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人有閔(1)其苗之不長(2)而揠(3)之者,芒芒然(4)歸,謂(5)其人(6)曰:“今病(7)矣!予(8)助苗長矣!”其子趨(9)而往(10)視之,苗則槁(11)矣。
天下之(12)不助苗長者寡(13)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15)無益(16),而又害之。
註釋1、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
2、長(zhang)——生長,成長。
3、揠(yà)——拔。
4、芒芒然——出疲憊但十分滿足的樣子。
5、謂:對…説6、其人——他家裏的人。
7、病——疲勞,困苦,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8、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9、趨——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ao)——草木乾枯,枯萎。
12、之:取消句子獨立,無實義,不譯13、寡:少14、耘苗:給苗鋤草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處。
譯文有個擔憂他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國人,一天下來十分疲勞但很滿足,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説:“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説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的情況),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這個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啓示1、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速則不達"。
2、人們對於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願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