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序女人20歲時該懂的事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序女人20歲時該懂的事有時我會想,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復讀期間、上大學期間、在美國期間、從美國回來時、在向第一家"收留"我的公司遞上辭呈時、跳槽時、跳槽成功剛剛戴上新公司職員的牌時…如果當時能有人為我提供一些有預見的、稍微有點哲理的金玉良言,我的生活也許就不會這麼"善變"了。
2006年發表的《世界保健報告書》顯示,韓國男的平均壽命為73歲,女則是80歲。也就是説,對於現在已經跨過40歲門檻兒的我來説,還有四十年可活。在過去的四十年裏,可以説我是在邊犯錯,邊成長。但是,對於今天正在規劃下一個四十年的我來説,今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都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或者臨陣退縮,我堅信這剩下的四十年對我來説,一定是珍貴而有意義的四十年。我也同樣堅信,在別人眼裏我看似華麗的前半生裏包含的無數經驗以及痛苦和幸福的經歷,對離40歲還遠的年輕後輩一定會有所幫助。
二十年前,也就是我20歲的時候,我果斷地放棄了從初中到高中努力學習了整整六年的聲樂課程,而選擇了一個新的專業。我為自己的這一決定付出了"慘重"代價——我復讀了三年才考上了淑明女子大學的政治外專業,為此,我看盡了別人的臉。從聲樂到政治外學,從政治外學再到科學技術政策學,我平均六年換一個專業。這樣頻繁地更換專業,並非因為我對自己的未來有具體的規劃或是有決心——有的只是一種僥倖和期待的心理,我總認為"新的明天在等着我,我的未來一片光明"。就這樣,在一次次的期待和失望中,渾渾噩噩地送走了20歲,步入了30歲。然而,我那種認為拿到博士學位就可以做一名教授或者研究員的願望,也因韓國經濟受imf衝擊而風雨飄搖不幸夭折。於是,我又很果斷地拋棄了對博士學位的戀,開始投身到水深火熱的社會生活中,不知不覺,就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大四第一學期快要放假時,我的心裏一片混亂:是釣一個金龜婿好呢,還是繼續學習,憧憬更遠大的未來好呢?或是參加工作、融入社會更好呢?就在我心亂如麻之時,我來了平生的第一次約會。那次約會的對象是一個已經準備到國外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男人。正是通過他,我才知道原來還有"留學"這樣一條不同尋常的"路"。然後,到了要舉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的手裏已經有了一張美國某個研究生院的入學通知書。我歡快地踏上了飛往美國的旅程——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之後,我在美國一待就是九年。九年之後,當我為自己的美國生活畫上句號重返韓國時,我已經34歲了。在韓國,一個女人34歲才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已經算是很晚了。我突然間覺到了生活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