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八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往的回憶中顯現出來的安棋爾·克萊爾先生,並不完全是一個清晰的形象,而是一種富有欣賞力的聲音,一種凝視和出神眼睛的長久注視,一種生動的嘴,那嘴有時候對一個男人來説太小,線條太纖細,雖然他的下有時叫人意想不到地閉得緊緊的,但是這已足夠叫人打消對他不夠果斷的推論。儘管如此,在他的神態和目光裏,隱藏着某種混亂、模糊和心不在焉的東西,叫人一看就知道他這個人也許對未來的物質生活,既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怎麼關心。可是當他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人們就説過,他是那種想做什麼就能把什麼做好的人。

他是他父親的小兒子,他父親是住在本郡另一頭的窮牧師。他來到泰波牛場,是要當六個月的學徒,他已經去過附近其它的一些農場,目的是要學習管理農場過程中的各種實際技術,以便將來據情況決定是到殖民地去,還是留在國內的農場裏工作。

他進入農夫和牧人的行列,這只是這個年輕人事業中的第一步,也是他自己或者其他的人都不曾預料到的。老克萊爾先生的前給他生了一個女兒以後,就不幸死了,到了晚年,他又娶了第二個子。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後給他生了三個兒子,因此在最小的兒子安琪爾和老牧師父親之間,好像差不多缺少了一輩人。在二個兒子中間,前面説到的安琪爾是牧師老來得到的兒子,也只有這個兒子沒有大學學位,儘管從早年的天資看,只有他才真正配接受大學的學術訓練。

從安琪爾在馬洛特村的舞會上跳舞算起,在兩三年前,有一天他放學回家後正在學習功課,這時候本地的書店給牧師家送來一個包裹,到了詹姆士·克萊爾牧師手裏。牧師打開包裹一看,裏面是一本書,就翻開讀了幾頁;讀後他再也坐不住了,就從座位上跳起來,挾著書直奔書店而去。

“為什麼要把這本書送到我家裏?”他拿着書,不容分説地問。

“這本書是訂購的,先生。”

“我敢説我沒有訂購這本書,我家裏別的人也沒有訂購這本書。”書店老闆查了查訂購登記簿。

“哦,這本書寄錯了,先生,”他説。

“這本書是安琪爾·克萊爾先生訂購的,應該寄給他才對。”克萊爾先生聽後直往後躲,彷彿被人打了一樣。他滿臉蒼白地回到家裏,一臉地沮喪,把安琪爾叫到他的書房裏。

“你讀讀這本書吧,我的兒子,”他説。

“你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嗎?”

“這是我訂購的書,”安琪爾回答得很簡單。

“訂這本書幹什麼?”

“讀呀。”

“你怎麼會想到要讀這本書?”

“我怎麼想到的?為什麼——這是一本關於哲學體系的書呀。在已經出版的書裏面,沒有其它的書比它更符合道德的了,也甚至沒有比它更符合宗教的了。”

“是的—一很道德;我不否認這一點。可是宗教呢?——尤其對你來説,對想當一個宣傳福音的牧師的你來説,它不合乎宗教!”

“既然你提到這件事,父親,”兒子説,臉上滿是焦慮的神情“我想最後再説一次,我不願意擔任教職。憑良心説,我恐怕不能夠去當牧師。我愛教會就像一個人愛他的父親一樣。對教會我一直懷有最熱烈的情。再也沒有一種制度的歷史能使我有比它更深的敬愛了;可是,在她還沒有把她的思想從奉神贖罪的不堪一擊的信念中解放出來,我不能像我兩個哥哥一樣,真正接受教職做她的牧師。”這位格率直思想單純的牧師從來沒有想到,他自己的親生骨竟會説出這樣一番話來。他不嚇住了、愣住了、癱瘓了。要是安琪爾不願意進入教會,那麼把他送到劍橋去還有什麼用處呢?對這位思想觀念一成不變的牧師來説,進劍橋大學似乎只是進入教會的第一步,是一篇還沒有正文的序言。他這個人不但信教,而且非常虔誠;他是一個堅定的信徒——這不是現在教堂內外拿神學玩把戲而閃爍其詞時用作解釋的一個詞,而是在福音教派①過去就有的在熱烈意義上使用的一個詞。他是這樣一個人:①福音教派(evangelicalschool),新教(protestant)中的一派,認為福音的要義是宣講人陷入罪惡,耶穌為人贖罪,人應憑藉信心贖罪。英國國教中包含這種主義的也就是低教派(lowchurch)。

真正相信上帝和造物主在十八世紀以前確實作過上…

安琪爾的父親努力同他爭論,勸説他,懇求他。

“不,爸爸;光是第四條我就不能贊同(其它的暫且不論),不能按照《宣言》的要求‘按照字面和語法上的意義’接受它;所以,在目前的情況下我不能做牧帥,”安琪爾説。

“關於宗教的問題,我的全部本能就是趨向於將它重新改造;讓我引用你所喜愛的《希伯萊書》中的幾句話吧,‘那些被震動的都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他的父親傷心無比,安琪爾見了心裏到非常難受。

“要是你不為上帝的光輝和榮耀服務,那麼我和你母親省吃儉用、吃苦受罪地供你上大學,還有什麼用處呢?”他的父親把這話説了一遍又一遍。

“可以用來為人類的光輝和榮耀服務啊,爸爸。”如果安琪爾繼續堅持下去,也許他就可以像兩個哥哥一樣去劍橋了。但是牧師的觀點完全是一種家庭傳統,就足僅僅把劍橋這個學府當作進入教會的一塊墊腳石;他心中的思想是那樣深蒂固,所以生的兒子開始覺得,他要再堅持下去就好像是侵了一筆委託財產,對個起他虔誠的父母,正如他的父親睹示的那樣,他們過去和現在都不得不節衣縮食,以便實現供養三個兒子接受同樣教育的計劃。

“我不上劍橋大學也行,”安琪爾後來説。

“我覺得在目前情況下,我沒有權利進劍橋大學。”這場關鍵的辯論結束了,它的影響不久也顯現出來。多少年來,他進行了許多漫無邊際的研究,嘗試過多次雜亂無章的計劃,進行過無數毫無系統的思考;開始對社會習俗和禮儀明顯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態度。他越來越鄙夷地位、財富這種物質上的差別。在他看來,即使“古老世家”(使用近來故去的一個本地名人的字眼兒)也沒有了香味,除非它的後人能有新的良好變化。為了使這種嚴酷單調的生活得到平衡,他就到倫敦去住,要看看倫敦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同時也為了從事一種職業或者生意在那兒進行鍛鍊,他在那兒遇上了一個年紀比他大得多的女人,被她昏廠頭腦,差一點兒掉進她的陷阱,幸好他擺開了,沒有因為這番經歷吃了大虧。

他的幼年生活同鄉村幽靜生活的聯繫,使他對現代城市生活生出一種不可抑制的幾乎是非理的厭惡來,因此也使他同另一種成功隔離開來,使他既不願從事神方面的工作,也不願立志追求一種世俗的職業。但是他不能不做一件工作;他已經虛度了許多年的寶貴光陰;後來認識了一個在殖民地務農而發達起來的朋友,因此他想到這也許是一條正確的途徑。在殖民地,在美國,或者在國內務農——通過認真地學習務農,無論如何,在學會了這件事之後——也許務農是使他得到獨立的一種職業,而不用犧牲他看得比可觀的財產更為寶貴的東西,即神自由。

因此,我們就看到安琪爾·克萊爾在二十六歲時來到泰波斯,做一個學習養牛的學徒,同時,因為附近找不到一個舒適的住處,所以他吃住都和牛場的老闆在一起。他的房間是一個很大的閣樓,同整個牛房的長度一樣長。酪間裏有一架樓梯,只有從那兒才能上樓去,閣樓已經關閉了很長時間,他來了以後才把它打開作他的住處。克萊爾住在這兒,擁有大量空間,所有的人都睡了,牛場的人還聽見他在那兒走來走去。閣樓的一頭用簾子隔出了一部分,裏面就是他的牀鋪,外面的部分則被佈置成一個樸素的起居室。

起初他完全住在樓上,讀了大量的書,彈一彈廉價買來的一架舊豎琴,在他到心情苦惱無奈的時候,就説有一天他要在街上彈琴掙飯吃。可是後來不久,他就寧肯下樓到那間大飯廳裏去體察人生,同老闆、老闆娘和男女工人一起吃飯了,所有這些人一起組成了一個生動的集體;因為只有很少的擠工人住在牛場裏,但是同牛場老闆一家吃飯的人倒有好幾個。克萊爾在這兒住的時間越長,他同他的夥伴們的隔閡就越少,也願意同他們多增加相互的往來。

使他大意外的是,他的確真的喜歡與他們為伍了。他想象中的世俗農夫——報紙上所説的典型人物,著名的可憐笨伯霍吉——他住下來沒有幾天就從他心中消失了。同他們一接近,霍吉是不存在的。説真的,起初克萊爾從一個完全不同的社會來到這裏,他到同他朝夕相處的這些朋友呆在一起似乎有點兒異樣。作為牛場老闆一家人中的一個平等成員坐在一起,他在開頭還覺得有失身分。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周圍的環境似乎都是落後的、毫無意義的。但是他在那兒住下來,同他們天天生活在一起,於是寄居在這兒的這個眼光鋭的人,就開始認識到這羣平常人身上的全新的一面。雖然他看到的人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是豐富多采已經取代了單調乏味。老闆和老闆娘、男工和女工都變成了克萊爾悉的朋友,他們像發生化學變化一樣開始顯示出各自不同的特點。他開始想到帕斯卡説過的話:“一個人自身的心智越高,就越能發現別人的獨特之處。平庸的人是看不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的。”①那種典型的沒有變化的霍吉已經不存在了。他已經分化了,融進了大量的各各樣的人中間去了——成了一羣思想豐富的人,一羣差別無窮的人;有些人快樂,多數人沉靜,還有幾個人心情憂鬱,其間也有聰明程度達到天才的人,也有一些人愚笨,有些人俗,有些人質樸;有些人是沉默無聲的彌爾頓式的人物,有些人則是鋒芒畢的克倫威爾式的人物②;他們就像他認識自己的朋友一樣,相互之間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們也會相互讚揚,或者相互指責,或者因為想到各自的弱點或者缺點而到好笑和難過;他們都按照各自的方式在通往塵土的死亡道路上走着。

①帕斯卡(pascal,1623-1662),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引文引自其《沉思錄》“總序”②該文出自於英國詩人託瑪斯·葛雷的《墓園輓歌》一詩的第十五節。

出乎意料的是,他開始喜愛户外的生活了,這倒不是由於户外的生活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有關係,而是因為户外生活本身,由於户外生活給他帶來的東西。從克萊爾的地位來看,他已經令人驚奇地擺了長期的憂鬱,那種憂鬱是因為文明的人類對仁慈的神逐漸喪失信心而產生的。近些年來,他能夠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思讀他喜愛的書了,而不用考慮為了職業去死記硬背,因為他認為值得讀的幾本農業手冊,本用不了多少時間。

他同過去的聯繫越來越少了,在人生和人類中間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其次,他對過上只是模模糊糊地知道的外界現象更加悉了——如四季的變幻、清晨和傍晚、黑夜和正午、不同脾的風、樹木、水、霧氣、幽暗、靜寂,還有許多無生命事物的聲音。

清早的氣温仍然涼得很,所以在他們吃早飯的那間大房子裏生上了火,大家到適意;克里克太太認為克萊爾温文爾雅,不宜於坐在他們的桌子上同大家在一起吃飯,就吩咐讓人把他的盤子和一套杯子和碟子擺在一塊用鉸鏈連起米的擱板上,所以吃飯的時候他總是坐在大張着口的壁爐旁邊。陽光從對面那個又長又寬的直欞窗户裏進來,照亮了他坐的那個角落,壁爐的煙囱裏也有一道冷藍的光線照進來,每當想要讀書的時候,他就可以在那兒舒舒服服地讀書了。在克萊爾和窗户中間,有一張他的夥伴們坐着吃飯的桌子,他們咀嚼東西的身影清清楚楚地映在窗户的玻璃上;房子一邊是房的門,從門裏面看進去,可以看見一排長方形的鉛桶,裏面裝滿了早晨擠出來的牛。在更遠的一頭,可以看見攪黃油的桶在轉動着,也聽得見攪黃油的聲音——從窗户裏看過去,可以看出桶是由一匹馬拉着轉動的,那是一匹沒打采的馬,在一個男孩的驅趕下繞着圈走着。

在苔絲來後的好幾天裏,克萊爾老是坐在那兒聚會神地讀書,讀雜誌,或者是讀他剛收到的郵局寄來的樂譜,幾乎沒有注意到桌子上苔絲的出現。苔絲説話不多,其他的女孩子又説話太多,所以在那一片喧譁裏,他心裏沒有留下多了一種新的説話聲的印象,而且他也只習慣於獲得外界的大致印象,而不太注意其中的細節。但是有一天,他正在悉一段樂譜,並在頭腦裏集中了他的全部想象力欣賞這段樂譜的時候,突然走了神,樂譜掉到了帶爐的邊上。那時已經做完了早飯,燒過了開水,他看見燃燒的木頭只剩下一點火苗還在跳動着,快要熄火了,似乎在和着他內心的旋律跳吉爾舞;他還看見從壁爐的橫樑或十字架上垂下來的兩掛鈎,鈎子沾滿了煙灰,也和着同樣的旋律顫抖着;鈎子上的水壺已經空了一半,在用低聲的傾訴和着旋律伴奏。桌子上的談話混合在他幻想中的管絃樂曲裏,他心裏想:“在這些擠女工中間,有一個姑娘的聲音多麼清脆悦耳呀!我猜想這是一個新來的人的聲音。”克萊爾扭頭看去,只見她同其他的女工坐在一起。

她沒有向他這邊看。實在的情形是,因為他在那兒坐了很久,默不作聲,差不多已經被人忘記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鬼怪,”她正在説“但是我的確知道我們活着的時候,是能夠讓我們的靈魂出竅的。”牛場的老闆一聽,驚訝得合不上嘴,轉過身看着她,眼睛裏帶着認真的詢問;他把手裏拿的大刀子和大叉子豎在桌子上(因為這兒的早餐是正規的早餐),就像是一副絞刑架子。

“什麼呀——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姑娘?”他問。

“要覺得靈魂出竅,一種最簡單的方法,”苔絲繼續説“就是晚上躺在草地上,用眼睛緊緊盯着天上某顆又大又亮的星星;你把思想集中到那顆星星上,不久你就會發現你離開自己的體有好幾千里路遠了,而你又似乎本不想離開那麼遠。”牛場老闆把死死盯在苔絲身上的目光移開,盯在他的子身上。

“真是一件怪事,克里絲蒂娜,你説是不是?想想吧,我這三十年來在星空中走了多少里路啊,討老婆,做生意,請大夫,找護士,一直到現在,一點兒也沒有注意到靈魂出竅,也沒有覺到我的靈魂曾經離開過我的衣領半寸。”所有的人都把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其中也包括牛場老闆的學徒的目光,苔絲的臉紅了,就含含糊糊地説這只不過是一種幻想,説完了又接着吃她的早飯。

克萊爾繼續觀察她,不久她就吃完了飯,覺到克萊爾正在注意她,就像一隻家畜知道有人注意自己時到的緊張那樣,開始用她的食指在桌布上畫着她想象中的花樣。

“那個擠的女工,真是一個多麼新鮮、多麼純潔的自然女兒啊!”他自言自語地説。

後來,他似乎在她的身上了解到一些他所悉的東西,這些東西使他回憶起歡樂的不能預知未來的過去,回憶起從前顧慮重重天空昏暗的子。他最後肯定他從前見過她;但是他説不出在哪兒見過她。肯定是有一次在鄉下漫遊時偶然相遇的;因而他對此並不到十分奇怪。但是這情形已經足以使他在希望觀察身邊這些女時,選擇苔絲而寧願放棄別的漂亮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