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劈頭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費章節(12點)102、劈頭過了年,天氣一天天暖和了起來。青玉也一直沒閒着,把暖棚都清理了,就等着農忙過後,便幫着李忠再把香菇生起來。
這一忙就是兩個多月。
忙的時候,想不起來,閒下來了,就想到任舒嘯。這兩個多月,他在做什麼?不會是已經回京城了吧?
回也是正常的,不回才反常。他回也罷,不回也罷,跟自己其實真沒什麼關係。青玉不過是自嘲的想一回,又譏諷自己一回,閒了還是練練字,看看書。
沈四海的藏書是最豐富的,不看也是白放着。
倒是石氏偶然提了一句:“阿嘯倒是有些子沒消息了。”她説這話時,便看了一眼青玉,又看了一眼沈四海。這爺倆倒是有默契的誰也沒搭腔。石氏不知道是安還是慶幸了。
安的是,看着青玉這模樣,不像是跟任舒嘯牽扯有多深的樣子,慶幸的是,她與任舒嘯那番話,到底他沒告訴青玉和沈四海。
不然,以他們爺倆這牛子,不鬧起來才怪。
石氏這裏自以為天下大同,一切煩難自行煙消雲散,也就撂下這重心事,自去忙她自己的。地一開凍,緊跟着就要種地,她又有的忙了。
任舒嘯這會正和陳先生四處奔走。
只能説這是天意。俗話説,才磕睡就有人送枕頭,大概説的就是他這種狀況。無意之間結了陳家公子,便認識了陳先生。
一來二去,任舒嘯深受鼓舞。原本他只覺得這是個隱隱的良機,可以借這個名頭把青玉接到城裏來,但經陳先生的解釋,他也深以為然。
人之初,本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從生下來那一刻,可以説是平等的。及到後來的不平等,那也是情勢所。但如果女子讀書,認字,就不會讓女子只苑囿在後宅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裏,整天只知道雞蒜皮的小事,看事情也好,處理事情也好,都不會小裏小氣,沒有遠見。
況且此去京城,任舒嘯知道但凡有點家底的人家,女子都是從小就上家學的。除了讀書,認字,也學些女紅、刺繡,再有條件的,便學琴棋書畫,藉以修身養。
可對於鄉下來説,不只是女子,就是大部分男子都是大字不識,終其一生渾渾噩噩。讀書固然不一定能高中狀元,出人頭地,但認了字,眼界自然就開闊,於己於後代兒孫都是有益處的。
陳公子處處掣肘,被陳老爺三番五次的管教,卻屢教不改,一氣之下打了二十板子,徹底關了起來。這都過了年了,也不讓他出門,竟是連省城都不打算叫他去了。
任舒嘯就成了陳先生的絕對擁躉者,每天在一起研究大計,差不多了,又開始四處奔走,找開私塾的場地,四處延請品、為人、學識都好的人做為孰師。
還要四處遊説,給附近的百姓們講讀書的好處,鼓動他們讓孩子到私塾裏來上學,尤其是那些家境貧困,膝下是女孩子的家庭。
別的都好説,雖然萬難,但只要功夫到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也不是勢比登天。就是女先生的事,一時半會,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
任舒嘯自己心裏替陳先生着急,可陳先生自己卻十分篤定沉穩,好像早就有成竹一樣。等到萬事俱備,了一年的租金,租了一家還算比較緻的廢棄小院,隨時等着要開孰的時候,陳先生才緩緩道出原由:原來他早就有了合適的人選。
待聽到沈青玉這三個字,任舒嘯的心幾乎都要停滯了,遏制不住的狂喜,如撲天蓋地的暖,將他兜頭罩住,他一時説不出話來。
待要説什麼,又覺得説什麼都是多餘,一時間只覺得陳先生這個決定再正確也沒有,放眼這整個縣城,竟真的再沒有比青玉更合適的人了。
他半晌,只是凝重的點了點頭。陳先生再説什麼,他幾乎都沒聽見,心早就飛進了那個普通簡陋的小院。
陳先生親自到了沈家,把要請青玉出任女孰師的事一一道來。
沈四海點頭:“傳道、授業、解惑,是造福百姓的事,先生能選中青玉,是先生厚愛,也是青玉的福分。”他本人是沒意見的。
石氏卻猶豫着道:“只怕,不太好吧?好歹青玉也是待嫁的大姑娘了,如此拋頭面…只怕將來於名聲有礙。”陳先生解釋:“雖説是私塾,但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原本是想辦個女子學院着,只因一時人們的觀念陳舊,固執,輕易不能影響,所以就開設了男、女兩種,分開來上課,分在前後兩個院落,平時也見不着面…”石氏所擔心的,被陳先生輕易化解,再加上束脩豐厚,石氏也無話可説。事情就這麼定下來,説定了期,只等着青玉把家裏的事都待好了就進城。
青玉早就得了陳先生的事,對這件事並不意外,見爹孃沒意見,她也就更堅定了此去的信心。只是家裏的暖棚,她是不能再經手的了。
問過沈四海和石氏的意見,兩人都搖頭:“沒那金剛鑽,不攬磁器活,我們兩個也不是做這個的料,再者家裏還這麼多地呢。”青玉便提議:“我看八叔對暖棚早有耽耽之心,不若跟李忠叔商量,若是他願意,就給八叔算了。”沈四海自是願意的,但石氏不願意,可也不多説。這個家裏的大事,基本上都不以她的意志為轉移,説也白説。因此只悻悻的説了一句:“那要看李忠兄弟的意思。”這些倒還罷了,畢竟有李忠做主,只要把這些東西一轉手就成了,最重要的還是青玉的問題。石氏道:“你進了城,住在哪?孤身一人,連飯都做不好,沒人照顧哪成?”青玉笑道:“要不娘你跟你一塊去得了。”石氏瞟了一眼沈四海,道:“我要是去了,倒是放心了,可你爹,還不把家裏的地都撂荒了?一天三頓飯都吃不上,還不得餓臭了?”沈四海只悶頭不吭聲。這的確是個要緊的問題,不能不考慮。
只聽青玉道:“讓我爹也跟着一起去吧。家裏的地什麼的,先租給誰家種着。”石氏嘆着搖頭:“這話可就更沒譜了。這地租出去誰要?給人白種還差不多,各個都是等着揀現成便宜的,不説這地,就是你祖父、祖母,難道也跟着你一塊進城不成?他們不去,你爹走了誰照顧他們?再者説了,破家值萬貫,拋家舍業的,我們都跟了你去,你那還不知道能不能長久的,總不能指望你一個人養活一大家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青玉便道:“行了,你們別心了,既捨不得家裏,不能跟我去,那就別管了,好歹我也是個大人了,還能照顧不好自己?”石氏白她一眼,道:“這説正經的,你倒能話,我們能説不管就不管嗎?要我説這樣成不成?你在城裏賃一家人的房子住,再僱個小丫頭或是年紀大點的,替你做一天三頓飯,也順帶着陪你做個伴?”這樣雖好,但花銷就大了。青玉搖頭:“太不現實了,您也説了,我賺的那點錢,未必能撐得起來。”沈四海道:“要不,你住你大姑家吧。她們那離城近些,你早出晚歸,就是辛苦了點,但好歹有個照應。”石氏斷然否決:“那還不如住她姨家,幹嗎要住到她大姑家?”沈四海知道石氏對沈秀芹有意見,也不順水推舟的道:“那也行,橫豎距離差不多。”一家三口正商量着呢,就聽見院外有人咳嗽了一聲。石氏忙欠身往外看了一眼,臉就有點不大好看,輕聲對沈四海道:“族長來了,你出去看看。”沈四海也有點驚訝,顧不得多想,起身往外接。兩下見禮,沈四海把族長沈琪林往屋裏讓。
沈琪林待理不理的看一眼屋裏,見青玉和石氏娘倆個都在,便道:“不用了,就兩句話,還是在院子裏説吧。”沈四海便招呼着青玉拿板凳,吩咐石氏倒水。
石氏小聲對青玉道:“無事不登三寶殿,他來做什麼?”肯定沒好事,石氏對這個不分青紅皂白,又心狹窄,沒有一點公正意識,偏偏又愛仗勢欺人的族長沒有一點好印象。
青玉不以為然。她從來都是睜着純淨清澈的眼睛,不願意把這世間看成是醜惡的化身,因此只微微一笑,安撫石氏:“娘,我去倒水吧,您不願意出去就在屋裏待着。”石氏才不怕他,待在屋裏,於她來説就跟着害怕沒什麼區別了,因此仍是跟着青玉出門到了院子裏。
要不説這人臭矯情呢,假裝避嫌,不往屋裏去,那就在這凍着吧。幸虧這時候天都暖和了。
石氏站在一邊倒水,就聽沈琪林道:“四海,我聽説,村子裏的人轟轟嚷嚷的,説是你家青玉要去當什麼女先生?”聽這話,口氣就不大對,沈四海便啊了一聲,道:“啊,是有這麼回事。”
“胡鬧,誰允許的?這種傷風敗俗的事,你這個當爹的也有臉答應?”(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起點手機網()訂閲,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