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五上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小船到了上虞,從水門入城,張問見着城中一派江南水鄉的景象,又有拱橋畫棟,人聲鼎沸,熱鬧異常,河面上各各樣的小船往來不息,運貨運人,又有風
才子佳人在花船上飲酒作詩。張問當下心情也輕快了許多。
船靠在一個碼頭上,張問換好官袍,剛下船來,就看見碼頭上站滿了衙役,幾個官兒正等在那裏呢。一定是上虞境內的驛站通知了縣衙,這些**品的佐官才知道張問什麼時候到。
張問端正了一下頭上的烏紗帽,下船走過去,周圍是衙役、馬匹、轎子、傘扇牌子等儀仗,這當官當真要有派頭才有威儀。
接隊伍中,最前面的是三個穿綠
官袍的人,肚皮上畫着黃鸝或鵪鶉或練鵲,都是些爛鳥,張問肚皮上是鸂鸂,又高明瞭一些。
最前面着個酒肚,又圓又大,補子是黃鸝,酒肚率先彎
拱手道:“下官上虞縣丞,梁馬,恭
堂尊。”後邊的是一個大胖子,補子鵪鶉,也緊接着彎
道:“下官上虞縣主薄,管之安,恭
堂尊。”三人最後邊的,是個高瘦的人,面
青光,臉長如馬,第一眼看見定會讓人驚歎:大白天的怎麼來個白無常。那白無常也拱手道:“下官上虞縣典史,龔文,拜見堂尊。”張問笑道:“好、好,以後咱們還應攜手共進才是。”
“是,是,堂尊説得是。”幾個人躬身附和。
“走吧,回縣衙。”張問在下屬的帶引下,上了一頂四人抬的素雲頭青帶青幔官轎,吳氏也上了後面的轎子,黃仁直等人騎馬或走路,各官員也騎馬。
整個排場,以官轎為中心,周圍有一把大青扇,一頂藍傘蓋,四面青旗,兩桐
,兩
皮塑。前邊有幾塊大木牌,依次是一塊“上虞知縣”兩塊“肅靜”兩塊“迴避”跟班弓手快手左右護衞,總共不下百十號人,前邊敲着銅鑼開道,好不威風。
人馬沿着一條沿江的街道向西走,這江就是曹娥江,東西向。跟在轎子旁邊的一個後生見張問
開轎簾在看風景,就説道:“堂尊,這條街叫沿江坊。”張問點點頭。後生又趁機説道:“小的是大人的皂衣班頭高升。”
“呵呵,高升,不錯,不錯。”張問鼓勵了一句。
一行人馬順着沿江坊走到一處拱橋,然後向北轉,過拱橋。高升又解釋道:“堂尊,這道石橋叫文昌橋,是上虞縣的鄉紳們出資修建,積德以祈求上天保佑士子金榜題名。過了橋這條街叫平安坊,往北走到街頭,再往右轉,就是縣衙街了,衙門就在縣衙街中間。”沿江坊東西延伸,平安坊南北延伸,走到平安坊北頭,是一個丁字路口,向右一轉,東西延伸的街道就是縣衙街了。走到街中間,隊伍又轉向北面,轉進一道牌樓。張問看過去,見那牌樓有兩層屋頂,兩邊有斜撐的戧柱,門上有塊牌匾:忠廉坊。
進了牌樓,有一道照壁,照壁上貼滿了各種公告。照壁後邊刻着一個怪獸,形狀有一點象麒麟,它的周圍有不少金銀財寶,可它還是張開大嘴,企圖吃天上的一輪紅
。過了照壁,就是高大的圍牆,三間黑漆漆的大門,正在照壁後面。每間各安兩扇黑漆門扇,總共有六扇門。人説官府是六扇門,就是這樣來的。
進了六扇門,就是進縣衙大門了。裏面房屋密佈,門庭眾多,可就是陳舊不堪,這裏面的房子,還趕不上外面那些民房。進入儀門,便是縣衙的一進院落,是縣衙大堂和六房所在。
這時候張問下轎,轎伕把轎子抬走,而抬着吳氏的轎子一直向裏面走,直接抬進內宅。
院中有一座小亭,亭中有塊石碑,上刻:“公生明”三字。石碑後面還有字,當然不是“母生暗”而是“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上天難欺”石碑下有甬道向北,到達月台,台上即是縣衙的核心建築:大堂。
張問率領各官吏向大堂走去,走進大堂,正北面的暖閣裏有張桌案,上面掛着一塊牌匾:公明廉威。堂下左右站着門子,大堂右側還有道門,門上方寫着“贊政亭”張問當下就整了整衣冠,走上暖閣,坐上了公座。
縣丞梁馬,就是着酒肚那官兒,雙手捧着一個大印走到案桌旁,説道:“這是上虞縣縣印,請堂尊掌印。”張問接過上圓下方的縣印,動作輕佻,饒有興致地翻過來一看,印底鐫刻着幾個字:上虞縣印。
梁馬又上來兩個本子,説道:“這是下官代掌縣衙時的錢糧馬匹賬目,請堂尊過目。”張問隨手一翻,就丟到一邊,打着官腔説道:“啊…賬目放這裏,一會兒本官先仔細看看再説。”這時那大胖子,主薄管之安也拿了一個本子上來,説道:“這是本縣近期緝捕關押的要犯盜賊名單卷宗。”那馬臉典史龔文同樣
了報告,説是來往的公文條目,無一遲延。
張問一併收了,説道:“各司其職,很好,很好,要繼續保持。等我看完…如果確如所説,定要嘉獎,啊…本官初到,今天有點累了,明照例辦公,散了,各幹各的去。”張問拿了東西,便站起身來,三個官兒肅立執禮告散。邊上有皂衣打梆點,長官要進穿堂,告訴閒雜人等迴避。
張問出了暖閣,進了麒麟門,又是一處庭院,跟着自己的高升説道:“這是二堂退思堂。”
“帶我去住的地方。”張問道。
於是高升和另外三個跟班,帶着張問達向裏邊走,第三進院子北面,邊上有一個月門。
“堂尊,這裏就是您住的地方,裏邊有堂尊的內眷,按規矩小的這些人不能進去,您有什麼事,叫人打點通知外面的人就行。”
“哦,好。”張問拿着幾個本子就走進去。
他看了一眼自己住的地方,比前邊的庭院還小一些,也是陳舊不堪。中間有江南庭院特有的天井,天井中間有個亭子。
院子左右有廊屋相連,張問從廊屋走到北面,北面有三間女房。他見吳氏正灰頭土臉地收拾房間,便問道:“後孃,來福跑哪去了?叫他來幹這些活啊。”吳氏放下掃帚,説道:“門子説內宅裏有知縣女眷,按規矩皂衣和奴僕不能進來,把來福安排到外面的屋子去了。”北面有三間女房,左邊那間充作書房,中間一間是吳氏住,因為她是張問的後孃,理應尊敬,張問自己就住右邊那間。
他走進自己的房間,是一間大屋子,外面有案桌等物,裏邊同樣有個暖閣,用屏風遮着,睡覺就在暖閣裏邊。
在路上輾轉了一個多月,確實有些累了,他洗了個澡,吃飯,休息。
晚上的縣衙陰森森的,外面黑漆漆一片。聲音倒是有,很有節奏,時時能聽見敲梆,一個時辰有五次。但沒有其他聲音,這報時的聲音
覺十分詭異。
張問就這樣在縣衙裏過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張問起牀洗漱吃飯,然後穿好官服打開院門,準備開始正式做知縣。皂衣見張問走出內宅,敲了三聲梆。跟班班頭高升走了過來,説道:“堂尊,今兒是八月十九,逢三六九,衙門已經放出放告牌,放告狀之人遞狀紙,只等聽審
堂尊便可依次受理案情。”
“好,那先去簽押房吧。”張問説了一句,跟着的皂衣照例敲綁告誡閒雜人等迴避。
到了簽押房,張問又叫來黃仁直輔佐指點。
主薄管之安等三個官兒依次進來簽押蓋印,派遣衙役出去公幹。等人都出去時,黃仁直低聲道:“按照慣例,長官初到地方,下邊的人都應該給份子。這些人是裝着不懂。”張問一副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問道:“什麼是份子?”
“就是恭喜長官上任,給銀子禮金。”張問道:“也許是他們還沒摸清我是不是清官,怕送來銀子碰一鼻子灰。”黃仁直搖搖頭:“不管是不是清官,起碼要主動表示那意思吧。老夫瞧着,這上虞縣很久沒有知縣,下邊的人都鐵桶一般,恐怕張大人這知縣不太好當。”張問便虛心問道:“那按黃先生的意思,他們會怎麼樣?”黃仁直摸着鬍子道:“倒不會怎麼樣,但份子都不給,其他的油水恐怕沒大人的份。老夫覺得,他們肯定是知道張大人得罪了上邊的人,才沒把大人放在眼裏…張大人要還債,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這時候,門口有人影晃動,張問和黃仁直就停止了談話。
進來的是主薄管之安,他晃着一身肥走到堂下,説道:“稟堂尊,上城廂那個盜賊,今早被公差逮住了,堂尊是否審訊?”張問一臉茫然,轉頭問黃仁直:“怎麼審訊盜賊?”黃仁直道:“就可在此預審。”張問便向堂下説道:“搶了誰家?先把苦主帶來。”過了許久,衙役就帶進來一箇中年漢子,漢子見堂上坐着戴烏紗帽的官,急忙跪倒在地。
這時一個書吏走了進來,坐在邊上,提起筆準備記錄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