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損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很多人都研究裝備,製造裝備,但是他們從沒有考慮過或很少考慮過裝備的損耗所帶來的巨大財政負擔。打仗就要有裝備損耗,而且損耗程度非常的大。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冷兵器時代,一場戰鬥下來,裝備的損壞率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左右。
實際上想象一下也很容易理解,冷兵器時代的士兵主要是拿着木把的武器作戰,這種東西能有多大的強度呢?損壞簡直太正常了。就連大將也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所以一般的大將除了有自己的長兵器之外,還有備用的短兵刃。但是士兵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不可能每個士兵都備着幾把刀,幾桿戟上戰場,所以當他們的武器在戰場上被敵人損毀之後,等待他們的基本上就是死亡。
我的士兵在裝備損壞率上相對好一點,基本保持在百分之四十以下,這跟本身裝備的好壞有關係,但最主要的是我們基本上打的都是勝仗,對裝備無意中起到了保護作用。實際上就算是鋼製武器一樣損壞嚴重,最突出的就是兵刃對碰,幾下就能讓一口好刀變成廢鐵。就算不是武器之間的撞擊,也一樣有損毀嚴重的情況發生,最有名的就是長社之戰,幾十萬顆頭顱,消滅了幾乎所有的鋼刀。
但是這些還不是消耗最大的,真正的損耗巨頭是弓箭兵,不説別的,箭支你就消耗不起。漢武帝時期,那位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之所以被抓住就是因為箭支消耗殆盡。知道他們帶了多少東西嗎?五千人帶了二百萬支箭,半個月後就彈盡糧絕了,最後不得不投降。二百萬支箭,那得多少錢,就這麼一下子就沒了。
而且二百萬支箭僅僅抵抗了半個月,參戰的人數還只是五千人,想象一下動輒幾十萬大軍對戰的大場面吧,那經常是經年累月的大戰役,那兵器的損耗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絕對比燒錢快多了。這也就是農民起義經常失敗的原因,他們沒錢,本就打不起仗。
我用簡短的語言,把我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説白了就是戰爭太費錢,本打不起。
他們中間有些人考慮過這問題,但大部分的人本就沒想過,尤其是那些武將,他們認為武器壞了換一把是天經地義的事,從沒想到過打仗就是燒錢。
我的講話引用了一些事實為依據,很多就是我們過去打仗中的一些數據,雖然不是很確,但也足以震憾這些傢伙們了。最後我總結地説:“現在明白我們為什麼總打勝仗了吧?那是我們拿錢堆出來的,原來出錢的是朝廷,我們燒錢無所謂,但是以後呢?我們要花自己的錢打仗的時候,我們還花得起嗎?”底下紛亂了一會兒,大家飛快的着意見。幾個謀士更是反應迅速,郭嘉首先發言:“那我們要怎麼辦?”作為我的副手,程昱在這種場合也不得不説出他的意見:“主公啊。有件事情我不太明白。”我非常高興,我知道程昱肯定發現了問題所在,畢竟財政問題現在主要是歸他掌管:“你説吧。”程昱捋着鬍鬚説:“武器的損耗主公已經説得很清楚了,確實很耗錢。不光如此,打一場仗,糧草的消耗也很大。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消耗如此之大,為什麼主公還要打仗,而且目標竟然是那本不知道在哪裏的倭國。而且那地方是個窮鄉僻壤的蠻夷之國,連有什麼出產都不知道,這樣的損耗不是更大嗎?”果然沒讓我失望,程昱看出了問題所在,我輕輕地敲了下桌子:“問的非常好。”
“打仗雖然開銷大,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我的一句話又引起了一陣騷動,我招了招手:“説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朝廷在剿滅黃巾軍的時候是賺了錢了,還是虧了錢了?”底下又是一陣騷動,有説賺了的,有説賠了的,我笑了笑:“如果朝廷能夠保證十年之內,繼續保有這些從黃巾軍手中奪回來的土地的控制權,朝廷就賺了。如果保不住,朝廷就賠了。”
“我來算一下筆賬,你們看看。朝廷最主要的損失就是戰亂時期的當地税收,以及戰爭期間損失掉的糧草和器械損耗,當然還有勝利後的士兵撫卹,將領升職後的封地和俸祿。”
“但是你們看到朝廷的收益了嗎?地方官吏把大批的糧草和錢財存進私庫,這些東西是朝廷拿不到的,但是戰爭平息後,這些錢進了誰的府庫裏?”
“不要告訴我是當地新任的官吏,是朝廷,這是戰後戰利品,理所當然地歸了朝廷。當地的很多世家大族也被這些黃巾軍殺掉了,那他們的土地和財寶歸誰了?還是朝廷。另外朝廷還有一項非常好的財源,那些俘虜,有多少是被釋放的?很多人變成了家奴,家奴也是需要人買的,朝廷從中又小賺了一筆。所以説朝廷在當時可能是賠了一點兒,但是賠得並不多。只要能夠把這些戰後得到的土地利用起來,朝廷是穩賺不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