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最強烈的欲.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商討的重點不是統一進程的度越來越快,也不是大秦距離中土統一已經近在咫尺,而是武烈侯強大的實力對咸陽所造成的威脅,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將對中土統一造成何種未知的傷害。
以咸陽在戰前的預測,武烈侯此次要與齊國打一場硬仗,北疆大軍的實力將受到損耗,這有利於咸陽遏制武烈侯實力的膨脹,有效緩減北疆對咸陽的威脅,然而事與願違,武烈侯竟然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了齊國,再次創造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奇蹟。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武烈侯在控制了北方邊郡後,又可以輕而易舉地控制山東,而夾在其中的河北屬於老秦人的勢力範圍。想象一下,假如武烈侯和老秦人在此刻聯手向咸陽施壓,要求分封功臣,咸陽拿什麼阻止?
當然,武烈侯在離石會面的時候,已經向秦王政做出了承諾,但他現在是否信守承諾?秦王政沒有任何把握,只能加大對功臣們的封賞力度,在某些國策上進行調整,以此來贏得武烈侯的好,希望武烈侯能以大秦為重,堅持中土統一的政治理念,與咸陽在國策變革的方向上始終保持一致。
秦王政急書武烈侯,一邊恭賀其在山東戰場上所獲得的勝利,一邊隱晦地試探他對山東鎮戍的意見。
=與此同時,王翦也在得到秦軍包圍臨淄的消息後,馬上急書武烈侯表示恭賀。
王翦在書信中徵詢寶鼎對中原戰局的最新看法,並就戰局的展委婉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
王翦認為,秦軍在歷下摧毀齊軍主力,包圍臨淄後,齊國敗亡在即,中原戰局的展對大秦十分有利,為此他建議,北疆軍馬上轉戰淮北戰場,與中原軍東西夾擊,擊敗楚國的淮北軍隊,直殺壽。目標是攻克壽,大秦兵鋒直指江淮,飲馬大江。
北疆軍至今還沒有拿下臨淄,也還沒有攻克琅琊、膠東和東萊,齊國過半數的疆土還控制在齊人手上,而北疆軍南下前武烈侯曾明確説過,北疆軍只有兩個月的作戰時間,之後北疆軍必須返回北疆,也就是説,北疆軍在山東作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武烈侯堅持中原決戰的最終目標是滅齊國,而不包括攻佔楚國的淮北甚至渡淮攻克楚都壽,那麼,局勢展到現在,武烈侯是否還會堅持既定的攻擊策略?
王翦不知道寶鼎在離石會面的時候已經向秦王政承諾堅決反對功臣分封,這一承諾事實上也就這兄弟兩人知道,但從寶鼎所堅持的國策變革策略來看,寶鼎在堅決推行王子分封的同時,也從來沒有明確的公開的反對功臣分封。
王翦、公子騰等人在洛陽軍議的時候,曾就咸陽宮限制封國一事提出過異議,這其實就是試探寶鼎在功臣分封一事上的態度,寶鼎當時的態度是支持增加封國的數量,王翦和公子騰因此判斷寶鼎極有可能在時機合適的時候,以武力脅迫咸陽進行功臣分封。
當然,這只是他們的估猜,而寶鼎指使甘羅蓄意挑起事端打擊關中熊氏,決心要掌控司空府,竭盡全力進行直道修築後,寶鼎不遺餘力地拓展北疆實力的圖謀已經清楚地表現出他要在北疆稱霸的野心,這無疑進一步肯定了他們的估猜。
以上終究還是判斷,王翦必須知道寶鼎在功臣分封一事上的真實態度,所以他寫了這份信,提出了新的攻擊策略,希望寶鼎能帶着北疆軍轉戰淮北戰場,攻佔淮北,奪取壽,把這場決戰的目標延伸到楚國,這樣寶鼎不但可以藉機留在中原,從容佈局,掌控山東,還能幫助老秦人橫掃兩淮,為渡江作戰做好準備。老秦人一旦建下顯赫功勳,又控制了兩淮之地,那麼他們與寶鼎聯手威咸陽,足以迫使咸陽在山東和兩淮建立新的封國。
封國只能由王子掌領,目前公子扶蘇、公子高、公子將閭各領一封國,而公子嶠出鎮地方不久,功勳不足,假如同時建兩個封國,那咸陽宮還要派出一個寸功未立的王子,但這兩個王子都沒有資格領封國,這是秦王政只有一個選擇,修改律法,讓寸功未立的王子也能領封國。
如果律法如此改動,秦王政就違背了大秦的“法治”原則。
“法治”原則一旦被推翻,等於“法治”的堤壩就轟然崩潰,接下來,咸陽宮和功臣之間的矛盾會驟然烈,像武烈侯公子寶鼎、武成侯王翦這樣的功臣們必然會對抗中央,形勢急轉直下,其最終的結果就是秦王政和咸陽宮妥協,分封功臣。
這一謀劃能否實現,完全依賴於寶鼎在功臣分封一事上的態度,假如寶鼎拒絕了王翦的建議,那麼王翦就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寶鼎在離石會面中與秦王政做出了不利於大貴族大功臣利益的妥協。
寶鼎為什麼在最關鍵的時刻在最關鍵的利益問題上與大貴族大功臣們產生嚴重分歧?難道寶鼎不希望得到分封,稱霸一方?顯然寶鼎另有謀劃。從北疆目前的局勢來看,寶鼎要展北疆,要拓展自己的實力,但依賴於咸陽的財賦支持,因此他受到了咸陽的鉗制,目前不具備在北疆割據稱霸的實力,他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佈局。
這樣一看就清楚了,寶鼎的目的很明確,挑起咸陽宮和功臣、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拖延統一的進程。功臣和地方的勢力越大,秦王政和咸陽宮就越是依賴於寶鼎的北疆武力,對北疆越是支持,北疆展就越快,寶鼎的實力就不斷膨脹。等到某一天,寶鼎認為自己的實力可以割據稱霸了,那麼他就會倒戈一擊,於是一切水到渠成,功臣分封,再建諸侯。
=新年後,寶鼎先是接到了王翦的書信,接着又接到了秦王政的書信。
寶鼎沒有多加考慮,回信王翦,委婉拒絕了他的建議。目前戍守北疆數千裏防線的鎮戍軍只有十六萬,其中只有一半是主力軍隊,這導致北疆防守力量非常薄弱,而南下作戰的北疆將士大部分出自北方邊郡,其中至少有兩個軍的將士來自樓煩等北疆諸種部落,這些將士遠離故土,短暫作戰可以,但長期作戰必然會帶來一系列問題,甚至危及到軍心和士氣,所以一個月後,北疆軍一定要攻克臨淄,然後便帶着戰利品火返回北疆。
寶鼎在信中告訴王翦,決戰之後,齊國已經滅亡,關東六個諸侯國只剩下楚國了,楚國不足為慮。雖然楚國有淮河和大江兩道天險,易守難攻,但大秦對楚國已經形成了包圍,擊殺楚國不過是時間問題。
大秦在過去的幾年裏勢如破竹,連滅韓魏趙燕齊五國,疆域飛擴大,但大秦是否實際控制了這些疆域?是否穩定了這些疆域?是否收服了這些疆域的民心?大秦的各種政策是否在這些疆域得到推廣和實施?關東五國的民眾是否知曉和認同了大秦的這些政策,並逐漸接受大秦的統治和中土大一統的事實?
寶鼎認為大秦在統一了大河域之後,有必要減慢統一進程的度,先把大河域的廣袤疆土穩定下來,讓關東民眾有息的時間,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大秦的統治帶給了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讓他們看到統一的好處。
大河域的穩固將給大秦帶來國力上的飛增漲,而財賦的增長將大大推進大秦武力的增長。大秦越來越強大,而楚國越來越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楚國還能支撐多久?
寶鼎把決戰之後中土局勢的變化和自己對統一進程的看法也寫在了回覆秦王政的信中。
寶鼎明確告訴秦王政,山東的鎮戍給公子扶蘇,蒙氏和馮氏將輔佐公子扶蘇穩固山東,以山東的穩固來保證中央對中原的控制。至於兩淮戰場,還是盡數託付於王翦老將軍為上策,未來攻楚大戰的重任也只有老秦人才能承擔。
接着寶鼎對東南鎮戍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考慮到南征滅楚還需要數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東南局勢的展至關重要。寶鼎為此懇求秦王政,調章邯鎮戍江南,調楊端和為西南遠征軍的統率,也就是説,寶鼎在統一之前,要控制東南局勢的展,要把江南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而確保東南局勢按照自己的設想逐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