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老工匠嚴華悔不當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今陝北境內不安寧,匪患成羣,商人們要是沒有自己的武裝,恐怕走不了多遠就得連人帶貨被人家給搶了。
朝廷的軍隊,那是不用指望的。
商人們都是半武裝質。像這支隊伍,規模並不大,兵器都藏起來,也是因為在保寧堡裏,有所顧忌。
車隊一離開城池,這些漢子們立刻都活躍起來。
“呼,他孃的,終於出來了!這東西硬邦邦地藏在身上真是不舒服。”漢子們一邊説着,一邊把短刀、匕首之類都拿了出來,隨隨便便往身上一別,一股彪悍之氣顯出來。
“李老爺,那姓嚴的敬酒不吃吃罰酒,乾脆咱們直接綁了他就走。料來一個老匠户,誰又管得着了?”
“就是!這大過年的也回不了早盛塬,咱們辛苦些沒關係,可大帥在家遲遲等不來好消息,倒是咱們做屬下的辦事不利了。”
“就是,李老爺,您下命令吧!綁了他就走,只要到了早盛塬,由不得他不幫咱們做事。”
“是啊!到了早盛塬,不用咱們脅迫,他自會看到早盛塬的好,自己就想開了。”戰士們紛紛要求強動手。
李老爺自然就是老木匠李老漢,他現在扮作商隊的領頭,被人稱作一聲李老爺。
只見他手拿一個大煙袋,不急不忙地上幾口,等到大家都説完了,才慢悠悠地開口道:“我知道,這都過年了,大家心裏着急。不過,着急也沒有辦法啊!大帥對火銃的重視程度,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為了造好火銃,他可以説是不遺餘力。讓咱們出來找嚴華是為了什麼?一個老頭子,有什麼好的?”
“自然是為他能造火銃。”戰士們紛紛説道。
“對啊!所以,我們就要解大帥之憂。火銃,可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容易造!嚴華固然是老工匠,可早盛塬一無所有,要平地起高樓,只憑他一個人可不行。到時候一年半載的還造不出火銃來,那可如何是好?”説到這兒,李老稍微停頓了一下,見大家都出思索的神,才繼續説道:“現下朝廷腐敗,從兵仗局中逃到榆林衞的工匠可不止嚴華一人。如果我們能説服嚴華,讓他真心為大帥做事,然後再多召集些工匠,大帥的大事何愁不成?我們多花些時間,將事情辦好了,以後在大帥面前、在眾位弟兄們面前也能抬得起頭來。”
“嗯,李老爺深謀遠慮,是我們考慮不周了。”戰士們想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兒。
“更何況,估計也不用我們等多久了。相信嚴華這老東西過不了眼下這一關,咱們的機會也就來了。”李老笑眯眯的,看起來要多陰險有多陰險,渾然不似先前那個老實巴的老工匠了。…陝北榆林衞一帶,是大明永樂年間就劃定的養馬場。
從黃河以西到邊境長城一帶,都是養馬的範圍。
在養馬場內,不準種植任何糧食莊稼,都用來為朝廷培養戰馬之用。
在明朝中期以前,這項政策是執行地很好的。可是越到後期,隨着衞所制度的腐敗,駐守的將領們開始侵這些田地,利用手下的軍户不斷開墾牧場用來耕種。
至於朝廷所需要的馬匹,則是通過紅兒山一帶的邊市進行貿易,從蒙古人處得到。
漢人本就善於耕作,這些田地用來耕作,收入所的往往是用來牧馬的數倍。然後,將這些糧食換成食鹽、茶葉等——或者直接用糧食進行易也是有的——再跟蒙古人易,換來馬匹,應付朝廷。
到了崇禎年間,這裏早就看不到任何養馬場的跡象。
嚴華一家本是匠户,按照太祖爺定下的規矩,家裏的户籍成分,那是不能改變的。也就是説,一旦被定為匠户,除非立下特別大的功勞、得到特意的獎賞等,否則的話,以後子子孫孫都要是匠户,只能從事工匠這個職業。
在明朝,匠户的地位是非常的低的,比普通民户遠遠不如,跟軍户來也差不了多少。
但是對於自己家裏的地位,嚴華也沒什麼不滿意的,畢竟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按照他的話來説,這是各人的命。
有的人命好,生下來就是皇帝,那是人家上輩子修來的;有的人命一般,生下來是地主人家,也不愁吃穿;像他們這樣的匠户,則是上輩子作孽,所以這輩子要遭罪,來贖清業障。
嚴華做了半輩子的火銃,他的手藝,在兵仗局那也是數得着的。
可是,這又有什麼用?不管你的火銃做的多好,到月底餉銀該拿不着,還是拿不着。至於升職,那是更加不用想的了。
而且,上層的官員們還三天兩頭的剋扣鐵等各種工料,致使很多批火銃的生產都不能按時完成。
幾年前,有一次嚴華所在的小隊就遭到了這種待遇。工料被剋扣,導致弓起不能按時完成。
結果,恰逢工部工部侍郎下來檢查,這個黑鍋自然不能由兵仗局的官員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