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絕望三小時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循着標籤,李青在圖書館裏找尋片刻,卻是並沒有發現自己想要的內容。
他駐足在書架前蹙着眉頭,思考了許久,才一步一步的返回登記桌前,詢問圖書管理員:“你知道泰坦尼克號嗎?”
“那是啥?”黑人管理員一臉問號。
李青搖搖頭,重新回到書架前,翻遍了1912年前後所有的事件記錄簿,都沒有發現關於泰坦尼克號的出現,彷彿記憶中的那件事本沒有發生。
或許真的沒有發生?
雖然很久以前早就有所準備,但當真正想起的時候,卻發現本沒有這件事的存在跡象。
李青坐在閲覽桌前,拿出紙筆,開始一筆一劃的書寫關鍵詞——“絕望三小時”他要把泰坦尼克號沉船慘劇寫出來,而且不僅要寫出來,還要拍出來!
這個念頭在剛剛誕生時就已經讓他渾身顫慄。
在得知泰坦尼克號事件很有可能不存在於這個時空後,這樣的渴望就更強大了!
那一年,是1912年的4月14。
那一天,距離夜午十二點鐘的最後三個小時…
被譽為“永不沉沒的巨輪”的泰坦尼克號,正以22。3節、即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在漆黑冰冷的洋麪上迅速航行着!
它就像一把匕首,不顧一切仙族,在黑絨絨的布衣上,劃開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當時,整個船的最大航速,是23節。
可見,輪船的航速已接近極限。
這樣的急速前行,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是很難“剎車”的,專業的航運公司絕對不會犯下如此愚蠢的錯誤的。
那麼,為什麼這艘船要以如此迅疾的速度在北冰洋的海面上駕駛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這艘巨輪的船東“布魯斯·伊斯梅”了。
伊斯梅是英國白星航運公司主席,白星公司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航運公司之一。
作為當家人,伊斯梅看到競爭對手卡納德公司建造的郵輪受到全世界的追捧,攀比心大起,眼紅之下,便斥巨資打造了當時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艘劇輪。
即奧林匹克號、泰坦尼克號和巨人號。
單單是看名字,就足以壓倒一切競爭對手了。
這正是伊斯梅想要的,但這還遠遠不夠。
僅僅只是靠巨大,顯然不能滿足伊斯梅的虛榮心。
因為他不僅要在體量上壓過競爭對手卡納德公司,還要在速度上碾壓對方,於是在第一艘巨輪奧林匹克號下水稍微受挫之後,第二艘巨輪泰坦尼克號,便被伊斯梅寄予了全部的厚望,在剛剛下水之後,便不顧一切,全速前進!
1912年,恰逢暖冬,北冰洋上的冰山,比往年更向南推移,因此,在既定航線上,冰山出現的記錄,比往年要多得多!
所以北大西洋上的往來船隻,經常會收到其他航船的冰山情況通報,大家相互瞭解,互傳信息,幫助航行。
大土豪“泰坦尼克號”當然也不例外,船長命令瞭望員,務必密切注意海面上浮動的冰山情況。
但讓人無語的是,如此受矚目的泰坦尼克號上,竟然沒有一支可以用來瞭望的雙筒望遠鏡!
據説是管望遠鏡的那位船員,很小心地把望遠鏡鎖在了櫃子裏,然後,他自己沒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