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4.第四章:因禍得福3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十分欣賞你的誠實,這倒是不假,不要看我是老頭子,可爬起山來還是健步如飛的。”每個人都有愛慕虛榮的一面,童淵也不由誇誇其談起來。

夏逸浩抓住時機大拍馬道:“前輩,您真是老當益壯,佩服佩服!”

“呵呵…”童淵十分受用地大笑了幾聲,指着面前的石壁,説道:“到家了!”

“家?”夏逸浩左顧右盼了一番,一臉茫然道:“前輩不會是考小子眼裏吧,四下除了石壁還是石壁,那來什麼家?”童淵詭秘一笑,走到那堵石壁前雙手用力將石壁一推,只聽見出一陣“轟隆”響聲,看似完整的石壁漸漸地出現了一道裂縫。隨着童淵的不斷用力,石壁上的那道裂縫也跟着越來越大,最後既然形成了一道可以進入一個人的口子。

夏逸浩一臉驚駭地看着石壁上的口子,童淵朝着他微微一笑,然後將腳一邁鑽入石縫中,夏逸浩楞了片刻也跟着鑽了進來。二人相繼進入石縫後,童淵又用力將開啓的那扇石壁一推,又是一陣“轟隆”響聲,那石壁慢慢地合攏,口子很快就不見了,整個石壁又恢復如初。

夏逸浩仍舊處於驚駭之中,童淵卻甚是高興地指着面前的石,洋洋得意地問道:“怎麼樣,還湊合吧?”夏逸浩這才從愣中回過神來,仔細的打量四周,這是一個石,整個石成圓形,直徑約有十五六米。頂成拱形,中間離地面的高度不少於十五米。一絲絲光束從拱頂四周均勻分佈地中,整個石的光亮與外沒有什麼分別。在石正中有一個半人高的石台,上面繪有紅的花紋,石台上整齊地擺放着幾隻古樸的長槍。

一側,從石壁至上而下淌着一股清涼的甘泉,奇怪的是連續不斷的甘泉匯到一碗型的石凼之中竟然不會溢出半滴。石另一側,堆放着幾十大缸塵封的上等好酒。在正對面的石壁上,赫然地刻着幾個三國時代的大字——百鳥朝鳳槍譜。大字下方的石壁上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相互間持搶打鬥的畫卷。巡視完整個石後,夏逸浩不由豎起大母指驚呼道:“真沒想到在這荒無人煙的大山之中,既然還有這麼一個世外桃yuan。”

“這石是我無意間尋得的,見無人居住索就佔為了己有。”説話間,童淵走到中間的石台,隨手從石台上取下一把亮堂堂長搶向夏逸浩拋了過來。

夏逸浩一個箭步衝上前去,還特意在地上打了一個滾,滾出幾米後伸手接住了長槍。正當夏逸浩為自己身手捷而暗自得意之時,不料那長槍實在太重估計大概有五六十斤,外加上從空中落下的墜力,他在接住槍的一瞬間到手臂往下一沉,整個人失去重心惡狗撲屎般爬在童淵面前。

見夏逸浩這幅狼狽不堪的摸樣,童淵臉上不由出一絲大失所望的神,隨即搖了搖頭,嘆道:“你現在連槍都拿不穩,那就從最基本的臂力練起吧!”

“那如此一來,學成槍法需要多久時間?”夏逸浩從地上爬了起來迫不及待地問道,因為現在已經是東漢中平三年(186年),按照歷史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年限是在東漢中平四年(187年),他可不想錯過桃園結義這一盛世。

童淵將一隻腳踩在石台之上,擺出一副為老不尊的摸樣,一邊喝酒,一邊説道:“練武,會有體質,悟,機緣等等太多因人而異的因素摻雜在裏面,想學會這百鳥朝鳳槍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五十年。”童淵這番話了夏逸浩的鬥志,他將拳頭緊握,異常堅定地説道:“我一定要在一年之內學會。”

“學武之途全憑個人智質,萬不可強求!”話畢,童淵像醉酒一般,竟然倒在石台上呼呼大睡起來。

當夜,夏逸浩一夜未眠,在童淵呼嚕聲的伴隨下,他靜靜地站在石壁面前,參悟着石壁上那一幅幅奧妙無窮的畫卷。但直至天明他除了眼花繚亂之外,沒有特別的收穫,更加談不上有所領悟。

接下來的時間裏,白天夏逸浩不停地重複着令人枯燥無味的扎馬、爬山、抗木、壓腿;晚上他又一遍又一遍地揣摩石壁上槍法的槍意。

時光如白駒之過隙,倏忽間半年時間逝去。在以繼的刻苦聯繫下,夏逸浩的體力、腿力、腕力、臂力、力、耐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他以前雙手並用使出吃的力氣才能拿起的長槍,現在卻已能單手將槍揮舞過頭。

接下來的半年裏,童淵一招一式,悉心有加地傳授夏逸浩石壁上的槍法。自古名師出高徒,良將方能練jing。在童淵的諄諄教誨下,那套石壁上的百鳥朝鳳槍夏逸浩已能練的掌握運用。

星移斗轉,光陰似箭,轉眼又到了天。暖花開,羣鳥亂啼,整個山谷煥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意。學藝有成的夏逸浩不得不離開童淵,在這一年相處中他倆之間亦師亦友。童淵教夏逸浩槍法、兵法、治策;夏逸浩給童淵講解現代的各種知識、趣聞、軼事,可謂包羅萬象,童淵每每都沉其中並樂此不疲。

臨走之際二人依依惜別,童淵將那支珍藏多年的梨花槍送與了夏逸浩。接過槍的那一刻,動萬分的夏逸浩將手腕上那塊歐米茄手錶回贈了他。童淵涕,説了很多麻的話,就差以身相許。

送君千里終需一別,告別童淵後,夏逸浩一路西行。路過之處田地荒涼,人煙稀少,途經一村落之時突聞幽幽哭聲,從幾處茅屋中傳出。夏逸浩心中慘然,不知此地人家遭了什麼災害,如此憂傷,便前去問訊。

從談話中得知鉅鹿人張角,揮眾反叛朝廷,相從者頭裹黃巾,達數十萬之眾,百姓離失所,苦不堪言。

一路走走停停看盡人間冷暖,所有悲悲慘慘,悽悽涼涼。沿途四下打聽,半月後夏逸浩終於來到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的地方——涿縣。

此時已近黃昏,奪人心魄的落和晚霞像熊熊烈焰,在遠處天地間翻滾着,壯觀得令人膛目結舌。

夏逸浩踏着青石板,興奮無比地朝着城內走去。剛走了幾步,便見前方街上擁簇着一堆人。人羣之中傳來一個年老帶哭腔的聲音叫道:“別抓我的女兒,是我老頭子借錢,不關我女兒的事,求求你們放了她,要抓就抓我吧。”另一個聲音斥道:“你這麼老了,我抓你回去幹嘛,養老?我勸你好好在家當你的老丈人,有我這樣的女婿,是你十世修來的福,再説契約上的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難道你想反悔不成。”一女子啼哭道:“阿爹,救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