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李園不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下鼎的意思很明確。你們現在控制軍隊,未來我設法控腳軍政聯手,則無往而不利。當前咸陽政局複雜,中土形勢微妙,南北局勢更不明朗,所以短期內老秦人要巧妙利用瞬息萬變的局勢,延緩或者阻擾咸陽的東征之策,先整頓軍隊,先把西北疆穩住,先把騎軍的武力提高起來,然後再擇機攻打趙國。
“關東人繼楚人之後戰敗於河北,不得不暫時出軍權,但這是暫時的,大王和關東人會積極推動東征,再戰河北。”寶鼎看看諸位老將,鄭重説道“我以武烈侯的身份給你們一個告誡,兩年內不要考慮東征,否則必定大敗而歸。此仗若敗,前功盡棄。”今
的武烈侯是一等封君爵,大王之下就是武烈侯了,這個身份非常尊貴顯赫。公子寶鼎的意思就是不要看我年輕,不要以為你們這幫老傢伙們重出江湖了就可以為所
為,我的爵位在你們這些老傢伙上面,我説話,你們必須得聽,不要當耳邊風不屑一顧,以致於最後惹出麻煩。
“你給個理由。”公孫豹當即質問道“你是不是還執意要實施西北策略?你知道現在我們無法兩線作戰。又急切需要月氏人的戰馬,尤其需要月氏人與匈奴人打個兩敗俱傷,所以目前我們本不具備奪取河西的條件。”
“西北策略需要時間,更需要時機。”白覽也附和道“你的策略沒有問題,只要長期堅持實施最終還是能拿下河西。以我們的估猜,這個策略至少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才能實現。”果然,寶鼎就知道這些老傢伙一出山就想大顯身手,本沒有耐心再等兩年。
“姚賈並沒有真正破壞掉關東人的合縱,他拿着大秦的金子四處散財,以為幾塊金子就能買通關東各國的君王和權貴,簡直是笑話。他算什麼東西?他也算縱橫家?他能和公孫衍、蘇秦、張儀、魯仲連相提並論?正如我師傅所説,姚賈此行,不過是拿着我大秦的金子給他自己結各國權貴而已,他竟然還有臉回來向大王邀功請賞,所以他該死。”眾人心知肚明,知道寶鼎這次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突然間顛覆局勢,就是因為拿趙國質子平都侯的
命做賭注,硬是顛倒黑白,誣殺了姚賈,給了大王一個大大的巴掌。現在寶鼎在這裏説姚賈罪有應得,純粹是給自己找理由。
“當年邯鄲大戰歷時兩年之久,為什麼最終還是失敗了?僅僅是因為信陵君、申君率軍救援嗎?不是,是合縱之力太強大。”
“當年蒙驁伐魏,信陵君飛車回國,合縱趙魏韓楚燕五國大軍擊敗秦軍,直殺函谷關下,關中震動。我想問諸位,當年蒙驁的大軍難道比不上今的秦軍?蒙驁無力抵禦關東的合縱大軍,你們就能抵禦?”
“龐慣出任趙國上將軍之後,積極合縱。楚國考烈王和其令尹申君積極配合,於是在十年前的
天,趙魏韓楚衞五國聯軍再攻我大秦,這次假若不是楚國的
申君受到李園的掣肘,無心前線戰事,在呂不韋的攻擊下倉促後撤,關中必定告急。”
“如今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和楚國申君都不在了,沒有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了,關東諸國的合縱是不是就無法成功?不是,肯定不是。從三次關東合縱大軍西擊我大秦來看,關東諸國之所以合縱,不是因為有平原君、信陵君和
申君,也不是因為有縱橫家魯仲連和龐懾,更不是因為趙韓魏三國同出於晉,而是因為趙國是關東諸國的屏障,這道屏障倒了,關東諸國就再也無法抵擋我大秦的攻擊,難逃敗亡之禍。”
“各國的大王和各國的公卿大臣不管是為了各自的王國還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當趙國傾覆在即的時候,肯定要出兵求援,而楚國實力最強。只要楚國出兵,其它諸國必定追隨。至於齊國。因為君王后把持朝政,所以它的策略一直是保不是就是齊軍合縱之時?”一幫老將沉默不語。他們承認,寶鼎説得有道理。關東諸國一旦合縱,直殺函谷關,那河北之戰必定半途而廢,而此刻秦軍的主力都在河北,假如合縱軍擊敗秦國的南部軍,殺到函谷關下威脅關中,那老秦人肯定要承擔罪責。
“在武烈侯看來,關東諸國的這次合縱一定能成功?”王蓄皺眉問道。
歷史上這次合縱確有其事,但記載是給姚賈或者是茅焦破壞了。從先秦史料的隻言片語來推測,給姚賈破壞的可能最大,因為韓非給姚賈陷害而死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但韓非到底為何而死,歷史上有兩種不同的説法,所以這個證據的真假也就值得商椎了。
寶鼎為了説服老秦人暫時不要攻打趙國,以免在咸陽的有意掣肘下遭遇敗績,他找了一大堆理由,結果他自己也給這些理由説服了。以姚賈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本人並不值得稱道的過去,還有當時中土各國的形勢,的確不具備破壞合縱的可能,畢竟這關係到各國的生死存亡。韓魏楚燕齊五國肯定不願意看到趙國的敗亡。
當趙國發炭可危之際,關東諸國為什麼沒有合縱救援,而是眼睜睜地看着趙國敗亡,然後緊隨趙國之後,一個接一個的亡國了?難道各國的大王和公卿大臣都在這一刻變成了睜眼瞎,都變成了愚蠢短視之徒,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都要爭先恐後地去做亡國奴?
這顯然沒有足夠的説服力。史載尉繚在大秦統一期間把間諜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所以大秦才在最後的統一大戰中順利征服了各國。難道説,關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失敗是因為尉繚的秘兵發揮了作用?
寶鼎也覺得不可能。這個時代等級森嚴,身份地個不在同一個層次的人,發生真集的機會微乎其微。更不要…者面前指手土腳,左右上位者的想法了。秘兵搞束愣微叮清報的確可以,但若想進入權力中樞影響一國國策,那基本上就是痴心妄想,像蘇秦那樣位高權重的大間諜,畢竟是曠古絕今±所罕見。
王國的權力和財富掌握在極少數的權貴公卿手中,哪個權貴公卿家裏沒有錢?不論是姚賈這個使者也好,黑冰台的秘兵也好,靠幾車金子就能賄略買通一個權貴,然後這個權貴就能影響或者直接決定王國的命運,事實上也是不可能。每個王國的權力層都有不同的勢力,一個國策的產生常常要經過烈的博弈,即使是大王、相國,也無法做到一言九鼎,更不要説其它的權貴公卿了。
從利益大小來説,出賣王國獲得的利益有多大?風險有多大?各國權貴公卿都不是白痴。這麼簡單的帳還是算得清楚。以李牧之死為例,秦國的反間計之所以成功,不是秦國的計策高明,也不是秦國秘兵手段高超,而是當時趙國邯鄲烈的權力博弈使然,就算當時沒有秦國的反間計,李牧又能活多久?當年的廉頗和今
的李牧何其相似?官職地位功勳和對王國的重要
一模一樣,但趙王就是要殺他,廉頗跑得快,趙王沒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結果給殺了。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樂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則肯定給燕王殺了。
所以説秘兵在秦國統一大戰中肯定發揮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寶鼎在黑冰台待了一陣,對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縱關係到關東諸國的存亡,各國位高權重者肯定會權衡利弊得失,靠姚賈的金塊和黑冰的秘密活動本沒有阻止的可能。
這樣綜合分析下來,關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之所以失敗,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原因,正是這個原因導致趙國敗亡,導致關東諸國敗亡,讓秦國迅速統一了中土。
拋開齊國不説,歷史上齊國直到亡國的一刻都一兵不發,這未免太不可思議了。關東諸國合縱,每次楚國都是絕對主力,楚軍堅持到最後,則合縱成功,反之,合縱失敗,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估猜,這次合縱失敗是因為楚國的原因。
楚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此次合縱失敗,導致弗魏燕三國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趙國滅亡?難道和楚國令尹李園有關?
寶鼎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楚國令尹李國是當今楚王的舅舅,是趙國人,不管他曾經和趙國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國維持自己的權勢,那首先就要確保趙國這道屏障始終能夠擋住秦國,始終能夠牽制秦國,否則楚國就要和秦國直接對抗,這對他而言有害無利。
李園能夠在楚國崛起,能夠殺了申君這個在楚國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權貴,當然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他當然知道合縱聯軍支援趙國的重大意義。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推測了。
楚國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權貴,申君又在楚國經營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錯,家中的門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戰國四大公子之首。李園一個外來人殺了
申君,壓制着楚國權貴,樓取了楚國大權,他在楚國的敵人想必多如牛
。這種敵對關係必然影響到國政,李園要幹什麼,他的對手就反對什麼。李園要合縱,要救趙國,楚國權貴必然反對。
李園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記載非常少,他是因為殺了申君才出現在史書中,至於後來他的結局怎樣,他何時死的,又是怎麼死的,歷史都沒有記載。不過幾年後當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園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個外甥熊猶繼位,但隨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負芻殺了,負芻做了楚王。這樣推測起來,在楚王悍駕崩之前,李園肯定死了,否則不至於出現負芻弒君自立的事情。
關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失敗是不是因為李園之死而失敗?李園是不是死在楚國烈的權力鬥爭中?
寶鼎忽然靈光一閃,一個匪夷所思的念頭出現在腦海中。
假如我殺死李園,那就等於破壞了這次關東諸國的合縱,我就可以再次建下顯赫功勳。假如我在殺死李園的過程中,混亂楚國的局勢,豈不是可以讓楚國失去救援趙國的最佳機會?
這一切本來就是歷史的結果,我不過順應歷史的軌跡,順而行而已。我沒有改變歷史,那麼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歷史因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變,我不但沒有殺死李園,反而讓他活下來了,那整介,中土的歷史軌跡豈不要因此而改變?如果整個中土的歷史軌跡因此而改變,我是不是更多的機會改變大秦的命運,改變未來帝國的命運?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再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