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捷報到達良鄉,首先給江彬看。一看大傷腦筋,叛亂平息,元兇就擒,御駕親征豈不是變成師出無名了。
因此,江彬主張擱置這一件捷報,是不瞞上而瞞下,隨扈的梁儲、蔣冕不知其事,亦就不會諫勸回駕,而皇帝知道了這件事,卻並不見得高興,因為他本來是想生擒宸濠,顯一顯自己的本事,這一來就無用武之地了。
當然,宸濠既敗,江彬就要動朱寧的手了。先使一條調虎離山之計,勸皇帝命朱寧回京去管“皇店”這“皇店”不是玄武門外的寶和店,是在京城西北角的西直門與德勝門之間,原來是民居,地名叫做“積慶坊”、“羣玉坊”皇帝起造豹房,附帶拆平了這兩坊之地,開設酒肆及各種商鋪,名為“皇店”管理皇店是好差使,但不是緊要差使,派任朱寧未免屈了他;然而朱寧不敢爭,因為他心知已經失寵,且將失勢,能夠回京去悄悄佈置一條身之計,亦未始不是好事。
在良鄉住了兩天,勾當諸事略定,正將啓駕之際,皇帝忽然發現失落了一支玉簪,不由得大為着急。
這支玉簪,在皇帝看來,比五軍都督府的兵符還要緊,因為是“美人之貽”而且別有關係。
這個美人姓劉,是山西的樂户,上年皇帝出,在太原選歌徵;其中有個歌伎,容貌出眾,歌喉絕佳,皇帝大為欣賞。一夕召幸,仙死,問她的出身,才知道是晉王府的樂工楊騰的子,有夫之婦,從來不入後宮,唯獨正德皇帝並無此一顧忌;從榆林回蹕,經過太原時,將她召入行幄,帶回京城。宮眷自皇貴妃、貴妃、妃嬪以下,還有七等,皇帝將她列為第四等,因為這一等的名稱就叫“美人”在皇帝看是名副其實的封號。
皇帝與這劉美人似乎有夙緣,言無不聽,計無不從;不論什麼人觸怒了皇帝,已經降旨處決,只要劉美人一句話,便可刀下留人。因此,從江彬開始,都稱她“劉娘娘”;這是最大的恭維,因為照宮裏的規矩,不是后妃是不能稱“娘娘”的。
當皇帝計議親征時,原以為此去必有一場惡戰,不願美人受驚,所以將她安置在水陸要衝的通州,約定看情形再來接她。於是劉美人從髮髻上拔下一通體碧綠的玉簪,鄭重付皇帝,作為將來取的信物。
“必是馳馬丟了!”皇帝吩咐:“多派人去找!”十幾萬人馬所經的官道上,去找一支小小的玉簪,無異大海撈針,連找三天找不到,皇帝只好算了,下令啓駕。
浩浩蕩蕩由良鄉南下,落時分到了保定府,自巡撫以下,都在北門城外跪接,跟着在巡撫衙門大堂,擺設酒宴勞“鎮國公”
“你叫什麼名字?”皇帝問巡撫,是明知故問,有意要開玩笑。
這位巡撫跟皇帝的祖父憲宗有個同樣的病:口吃。偏偏姓名不巧,姓伍名符;加以皇帝垂詢,越發期期艾艾,只聽他在説:“臣、臣叫伍、伍、伍…”始終不能把他那個單名的“符”字説出。
於是皇帝舉起雙手,接在嘴上,作出吹嗩吶的姿態,鼓起嘴:“嗚、嗚、嗚——”見此光景,江彬首先大笑——皇帝惡作劇,説笑話,必得有人捧場。這樣笑法,不但不是失儀,而且正投所好,於是皇帝也縱聲大笑了。
伍符卻只有苦笑的份兒,不過一場困窘總算過去,起身率領文武官員,捧爵進酒,為皇帝上壽。
“伍巡撫是好酒量。”有人説了一句。
“那好!”皇帝很高興地説:“我們來賭賭酒。”賭酒的法子很簡單,皇帝抓一把杏仁在手裏,讓伍符猜數,猜不中便得喝酒。這是很不公平的賭法;一把杏仁十來粒,伍符猜中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當然連連罰酒。
猜到第五次,居然讓伍符猜中,皇帝心裏有數,這下該輪到自己喝酒了。可是他不願喝罰酒,故意將手一鬆,八粒杏仁都落在地上,卻拿腳踩住一粒。
“伍符,撿起來。”
“是、是…!”伍符答應着,跪了下去撿杏仁,一共撿到七粒。
“不對!”皇帝説“一共九粒,還有。再找!”本無此兩粒杏仁哪裏去找?皇帝便罰他的酒,如杏仁之數。伍符本來就有些醉了,哪經得起再灌下七大杯酒?因而醉眼離,腳步歪斜,身子東倒西歪;有人上來扶他,結果連相扶的人一起倒在地上。皇帝又復大笑。
由德州上了龍船,沿着運河南下,到得山東臨清,皇帝忽想念劉美人,恨不得即時見面。於是,遣派一名太監,星夜急馳,到通州卻接,限期五天覆命。
限期未誤,但劉美人不曾來。
“劉娘娘説要信物。”太監回奏“奴才不知道是什麼信物?問劉娘娘,她不肯説,只説沒有信物不能走!奴才怎麼勸也勸不聽。”
“呃,是了!”皇帝想了一下説“只有我親自去接。快找一隻快船,大小不管,要快…”此地正好有一種名為“草上飛”的小船。皇帝即下令不須通知,上船就走,八個人輪番打槳一路急行,趕到通州,將劉美人接到小船上,然後回航。
時逢深秋,北風大作;去時逆風,歸時順風,小舟順而下,其疾如箭,可恨的是運河中大船太多,擋住去路,變得要快也快不了。
於是便有許多官船倒楣了——在運河中,平最神氣的是官船,逢關過卡,毫無困難,港埠停泊,總有很好的位置。遇到江面狹窄之處,民船要讓官船先行。而這時卻一反常例,皇帝穿的便衣,老百姓不認識他,皇帝的架子擺不出來;就擺出來,也沒有人會相信。老百姓不能理解,萬乘之尊的天子,怎的會不穿龍袍而坐一隻小船?若有好事的,以為有人冒充皇帝,糾纏告發,豈非自取其辱?所以還是知趣少惹是非為妙。
但官船不同了。既然是官,總知道皇帝喜歡微行;更知道皇帝正自稱“總兵”領兵南征宸濠;甚至有些是見過皇帝的。只要從人一道破身分,官船上的主人沒有不誠惶誠恐的。一路上坐船阻擋了皇帝去路的官兒輕則受到申斥,重則船頭罰跪,有個到湖廣上任的布司參議林文纘最倒楣,京中新娶一個十九歲的姨太太,為皇帝看中了,搶到自己船上,與劉美人一起載回臨清。
到了臨清,有道王陽明的奏疏在等他。當王陽明報捷時,已料到皇帝會假親征之名,到江南來玩一趟,所以特地奏明,説宸濠在謀反之前,就已顧慮到御駕親往,先在沿路佈置了刺客“期為博、荊軻之謀”;現在宸濠已經被擒,理當獻俘闕下,但怕一路還有黨餘孽,找機會搶走宸濠,所以他決定親自押解俘虜到京。
不道皇帝還是要親征。由江彬作主,以“軍門檄”發給王陽明的指示是,好生看管俘虜,等大駕到了南昌再説。王陽明看看攔不住皇帝,不得已求其次,希望在南京獻俘,以期早早了結這重公案,便好奏請回鑾。
“你們怎麼樣?”皇帝快快不樂地“大老遠地跑了來,是來殺一個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