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景本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孝文在代時,前後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後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賜民爵一級。五月,除田半租,為孝文立太宗廟。令羣臣無朝賀。匈奴入代,與約和親。
二年,封故相國蕭何孫係為武陵侯。男子二十而得傅。四月壬午,孝文太后崩。廣川、長沙王皆之國。丞相申屠嘉卒。八月,以御史大夫開封陶青為丞相。彗星出東北。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二尺。熒惑逆行,守北辰。月出北辰間。歲星逆行天廷中。置南陵及內史、祋祤為縣。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長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闢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發兵西鄉。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將兵誅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等與謀反者。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徙濟北王志為菑川王,淮陽王餘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齊王將廬、燕王嘉皆薨。
四年夏,立太子。立皇子徹為膠東王。六月甲戌,赦天下。後九月,更以陽為陽陵。復置津關,用傳出入。冬,以趙國為邯鄲郡。
五年三月,作陽陵、渭橋。五月,募徙陽陵,予錢二十萬。江都大暴風從西方來,壞城十二丈。丁卯,封長公主子蟜為隆慮侯。徙廣川王為趙王。
六年,封中尉綰為建陵侯,江都丞相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渾為平曲侯,趙丞相嘉為江陵侯,故將軍布為鄃侯。梁楚二王皆薨。後九月,伐馳道樹,殖蘭池。
七年冬,廢慄太子為臨江王。十月晦,有食之。,免徒隸作陽陵者。丞相青免。二月乙巳,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四月乙巳,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
中元年,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孫平為繩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左車為安陽侯,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除錮。地動。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寸。
中二年二月,匈奴入燕,遂不和親。三月,召臨江王來。即死中尉府中。夏,立皇子越為廣川王,子寄為膠東王。封四侯。九月甲戌,食。
中三年冬,罷諸侯御史中丞。,匈奴王二人率其徒來降,皆封為列侯。立皇子方乘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西北。丞相周亞夫,以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四月,地動。九月戊戌晦,食。軍東都門外。
中四年三月,置德陽宮。大蝗。秋,赦徒作陽陵者。
中五年夏,立皇子舜為常山王。封十侯。六月丁巳,赦天下,賜爵一級。天下大潦。更命諸侯丞相曰相。秋,地動。
中六年二月己卯,行幸雍,郊見五帝。三月,雨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皆薨。立梁孝王子明為濟川王,子彭離為濟東王,子定為山陽王,子不識為濟陰王。梁分為五。封四侯。更命廷尉為大理,將作少府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將行為大長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內史為大農。以大內為二千石,置左右內官,屬大內。七月辛亥,食。八月,匈奴入上郡。
後元年冬,更命中大夫令為衞尉。三月丁酉,赦天下,賜爵一級,中二千石、諸侯相爵右庶長。四月,大酺。五月丙戌,地動,其蚤食時復動。上庸地動二十二,壞城垣。七月乙巳,食。丞相劉舍免。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綰為丞相,封建陵侯。
後二年正月,地一三動。郅將軍擊匈奴。酺五。令內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布。止馬舂。為歲不登,天下食不造歲。省列侯遣之國。三月,匈奴入雁門。十月,租長陵田。大旱。衡山國、河東、雲中郡民疫。
後三年十月,月皆赤五。十二月晦,袴。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貫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後爵一級,天下户百錢。出宮人歸其家,復無所與。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弟蚡為武安侯,弟勝為周陽侯。置陽陵。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豈不以謀哉?
景帝即位,因脩靜默。勉人於農,率下以德。制度斯創,禮法可則。一朝吳楚,乍起兇慝。提局成釁,拒輪致惑。晁錯雖誅,梁城未克。條侯出將,追奔逐北。坐見梟黥,立翦牟賊。如何太尉,後卒下獄。惜哉明君,斯功不錄!
譯文孝景皇帝是孝文皇帝的中子。母親是竇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國的時候,前一個王后生有三個男孩,等到竇太后得到寵幸,前一個王后死了,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所以孝景皇帝能夠嗣位。
元年四月二十二,大赦天下,賜予民眾爵一級。五月,減兔一半的田租。為孝文皇帝建立太宗廟。命令大臣們不要上朝拜賀。匈奴進入代地,與匈奴簽約和親。
二年天,封原來的相國蕭何的孫子蕭係為武陵侯,男子二十歲時要登記在簿上。四月二十五,孝文太后去世。廣川玉、長沙王都前往自己的封國。丞相申屠嘉死了。八月,以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擔任丞相。彗星出現在東北方。秋天,衡山冰雹如雨,最大的冰雹有五寸,最深的地方有二尺。熒惑倒着運行,進入北辰的位置,月亮出現在北辰中間。歲星在天廷中倒着運行。把南陵和內史祋祤設置為縣。
三年正月二十二,大赦天下。一顆光芒很長的星出現在西方。天火燒燬了淮陽東宮大殿和城樓。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印、濟南王劉闢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反叛,出兵向西進發。天子因為這件事處死了晁錯,派袁盎諭告七國,七國仍不停止進軍,向西圍攻梁國。於是,皇帝派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率兵消滅了他們。六月二十五,赦免七國敗亡的士卒和楚元王的兒子劉蓺等參加叛亂的人。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的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立皇子劉端為膠西玉,皇子劉勝為中山王。遷徙濟北王劉志為菑川王,淮陽王劉餘為魯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齊王劉將廬、燕王劉嘉都死了。
四年夏天,立皇太子。封皇子劉徹為膠東王。六月二十九,大赦天下。閏九月,把犬陽改為陽陵。又在渡口和關口設置哨卡,憑符信出入。冬天,把趙國改置為邯鄲郡。
五年三月,修建陽陵和渭橋。五月,招募百姓遷徒陽陵,給予錢幣二十萬。江都地區從西方刮來大風暴,毀壞了城牆十二丈。二十八,封長公主的兒子為隆慮侯。徙封廣川王為趙王。
六年天,封中尉衞綰為建陵侯,江都丞相程嘉為建平侯,隴西太守公孫渾為平曲侯,趙國丞相蘇嘉為江陵侯,原來的將軍欒布為鄃侯。梁王、楚王都死了。閏九月,砍伐馳道旁的樹木,填平蘭池。
七年冬天,廢掉慄太子,改封為臨江王。十一月的最後一天,發生了食。天,赦免修築陽陵的刑徒。丞相陶青被免除職務。二月十六,以太尉條侯周亞夫為丞相。四月十七,立膠東王太后為皇后。二十九,立膠東王為皇太子。皇太子的名叫徹。
中元元年,封原來的御史大夫周苛的孫子周平為繩侯,原來的御史大夫周昌的孫子周左車為安陽侯。四月二十三,大赦天下,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取消錮的規定。發生地震。衡山、原都下冰雹,最大的有一尺八寸。
中元二年二月,匈奴進入燕地,於是不再同匈奴和親。三月,叫臨江王到都城來,不久就死在中尉府中。夏天,立皇子劉越為廣川王,皇子劉寄為膠東王。封四人為侯。九月三十,發生食。
中元三年冬天,廢除諸侯王國中御史中丞這一官職。天,匈奴的兩個王率領他的徒屬前來投降,都被封為列侯。立皇子劉方乘為清河王。三月,彗星出現在西北方。丞相周亞夫被免除職務,以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四月,發生地震。九月的最後一天,發生食。軍隊駐紮在都城的東都門外。
中元四年三月,建造德陽宮。發生嚴重的蝗災。秋天,赦免修建陽陵的刑徒。
中元五年夏天,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封十人為侯。六月二十九,大赦天下,賜予百姓爵位一級。全國發生嚴重的澇災。把諸侯王國的丞相改名為相。秋天,發生地震。
中元六年二月二十五,皇帝來到雍縣,郊祭五帝。三月,下冰雹。四月,梁孝王、城陽共王、汝南王都死了。立梁孝王的兒子劉明為濟川王,劉彭離為濟東王,劉定為山陽王,劉不識為濟陰王。原來的梁國分割為五國。封四人為侯。改名廷尉為大理,將作少府為將作大匠,主爵中尉為都尉,長信詹事為長信少府,將行為大長秋,大行為行人,奉常為太常,典客為大行,治粟內史為大農。把大內的官秩確定為二千石,設置左內官和右內官,隸屬於大內。七月二十九,發生食。八月,匈奴進入上郡。
後元元年冬天,改名中大夫令為衞尉。三月十九,大赦天下,賜予百姓爵位一級,中二千石的官員和諸侯王國的相都賜爵為右庶長。四月,允許百姓歡聚宴飲。五月九,發生地震,早飯時又有地震。上庸地震持續了二十二天,毀壞了城牆。七月二十九,出現食。丞相劉舍被免除職務。八月,以御史大夫衞綰為丞相,封為建陵侯。
後二年正月,一天發生三次地震。郅將軍出擊匈奴。允許百姓歡聚宴飲五天。命令內史郡不得用糧食餵馬,(否則)要把馬匹收歸官府。讓刑徒穿極劣的衣服。止用馬舂米。因為收成不好,止天下百姓不到一年就把當年收穫的糧食提前吃完。減少在京城的列侯數量,派遣他們前往自己的封國。三月,匈奴進入雁門。十月,出租長陵周圍的耕地。發生嚴重的旱災。衡山國、河東郡、雲中郡的百姓免費瘟疫。
後元三年十月,發生食和月食,太陽和月亮有五天出現紅。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有雷震。太陽呈現紫。五星逆行,侵入太微垣。月亮橫穿天廷。正月十七,皇太子舉行冠禮。二十七,孝景皇帝去世。遺詔賜予諸侯王以下至百姓中作為父親後嗣的每人爵位一級,天下百姓每户一百錢。放出宮女,讓他們回到自己家裏,免除賦役,不再參加任何雜徭。太子即位,這就是孝武皇帝。三月,封皇太后的弟弟田蚡為武安侯,田勝為周陽侯。設置陽陵作為景帝的陵園。
太史公説:漢興以來,孝文皇帝廣施大德,天下百姓懷恩而安。到了孝景皇帝,不再憂慮異姓諸侯王。然而晁錯削奪同姓諸侯王的封地,導致七國共同起兵,聯合西向。這是由於諸侯王的勢力太強大,而晁錯在行動的時候不是採取漸漸削弱的方法。等到主父偃提出建議,(被孝武帝所採納,)諸侯王的勢力才衰弱下來,終於國家得到了安定。(由此看來,)安危的關鍵,難道不是運用謀略嗎?
解析該篇本紀以大事記的形式,簡略地記錄了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間所發生的要事。
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紀雖然記載簡略,但從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國策上對文帝的繼承和發展。如“除錮”的寬鬆政策、“省列侯遣之國”等節儉措施,以及遺詔中“出宮人歸其家”的善舉等等。尤其對景帝果斷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和鼓勵農業生產、穩定局勢等做了肯定的記錄。《太史公自序》説:“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這篇本紀基本上體現了這個這思想。
較之前篇,《孝文本紀》詳載詔書德澤,而《孝景本紀》只書年月。這一詳一略,説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頗大。實際上所謂“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績應屬於文帝,而且在對百姓的仁愛、對臣屬的寬厚等方面,景帝也是遠不及文帝的。這篇本紀行文省儉的另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作者對景帝之子、當朝執政的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更大的禍患。
雖然這篇本紀未見直書景帝之過的文字,但從他篇中還是可以看到作者對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如在《絳侯周世家》中記載了景帝意氣用事,致使敢於直言諍諫、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周亞夫受辱含冤絕食而死;在《袁盎晁錯列傳》中記載了頗有遠見、為朝廷的利益出謀劃策的晁錯,最後卻成了景帝退敵的犧牲品。作者沒有因為景帝之功,而漏書其過,對他的不仁不義之舉,還是給予了相當尖鋭的批判。這篇本紀篇末的讚語只論及七國之亂一事,表面上指責晁錯削奪諸侯封地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