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64章收入統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週,三十二萬。

第四周,二十九萬。

單月銷售唱片,一百零四萬張!

李青的合約是三個點的銷售分成,一張唱片公開售價是15元一張。

所以,李青在第一個月拿到手的唱片銷售分成資金為四十七萬左右。

而這也僅僅只是唱片的銷售分成。

除此之外,還有磁帶銷售分成。

一個月下來,盒裝磁帶銷售為兩百五十萬套左右。

按照一盒磁帶2元的售價,李青的磁帶銷售分成為十五萬元。

另外,還有黑膠唱片的銷售分成。

雖然黑膠唱片作為音樂載體,霸佔了幾乎整個二十世紀,但因為黑膠唱片價格高昂,當八十年代初,cd時代來臨之後,價格就一路滑落,從原本的三十元一張,跌倒了十多元一張。

不過,從九十年代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就開始逐漸回升。

到九六年的時候,一張唱片都已經賣到了上百元。

雖然黑膠唱片的價格高昂,利潤空間大,但卻沒有人看好這個行業,商場打滾的人大多都懂,所謂飢餓營銷就是這個道理。

當一件東西少了,他的價值自然高了起來。

如果人人都做黑膠唱片,在cd唱片的強勢擠壓下,他的利潤將會降到讓很多廠子破產。

所以時至今,很多唱片機制造工廠都已經消失殆盡,到得97年,全國仍在支撐的黑膠唱片廠商,也只有一兩家而已。

沒辦法,每次黑膠唱片的定做都是幾千張,鮮少超過一萬張的,所以人工費、材料費等等刨出去後,利潤簡直低的讓人心寒。

而《暴雨梨花》這張專輯也是這樣,雖然有所發行,但出產量真心不多。

首月出產量一萬張,但卻只賣了七八千張而已,一張黑膠唱片售價119元,按照三個點的收入來看,李青拿到的黑膠唱片黑廠,也就只有兩三萬元而已。

李青其實是有些遺憾的,據他得知的消息。

在98年以後,黑膠唱片將會徹底退出市場!

全國唯一一家還在勉強支撐的黑膠唱片製造廠,也將會宣佈關閉。

而在以後,黑膠唱片的價格將會達到兩三千元一張。

一些稀有的黑膠唱片,將會達到上萬元。

如果自己有機會發唱片,恐怕會跟黑膠唱片絕緣了。

嘆一聲,李青仔細的看完了銷售細節後,就看到了最後的部分,也是他最關心的地方。

銷售分成總收入為,兩千一百六十六萬!

李青知道馬許槤與宏志唱片簽署的是四六分成比例。

也就是説,因為製作成本大部分都在宏志唱片那裏,所以其中的六成,合計近一千三百萬,被宏志唱片拿去。

剩下的四成,則被李青、鮑芸芸、馬許槤瓜分。

鮑芸芸拿了八個百分點,收入在税前一百七十三萬。

而馬許槤身兼製作人以及經紀人等,包括專輯製作、發行聯繫、墊付資金租借錄音室、買歌等都是他親力親為,所以能拿到百分之二十九,收入在税前六百二十八萬。

李青則是三個百分點。

因此這份報表上填寫的李青能拿到的所有總收入,為税前六十五萬元。

比李青想象的還要多出了十五萬元。

沒什麼可考慮的,三個點是自己當初同意簽下來的,再説六十五萬元也確實不少了。

李青在拿起文件袋上的鋼筆,刷刷刷就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着自己的實力得到認證,今後再有人想要給自己所謂的三個點銷售分成,絕對是空談了。

馬許槤一直都在觀察着,見李青一直面無表情,沒有出不滿的神,也就鬆了口氣。

他冒着得罪遠征的風險跟李青合作,自然是看中了李青的潛力。

講道理,沒有李青,這張專輯他有信心能賣到一個白金唱片,但想要在一個月內就買到一百萬張,絕對是痴人説夢!

見李青輕描淡寫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稍微安心了下,一邊接過李青遞來的文件袋,一邊笑道:“青子,你別嫌少,畢竟這只是頭一個月的收入而已,據我的預估,《暴雨梨花》這張專輯的潛力,應該在兩個白金唱片以上,接近三白金。”馬許槤説這句話時其實也很慨,當初他預估的,是一年內可以拿到白金唱片,因此説什麼也不同意李青提出的五個點的分成,咬死在三個點這個數字上。

只是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張專輯的潛力竟然如此巨大!

單月就能達到一百零四萬張的銷售額!

如果早知如此,別説五個點,就算跟鮑芸芸一樣,讓李青拿八個點,馬許槤也沒什麼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