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聖旨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一十七章聖旨到昨夜,颳了一夜的北風。(小説手打小説)早上起來,發現地上的雪已經到了小腿肚處,踩着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慶叔慶嫂一早帶着家裏的下人在院子裏掃雪。
等到小寶哥起牀,這小子就不讓大家安生,叫上院子裏下人的孩子,將後院空地處的一塊雪地踏平,踏結實了,又在鞋子上綁了塊磨好的皮子,忽啦啦的溜起冰來。
小丑丫也難得的,玩了個不亦樂乎,等小綠荷起牀,大家都玩的一身出汗了,小綠荷在邊上看得自然是躍躍試,幾次要衝下來,都叫丫頭桃紅給攔住了,桃紅是英姑母新從下人堆裏選出來的,專門照顧小綠荷。
英姑母拿出宮裏女官的派頭,把桃紅訓的一愣一愣的,她原是使丫頭,這會兒能提成貼身丫頭。月錢多了不説,那面子也上去了,自然格外的珍惜這個機會,因此平
照顧起小綠荷那是小心又小心,謹慎又謹慎,不免的讓小綠荷很不舒服,若是以往,小綠荷早就要嚷開換人了,只是如今她身世已公開,不免的
子也不如以前般隨
,知道忍耐遷就了。
這一點常讓小淘又頭疼又心疼。
這會兒,小綠荷叫桃紅止了舉動,小小的身子便站在走廊裏,趴在欄杆上,看着大家玩來玩去,眼神間竟有着一絲淡淡的沒落。
小丑丫最是玲瓏心思,見妹妹趴在那裏,便笑呵呵的走了過來,牽着她的手,兩人在雪地裏一起溜,溜了一會兒,小丑丫突然想起個什麼事兒,又拉着小綠荷直衝屋裏,而桃紅則在後面亦步亦趨的跟着。
小淘此時正在屋裏整理着信和禮物,先是一封給齊郡季爹季娘子的,以及給爹孃和鎖兒的年禮,接着是給小刀的。一番提點自然是少不掉的,然後是給段氏的,還有給嫡宗竇氏的,另外還有給虞世南的,至於二武功縣侯二叔那裏,聽侯老爺子説過,過年前會回來,也就不用再去信了。
信同禮單加到一起,厚厚的一疊子。
好這些,就分門別類,送去齊郡的,就讓慶叔
到渠少的馬車行帶去,送到長安的,就讓侯貴帶去。
小淘剛站起來,活動一下,就看小丑丫扯着小綠荷進來。
“媽媽,給我找幾個罈子吧。”小丑丫道。
“你要罈子做什麼?”小淘好奇的問。
“昨晚雪大,我要用罈子收集一些雪,等到夏天,雪水可以去火,一些火重的藥也要用雪水來熬才好。”小丑丫慢條斯理的道。
小淘於是就找出了倉庫鑰匙。又叫上了紫衣,帶着小丑丫小綠荷去了倉庫,挑了各種各樣的罈子十幾只。
然後一行人殺到後院,開始收集起雪來,撥去上面的雪,從中間一捧一捧的往罈子裏裝,最好的雪自然是在院子牆頭上,福兒的事,自然是大家的大事,於是不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發動起來,小寶哥和狗兒更是拿了梯子爬上牆頭,收集着雪。
院牆的外面就是主院,薑黃在買身前做過大户人家的伴讀丫頭,識得幾個字,見下了這麼大的雪,這會兒便也要附庸風雅,正拉着紅絹,蓮兒,還有小花兒在後院裏吃酒賞雪詩。
“我的乖乖,大爺的幾個姨娘好本身,這一大早的就吃起酒來,好不逍遙。”一邊的麗娘趴在梯子上小聲的對着這邊的人道。
英姑母為人最是正經,見不得這樣的輕狂,狠狠的啐了一口,然後道:“明天,我跟老爺子説説,就在府裏開個女學堂。讓這些姨娘們都來聽聽課,真不懂規矩,也好拍兩板子讓她們長長記。”珍兒珠兒等人便捂着嘴笑,英姑***本事,之前她們都是享受過的,向來説一是一,説二是二,有一絲偏都得板子上身。尤其是珍兒,叫這英姑
罰了好幾次,每每肚子裏恨的直咬牙,卻也無可奈何,這回見英姑
盯上了大爺家的幾房妾室,便樂得看笑話起來。
小淘搬了個花凳站在上面,正好可以看到主院的情形。
這會兒薑黃正拿捏了架子,要做詩,可嗯嗯啊啊的又起不了頭,好一會兒,終於擠出了一首,咳了一聲,正要念出來,不想,坐在拐角處的花兒,悄悄的將一隻貓往她身上一丟。那貓在空中尾巴一甩,兩個前爪就正正的趴在薑黃梳得高高的雲髻上,然後再喵的一聲叫,兩爪一借力,就竄上了牆頭,就停在那裏,又回頭衝着薑黃,喵喵的幾聲,那小樣兒,好不得意。
“唄,哪來的死貓。”那薑黃先是叫貓嚇的詩意全無。接着頭髮又被貓抓的生痛,這會兒抬眼看到牆頭上的貓,便氣不過,了腳上的皮靴子就朝着牆頭上丟過來,貓喵的一聲又一跳,跳到邊上的一顆梅樹上,鞋子躍過牆頭,卻正好落在英姑***頭上。
英姑本來就氣薑黃的輕狂,這會兒叫鞋子一砸,一張臉都氣綠了,便叫桃紅提了鞋子,先去找了侯老爺子,侯老爺子便把侯大叫來訓了一頓,侯大這陣子因為田畝的事,那心裏本來就不痛快,這會兒又因薑黃的事讓老爺子訓,一氣之下,就把薑黃丟給英姑母處置,那意思就是愛怎麼嘀怎麼嘀。
英姑母那是毫不客氣的:“先足三
,以後再慢慢調教,真要是爛泥扶不上牆的,就直接賣了。”薑黃這會兒是大氣都不敢出,英姑母的氣場是十分強大的,別説一個小妾,就是宮裏的公主,在她手下,那也得規規矩矩的。
一場鬧劇好不容易結束,小淘這邊,十幾個罈子都裝上了雪,慶叔又帶着人將這些罈子全埋在地下,小丑丫説了,用地氣滋養着,效力會更好些。
小淘看小丑丫小綠荷一身都有些濕了,便喚紫衣,帶她們進屋換衣服,正在這時,卻見侯府的門房匆匆過來。
“三夫人。朝廷來人了,説是來傳聖旨的,老爺,大爺和四公子正陪着呢,快讓三公子去接旨。”那門房道。
這李二的聖旨果然到了,可一大早,侯嶽就帶着小十八出去了,這到現在還沒有回來,小淘這會兒也是大急,連忙打發了家裏所有人去找。
盞茶工夫,才見侯嶽帶着小十八匆匆的回來,手裏還提着一籃子豆腐,原來他一早起來,看到大雪,就帶着小十八去了石頭集那邊看看,回來的時侯,又去了做豆腐的方家看看,那方家的男人如今腿好的差不多了,這快過年了,正是豆腐好賣的時候,便支撐着起來做豆腐了。
那方家的男人見到侯嶽自又是一番,謝他幫忙請醫問藥,謝他這段時間對家裏的照顧,謝得侯嶽那張臉皮火辣辣的,臨走時,方家的男人又非要送一籃子豆腐,侯嶽丟下的銀子,卻叫那方家的娘子硬是追上來,送回。
“俺夫君説了,冤有頭債有主,這事不關侯大人的事,再説了,那富管事已經受到徵罰,前些子,侯大人留下的銀子冶腿夠了,如今能下地做事,這生計自然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大人送的銀子我們萬萬是不能受了。”侯嶽聽了
嘆不已,跟這方家的人比起來,他便覺自己慚愧的很。
而他剛從方家出來,就遇上去找他的慶叔,聽説聖旨到了,便急匆匆的回來。
傳旨的還是上回去薊縣的禮部的劉大人。
等侯府的人擺好香案,侯嶽換了朝服,一大家侯姓的男人齊刷刷的跪着接旨,對於這跪着接旨,做為現代人的侯嶽,那是十分鬱悶的,可入那鄉就得隨那俗,再鬱悶還得做出一幅恩戴德的樣子。
果然,如之前兩夫所料,皇上在幽州設了茶馬司,侯嶽被任命為茶馬轉運使兼茶馬度支,主持幽州同東突厥人,奚,契丹,霄,室韋,靺鞨等族的茶馬
易。另外,關於侯家的田畝之事,雖然朝廷之前收後,但在後來評定功績的時候,侯嶽憑着活字印刷和製茶術,又拿回了三個田莊,也就是説,在這次事件中,侯家僅損失了兩個田莊。
一家人自然是歡喜萬分,留許大人吃了一頓酒,備了好些禮,許大人,包括他的隨行,每人都有份子。
許大人酒也吃了,常禮也收了,自然要趕回去京差,臨走時又接了侯嶽在一邊道:“皇上説了,茶馬
易是新鮮事務,東突厥那邊政局頗不穩定,讓侯大人一切便宜行事。”侯嶽自又是一番
謝。
等許大人走了,侯嶽便盯着聖旨死看。
“看什麼呢,還能看出花不成?”小淘好奇的道。
“不是,我是在想怎麼打開局面,其實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琢磨這事情,我記得後世茶馬易是在宋朝時才成
的,唐時,也是文成公主入藏,才把茶葉帶出去的,而此時,因邊境戰亂,再加上以前茶葉只是奢侈品,所以,並沒有完全為百姓所接受,只是因為我們大力推廣茶葉,又改了以前的團茶,製成散茶,這才推進了茶葉的發展進程,如今以長安,洛陽,東都三地的人們對茶葉的認識最多,就連幽州,茶葉也是近幾年才為人們所接受的,也因此,我估計着,這邊遊牧民族,對茶葉認識可能不多,要達到以茶冶邊,以目前來看,顯然不太現實。”侯嶽道。
“你糾結個什麼勁兒,人家李二可比你認識的清楚呢,之前劉大人怎麼傳李二的話的,這是個新鮮事物,東突厥那邊政局又不穩,讓你便宜行事,怕就是讓你慢慢來吧…再説了,遊牧民族長期食食酪,他們對茶的認識未必就少,相反,他們可能比中原的百姓更需要,之前不是聽李昭説過,那虯髯客不是經常從南邊販茶團賣到北方去嗎,那價可是暴利,一般的平民是喝不起。”小淘道。
侯嶽想着也是,自己不悉這些遊牧民族,得找個
悉的人問問,而這個,不用説就是李昭了。那虯髯客在扶餘國東面,佔了沿海的七十二島,李昭這小子這兩年,幫着虯髯客跑生意,對這些遊牧民族極為
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