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78章決戰開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378章決戰開始七月,代北大軍在武烈侯的指揮下,向蒼頭河一線的匈奴人發動了攻擊。

匈奴人在善無城、殺虎口和白道坂等城池要隘堅守。攻堅是匈奴人的短處,守城同樣是匈奴人的短處,代北軍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這一仗自然是打得虎虎生風。

與此同時,司馬尚帶着樓煩、林胡和上谷三胡等諸種部落,出無窮之門,風馳電掣,直殺九十九泉,從側翼攻擊雲中。

這一招擊中了匈奴人的要害。

大單于頭曼和左賢王正帶着匈奴主力在閃電河、饒樂水一線與東胡人作戰,雲中只有匈奴人的左谷蠡王帶着所屬部落堅守,雖然他們對中土人的反擊有所準備,但面對中土人的兩路夾擊,匈奴人還是難以招架。

左谷蠡王一邊派人向河南右方諸王求援,一邊斷然下令,棄守蒼頭河、金河山一線,把軍隊全部集中到大黑河一帶,利用廣袤的大草原與中土人作戰。只要到了草原,匈奴人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足以抵禦甚至擊敗中土人。

匈奴人退走蒼頭河,公子將閭、辛勝率軍奪回善無城,迅速佔據了白道坂和殺虎口。與此同時,蒙恬也北上岱海,攻佔了金河山東南麓大片草場,其前鋒軍與司馬尚的騎軍會合於九十九泉。

武烈侯得知大軍奪回了蒼頭河防線,果斷下令停止攻擊。

現今代北軍不具備遠征能力,公子將閭、蒙恬和司馬尚三路大軍距離平城都有三四百里之遙,如果再殺到大黑河,那距離平城就有七八百里了,不但糧草輜重運輸困難,糧道也隨時會被匈奴人截斷,一旦三路大軍裏的任何一路因為孤軍深入而陷入匈奴人的包圍,想救都救不了。

公子將閭和辛勝遵從命令,以重兵鎮戍白道坂和殺虎口,並組織人力開始修繕和加固要隘。

蒙恬屯兵於岱海,在岱海和平城之間選擇險要之處修築堡壘。

司馬尚和司馬斷則率軍退守於雁門山和野狐嶺一線,在修水東西兩岸的廣袤草場上安營紮寨,一邊保護諸種部落放牧,一邊練人馬。

匈奴人看到中土軍隊停止了攻擊,並沒有氣勢洶洶地殺向大黑河,以為中土人膽怯,頓時氣焰高漲,於是在左谷蠡王的指揮下,展開了反攻。

匈奴人知道蒼頭河防線易守難攻,轉而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岱海,打算突破中土人的防禦,只殺平城。

司馬尚、蒙恬兩軍聯手,步騎大軍依託堡寨,再加上平城方向源源不斷送來的糧草武器,再一次把匈奴人拖進了攻堅戰,不斷地消耗匈奴人的兵力。匈奴人馬上醒悟過來,撤軍而走。

雙方就此陷入僵持。代北軍暫時沒有能力勞師遠征,只能築壘堅守,穩固目前的防線,穩定北方戰局,反之,匈奴人連續“碰壁”之後,也不敢再深入代北腹地了,那對匈奴人來説就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純粹是損兵折將、自取敗亡之舉。

至九月,代北戰場上的廝殺徹底停止,雙方以金河山為界,形成對峙。

這時從燕北、遼東傳來消息,匈奴人和東胡人依舊在饒樂水兩岸廝殺,燕**隊和東胡人也在遼水長城一線反覆戰,短期內,燕山防線不會受到敵人的攻擊,燕南形勢漸趨穩定。楊端和遵從武烈侯的命令,組織人力在漁陽的古北口要隘,在遼西的令支城、渝水要隘修築和加固堡壘,確保燕南之地的安全。

=北方戰場在武烈侯和將士們的努力下迅速扭轉了被動局面,尤其墾荒屯田漸成效更是讓咸陽鬆了一口氣,由此對中原決戰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十月,公子扶蘇指揮水陸大軍出雲夢,向楚國夏口展開攻擊,就此拉開了中原決戰的序幕。

大秦為中原決戰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麼長的時間裏,齊楚韓魏四國也是齊心協力,全力備戰。

齊國太子安、楚國上柱國項燕、魏王咎、韓王越數次會面商談決戰事宜,最終四國合縱,以齊王建為合縱長,楚上柱國項燕為副,並由項燕全權負責指揮決戰。

項燕對戰局的判斷是秦國的主攻方向必定為楚國。齊楚相比,楚國弱,秦國當然要先打楚國。秦國攻打楚國的策略肯定是兩路夾攻,從中原和兩個方向夾擊壽,所以楚國早在年初就全國動員,以江東、九江兩地的軍隊加上楚國水師全部力量投入東南戰場,死守九江郡。

楚國的九江郡橫跨大江南北兩岸,包括現在的江西和安徽西南部,所以九江郡不但是江東的屏障,也是兩淮的屏障,只要守住九江郡,則楚國無憂。上一次楚國在東南戰場上吃了虧,不過事出有因,不是因為戰略上的錯誤,而是因為政局動盪,無暇顧及。這一次壽取了教訓,把整個大江南部的軍隊和水師力量全部投到了九江戰場,以一半的楚國國力戍守九江郡,以確保自己後方的安全。

楚國的兩淮軍隊是楚軍主力,項燕把兩淮軍隊全部投到了中原戰場,打算以陳、項兩城為陷阱,把秦國的中原主力全部引到陳項戰場,繼而給齊魏軍隊贏得從側翼攻擊中原的機會。

項燕親自坐鎮陳,統率楚韓聯軍指揮全局。齊太子安和魏王咎坐鎮薛郡魯城,指揮齊魏聯軍攻打中原。大司馬昭公坐鎮九江戰場,戍守楚國大後方。

楚國五大貴族,景、昭、屈、項、莊,加上熊氏宗室,就是六大貴族。這六大貴族在李太后主政時期分為三派,以景、項為首的貴族是合縱抗秦的進派,以熊、昭為首的貴族是連橫秦國的保守派,以夏、莊為首的貴族是中立的騎牆派。在公子負芻擊敗李太后和李氏外戚力量順利篡位的政變過程中,六大貴族聯手了,但在接下來由“景、項”兩大貴族發動的以控制朝政為目的的政變中,以陽文君熊嶽為首的保守派力量遭到血洗,其原因則是六大貴族分裂了。

陽文君熊嶽的保守勢力非常龐大“景、項”發動的政變之所以成功,關鍵就在於説服了昭氏,贏得了昭氏的支持,而昭氏背棄熊氏,則是以陽文君熊嶽為首的保守勢力突然覆滅的重要原因。

昭氏審時度勢,在王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以昭氏利益至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新一輪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昭公繼續出任楚國的大司馬,昭邵出任楚國最富裕的江東郡郡守,就是一個明證。

此次決戰,昭氏坐鎮九江戰場,項氏坐鎮淮北戰場,屈氏、景氏和莊氏坐鎮中樞,就清晰得表明了楚國新的權力架構的組成,由此證明楚國的六大貴族再一次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