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列子·湯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原文: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始出時去人近,而中時遠也。”一兒以初出遠,而中時近也。
一兒曰:“初出大如車蓋,及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u)多知(此處念“智”)乎?”
(2)辯鬥:辯論,爭論。
(3)故:原因,緣故。
(4)以:以為,認為。
(5)去:離。
(6)中:中午。
(7)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8)及:到了。
(9)則:就。
(10)盤盂:過去吃飯的碗,盤子。盤:圓的盤子,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1)為:是。
(12)滄滄涼涼:清涼而略帶寒意。
(13)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裏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4)決:裁決,判斷。
(15)孰:誰,哪個。
(16)汝:你。
有一個小孩兒説:“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
有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説:“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裏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着説:“誰説你知識淵博呢?”
“不要強不知以為知”。認識事物從不同角度出發考慮,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多聽聽身邊孩子們的聲音,也許能有所長進。。知識是不分年齡,不分界限的。
我們在平常闡明自己道理時也該像兩小兒一樣有有據,用道理説明問題。
二要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片面地看待問題,是得不出結論的,也告訴我們要用全面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兩小兒辯》裏的一個小孩説因為早晨太陽冷,中午的熱所以早上遠中午近另外一個説早上的太陽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遠而且事實的觀察的確如此,那麼如何解釋?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初升的太陽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為早晨陽光進入大氣層折角比較大,我們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陽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陽大很多。[原文: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看白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太陽在早晨比中午時大些的原因。]總之,在早晨和中午太陽離我們的距離是一樣的,所以其大小也是相同的。
事實上由於中午的太陽輻過於強烈,用眼直接觀察太陽的大小是不現實的。這可能也是造成了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午的太陽只是一個明亮的點,而出落的太陽是可以觀察到的一個圓形。
還有,中午比早晨時熱,是不是因為中午時太陽離我們比早晨時離我們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為什麼呢?
中午時比早晨熱,是因為中午時太陽光是直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陽光是斜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陽光直時,地面和空氣在相同的時間裏、相等的面積內接受太陽的輻熱較早晨太陽光斜時多,因而受熱最強。所以中午比早晨時熱。
而實際上,天氣的冷熱主要決定於空氣温度的高低。影響空氣温度的主要因素,是由太陽的輻強度所決定的,但太陽光熱並不是直接使氣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為空氣直接收陽光的熱能只是太陽輻總熱能的一小部分,其中大部分被地面收了。地面收了太陽輻熱後,再通過輻、對等傳熱方式向上傳導給空氣,這是使氣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總之,每天中午較熱,早晨較冷,並非太陽離我們地面有遠有近之故。
在學習的時候,可能老師都會説是一樣的距離,但真正的答案卻有2個:相對論我想大家都知道,就是以一個點為中心,在一個點做對照。也就是説在文中應該有2箇中心點,一個就是地球,一個就是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如果以地球為中心點,那麼太陽離地球的距離不變的在早上還是中午時都是一樣的。如果以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為中心點那麼就應該是中午的時候會更近些。都知道太陽和地球都是球體。那我們先把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假設到地區圓行的正上方,而太陽就假設到地球的左邊。這時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看到的太陽就是早晨的太陽。而只要把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假設到太陽的正下方那麼這時的太陽就是中午的太陽。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時就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在以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為中心點時。早上的太陽比中午的太陽離兩個小兒所在的地區較遠。而文中當時的兩個小孩本不知道地球,所以他們是以自己所在的地區做中心點。這就能判斷出誰對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