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扭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岱海水草肥美,牛羊成羣,匈奴人一邊在前方打仗,一邊在此放牧。此次秦軍主動出擊,目標直指岱海,其目的非常明顯,所以匈奴人將計就計,在岱海一帶部署重兵,打算把秦軍誘到岱海予以圍殺。
秦軍到了“口袋”的邊緣就停下了,佈下龐大車陣,似乎有意迫匈奴人主動攻擊。
匈奴人面對這樣一隻大肥羊,垂涎三尺,當然有足夠的耐心。假如匈奴人吃掉了這隻“大肥羊”必將改變代北戰局,甚至有可能就此橫掃代北。
雙方陷入僵持,各自尋找機會。
就在這個時候,大單于頭曼接到澹林人的急報,燕國背信棄義,與秦軍聯手了,兩國騎軍突然殺出長城要隘無窮之門,向澹林人發動了突襲。澹林人措手不及,遭遇重創,大約三千人身首異處。澹林人一邊浴血反擊,一邊向匈奴人求援,懇請大火速調派援軍,否則鴻雁海必遭血洗。
匈奴人大吃一驚,這才意識到自己對戰局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按照澹林人的説法,出的騎軍至少有五萬人以上,這個數字如果是正確的,那足以説明趙燕兩國聯手了,因為秦軍沒有這麼多騎軍。另外假如燕國沒有背叛的話,那秦軍攻打上谷郡的時候,燕國會在第一時間告知匈奴人,但燕國沒有送出任何消息。種種事實都可以證明燕國背棄了盟約,在匈奴人的背後狠狠了一刀。
燕國背盟,中土人隨時可能聯手,這在匈奴人的預料當中,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中土人竟然從無窮之門殺出來,如此一來,澹林人被擊潰,匈奴人的側翼失去保護,就此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從無窮之門殺出來的騎軍肯定沒有五萬人,澹林人為了獲得匈奴人的救援,故意誇大了事實,也就是説,中土人此次三路攻擊,其東路出作戰的這支騎軍肯定不是主攻方向,而是試圖誘使匈奴人救援,從而策應另外兩路的攻擊。那麼另外兩路中,哪一路是中土人的主攻方向?
岱海距離鴻雁海大約六百里,匈奴人如果馳援澹林,肯定要調用岱海方向的軍隊。岱海戰場上的軍隊少了,就無法圍殲攻擊岱海的秦軍,更無法給蒼頭河戰場以支援。由此可以推測,秦軍的主攻方向就是蒼頭河,就是想把匈奴人趕出雁門。
大單于頭曼和左賢王等左方諸王商量良久,決定不予支援,但為了重創秦軍,岱海方向的匈奴軍隊要故意做出救援的假象,從而誘使秦軍攻打岱海,繼而圍殲這支秦軍。
匈奴人的軍隊一支支離開岱海,向東北方向飛馳而去。
第二天,羌廆率秦軍推進十里,還是在“袋口”的邊緣。
但就在這一天,蒼頭河戰場發生了變化,秦軍傾巢而出,司馬尚指揮十幾萬大軍近了蒼頭河,距離善無城只有三十里了,大戰一觸即發。
=王賁指揮三萬騎軍猛攻鴻雁海。
澹林人實力不濟,本不是秦軍的對手,雖然他們想守住鴻雁海,但雙方的實力懸殊太大。澹林人在兵力上沒有優勢,在武器上也沒有優勢,在戰鬥力上同樣沒有優勢,結果只有撤退,只有寄希望於匈奴人的救援。
秦軍的目標不是擊殺澹林人,而是虜掠駝馬牛羊。澹林人為了救助族人,當然以捨棄駝馬牛羊來延緩秦軍的攻擊速度。一個要搶,一個給你搶,皆大歡喜。澹林人掩護族人急速後撤,向閃電河方向飛速狂奔秦軍一分為三,蒙恬和司馬斷率軍追殺澹林人,而曝布和熊庸率虎烈軍向鴻雁海方向迂迴,阻擊匈奴人的救援,野狐則率代北軍大肆擄掠,血洗鴻雁海大草原,然後驅趕着搶來的駝馬牛羊急速返回無窮之門。
鴻雁海這邊戰正酣,而岱海戰場依舊僵持,蒼頭河戰場上的氣氛則是緊張得令人窒息。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澹林人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逃到了閃電河,而秦軍也徹底洗劫了鴻雁海,擄掠無數,順利返回無窮之門。
匈奴人終於發現自己上當了,大單于頭曼怒不可遏,下令全線攻擊,瘋狂報復。
岱海一線的左方諸率先向秦軍發動了鋪天蓋地的攻擊。
羌廆率軍從容後撤,堅守隘口。
與此同時,司馬尚也率軍緩緩撤回,繼續堅守要隘。大單于頭曼親自率軍攻擊,雙方在武周要展開烈廝殺。
武周要位於武周山,距離平城不過幾十里,這導致平城岌岌可危,形勢極度危急。
偏偏在這個時候,武烈侯下令,楊端和、辛勝率軍渡過治水河,向雞鳴山一帶的燕軍發動攻擊,而王賁率軍配合,實施兩路夾擊。
當匈奴人發動報復攻擊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武烈侯會把擄掠而回的駝馬牛羊用於雁門戰場,誰知武烈侯非常頑固,堅持預定攻擊之策,集結十萬步騎大軍猛攻上谷郡。
楊端和和王賁都知道形勢危急,秦軍只有以最快速度拿下上谷郡,結束上谷戰事,才能給雁門戰場以支援。武烈侯這是拿代北做賭注,着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攻擊燕國,但燕國早就有萬全準備,雞鳴山要隘更屯有數萬軍隊,秦軍急切間無法拿下上谷郡。
楊端和、王賁、辛勝、蒙恬等人商量之後,決定改變攻擊策略,把大軍一分為三。王賁率軍從正面攻打雞鳴山要隘,引雞鳴山要隘的燕軍主力。楊端和則率軍從涿鹿方向強渡治水河,切斷雞鳴山要隘的退路,對雞鳴山要隘形成包圍。蒙恬和辛勝則沿着治水河南下,直殺居庸,阻擊薊城方向的援軍。
秦軍發動了攻擊,雞鳴山要隘被秦軍包圍,而蒙恬、辛勝則率軍殺到居庸,秦燕兩軍在隘口烈戰。薊城震驚,燕王喜急派援軍死守居庸。上谷郡可以放棄,但居庸絕不能放棄,居庸一丟,燕國旦夕覆滅。
楊端和、王賁急報武烈侯,上谷戰場大局已定,燕軍被包圍在雞鳴要隘,而中原軍主力已經殺到居庸。考慮到整個代北戰局,兩人建議武烈侯,上谷戰場暫時停戰,一邊招降被圍燕軍,一邊屯兵居庸下,阻擊薊城燕軍對上谷的反撲,如此可把部分駝馬牛羊轉送到雁門戰場,確保主力大軍可以擋住匈奴人的瘋狂攻擊。
武烈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兩線作戰讓秦軍難以為繼,虜掠而來的數百萬頭牲畜又能維持多長時間?
寶鼎考慮再三,命令曝布率虎烈軍再次出作戰,從側翼威脅岱海方向的匈奴人,以配合平城一線的秦軍將士固守要隘。
=代北戰事爆發,秦國上下極度關注。
好在夏糧入庫,咸陽竭盡全力予以支持,晉中三郡更是徵發徭役,調集幾十萬庶民向代北運送糧食武器,但相比代北龐大的需求量,這些錢糧物資實在是杯水車薪。河北雖然在錢糧上無力支持,但王翦還是指揮大軍向燕國的易水長城一線做出了攻擊態勢,李信更是指揮本部人馬三次攻打汾門要隘,牢牢牽制了燕軍主力。
攻堅戰不是匈奴人的特長,大單于頭曼看到傷亡越來越大,而秦軍的防線始終固若磐石,不得不下令停戰。
雁門戰事在歷時一個多月後終於結束,代北軍民熬過了一段艱難的子,但他們的付出扭轉了代北戰局,秦軍終於打開了出的通道,利用澹林之胡的鴻雁海,對匈奴人的側翼造成了重大威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秦軍在代北戰場上的被動局面。
上谷戰場上,被團團包圍的上谷三胡投降了,兩萬多人的軍隊就地整編併入代北軍。
楊端和率軍趕到居庸下,集結十萬軍隊猛攻居庸北隘。武烈侯下了死命令,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一定要拿下居庸北隘口,以便對燕國的京都形成直接威脅。
半個月後,秦軍攻佔居庸北隘。
燕軍為了守住居庸南關,不得不從薊城調集了兩萬大軍。燕王喜對形勢非常悲觀,把國事盡數託付於太子丹,帶着部分大臣和王后嬪妃先行轉移到了八百里外的令支城。
=秦軍在代北戰場上的勝利直接影響到了中原局勢。
深秋,秦齊楚韓魏五國終於達成了盟約,秦齊楚三國在中原形成了對峙局面,中原短期內是不會爆發戰事了。
咸陽鬆了一口氣,秦王政和中樞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東北,開始謀劃滅燕大計。
公子扶蘇上奏,懇請秦王政允許他率軍攻打燕國。秦王政答應了,將其調往河北,與王翦一起遠征燕國。
河北在秋收中大獲豐收,雖然河北的農耕還沒有全部恢復,河北還是羸弱不堪,但最起碼今年冬天不會餓死人了,恐怖的大饑荒終於在河北失去了肆的能力,河北人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寶鼎上奏,督請中樞儘快決策攻打燕國。秦軍越早攻下燕國,對代北戰場就越是有利,對關東諸侯國的威懾也就越大,這可以大大加快統一進程。另外,寶鼎懇請中樞,重新起動西北策略的實施,利用楚國的支援儘快完成南嶺大渠的開鑿。這條大渠一旦開鑿成功,對秦國來説意味着獲得更大的疆土,意味着中土將獲得更大的實力。
秦王政對代北局勢憂心忡忡,他倒不是怕秦軍守不住代北,而是秦軍為了守住代北要付出驚人的代價,這個代價現在會影響到大秦的統一進程,未來也會影響到大秦穩定和發展。
秦王政書告寶鼎,在代北墾荒屯田是個辦法,但這個辦法顯然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畢竟代北貧瘠,畜牧和屯田還是滿足不了代北鎮戍的需要,所以他建議修一條從咸陽直達陰山長城的馳道,有了這條馳道,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物資的運輸難題。
寶鼎大驚失,急忙回書阻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