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十八章打穀子喲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十八章打穀子喲早飯過後,男人們挑着籮筐,抬着木框打穀機,女人們拿着鐮刀,撮箕,一個老人挑着兩桶子山茶水,此時也不過才早晨八點,太陽才剛剛出一角。

籮筐分為三等,100斤,120斤,180斤,男人們據體力自行挑選,打穀機不是每家都有,一個小隊出資金買上一台,輪着使用。

“王大姑,你們手腳真快啊,這一個早晨就割了一塊田了。”一個黑壯的男人笑道。

“老黑,你們得抓緊了,別追不上了。”婦人四十歲上下,戴着一個草帽,帽繩框在耳上,小腿上的稀泥已經乾裂。

老太爺家兒子多,這田地也不少,足有三畝水田,分為七塊,山裏人的農田沒那麼平坦,錯落在小河邊上,離河面最高的有十幾米,在往上走就是山坡了,沒辦法引水灌溉,也就是當成了山地來種植。

八點已經覺得早了,但還有更早的,有一些家庭關係不太好的,自家田地不多,就一家人自己打穀子,老人小孩全上,忙個兩三天也能收割完。

農村請人打穀子是請不起的,現在人工費用太高,幾畝水田能有多少糧食,不過一千多斤,算下來也就一千到兩千塊錢,請上十來個人,光是工錢就能花出去好幾百呢。

“我就先分配一下。”一個年長的老人站出來喲喝道。

大家都沒什麼意見,這穀子還要打好幾天,儘快忙完,還得各自回家曬穀子呢。田裏地勢高,水也失得快,加上太陽毒辣,每到稻穀成的時候田裏已經沒什麼水了,不過腳一踩進田裏還是能陷入小腿。

“老黑你和李洪就踩打穀機吧,咱們早晨的幾個人接着割穀子,李笑你們幾個半大孩子幫着遞一下,剩下幾個男人挑選籮筐,穀子打出來就挑回去,這得走不少路呢。”老人吩咐完大家都沒意見。

不過在選籮筐的時候,李無一主動選了180斤的籮筐,如果田裏水多,這一挑下來就有200斤了。

“李兄弟,這籮筐可不輕啊,能挑得動嗎。”一個光着膀子的中年男人好心的提醒道,他來的時候媳婦就打了招呼,別累着了李無一,不然回去就慘了,誰叫他家葡萄種得多呢,最後發了不少錢。

李無一緊緊草帽的繩子,練的扁擔舞了一下,然後進田裏,這挑穀子還得等上一會。

“謝了,九叔,我力氣大,沒問題的。”各自把籮筐選好,現在穀子沒出來,就幫着婦人們割穀子,這彎着割穀子可不太容易。一紮稻穀半大孩子一手還抓不完,不能割淺了,不然以後不好耕田,也不能割深了,不然太累人。

一窩就是一紮,十幾顆,速度要快,力量要用得均勻,一鐮刀過去,穩穩把稻穀抓在手上,然後兩窩並在一起,叉碼在一堆,半大孩子穿梭在田裏,把小堆的稻穀碼成一大堆,等着打穀機推過來在把穀子唰下來。

打穀機在幾十年前就有了,還是那樣,燒的是骨油,長一米多,兩個男人並排站在一起,一人一隻腳踏在上面,一上一下,同時發力,發出嗡嗡的聲音,半大孩子在旁邊遞着一紮扎的稻穀,兩個男人接着手上,不停的在滾動的機器上摩擦,把穀粒刷下來。

而打穀機半卡在[半桶],也就是大木筐子上面,木筐子長兩米多,寬一米多,兩邊有孔,上面搭了個棚子,防止穀粒擦飛出去。

“嘿,嘿,那啥嘎扎…”兩個男人一起唱着聽不懂的歌謠,這是遠古傳下來的勞動戰歌,沒有歌詞,只有腔調,唱着唱着彷彿身上就有無窮的力量,這大概就是豐收帶來的力氣吧。採石人也經常唱這種歌。

稻穀的葉子已經有些微黃,上面掛滿了金的稻穗,一個老農摘下一顆穀子,咬開殼,咀嚼了一下,笑了,今年的穀子比去年的還要香。如果稻穀沒成,咬開殼之後就是白漿…

還有幾個更小的孩子,純粹就是跟着大人們來混大飯吃的,也幫不上忙,農家人也心疼小孩子下田。這幾個七八歲的孩子就在旁邊小河裏忙活起來,用撮箕在小河邊上的雜草裏搗鼓一翻,一撈起來總能有幾條小魚。

“叔,幫我抓條黃鱔吧。”小胖墩就跟來了,穿着條小內褲,上面印着熊貓,肥一顫一顫的,腦後一條長尾巴。

“好,叔給你抓一條。”李無一把泥在小胖墩臉上,逗着小傢伙咯咯直笑,在低頭從割了稻穀的田裏找起小孔來,那裏面就有泥鰍黃鱔呢。

找了幾分鐘,田裏腳印太多,不好分辨,只找到一個大孔,應該是泥鰍的,五指併攏,只出食指,順着口鑽下去,末入十幾釐米深的時候摸到一個軟軟的東西,手指猛的一發力,死死的扣住,一拉出來,果然是一條肥肥的泥鰍。

把田埂上扯了一雜草,把泥鰍穿上,説道:“狗蛋就在田埂上玩,等下叔在看見了,還給你抓泥鰍黃善。”順手又在小胖墩左臉上抹了一把泥。

“謝謝叔。”小胖墩轉身神氣活現對着小河裏幾個半大孩子直呼呼,高高揚起手上的泥鰍。

“好多青蛙啊,看來今年就能分上錢。”老農趨趕了幾隻青蛙,笑呵呵的自從投了蛙苗,因為用高網分開了村與村之間的農田,各家都很自覺,村子裏互相監督,誰家要是擅自抓青蛙就是偷盜村裏的共同財產,誰也不想犯了眾怒,就連水庫魚莊要用青蛙也是抓了登記重量,以後要從錢裏面扣除。

“是啊,晚上聽叫聲,這田裏的蛙就不少勒。”一個男人也符合道。

“來挑穀子了。”老黑大吼一聲,然後和李洪把木筐往前面推去,大木筐子下面有一個明顯的彎曲,這放在田裏輕輕一推就前行了,到了下一堆稻穀處在停下。

“我先來。”李無一高叫一聲,挑着籮筐往田裏走去。

一個老人手腳麻利,也不怕稻穀葉子扎手,呼啦就刨滿了一撮箕,然後倒在籮筐裏,反覆幾次,才把100斤的兩個籮筐裝滿。

“李兄弟,路上小心點,田埂不好走。”老人囑咐道。

這到是實話,村裏的田寬不過二十釐米,上面長滿了雜草,要是腳上一滑,掉進小河或是別家田裏,這穀子就不好撈起來了,人也會摔着。

“老爺你放心吧。”李無一沒穿拖鞋,這樣腳步更穩一些,從這裏到老太爺家要二十分鐘。

扁擔斜達在肩膀上,穩穩的在田埂上行走,漸漸的只留下一個拔的背影…

“無一這孩子,都是大學生了,還能拉下臉面下田,誰家女兒嫁了,那才是好福氣啊。”老人樂呵呵的説道。

“那是,我看着長大的,小孩子路過我家裏,別家孩子直接從玉米就踩過去了,這有無一這孩子會饒過去,從小看到大啊,這話真是不假。”

“…”幾個親戚的議論,李無一是聽不見的,他現在身上有千斤之力,這200斤的籮筐還不是小意思,只是很喜歡這種覺,腳上是田泥,臉上是汗水,聽着親戚們的歡笑聲,這就是幸福啊。

二十分鐘,到了太老爺家裏,就是公路那一段,比較紮腳,想想小時候光着腳丫子亂跑,沒想到現在腳面反到是嬌了。

“這麼就回來了啊。”三嬸子遠遠的招呼道,他帶了幾個婦人在家裏煮飯,也兼顧着曬穀子。

李無一輕巧的把籮筐往壩子裏一倒,今天公做美,是個大太陽,陰天和下雨天,一般不打穀子,不然這穀子曬不幹,一但穀子發芽可就罪過了。

“力氣真大,跟我年輕那會一樣,是個漢子。”老太爺拿着一個藍竹做成了的釘耙(和八戒的外觀一樣),麻利的把稻穀劃開,打出來的不光有穀子,也是稻穗和葉子,要把這些扒拉出來,先把穀子晾乾,如果天氣不好,就借來幾個風扇一起吹一晚上,半夜要起來翻不少次呢。

村裏高上二輩一般都稱呼為爺,叔叔輩也有稱呼為爺的,不過前面都帶個數字,如大爺,四爺,叔也稱呼為滿滿,各家都各自傳下來的習俗。

像老人這樣高過幾輩的,一般都稱為太爺爺。光是這兩個字的發音,村裏起碼就多有五六種,據記載,村裏是戰亂時從湖南一帶遷移過來的,在與當地人混合,這發音就有些奇怪。f和h這兩個音節一般都分不清楚…

“老太爺,我就先回田裏了。”打完招呼,李無一把兩個籮筐重在一起,挽起繩子,穿上扁擔,就這麼扛着大步往田裏走去。

農家人幹活沒有偷懶之説,一個上午也就歇息喝上兩口茶水,其它時間都很自覺幹活。半道上又遇見一個漢子挑着籮筐回來,這速度真快,怕是半下午就能把三畝農田的稻穀打完,這頭一天大夥都力氣都很足。

李無一上午又挑了一趟,其它時間實在都幫着割稻穀,一把鐮刀也很有講究,要平着割,如果是斜着拉上來是更省力氣,不過以後扎穀草的時候容易釘着腳。

“小胖墩,回家吃飯了。”一看手錶,下午兩點,三嬸子在公路上遠遠的吆喝喊吃飯了。

“叔,我們吃泥鰍吧,小丫説可好吃了。”小胖墩拿着滿滿的一串,其它幾個漢子也幫着找了幾尾泥鰍黃鱔。

“好,等晚上回去,叔給你個鐵板黃鱔。”李無一在小河裏把手腳洗了洗,抱起小胖墩往田埂上走去。

到了老太爺家,已經擺了三桌子,湯是冬瓜排骨湯,濃濃的,滿是油脂。

有幾個涼盤,黃瓜,田埂上的折耳,一個辣椒小炒絲,一份大片回鍋,還有一份土雞燒黃豆,魔芋燒鴨子,這菜已經很不錯了,過年過節才整得這麼豐盛。

當然啤酒更是少不了,中午少喝,晚上多喝,燒酒也滿上了杯,放開了肚子吃喝。

酒過三循,這又談上了葡萄上,跟網上曬工資一樣,大夥都曬曬自己種了多少葡萄,發了多少錢,然後遙想明年的收成,老太爺的笑呵呵的算着今年能收多少穀子,等兒子回來,扛幾口袋去城裏吃,聽説外面的米賣得老貴了,那啥,[針珠米]要二塊五呢,還有那啥柬埔寨的香米,少數民族的米都快趕上價。不都是米嗎,雜區別這麼大呢。

桌上放的煙是四塊錢一包的袖梅,李無一出來沒帶中華煙,真帶了這不給親戚們難堪嗎,抓起袖梅了起來,中學的時候已經算是好煙了。

“李兄弟,你説這煤炭是不是不開工了,這都好幾個月了,還沒動靜。”老黑碰了一杯,大灌了一口,家裏的老房子該修了,媳婦嫁過來好些年,連個樓房也沒修,每次回孃家媳婦那邊都抬不起頭,本來錢也快存夠了,誰知道這煤礦出了那麼個事。

“這不是快修公路了嗎,我估計等鳳凰山那邊的高速公路通車了,這煤礦還要開工。”李無一認真想了想,誰都知道煤炭是塊大肥,現在沒動靜只是還沒到時候。

“是這麼個理,李兄弟是文化人,説得準是沒錯,來喝酒。”老黑又滿上了一杯,踩了一上午這腿都麻了,喝點酒壯壯力氣,是男人就咬牙堅持不能換人,去年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端着大飯盆子,李無一也沒出什麼力氣,關鍵是他力氣現在漲了,天上太陽毒辣,不知道可藝家裏的稻穀該什麼時候收割,要不要去幫忙呢,哎…ps:習慣了傍晚或晚上碼字,以後每天會一次更新幾章,下午或者晚上。現在去吃飯,今天還有一更。這月總字數不會少於20萬字,大家放心訂閲。今天上架實在有些突然,沒準備存稿,半夜起來碼了兩千字,白天睡了一天,呵呵<!---文章內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