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折率土之濱段三一妖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吵架一動了肝火,誰也別想説服誰。你和我講道理,我就和你耍無賴;你和我耍無賴,我就和你講道理,扯來扯去沒個結果,然後宣佈退朝散夥。
其實什麼挖到了龍脈就是玄虛不實之事,誰也説不清楚。大夥都覺得沒啥事,不料沒過幾天,又生事兒了。
二月十三天還沒怎麼亮,兵部侍郎沈光祚剛剛起牀準備早朝,突然管家跑了進來,拿着一本小冊子説道:剛剛門房打開角門,現了這小冊,老奴看內容非同小可,就給老爺送進來了。
什麼冊子?沈光祚揮了揮手,讓暖被窩的兩個十二三的小姑娘退下,然後再不緊不慢地拿起那小冊子。
他翻開看了一會,還沒看幾行字,頓時大怒道:妖書!妖言惑眾的妖書!
那冊子上的內容十分|骨,寫着新浙黨一眾官員黨同伐異、居心叵測,借開礦之由,專挖龍脈,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雖誅滅九族千刀萬剮不足以謝其罪云云。
快給我把官服拿來,我要去上朝!沈光祚急火攻心,差點沒跳起來,這幫宵小之輩,十足的小人,拿不出有利證據説明西北問題,就搗鼓這些神鬼之事!
老爺,老夫人做了燕窩粥,吃點東西再去吧。
沈光祚怒道:吃個雞|巴!
當他坐轎來到午門時,午門口已經炸開了鍋,一大羣官員正在那裏瞎嚷嚷。沈光祚這才知道,不僅他的門口有這種小冊子,各大衙門門口、官員家門口,一夜之間都是這種小冊子,影響極大。
在後世,這次散佈反|黨|反|革命小冊子的事件,史稱三次妖書案,更大的歷史事件,被稱為明末秘案新三案。
新浙黨的人被吃果果地指責謀反,已經暴跳如雷,大罵三黨;三黨的人覺得自己很冤枉,自然受不得這口鳥氣,也是破口大罵。
|你|媽!幹|你|娘!無恥下作之輩,你們就只會搗鼓這種鳥玩意?
砰!只見一個身穿紅袍的老頭被推到午門上,腦袋被撞得頭破血,烏紗帽也掉到了地上。那老頭大怒,十分矯健地跳將起來,啪地一巴掌扇了過去,對面那官兒的臉上頓時冒起五個紅指印。
李大人,您打下官幹甚?咱們是一起的啊!那捱了巴掌的青袍官員捂着臉,幾乎要哭出來。
對不住,老夫一時氣憤打錯了是他!咱們一起揍!
轉眼之間一羣飽讀詩書的風雅之士幹起了羣架,打得灰塵四起,場面十分強大。就在這時,只見一隊騎兵自承天門那邊奔馳而來,當頭一個身穿仙鶴紅袍提重劍的人,正是張問。
張問見着眼前的狀況,大吼道:都給我住手!鐵蹄提着長槍便圍了過去,躍馬揚威,威脅打架的人。
眾人打得正歡,誰管那些軍士?文官們膽子極大,武人在他們眼裏都不是,老子就是官,怕你披甲的?
騎士們喊道:住手!住手!
一騎衝過去,把兩個正在對打的官員攔開了,其中一個花白鬍須的官兒仰起頭看着那騎士罵道:還不滾開!
張問見狀指着他們吼道:拉開,都給我拉開!在午門就打架,成何體統!
眾騎士只能從馬上跳下來,衝過去把兩幫官員拉開,許久才控制住情勢。張問沒好氣地説道:出了什麼事兒,到朝堂上講理去,打來打去能打出結果嗎?誰是誰非,在太后面前説清楚,太后自有定奪。
這時午門打開了,眾人才氣呼呼地整理自己衣冠,向宮裏走去。只見有的衣服撕壞了,有的帽子被踩扁的,十分狼狽,有個青袍官員的背上還有個大大的腳印。
眾官僚走到御門前面的廣場上等着,有太監進去稟報今天出事了,所有太后沒有罷朝,叫太監李芳出來傳旨,到御門內早朝。
御座前面照樣垂着一道簾子,只能看見裏面的人影,聽見説話聲。眾人跪倒呼喊道:臣等拜見太后。
簾子裏面一個軟軟的嬌聲音道:眾卿平身。聽説今早生了什麼事?
户部侍郎沈光祚迫不及待地走了隊列,拿着一本小冊子道:稟太后,今天一大早,臣剛剛起來,就現了這麼一本妖言惑眾的妖書,臣氣憤不過,來到午門,才得知朝中的大臣都撿到了這麼一份妖書。此書污衊朝廷大臣,影響極壞,請太后嚴查。
張嫣道:拿上來我看看。
太監李芳一甩手裏的拂塵,揚到手臂彎後面,從御座上走了下來,接過沈光祚手裏的妖書,然後返回御座跟前,把書呈到張嫣的面前。
張嫣在簾子裏看妖書,下邊安靜了一會,就有一個新浙黨的官員忍不住説道:這本書一定是六科給事中趙大才所印!
趙大才急道:你休得血口噴人!
那官員冷冷道:前幾天就是你彈劾西山煤礦的事兒,眼看證據不足,便用此下作手段,意圖誣陷我等。
趙大才白着臉道:話可不能亂説,我趙大才身為大明的官員,站得正,行得直,有什麼話就上摺子明説,犯的着如此下作?
沈光祚幫腔道:印沒印,誰指使的,一審便知。
就在這時,禮部尚書孫承宗沒法沉默了,他不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人下獄,自己一句話都不説。孫承宗站出來正聲道:凡事都要講個證據,誰看見妖書是趙大才印的?誰又看見妖書是趙大才散佈的?
沈光祚道:孫大人,您的意思難道這事兒不審,就這樣算了?
孫承宗哼了一聲道:怎麼不審?但趙大人是給事中,朝廷言官,豈能説拿就拿的?必須得拿出證據來才能動趙大人!
沈光祚冷冷道:趙大才嫌疑最大,不審他審誰?
孫承宗對着御座上抱拳道:請太后作主,這案子該怎麼審?
張嫣沉片刻,有得官員她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但是沈光祚是張問的親戚,這個她是明白的,想罷便説道:趙大人有嫌疑,須得詢問清楚才能還他清白。
沈光祚一聽大喜,喊道:來人,去掉趙大人頂上烏紗,拿執殿下!
大膽!孫承宗怒道,他的長袍下襬因為氣憤而微微顫抖,指着沈光祚的鼻子罵道,這大殿之上,有你沈光祚下令的份?太后只是説詢問清楚,什麼時候説要捉拿下獄了?!
兵部右尚書汪在晉是孫承宗一手提拔上來的,這時候不聲援就是貪生怕死,當下便説道:沈光祚擅傳懿旨,其罪當誅!請太后治罪,以正朝綱!
沈光祚大急,指着汪在晉道:你你不知如何辯解,一不小心就被人拿住了把柄,實在有口難辯。
就在這時,張問出列淡然道:咱們在説妖書案的事兒,你們這一番攪和,倒把罪名引到沈大人的身上了。我看妖書案影響甚壞,是對朝廷權威的極大蔑視,必須把事情查清楚,至於其他細枝末節,先放一邊比較好。
沈光祚聽罷萬分地看了張問一眼。
張問的話在廟堂上是相當有分量的,不僅有太后的支持,而且底下有一幫人支持。果然張嫣便説道:張閣老言之有理,先着三司法查妖書。
孫承宗嘆了一口氣,不再多言。他覺得這妖書極可能是新浙黨那邊的陰謀,目的就是嫁禍到三黨頭上這妖書案誰也不能接着,否則就是個死字。
這時張嫣低聲説了一句,太監李芳便尖聲道:有事稟奏,無事退朝,待三司法審明白了,再上報朝廷。
眾人沒有説話,李芳便喊道:退朝!百官跪倒在地,喊道:臣等恭送太后。
趙大才沒有被擋着逮捕,但是退朝之後,剛走出紫城,便突然湧上來一羣錦衣衞和獄吏,不容分説,把趙大才按翻在地,用繩子捆了個結實。
他的烏紗帽滾落在地,在地上滾了一段距離滾到街上,一輛馬車行駛過來,立時就把帽子壓得扁平。
周圍的三黨官員憤怒地圍了過來,聲援趙大才。這時一個穿着錦袍的錦衣衞軍官冷冷道:你們是想抗旨還是謀反,啊?
眾官員又恨又怕,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着趙大才被押走,趙大才初時大呼冤枉、六月飄雪之類的話但是現在是二月,而且只有小雨,沒有雪。
很快他的嘴就被人堵住,喊不出話來了。趙大才拼命地掙扎,恐懼到了極點,他是知道被錦衣衞拿住的官員是什麼下場有三黨官員氣憤不過,大喊道:黨禍亂朝政,小人霸佔廟堂,我等去午門請求太后清除佞!
眾人搖頭嘆氣,孫承宗拍了拍那官的肩膀,説道:走吧,先回衙門。
事實擺在面前,他們口中的黨自然就是新浙黨,不幸的是黨的黨魁是張問,太后的姐夫,還請個的願,吃多了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