得擅入宮闈,如有故犯,格殺勿論。孝明帝又是個無剛斷的人,只得聽趙熹指使。
此時內外百官,沒有一個不懍遵法律,真個是穆穆雍雍,一堂肅然。尊陰娘娘為皇太后,奉葬光武帝於原陵,廟名世祖。光武帝曾有遺言,一切葬具,俱如孝文帝制度,務從節省,不得妄費。
因此多從樸實,屏去紛華。明帝承奉遺囑,在南宮的雲台中命巧手畫匠,圖繪亡故的二十八個功臣的遺像,乃是:太傅高密侯鄧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大馬司廣平侯吳漢、河南尹成侯王梁、左將軍膠東侯賈復、琅琊太守祝阿侯陳竣建威大將軍好畦侯耿弇、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執金吾雍奴侯寇恂,積弩將軍昆陽侯傅竣徵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堅鐔、徵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上谷大守淮陽侯王霸、建義大將軍鬲侯朱枯、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徵虜將軍潁陽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右將軍槐裏侯萬修、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太常靈壽侯邳彤、衞尉安成侯銚期、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捕虜將軍揚虛侯馬武、驃騎將軍慎侯劉壟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大司空安豐侯竇融、太傅褒德侯卓茂。
以上諸將在小子這部《漢宮演義》裏,有的曾提過,有的沒有提過,不過有個疑問,我想讀者諸君一定是要來責問的:以上諸將,在什麼時死的,怎麼不一一的敍明呢?是的,應當要敍明。
不過小子有幾句話,要對讀者們道歉,我所着的是《漢宮演義》,不是完全歷史小説。所以沒有什麼驚奇和香豔的資料,只得高高擱起,不去多説廢話了。所以將他們的死亡情形,也只好馬馬虎虎地總束一筆了。
再説明帝令人將二十八個功臣的遺容描好,擇登台。文武百官,一齊頂禮致敬。東平王劉蒼也到雲台敬禮,遍看遺容,獨少馬援,不滿肚狐疑,便嚮明帝問道:“馬援勞苦功高,為什麼反落雲台之外呢?”明帝微笑不答。
看官,馬援自從徵了趾之後,又領兵去徵武陵,在壺頭山病歿了,可是他血戰沙場,南征北討,論功績不在鄧禹、馮異之下,為何反落雲台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