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黃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據清嘉慶七年版《黃原府記》稱,其歷史可追溯至周(古為白狄族所居住)。周以後,歷代曾分別在這裏設郡、州、府,既是屯兵禦敵之重鎮,又是黃土高原一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現在作為地區首府,管轄着黃原市和周圍十五個縣,其版圖如地委書記苗凱所説:等於一個阿爾巴尼亞。
該城座落在一個大川道里,四周被連綿的羣山包圍。黃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過,於幾百裏外注入黃河。市區在黃原河上建有二橋,連結東西兩岸。市中心的橋建於五十年代。稱為老橋;橋面相當狹窄,勉強可以對行兩輛汽車。上游還有一座新橋,是前兩年才修起的;橋面雖然寬闊,但已在城市外圍,車輛和行人不象老橋這樣擁擠。
城南另有一條小河向北來,在老橋附近和黃原河
匯。小河叫小南河。在小南河與黃原河匯
處外側,有一座小山包,長滿了密密的樹木草叢;而在半山
一方平土台上,矚目地立有一座九級古塔!據記載,塔始建於唐朝,明代時進行過一次大修整。此山便得名古塔山。古塔山是黃原城的天然公園,也是這個城市的標誌——無論你從哪個方向到黃原城,首先進入視野的就是這座塔。如果站在古塔山上,偌大一個黃原城也便一覽無餘了。
黃原城以老橋為中心,形成了幾個主要的區域。大橋以東統稱東關,因為汽車站在這裏——這是通往外界的主要“口岸”——各種雜七雜八的市場攤點和針對外地人的服務行業也就特別多。而進入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外地人實際上都是來攬工謀生的農村手藝人或純粹的莊稼漢,因此那些旅館、飯館都是檔次很低的。東關大橋頭也是傳統的出賣勞動力的市場,平時經常象集市一般湧滿了北方各地漫
下來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頭們來“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黃原河西岸。東關的街道通過老橋延伸過來,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條南北主街道
叉成丁字形。西岸的這條南北大街才是黃原城的主動脈血管。大街全長約五華里。
南北街道的中段和東關伸過來的東西大街組成了本城的商業中心,也是全城最繁華的地帶。南大街沿小南河伸展開來,大都是黨政部門,北段為賓館、軍分區和學校的集中地。
除過市中心的商業區,人們分別把這個城市的其它地方稱為東關、南關、北關。南關主要是幹部們的天地,因此比較清靜;北關是整潔的,滿眼都是穿軍裝和學生裝的青少年;東關卻是一個雜亂的世界,聚集着形形的人們…當孫少平揹着自己的那點破爛行李,從擁擠的汽車站走到街道上的時候,他便置身於這座羣山包圍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車站外面,愕然地看着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他雖然上高中時曾因參加故事調講會到這裏來過一次,但此刻呈現在眼前的一切對他來説,仍然是陌生的。
一剎那間,他被龐大的城市震懾住了,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
這就是我要開始生活的地方嗎?他在心裏對自己發出了疑問。你,身上帶着十幾塊錢,揹着一點爛被褥,赤手空拳來到這裏,你怎樣才能生活下去呢?
這一切他自己全然不知道。
他此刻唯一意識到的是,他已經來到了一個“新大陸”至於到這裏怎麼辦,他一時的確還難以想象。
孫少平發了一會愣怔,便邁着沉重的腳步,往前走去。
到東關大橋的時候,他看見街道兩邊的人行道上,擠滿了許多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爛的人。他們身邊都放着一卷象他一樣可憐的行李;有的行李上還彆着錘、釺、刨、鏨、方尺、曲尺、墨斗和破藍球改成的工具包。這些人有的心慌意亂地走來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聽天由命地乾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馬上知道,這就是他的世界。他將象這些人一樣,要在這裏等待人來買他的力氣。
他便自然地加入了這個雜亂的陣營。找了一塊空地方把行李擱下。周圍沒有人注意他參加到他們的隊伍中來。和這些同行比起來,他除過皮膚還不算糙外,穿戴和行李沒有什麼異樣的。
不過,他發現,他和他周圍的所有人,也並不被街上行走的其他人所注意。由汽車、自行車和行人組成的那條長河,雖然就在他們身邊動,但實際上卻是另外一個天地。街上走動的幹部和市民們,沒什麼人認真地看一眼這些
落街頭的外鄉人。少平原來還擔心碰見曉霞和金波,現在他才知道這種擔心是多餘的——這不象原西縣和石圪節,
人低頭不見抬頭見。再説,他們也不會想到他來黃原。
他不練地捲起一
旱煙
,靠着自己的鋪蓋卷
起來。此時已經是下午,黃原河被西斜的太陽照耀得一片金光燦爛。河西大片的樓房已經沉浸在麻雀山的陰影中。剛從寂靜的山莊來到這裏,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聽起來象洪水一般喧囂。儘管滿眼都是人羣,但他
覺自己象置身於一片荒無人煙的曠野裏。一種孤單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閉起來。
現實的景象消失了。他通過心靈的視覺,卻看見了炊煙裊裊的雙水村;看見夕陽染紅的東拉河邊,飲飽水的黃牛抬起頭來,靜靜地凝視着遠方的山巒…“唔…”他象呻般地發出一聲嘆息。
嚴酷的現實立刻便橫在這個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沒有闖世的經驗,又沒有謀生的技能,僅僅憑着一股勇氣就來到了這個城市。
他靠在磚牆邊自己的爛鋪蓋捲上,久久地閉着眼睛。他內心痛苦而煩亂,覺自己在這裏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那麼,再返回雙水村嗎?這很容易,明天早晨買一張汽車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種苦惱之中…可是,他怎麼能回去呢?
“不!”他喊叫説,並且睜開了眼睛。他看見周圍有幾個人在看他,臉上都顯出詫異的神——大概以為他神經不正常吧!
孫少平儘量使自己的神振作起來。他想:他本來就不是準備到這裏享福的。他必須在這個城市裏活下去。一切過去的生活都已經成為歷史,而新的生活現在就從這大橋頭開始了。他思量,過去戰爭年代,象他這樣的青年,多少人每天都面臨着死亡呢!而現在是和平年月,他充其量吃些苦罷了,總不會有死的威脅。想想看,比起死亡來説,此刻你安然立在這橋頭,並且還準備勞動和生活,難道這不是一種幸福嗎?你知道,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是的,他現在只能和一種更艱難的生活比較,而把眼前大街上幸福和幸運的人們忘掉。忘掉!忘掉温暖,忘掉温柔,忘掉一切享樂,而把飢餓、寒冷、受辱、受苦當作自己的正常生活…
這種自我安的想法,使孫少平的心平靜了一些,他開始謀算自己眼下該怎麼辦。
他沒想到聚在東關“找工作”的人這麼多。他看見,每當一個穿油污的卡衫的包工頭,嘴裏噙着黑煙來到大橋頭的時候,很快就被一羣攬工漢包圍了。包工頭就象買牲畜一樣打量着周圍的一圈人,並且還在人身上捏捏揣揣,看身體歪好然後才挑選幾個人帶走。帶走的人就象參加了工作一樣高興;而沒被挑上的人,只好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鋪蓋卷旁邊,等待着下一個“救世主”來。
當又一位嘴噙黑煙的傢伙來到大橋頭的時候,少平也毫不猶豫地跟隨眾人,擠到了他的跟前,懷着
動的心情等待選拔。
這人迅速掃視了一下週圍,説:“要三個匠人!”
“要不要小工?”有人問。
“不要!”那些匠人們便帶着高人一等的優越,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邊,紛紛問包工頭:“一個工多少錢?”
“老行情!四塊!”所有的匠人都爭着要去,但包工頭只挑了其中三個身體最好的帶上走了。
孫少平只好沮喪地退回到磚牆邊上。
麻雀山後面最後一縷太陽的光芒消失了。天漸漸暗下來。街上和橋上的路燈都亮了——黑夜即將來臨。大橋頭的人羣稀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