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跨年夜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鬼吹燈之絕古城》剛一上架,便受到了全國各地青粉們的熱烈追捧,這個現象被許多新聞報社用鏡頭記錄了下來。
很多記者都慨李青的人氣無以倫比,因此在第二天的相關報道,所有媒體的關注點,似乎都在李青的人氣上,而本來應該是重點關照的小説作品《鬼吹燈》,反而沒有人去關注。
內地羣眾對李青的印象就是當紅歌手,他們聽過李青的歌曲,卻不知道李青原來還會寫小説。
就算《三體》在文學界掀起陣陣波瀾,但普通羣眾卻全然毫不知情。
因此,即便聽説李青出版了小説作品,也以為是李青為了撈錢而寫。
所以除了青粉外,大多數人對李青的小説並沒有購買的慾望。
再加上這次發行的全部都是簡體版本,李青在香港、台灣等地擁有的大批忠實讀者並沒有第一時間查閲到,所以《鬼吹燈》剛一上架,在內地反而並沒有引起多大的討論。
直到一些考古學專家跳出了批判《鬼吹燈》是封建信小説,並請求出版總署將之封殺的時候,所有人才把目光跳向了《鬼吹燈》這部小説的文字描述上來。
不看不知道,這一看,人們才盡皆恍然。
這部《鬼吹燈》原來是講述盜墓賊經歷的小説!
怪不得那些考古專家會對之咬牙切齒,恨不得第一時間把這部小説給封殺掉。
考古界與盜墓界,就算不了解這行當的人也知道,這兩個行業絕對是死冤家。
不過,這些專家們這麼一鬧,卻成了反效果。
不僅沒有讓《鬼吹燈》被封殺,反而在銷量上的表現,越發的出彩起來。
原本對這部小説不以為意的人,也是不住這樣的宣傳而走進了各大書店。
而在粵州、閩南等地,一些香港、台灣讀者在這幾天更是在兩地來往頻繁。
許多人好奇之下,一打聽才知道,這些人全部都是為了青蓮劍仙的新作品《鬼吹燈》而來!
幾乎每一個港台地區的人,來到內地之後,都會買個幾十本《鬼吹燈》回去收藏、送人。
這一現象被許多港台出版社的老闆注意到後,頓時便迫不及待的搭乘飛機前往內地,來到唐朝出版社,請求購買繁體出版版權。
眾所周知,《鬼吹燈之絕古城》的簡繁體版權盡皆被唐朝出版社買下,想要出版繁體版本,就必須從唐朝出版社手中收購。
然而唐朝出版社面對銷售量越來越上漲的《鬼吹燈》,卻是説什麼都不願意把高價買來的《鬼吹燈》繁體版權給賣掉。
唐朝出版社總編方四海最近特別忙,關於《鬼吹燈》的一切運營,幾乎都是他親力親為。
剛剛上架沒兩天就冒出“考古界封殺事件”讓原本隨着銷量不斷上漲而喜上眉梢的方四海,氣的肥都快炸了,自家以31%的版税率買下的《鬼吹燈》,如果就這麼夭折了,受到損失最大的還是他們唐朝出版社。
所幸唐朝出版社屹立出版界這麼多年,本身就有不少資本,在一番運作之後,這件事便被壓了下來。
而接下來接二連三跑來內地購買繁體版權的港台版權商,沒讓唐朝出版社動心不説,反而讓後者起了一絲野心。
內地市場雖大,但因為盜版行業的存在,盈利時間被大大的壓縮。
如果憑藉《鬼吹燈》這部小説,而把唐朝出版社的經銷觸角延伸到海外,那豈不是美滋滋?
方四海可是聽説,因為《尋秦記》這部小説,青蓮劍仙這四個字海外着實有很大的名氣!
這次《鬼吹燈》上市,許多青蓮劍仙在海外的華人粉絲,幾乎都是第一時間飛到內地求購。
這個場面,就算是見多識廣的方四海,也是頗為慨,他可從來都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
這足以説明拓展海外業務的可行。
一念至此,方四海一邊吩咐人把那些版權商打發回去,一邊開始讓人收集資料,準備在港台兩地創建分公司。
即便當地出版社阻撓,但方四海依然有信心,用《鬼吹燈》這把尖刀,戳穿他們層層防護的壁壘。
就在《三體》英文版在北美暗湧動,《鬼吹燈》在內地攪動風雲的時候,青蓮劍仙演唱會在經過十多次的排練之後,也已經準備就緒,只等一月一的到來,就能讓現場一萬五千名歌一睹為快。
而在此之前,跨年夜也即將開始。
12月31晚,八點鐘。
天入夜,香港各大街頭的燈光也開始接二連三的亮起。
一棟棟摩天大廈也都開始發出濛繽紛的燈光,各大街道,也已經在警務人員的佈置下,騰出一條寬闊的人行街道來,方便讓統一規劃的雜技團隊進行表演。
這一晚,香港都市的繁華麗景當中,幾乎沒有一輛機動車的存在。
所有人幾乎都是步行走上街頭。
十點鐘,漆黑的天空下,維多利亞港各個標誌的建築樓頂上,一束束煙花絢麗綻放,分別為紅、銀、綠、金四種顏的煙火,這四種煙火,分別象徵“常樂”、“健康”、“如意”及“富足”當亮光劃過夜空,熙熙攘攘簇擁的人羣中,所有人都開始閉目許願。
香港亞視、tvb等各大電視台的鏡頭,時時刻刻都在記載着這些畫面。
而在尖沙咀碼頭的廣場上,人羣中不時響起歡呼聲。
許多香港的年輕歌手或組合,都開始輪番登場,一個個能歌善舞,帥氣多姿,在人羣當中掀起陣陣熱。
冷風吹拂下,等待跨年的人們熱情不僅沒有褪去,反而愈加高漲。
每當一個明星登場,現場就掀起陣陣的熱。
許多歌都手執充氣,隨着音樂聲用力的揮舞着。
人羣中,除了黑頭髮、黃皮膚的亞洲人,還有許多金髮碧眼的外國人。
他們有的頭戴發光的兔耳牛角,有的直接就是一張小丑面具,在人羣當中顯得格外的惹眼矚目。
正在這時,其中一個戴着小丑面具,身材頎長,穿着一身黑服裝的年輕男子,在擁擠的人羣中,正指着街道上那名舞獅人員哈哈大笑,笑過之後,他忽然從口袋中掏出一支殷紅的錦盒,遞給旁邊同樣戴着面具的女子:“丫頭,拿着。”
“什麼啊?”女子戴着一張白雪公主的面具,看不清表情,但語氣卻顯得異常的驚喜。
這一幕,可是電視劇裏經常發生的橋段,被周邊一些人看到後,所有人都開始起鬨起來。
人們幾乎都是鬨笑着讓開了地方。
只是一眨眼的功夫,現場就空出了五六個平方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