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南遷之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且説我一反常態向李巖大吐苦水,反倒將他得驚慌失措,連連的勸我了,什麼天下百姓不能沒有我,義軍不能沒有我,他也不能沒有我,我就是他的苦海明燈,我就是他的神領袖…
總之是對我極盡崇拜,機不可失我趁這這個機會向他不斷灌輸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思想,更是將拯救萬民於水火的擔子猛猛地向他肩上壓,並且把將他拉上賊船説成了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當中。
當然了對於“革命”這個新名詞,李巖還有些摸不清頭緒,我耐心的給他解釋,將從前政治思想品德課上學到的一切統統的灌輸到他的腦子裏去,這種不成體系沒有章法的理論理解起來當然不容易,好在李巖的領悟能力不是一般的高。再加上我舌綻蓮花,高超的煽動本領,沒有多少時間就將李巖變成了我第一個忠誠的革命者。
這得益於李巖在情上遭受了猛烈的打擊,喪失了因何而戰,為誰而戰的信念,並因父母的自殺而充滿自責。這個時候他的情世界是十分空虛的,只有讓他點燃新的希望,並且對自己曾經所作的堅定信念才能讓他重新燃起戰鬥的**。
無疑這時樹立一個崇高偉大的理想,讓他的神有所寄託,對未來充滿希望是治病的良藥,我雖然是獸醫但是這心病當用心藥醫的道理還是明白的。李巖眼神中再次逐漸恢復了從前的那種自信,並對美好的革命前景充滿期待,當我説到準備去登州,組織朝鮮大軍徹底佔領中原的時候,李巖有些驚愕,或許是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其實誰都明白朝鮮的野心已經不在遼東寸隅之地了,以他的實力應該走的更遠。
但是隨後他也就釋然了,朝鮮的軍隊無疑是我們實現大一統富強民主的堅實保障,指望李自成的農民軍恐怕不會有多大作為,這些天他同我一樣對農民軍十分失望,這大抵上是因為這些人的文化素質實在是太低了,因此思想覺悟也很難一時提高。
藉着去漢中勘察敵情的緣由我們一行人踏上了經山西往山東的路程。這一路雖然艱難,但是憑着眾人堅強的意志,和我不斷灌輸的革命思想眾人的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對前途充滿了希望…
北京城裏的崇禎皇帝此時得到皇太極再次出兵的消息暴跳如雷,在他的計劃裏是不存在這一節的,因為在醖釀圍剿計劃的時候,他已經“充分”的考慮到了八旗的威脅,並且通過和八旗的議和將這種威脅消弭於無形。
事情要從洪承籌剛和八旗接戰開始説起,自八旗開始侵擾甘肅陝西開始,洪承籌就奉命抵擋八旗入侵,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戰役,洪承籌認識到八旗的戰力不是明軍可以輕易抵擋的,但同時也發現了八旗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物資接濟不上。只要採用堅壁清野的辦法,憑堅城高牆八旗不戰自退,但是這種方法無法在這個時候實施,原因在於義軍在後方的不斷騷擾,使得明軍沒有穩定的後方,糧草的問題同樣難以解決,很大程度上義軍幫了八旗的忙,使得明軍首尾不能兼顧。
皇太極和洪承籌接觸幾次以後對這個人也是戒心重重,將之歸為袁崇煥外對大清國威脅最大的人,但是有一點好,洪承籌沒有袁崇煥那麼頑固,更知道如何變通,很快的雙方達成了一種默契,並且私下裏暗通款曲。皇太極提出要求:希望明朝能提供一定數量的糧食這樣他們將放棄對明朝的敵對態度,並且協助明朝對付遼東的袁崇煥部,這種類似於僱傭軍一樣的協議讓洪承籌十分看好,更是大力的説服崇禎接受這種請求。
洪承籌將農民起義説成是威脅大明江山的真正禍患,而滿清不過是跳樑小醜,一旦肅清國內叛亂他可以帶兵如同犁庭掃一樣效仿當年霍去病將八旗徹底驅逐出外,而那時崇禎也就成了漢武大帝成就不世的功勳,為世人所敬仰。
當皇帝的沒有不愛聽好話了,尤其是這種歌功頌德的好話,自從剪除閹宦以後很久沒有人説他是英明君主了,更沒有人帶給他希望,如果有那也是過去的事了,對於袁崇煥他的內心總是十分複雜的,而此刻得知袁崇煥未死並且佔據遼東總是讓他惴惴不安,深恐袁崇煥何時帶兵入關來報復他。這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畢竟遼東、蒙古以及義軍的三面夾擊讓大明朝惴惴不安。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崇禎的心活了“攘外必先安內!”再加上洪承籌等一干大臣的攛掇,大明朝授權洪承籌和皇太極私下裏達成協議,雙方停止敵對狀態,各自收復失地,明朝答應開放張家口至山海關一線,同意和女真人進行邊市貿易,雙方換戰馬和糧食。這一切都在極其隱秘的情形下進行的,由於我遠離朝鮮和義軍動作戰並沒有得到消息。這正是明軍得以集中優勢兵力圍剿義軍的主要原因,可以説前期成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黃河以南已經肅清,義軍差一點被撲滅,若不是眾人的努力,再加上我極具煽動力的口號,恐怕李自成早就吃了牢飯等着秋後問斬了。
崇禎皇帝在政治上畢竟還很幼稚,此時的他不過剛剛二十歲,如何鬥得過老巨猾的皇太極,得到了所需要的糧食和物資,皇太極翻臉不認人,不但要收回失地,而且還要佔領河套平原。這讓崇禎覺得自己簡直就是被皇太極耍了,如何能不暴跳如雷。
“洪承籌呢,宣他入京,他到底和皇太極簽訂了什麼樣的協議,這簡直就是賣國,賣國!”崇禎在朝堂上大為光火,寧夏被襲而此刻代善的大軍已經抵達承德,聲稱要借道山海關出關,這不就是打劫麼,山海關無論如何是不能開放的,如果開放肯定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但是如若不借八旗很有可能從張家口直接突破長城再上演一次北京之戰,這一次沒有袁崇煥,也不可能有朝鮮援兵,京城危矣!
“怎麼辦,你們説怎麼辦!”崇禎衝着大臣們問道,這些人已經深知崇禎喜怒無常,一不小心撤職罷官是小,丟了小命才大。所以一個個面面相覷誰也不肯説話。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朝堂上仍然鴉雀無聲,這幫文臣們既然很難給崇禎一個滿意的答覆,那麼在沒有確定皇帝會接受自己的建議之前,誰也不敢妄言。
對崇禎帝來説,有一個或許過於自私的辦法,那就是放棄危在旦夕的北京乃至整個北方,讓朝鮮和女真去拼個你死我活,憑藉長江天險扼守江南,就好像當初南宋朝廷一樣苟延也能維持個百十來年,其間大有可能出現一個岳飛一樣的大英雄,直搗黃龍也説不定。可是這個念頭在崇禎腦海裏一晃而過,馬上被他否定了,眼見北方即將大定,叛賊已經被壓制在陝西甘肅一帶,被剿滅似乎也是指可待的事。就這樣放棄大好河山自己一定會背留下千古罵名的。
崇禎皇帝腦袋一搖將這個想法從自己的腦子中清除出去,眼見着眾大臣誰也不肯為自己分憂,心中心灰意冷之極。
“罷了,散朝吧。温體仁、李明睿、李邦華、呂大器你們幾個留下。”被叫到名字的人無不心中一顫,崇禎皇帝找自己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但是皇命難為,也只能硬着頭皮留下來,散去的眾大臣都向這幾位投來同情的目光,很有可能明天這當中的某人就看不到了。
德正殿裏温體仁等人戰戰兢兢的站在那裏等待崇禎皇帝的文化,這時崇禎換了一襲便裝走進德正殿,少有的温和的對眾人説道:“各位愛卿,你們都是朕倚重的重臣,值此國家危難的時候,朕還是要依靠你們的,所以才把你們叫道這裏來,希望你們獻計獻策,幫朕度過這個難關,將來的封賞自然不會少了你們的。”崇禎很少這樣和顏悦的對眾大臣説話,尤其是最近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來,本來剛入秋的時候捷報頻傳,崇禎正經高興了一陣子,可是這刻絕對不會能有這樣的體貼下臣。他越是這樣眾人越是害怕,你看我我看你的都希望有人能先出頭,最後還是温體仁開了口,事實上這裏他的官銜最大,不開口皇帝也會問到的,還不如主動一點。
“皇上,微臣看應該招洪承籌火速進京,以防不測,陝西甘肅乃不之地,歷來匪患不斷,留孫傳庭繼續圍剿李自成部已經夠了,還是京畿重地重要。”他這簡直就是廢話,遠水解不了近渴,除非是飛否則身在陝甘的洪承籌説什麼也不可能在半個月內抵達京師,更何況還有八旗在那裏揮眈眈,大軍一撤不就是放任陝甘不管了麼。皇太極看中的就是這點,讓明朝首尾不能兼顧,遼東難攻則下北京,北京難攻則和而圍之,解北京之圍就必然放棄陝甘,總是得讓他吃上一頭。
“皇上,臣有一策不知當不當講,此策説出來皇上必制臣死罪。”江西籍官員、翰林學士李明睿小聲的説道。
“哦,你有什麼好辦法儘管説出來,朕又不是不講理的人,怎麼會怪罪卿家呢!”崇禎大度的説道,還真讓他自己説對了,他還就是不講理的人,可是誰又敢説呢,李明睿一咬牙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想法説出了自己的辦法來。
他顫顫巍巍的説道:“如今八旗已經臨京城,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選擇,就是遷都南京。”此話一開口不光其餘眾人具是大驚,就是崇禎皇帝也作大驚裝,既而指着天對李明睿説道:“此事甚重,卿不可草率而言。上天未知如何?”其實他這句話已經有了轉機,沒有直接批駁,更沒有暴跳如雷的場面,久居官場的李明睿還如何不懂,所以李明睿膽子一壯略加思索繼續説道。
“惟命不於常,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人定勝天。皇上此舉,正合天心,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知幾其神,況事勢已至此極。詎可輕忽因循,一不速決,異有噬臍之憂。當局者,旁觀者清,皇上可內斷之聖心,外度之時勢,不可一刻遲延者也!”翰林學士不愧翰林學士,説話也文鄒鄒的,但意思並不難懂,崇禎也算是一個文化人,如何不知道他話中的含義。崇禎帝本來大可以為維護他君主的意志,而對這段涉及其道義責任的議論大發雷霆,但這一次他並未將其視為臣下對自己的責難,反在確認四周除了幾個自己“知心”的大臣外再無其他人偷聽後問道:“此事我早就在心中打算,想當年太祖龍興於江南,可見我大明龍脈在南而不在北,但是此事因一直無人提出,故推遲至今,汝意正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皇上,李大人這是好計策啊,外面那些大臣爭功請賞一個比一個有本事,但是真正為皇上解憂的能有幾個,且不論李大人這提議和不合時宜,單是這份赤膽忠心就值得褒揚。”温體仁最善於揣摩上意,崇禎皇帝出這口風他還如何不懂,連忙巴結道。
“是啊,是啊,李大人説的極是,皇上不妨考慮遷都南京。”其餘幾個也不肯放過這個和皇帝步調一致的機會,都大獻殷勤。
崇禎帝明確表示了自己的立場,心中也怕羣臣反對,可是沒想到效果這樣好,心中不狂喜,説實在的他在這北京城裏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這就彷彿是一座牢籠,每天都會有來自北方的各種不利消息。尤其是上次北京被圍,至今他還心有餘悸,所以見眾人支持自然是高興,又詢問起南遷的具體步驟,他將如何出京?
李明睿提出最佳路線是取道山東,裝作到文王與孔子廟朝聖。一旦到了曲,御駕便可快馬加鞭南下,20天內即可趕到比較安全的淮安地界。那時…李明睿向皇上保證…舉國上下必羣情振奮,“因為皇上一旦出現在京城之外,國之龍虎必起而響應,陛下遂可握天下於股掌之中。”隨後李明睿又斗膽警告説,如果皇上仍在京城廝守尊位,則明朝必亡。崇禎皇頗為其言所動,簡短答道:“知道了。此事重大,爾等且密之,切不可輕,則重罪。”遂令四人退下,自己返回後宮。
這一夜崇禎一直處於準備南遷的興奮之中,以至於整夜未眠,清晨的時候他又召李明睿進宮向他提出了一連串問題。中途接應部隊有何安排?誰來統領?中途在何處駐紮?李明睿打算先秘密派遣將領至濟寧部署接應部隊,並在比較安全的濟寧、淮安兩地安排駐地。
“但接應部隊從哪裏調集?”崇禎又問道。
這到難倒了李明睿,不得不承認,所有明軍主力不是用於鎮守關口,抵禦義軍,就是在邊地抗擊八旗。京城關門兵也不能全部出,因為必須留下部分軍隊護衞留守北京的官員。所以只能暗中派遣一些朝中官員從京畿八府徵募新兵,但是這也不可靠,這種舉動一定會被敵人所察覺,代善的部隊隨時都可以越過長城,那樣護送崇禎南下就成了一件十分危險的事。
“皇上,您看直隸總督孫元化可否,他手上有兵數萬,並且孫大人善於火器,想來就算遇到八旗他們也必將望風而逃,北京保衞戰孫元化的及時來援,以及他部隊的戰鬥力給了眾人很深的印象,若不是因為靠近京畿重地,維護京師安全,這次剿匪也早就派他的部隊上了。”李明睿極力的推薦孫元化,這是因為孫元化手裏有了錢也不是死教條,在我的薰陶下也知道變通了,每年都會孝敬京城裏高官大量的銀子,所以口碑自然是很好。
“嗯,不錯,只是聽聞他和那個朝鮮的李開陽關係走的很近,朝鮮和登州經常有所往來,這樣的事給他辦…”崇禎沒有説下去,可那意思還是不放心孫元化,畢竟這是涉及自己的身家命,一點也馬虎不得。
“皇上,孫大人忠心耿耿,萬不會勾結李開陽圖謀不軌,登州和朝鮮進行貿易,獲利最大的是我們,這兩年宮裏的用度可大多都是孫大人供奉的。”李明睿添油加醋的説道。
“嗯,可以考慮!”崇禎不置可否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