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給面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遵照項燕的命令,就在韓王越棄守陳的時候,彭城和相城兩地的楚軍也悄悄渡過睢水,在下城父一帶集結。
在項燕看來,秦軍如果繼續南下攻擊,不外乎兩條路線,一條是攻打項城,沿着潁水攻擊前進,一條是取道城父,避開楚軍防禦重鎮,以最近的路線直殺壽。假如秦軍攻打項城,必定是傾巢而出,那二十萬對十萬,是一場慘烈的血戰,楚軍要付出驚人的代價。假如秦軍取道城父,那必然要分兵駐守陳,這就給了楚軍各個擊破的機會。
果然,秦軍南下攻擊了,而且還是取道城父,秦軍一分為二了。項燕驚喜萬分,對上蒼的幫助更是不盡。
下城父距離城父八十里。馮毋擇的大軍一之內攻佔城父,但一夜之後,就被楚軍團團包圍了。
李信聞訊,斷然棄守陳,率軍直殺城父,打算不惜代價救出馮毋擇。
當他率軍趕到距離城父八十里的淝亭時,楚軍從四面八方包圍而來。李信和五萬將士陷入絕境,只有拼死一戰。
雙方展開血腥廝殺。
與此同時,馮毋擇開始突圍,指揮大軍向李信靠攏。
項燕豁出去了,即使把二十萬大軍打完了,他也要吃掉這十萬秦軍,徹底贏得決戰的勝利,但他還是低估了秦軍的戰鬥力,尤其低估了馮毋擇和李信誓死一搏的決心。
戰局已經明朗,秦軍中計了,這時候若想保住中原,唯一的辦法就是死戰,以命搏命,以十萬將士的命換取楚軍十萬條命。不管楚軍有多少人,拼掉十萬,項燕無論如何也沒有能力反攻中原了,那麼此仗秦軍雖然敗了,但最起碼還可以保住中原,甚至還有可能保住東線主力大軍的戰果。
李信就地佈陣,擺出了一副同歸於盡的架勢。手下將士也知道沒有退路,逃回去的下場更慘。秦律的基本原則就是連坐,百人將戰死,手下肯定要全部陪葬,即使有人僥倖逃回去了也是死,還要連累家人,而李信假如戰死,手下將領不死也要層皮,那是生不如死啊。
戰兩天兩夜,秦軍固然是死傷殆盡,而楚軍付出的代價更是高昂。項燕以十五萬主力連續攻擊,斬殺秦軍七個都尉,都未能摧毀這支軍隊的意志,相反,李信和秦軍將士們越來越瘋狂,一個個酣呼鏖戰,不死不休。
在阻擊戰場上,楚軍也是節節敗退。項燕以五萬人阻擊馮毋擇,按照他的預計,馮毋擇一旦救援受阻,必定會急速撤離。楚軍既然以主力圍殺李信,李信生存的希望太渺茫,如果馮毋擇不及時撤離的話,他勢必被再一次包圍,更嚴重的是,假如他也被圍殲了,那中原門户大開,這場決戰秦軍不但大敗,而且連中原都丟了。
只要馮毋擇還有理智,他就一定會放棄李信,斷然撤離,然而,讓項燕想不到的是,馮毋擇竟然比李信還瘋狂,馮毋擇本就失去了理智,竟然帶着大軍瘋狂攻擊,突破了楚軍的一道道防禦,誓死也要救出李信。
戰局的發展完全超出了項燕的預料,本來應該是各個擊破,勝券在握,誰知竟然演變成了一場不死不休的血戰,這樣打下去,就算楚軍把秦軍吃掉了,把馮毋擇和、李信和十萬秦軍將士都殺了,楚軍還能剩下多少?整個淮北防線還有多少軍隊?這樣一場慘烈的勝利還是勝利嗎?
項燕不得不佩馮毋擇和李信,如果繼續打下去,秦軍在淮北戰場上是敗了,但在中原決戰中卻是打贏了,齊國遭到重創,楚國也遭到重創,那麼當秦軍發動第二次決戰的時候,齊楚兩國怎麼辦?
戰到第二天深夜,楚軍阻擊軍隊在馮毋擇和秦軍將士猛烈而頑強的攻擊下丟掉了最後一道防線。五萬對五萬,楚軍敗北,馮毋擇和秦軍將士的“瘋狂”終於扭轉了戰局。
項燕無奈長嘆,下令撤離戰場。
李信堅持到了最後,五萬大軍折損大半,但大秦的戰旗依舊在風中狂舞,大秦的將士始終在戰鬥。
馮毋擇救出了自己的袍澤,救出了一萬多個兄弟,他為此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但他無怨無悔,他寧願戰死疆場,也絕不拋棄自己的兄弟。
=王賁拿下了陽關,其前鋒軍直殺盧奇長城,但就在此刻傳來了南線戰敗的消息。
蒙武果斷下令,王賁率軍退守陽關、魯城一線,自己率十萬大軍直殺彭城。
魯城距離陳有八百餘里,距離彭城不足五百里,若想阻擋楚軍攻打中原,當然是攻打彭城最為便捷。攻敵所必救,項燕若要確保淮北,就不得不回援。
項燕已經料到秦軍主力為阻截自己攻打中原,必定要打彭城,所以在退出城父戰場後,親自率主力趕赴彭城。
兩軍在彭城相遇,烈戰。
=中原戰局的變化迅速傳到咸陽,秦軍戰敗城父,損失慘重的消息如頭一,打得咸陽眼冒金星,頭暈目眩。
中原決戰已經無法繼續了,楚軍的戰鬥力遠遠超出了咸陽的預料,如果繼續打下去,不但蒙武和王賁會陷入腹背受敵的窘境,恐怕就連東南戰場都岌岌可危。
咸陽第一時間做出決策,秦王政下令,即刻停戰。王賁率軍與齊軍對峙,蒙武率軍阻御楚軍,公子扶蘇撤出江淮,與公子騰、章邯撤回夏口。
咸陽的氣氛令人窒息。
這一仗前前後後打了四個多月,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雖然秦軍在中原東線戰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戰果,但相比折損在三個戰場上近十萬將士的命,這一仗肯定是打敗了,而且還是敗在咸陽中樞的指揮之下,這等於狠狠地打了秦王政和中樞一個響亮的大巴掌,顏面盡失。
咸陽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還是出現了。秦王政失語,中樞失語,文武百官齊齊沉默。
就在這個令人窒息的時刻,太傅、武烈侯公子寶鼎上奏,恭賀中原決戰取得了階段勝利。
此仗戰果顯赫,秦軍奪回了整個中原,掃滅了韓魏餘孽,重創了齊楚兩國,尤其重要的是,它為第二次決戰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中原決戰是個大戰略,要分幾個階段進行,而第一階段完全實現了中樞的攻擊目標,可以説是一場輝煌的勝利。秦王政和中樞指揮得好,秦軍將士們打得好,咸陽要馬上着手部署第二次攻擊,要將中原決戰進行到底,要堅決實現中土的統一。
武烈侯的奏章向咸陽清晰地傳遞了一個訊息,他無意利用中原決戰的失利打擊咸陽的威信,挑戰咸陽的權威,相反,此時此刻咸陽要團結一致,要勵前線將士的士氣,要齊心協力打贏中原決戰,完成統一大業。
咸陽的氣氛驟然扭轉,秦王政和中樞立即開始籌備第二次中原決戰。
給前線將士的封賞異常豐厚。秦王政和中樞主動承擔了責任,馮毋擇和李信不但無過,反而得到了嘉獎。不過實事求是地説,馮毋擇和李信的確是有功無過,如果不是他們拼死作戰,那中原戰局完全就是一邊倒了,本就不會給秦王政和中樞贏得迴旋的餘地。
=四月,秦王政親自趕赴頻陽看望王翦,其意思很明顯,你不出山也得出山了。
王翦還是那兩個條件,六十萬軍隊,主攻楚國,那麼這一仗還可以打。
“主攻楚國”的意思説白了就是授予全部的軍權,不但給予統兵權和戰場指揮權,還要授予一定的決策權,也就是説,中樞要下放軍權,否則免談。
此仗之所以失敗,其實就敗在中樞過度集中軍權,不但拿走了全部的決策權,連前線統率的指揮權都要干涉,結果不言而喻。
秦王政可以接受。此次他和中樞的威信遭到了沉重打擊,若想重振威信,就必須打贏中原決戰,所以這個軍權不放也得放。
至於六十萬軍隊,秦王政卻是不敢一口答應。
中原目前還剩下二十五萬可戰之兵,東南還能湊出十萬,滿打滿算三十五萬,距離王翦的要求太遠了。
秦王政得到了王翦的承諾後,馬上返回咸陽,向武烈侯公子寶鼎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