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六章困局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烏里浦是甲士當中的佼佼者,護步達崗一戰,也隨阿骨打皇帝陷陣過,來回衝殺,直殺得遼人喪膽,戰後便領了一個猛安的兵馬,此次南下雄州,也是女真使團當中的領頭人物。

烏里浦也是烈,戰馬被刺倒,他便下馬步戰,麾下一個個倒下,到最後只剩下了他一人而已,此刻他依舊在吼叫着舞刀亂劈,他身上己經數處受傷,鮮血長,也沒有功夫撕扯布條堵住傷口。

裏似乎使不完的氣力這個時候也有些衰減了,動作也變得越來越緩慢,他將一個長槍兵一刀斬殺,刀便又劈斷幾刺來的長槍,疏忽之下數白蠟杆子長槍觸不及防的同時刺出,破了他的盔甲,深深刺入他的體內。

烏里浦也是悍勇,如此傷勢之下,又是一聲大吼,斬馬刀將幾槍頭劈斷,身後又是齊齊數長槍再次刺入他的體內。

烏里浦想再度揮刀,可是手臂卻再也抬不起來,“殺!”又一波長槍刺來,前後左右刺穿了他的身體,此刻身上已經是密密麻麻的滿了槍頭,轟然一聲倒地。

這個時候哦,楊凌麾下士卒全都舉起長槍,齊齊喝道:“萬勝,萬勝…”趙良嗣為童貫幕府贊畫,曾經乃是遼臣,後見大遼事不可為,孤身投宋,得到了趙官家的賞識,引以為國之幹臣,採取了他的聯金伐遼策略。趙良嗣也多次奔走於女真,促成了海上之盟,大宋也才有了童貫第一次北伐,若是功成,趙良嗣必定登閣入士。

奈何劉延慶無用,童宣帥又將其餘三路大軍壓得過狠,生怕老種相公搶了復燕頭功,以至於將士不肯用命,慘白於白溝河,可以説連以來趙良嗣肩上的壓力自然是極重的。

如果燕雲不能收復,大宋徒然耗費了錢糧,僅憑在白溝河扔下上萬兒郎命,他便足以背上千古罵名,所以這才有了趙良嗣向童貫進言,借女真之力以竟全功的策略。

説實話,童貫雖説年歲大了,暮氣愈甚,可起初也是不同意這個方略的,如此一來,即便得了燕雲,自家得以封王,總是不甚光彩,難以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但是朝中黨爭愈加烈,前番戰敗,已經為人抓住把柄,彈劾奏章雪花一般的遞上官家案頭,還好官家近年以來頗重修道,更是自封為道宗皇帝,所以對於朝局的關心已經沒有那麼錙銖必較了,童貫這才得以保全官位。

可即便如此,童貫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得採納了趙良嗣的建議——向女真借兵,趙良嗣對於這方面自然是殫竭慮,不管如何,連奔波,他也有一些銷瘦了下來。

好不容易説動了女真人,完顏宗望也同意派使者前來,未曾想到遼國這個時候也派出了使臣,雙方爭執不休,遼使所言,句句在理,宣帥也找不出理由來反駁,無奈之下只得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不過趙良嗣可以肯定的是宣帥官位已到極致,對於其餘也無所追求,目前最大的心願無外乎收復幽雲得以封王,如此,童宣帥鎮邊有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封王宦臣,史書之上必定又是一頁青筆。

趙良嗣高度判斷,雖説和談之事情未曾敲定,但是依照宣帥格,一定會在不久之後,和女真使臣商議借兵之事,功成之期就在不遠,當下所要做的不過就是等這一陣的風頭稍冷。

雖説現在不用為此事奔波,但趙良嗣肩上的擔子依舊很重,童貫年邁,即便每處理軍事未嘗懈怠,可是十幾萬大軍加上來往運轉民夫,糧草吃穿用度都不是一個小數目,這些事情都要宣帥府中的宣贊們統籌解決,而趙良嗣承蒙宣帥器重,所任事物更是為宣贊之最。

趙良嗣手也算勤勉,公文批覆未嘗有所積壓,總是能及時處理,好不容易得以小憩片刻,又聽聞屬下傳報,女真使者在倚翠樓生了命案,趙良嗣大驚失,拔腿就走,好險倚翠樓也不願意此事鬧得太大,否則不説得罪了官府,就單單是因為此處生了命案,後生意慘淡,乃是必然。

趙良嗣尋到倚翠樓東家,承諾賠付銀錢三百貫,總算是將此事解決,還未曾歇腳,城南驛站處勝捷軍傳來消息,遼國使臣全都披甲出城。

趙良嗣不由得一個頭兩個大,一向自詡儒雅的他也是忍不住暴了口,“直娘賊的都是要作甚,還嫌某的事情不多?”他也算是反應及時,立刻就臨時調用了一隊勝捷軍甲士,匆匆忙忙的就追遼人去了,勝捷軍多是輕騎,速度還在楊凌一行人之上,此時延谷村血案事發不過才剛剛落下帷幕。

趙良嗣一身官袍,在馬上被顛得東倒西歪,方一趕到,看見烏里浦渾身槍倒下,楊凌麾下士卒高呼萬勝的一幕。

趙良嗣頓時心頭便是一涼,“大事休矣!”不過趙良嗣並沒有如電視劇之中的狗血情節那般,噴出一口老血,氣絕身亡,而是翻身下馬,遠遠的就怒道,“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你們這是在作甚?”耶律阿古哲見此,臉上還有未擦乾淨得血跡,上趙良嗣道,“你是何人,又來管俺?”

“某乃是大宋河北河東宣撫使童宣帥帳下宣贊趙良嗣,爾等遼臣,為何不守本分,殺了女真使臣?”趙良嗣只是一甩官袍,也不做絲毫退讓。

耶律大石也是下馬道,“當面宣贊有所不知,這些女真人無故屠戮大宋百姓,某聽聞消息便率部趕來,楊都頭聞風也隨同而來,可惜某等晚來一步,當地村民除了一兩個幼童,其餘全都遭了毒手。”趙良嗣目光看到了楊凌,“你是何人。”

“下官乃是楊可世將主麾下楊凌,現任都頭一職。”楊凌上前拱手道,趙良嗣此人楊凌略有所知,只是未曾正面。

“楊凌,某記得你,當你戰報還是某親自上呈宣帥。”趙良嗣過目不忘的本領自是極好,此刻楊凌一説,便想了起來,“某隻問你,事發之前,為什麼未曾稟報上峯,貿然行事?”楊凌心中就是一跳,這是要發難了…

ps:新書衝榜期間,求一聲推薦票了,喜歡本書的朋友不要忘了收藏,這兩樣對新書都是很重要的,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