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建安同樓伏連丘堆娥清劉尼奚眷車伊洛宿石來大千周幾豆代田周觀閭大肥尉撥陸真呂洛拔王建,廣寧人也。祖姑為平文後,生昭成皇帝。伯祖豐,以帝舅貴重。豐子支,尚昭成女,甚見親待。建少尚公主。登國初,為外朝大人,與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參與計謀。太祖幸濡源,遣建使慕容垂,辭高亢,垂壯之。還為左大夫。建兄回,諸子多不順法,建具以狀聞,回父子伏誅。其謹直如此。從征伐諸國。破二十餘部,以功賜奴婢數十口,雜畜數千。從徵衞辰,破之,賜僮隸五千户,為中部大人。

從破慕容寶於參合陂。太祖乘勝將席捲南夏,於是簡擇俘眾,有才能者留之,其餘悉給衣糧遣歸,令中州之民鹹知恩德。乃召羣臣議之。建曰:“慕容覆敗於此,國內虛空,圖之為易。今獲而歸之,無乃不可乎?且縱敵生患,不如殺之。”太祖謂諸將曰:“若從建言,吾恐後南人創乂,絕其向化之心,非伐罪弔民之義。”諸將鹹以建言為然,建又固執,乃坑之。太祖既而悔焉。

後從徵慕容寶,拜冠軍將軍。幷州既平,車駕東出井陘,命建率五萬騎先驅啓路。車駕次常山,諸郡皆降,惟中山、鄴、信都三城不下。乃遣衞王儀南攻鄴,建攻信都,眾各五萬。建等攻城六十餘不能克,士卒多傷。太祖乃自中山幸信都,慕容寶冀州刺史慕容鳳夜逾城走,信都降。車駕幸鉅鹿,破慕容寶於柏肆塢,遂進圍中山。寶棄城走和龍,城內無主,百姓惶恐,東門不閉。太祖將夜入乘城,據守其門。建貪而無謀,意在虜獲,恐士卒肆掠,盜亂府庫,請俟天明,太祖乃止。是夜,徒河人共立慕容晉麟為主,遂閉門固守。太祖乃悉眾攻之,連不拔。使人登巢車臨城,招其眾曰:“慕容寶捐城奔走,汝曹百姓將為誰守?何不識天命,取死亡也?”皆曰:“羣小無知,但復恐如參合之眾,故求全月之命耳。”太祖聞之,顧視建而唾其面。中山平,賜建爵濮陽公。烏丸庫侲宮鳴聚黨為寇,詔建討平之。遷太僕,徙為真定公,加散騎常侍,冀青二州刺史。卒,陪葬金陵。

初,建兄豆居以建功賜爵即丘候,無子,建以子斤襲兄爵。太守初,給事中,任職用事。轉大長秋。世祖徵赫連昌,遣斤部造攻具。進爵淮南公,加平北將軍。時幷州胡酋田卜謀反誅,餘眾不安,遣斤鎮慮虒以撫之。斤綏靜胡魏,甚收聲稱。劉義隆遣將到彥之寇河南,世祖西征赫連定,以斤為衞兵將軍,鎮蒲坂。關隴平,斤徙鎮長安,假節,鎮西將軍。斤遂驕矜,不順法度,信用左右,調役百姓,民不堪之,南奔漢川者數千家。而委罪於雍州刺史陽文祖、秦州刺史任延明。世祖召問二人,各以狀對。世祖知為斤所誣,遣宜陽公伏樹覆按虛實,得數十事。遂斬斤以徇。

建孫度,太宗時為虎牢鎮監軍。世祖即位,徵拜殿中給事,遷尚書。從徵赫連昌,討,並有功,賜爵濟陽公,加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詔度率五千騎與叔孫建合擊劉義隆兗州刺史竺靈秀於湖陸,大破之。後出鎮長安,假節,都督秦、涇、梁益、雍五州諸軍事,開府。卒,諡曰莊。

子安都,襲,降爵為侯。世祖拜為太子庶子,出為鄯善鎮將。高宗時,為內都大官。卒,子買得襲。

建曾孫樹,以善有寵於顯祖,為內侍長。稍遷尚書,賜爵歷陽侯,加龍驤將軍、員外常侍。出為平西將軍、涇州刺史。卒。

安同,遼東胡人也。其先祖曰世高,漢時以安息王侍子入洛。歷魏至晉,避亂遼東,遂家焉。父屈,仕慕容暐,為殿中郎將。苻堅滅暐,屈友人公孫眷之妹沒入苻氏宮,出賜劉庫仁為。庫仁貴寵之。同因隨眷商販,見太祖有濟世之才,遂留奉侍。端嚴明惠,好長者之言。

登國初,太祖徵兵於慕容垂,事在《窟咄傳》。同頻使稱旨,遂見寵異,以為外朝大人,與和跋等出入中,迭典庶事。太祖班賜功臣,同以使功居多,賜以妾及隸户三十,馬二匹,羊五十口,加廣武將軍。

從徵姚平於柴壁,姚興悉眾救平,太祖乃增築重圍以拒興。同進計曰:“臣受遣詣絳督租,見汾東有蒙坑,東西三百餘里,徑路不通。姚興來,必從汾西,乘高臨下,直至柴壁。如此,則寇內外勢接,重圍難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為南北浮橋,乘西岸築圍。西圍既固,賊至無所施其智力矣。”從之。興果視平屠滅而不能救。以謀功,賜爵北新侯,加安遠將軍。詔同送姚興將越騎校尉唐小方等於長安。

清河王紹之亂,太宗在外,使夜告同,令收合百工伎巧,眾皆響應奉。太宗即位,命同與南平公長孫嵩並理民訟。又詔與肥如侯賀護持節循察並定二州及諸山居雜胡、丁零,宣詔撫,問其疾苦,糾舉守宰不法。同至幷州,表曰:“竊見幷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又刺史擅用御府針工古彤為晉陽令,通財賄,共為利。請案律治罪。”太宗從之,於是郡國肅然。同東出井陘,至鉅鹿,發眾四户一人,治大嶺山,通天門關;又築塢於宋子,以鎮靜郡縣。護疾同得眾心,因此使人告同築城聚眾,圖大事。太宗以同擅徵發於外,檻車徵還,召羣官議其罪。皆曰:“同擅興事役,勞擾百姓,宜應窮治,以肅來犯。”太宗以同雖專命,而本在為公,意無不善,釋之。

世祖監國,臨朝聽政,以同為左輔。太宗徵河南,拜同右光祿大夫。世祖出鎮北境,同與安定王彌留鎮京師。世祖即位,進爵高陽公,拜光祿勳。尋除徵東大將軍,冀青二州刺史。同長子屈,太宗時典太倉事,盜官粳米數石,以養親。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訓子,請罪。太宗嘉而恕之,遂詔長給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類也。

同在官明察,長於校練,家法修整,為世所稱。及在冀州,年老,頗殖財貨,大興寺塔,為百姓所苦。神二年卒。追贈高陽王,諡曰恭惠。

屈子陽烈,散騎侍郎,賜爵北新子。

屈弟原,雅矜嚴,沉勇多智略。太宗時為獵郎,出監雲中軍事。時赫連屈丐犯河西,原以數十騎擊之,殺十餘人。太宗以原輕敵,違節度,加其罪責。然知原驍勇,遂任以為將,鎮守雲中。寬和愛下,甚得眾心。屢犯,原輒摧破之。以功賜爵武原侯,加魯兵將軍。

世祖即位,徵拜駕部尚書。車駕徵大檀。分軍五道並進,大檀驚駭北循。遷尚書左僕、河間公,加侍中、徵南大將軍。從徵赫連昌,入其城而還。車駕北伐,循走。世祖聞東部高車在巳尼陂,人畜甚眾,將遣襲之。諸將皆以為難,世祖不從。遣原與侍中古弼率萬騎討之,大獲而還。車駕徵昌黎,原與建寧王崇屯於漠南以備

原在朝無所比周,然恃寵驕恣,多所排抑。為子求襄城公廬魯元女,魯元不許。原告其罪狀,事相連逮,歷時不決。原懼不勝,遂謀為逆,事伏誅。臨刑上疏曰:“臣聞聖不獨明而治,鼎不單足而立,是以熒火之光,猶增月之曜。先臣同,往因聖運,歸身太祖,竭誠戮力,立效於險難之中。臣以頑暗,忝備股肱。陛下恩育,委以朝政,思展微誠,仰報恩澤,而魯元妄,構成貝錦,天威遂加,合門俱戮。此乃命也,非臣之枉。但魯元外類忠貞,內懷詐,而陛下任以腹心,恐釁發肘腋。臣與魯元生為怨人,死為讎鬼,非以私故,謗毀魯元。不復眷眷,披誠款。”原弟頡,頡弟聰,為內侍。聰弟蕯,為龍驤將軍,給事黃門侍郎,賜爵廣宗侯。原兄弟外節儉,而內實積聚,及誅後,籍其財至數萬。

頡,辯慧多策略,最有父風。太宗初,為內侍長,令察舉百僚。糾刺慝,無所迴避。嘗告其父陰事,太宗以為忠,特親寵之。

宜城王奚斤,自長安追擊赫連昌,至於安定,頡為監軍侍御史。斤以馬多疫死,士眾乏糧,乃深壘自固。遣太僕丘堆等督租於民間,為昌所敗。昌遂驕矜,來侵掠,芻牧者不得出,士卒患之。頡進計曰:“本奉詔誅賊,今乃退守窮城,若不為賊殺,當以法誅。進退安有生路?而王公諸將,晏然無謀,將何以報恩責?”斤曰:“今若出戰,則馬力不足,以步擊騎,終無捷理。當須京師救騎至,然後步陳擊於內,騎兵襲其外。所謂萬全之計也。”頡曰:“今猛寇遊逸於外,而吾等兵疲力屈,士有飢,不一決戰,則死在旦夕,何救兵之可待也!等死,當戰死,寧可坐受困乎?”斤猶以馬為辭。頡曰:“今兵雖無馬,但將帥所乘,足得二百騎。頡請募壯勇出擊之,就不能破,可以折其鋭。且昌狷而無謀,每好挑戰,眾皆識之。若伏兵奄擊,昌可擒也。”斤猶難之。頡乃陰與尉眷等謀,選騎待焉。昌來攻壘,頡出應之。昌於陳前自接戰,軍士識昌,爭往赴之,會天大風揚塵,晝昏,眾亂,昌退。頡等追擊,昌馬蹶而墜,頡擒昌,送於京師。世祖大悦,拜頡建節將軍。賜爵西平公,代堆統攝諸軍。斤恥功不在已,輕追昌弟於平涼,敗績。定將復入長安,詔頡鎮蒲坂以拒之。

劉義隆遣將到彥之率眾寇河南,以援赫連定。世祖以兵少,乃攝河南三鎮北渡。彥之遂列守南岸,至於衡關。世祖西征赫連定,以頡為冠軍將軍,督諸軍擊彥之。彥之遣將姚縱夫渡河攻冶坂,頡督諸軍擊之,斬首三千餘級,投水者甚眾。遂濟河,攻洛陽,拔之,擒義隆將二十餘人,斬首五千級。進攻虎牢,虎牢潰,義隆司州刺史尹衝墜城死。又與琅王司馬楚之平滑台,擒義隆將朱修之、李元德及東郡太守申謨,俘獲萬餘人。乃振旅還京師。

神四年卒。贈徵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為王,諡曰襄。頡為將,善綏士眾,及卒,義隆士卒降者,無不嘆息。

同弟者,太宗時為樂陵太守。卒。

長子國,位至冠軍將軍,賜爵北平侯,杏城鎮將。

國弟難,有巧思。陽平王杜超督諸將擊劉義隆,難參徵南軍事,以功表為清河太守。世祖時,諸將頻徵和龍,皆以難為長史。鑿山堙谷,省力兼功。遷給事中。從駕南征,造浮橋於河,以功賜爵清河子。卒。

子平城,襲爵。官至虞曹令。為乙渾所殺。

樓伏連,代人也。世為酋帥。伏連忠厚有器量,年十三,襲父位,領部落。太祖初,從破賀蘭部。又從平中山,為太守,斬逆賊張翹。從徵姚平於柴壁,以功賜爵安邑侯。太祖時,為晉兵將軍、幷州刺史。伏連招誘西河胡曹成等七十餘人,襲殺赫連屈孑吐京護軍及其守士三百餘人,並擒叛胡阿度支等二百餘家。太宗嘉之,拜成等將軍,賜爵列侯。徵伏連為內都大官。世祖即位,進為廣陵公,轉衞尉,徙光祿勳。世祖徵,伏連留鎮京師,進爵為王,加平南大將軍。又除假節,督河西諸軍,鎮西大將軍,出鎮統萬。真君十年薨。諡曰恭王。

子真,襲,降爵為公。從世祖征伐有功,官至散騎常侍,尚書,安北將軍。徙為湘東公。從徵涼州,還,卒於路。諡曰莊公。

子幹,襲,降爵為侯。

真次弟大拔,歷位尚書、散騎常侍、徵西將軍,賜爵永平侯。高祖初,為中都大官。卒,贈平東將軍、定州刺史,諡曰康。

子稟,字法生,襲。拜太子宮門大夫,稍遷趙郡太守。更滿還京,除冠軍將軍,城門校尉。出為徵虜將軍,平城鎮將。遷朔州刺史,仍本將軍。入為衞尉少卿。卒,年五十八。贈撫軍將軍、恆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