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空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每次經過這個建築,我都會深深的看上幾眼,為此,我乘坐公車時一定要坐在右手的位置。

這是一個天主教堂。它建在相對繁華的地方,與山東大學老校緊臨,還有不算大的廣場。

我常常想走進去,可始終心存膽怯,是的,是膽怯。但也常常找一個很空閒的時間,坐在廣場上看它,久久的。

有一次,我打聽了幾個常在廣場的老人,問清了大門開着的時間。我走到了門口,又縮回了腳步,抬頭看了一眼藍天下那兩個高3m的十字架,深深了一口氣,又深深呼出。

那天天氣特別好,天空中沒有一絲雲彩,天空的顏藍的純淨。在城市裏,如此純淨的藍的天空很少見到。

哥特式建築特有的尖尖的屋頂,遠遠的看過去,彷彿有一種定力,陽光下的屋頂,被一層淺藍包裹,任何時候你看上一眼,就象是什麼東西穿透了身體,心靈深處就變得澄清。中世紀的歐洲人認為,這種高聳的屋頂會讓他們離上帝更近,上帝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一個面目慈詳,安寧的婦人?

很慶幸我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隨時都可以過去看它。

它所在的位置實在是個好地方,廣場雖然不大,卻很引我。大學更是,每當我看着進進出出的年輕人,我都能夠從他們身上看到我青的年齡。而最愜意的,莫過於我在廣場的一角坐下來,看我身邊走動的人們,臉上微笑着。

那一次,我和兒子去郵局取我的工資,看到了天空中飛翔的風箏,就不肯再走,站在廣場邊上一直看,直到兒子取到工資喊我。在我仰着腦袋看風箏的時候,也引了一些路人的視線,他們也仰起腦袋,有幾個人就和我一樣,停下,一直看。

一直認為那裏是個風景集存地,我可以看到很多令我心情舒暢的風景,包括人,包括風箏,包括姿態優美的建築。

我想,從建築裏面應該有誦經的聲音或其他,但我從來沒聽到過從裏面傳出來的任何聲音,它總是靜靜的,是讓我敬畏和尊重的寧靜和平靜。

也許,是我錯過了它的聲音。或者,是我沒聽到它的聲音?

去年聖誕節的晚上,兒子提出想到它的裏面,看看。我有些欣喜的應着,做好了一切準備,可是,兒子又説不去了。

聖誕夜對我來説,可能沒有太多的具體意義,我只是想去聽聽《平安夜》,體會一下“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上帝,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悦的人。”時常到奇怪,就是這樣一個與我毫不相干,又在可以説是東部鬧市區的建築,每每會讓我的所有心情全無蹤影,除卻想走進去時的膽怯,它帶給我的所有覺就是美好,而在它身邊時覺到的美好,着實是無法説出,但又實實在在的奇妙。

會想起遙遠的一些人和事,然後沉靜,再微笑。

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我不能完全瞭解它的價值,無論是建築本身的美,還是建築裏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它給一些人所帶來的影響,其實這不重要。

大學校園內很多樹,葉子綠的時候,幾十米外的我能夠聞到飄然而至的味道,許是樹下某個地方有青草地,或是什麼園子。若隱若現的草香,時有時無的芬芳,樹葉上的季節味道,填滿了整個空間,在那個時候,很多過往的細節就從曾經被忽略的子裏紛至沓來,更多的,則是青歲月裏的甜美酒窩,無憂,懵懂的青,在細節裏一點點膨脹開來。

由此生出一些概念,比如信仰和宗教。

八十年代末,我聽到人説禮拜就納悶,後來看到了有關於十字架的文字,我知道了,那代表了一種宗教,那時候的我不以為然,認為是一些人的痴

最早接觸信仰兩個字,是和烈士們相關,文字説他們是有着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人,因此才能夠義無反顧的走自己的路,直到犧牲。我知道了,信仰是神的支撐。

我卻沒有把信仰和宗教聯繫在一起。可是現在,我有些明白了,宗教也是一些人的神支撐。

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神上的支撐,有時候也可以説是神支柱,只不過有的人能夠確定,有的人不能確定,有的人在尋找,自然,有的人和當初的我一樣,不以為然。

因為不懂宗教,所以嚴格來説宗教還不能算是我的信仰,因此在面對別人問我是不是信什麼教的時候,我毫不猶豫的回答我不信什麼教。信教和信仰當然是不能劃為等號的,教徒不一定把宗教當做信仰,不信教的人不一定把宗教排除在信仰之外。這看起來象繞口令。

每一次看到教堂,每一次站在它身邊,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宗教,我認為這是自然而然。

把任何理論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而不單單是停留在理論本身,理論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嘴上説不如體現在行動上。寫到這句話,是我想到我所見過聽過的一些所謂教徒的行為,是和他們所信奉的理論格格不入。

讓自己的思維停下來,因為我發現,關於宗教和信仰是我説不清的。

很多人都特別忙,也許只有我閒着,有人就問我,你不上班,每天都做些什麼?還有人問我,你每天晚上出來喂貓,是不是不用睡覺?後者的言外之意大概是我太閒了。有時候,我會為自己不被別人瞭解和理解而苦惱,即便是瞬間的覺,也實實在在擾着我,而在有的人眼裏,我的快樂和幸福都是虛無縹緲,自欺欺人,更有的人認為我在炫耀,太張揚。太少太少,甚至還沒有人能夠走進我的世界,真正和我分享我的樂趣,平靜,快樂和幸福,我只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裏,獨自平和,幸福。想起來時,覺得淡淡的涼意。

忙是生活的存在狀態,閒也是。忙碌不代表充實,閒着不代表空虛。這是我多年來受到的。別人的忙我體會不到,我的閒別人也受不了。我更願意不瞭解和不理解我的人沉默,如同我對不瞭解和不理解的人,除了祝福,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在廣場,在教堂的旁邊,我更能覺到超然,完全陌生的人,十分悉的景,身居其中,我只是我,沒有任何干擾,我能夠真正體會到真正的我,受到所有的美好,並且美好的呈現狀態多樣化,會是淡淡的傷,會是淺淺的憂慮,會是柔柔的思念,會是輕輕的哼唱,會是在某個時間裏悄悄留下的淚,會是突然有所覺的滄桑,會是不由自主在臉上盪漾開的笑紋…甚至於這樣的美好,是我連最愛的人都不想共享的。

或許,這是我喜歡那個建築和那個環境的原因之一。

就在昨天下午,我在去超市買東西時,又在廣場上坐了一會。天的樹和花花草草都開始有了新的萌芽,就連我的寶貝咪咪也在換身上厚厚的絨,每天我都要在家裏收拾起一團團她身上褪下來的白天,一切都應該是新的。

再過幾天,梅花就要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