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十一章殉國疑團殘暴軟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盛庸的抵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棣的軍隊長期征戰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士兵們十分疲勞,都不願意再打,希望回去休整。這一次朱棣也動搖了,因為他也看出部隊確實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打下去可能會全軍崩潰。

如果朱棣就此退走,可能歷史就要改寫了,所謂天助有心人,當年被黃子澄的英明決策放走的無賴朱高煦帶領援軍前來助戰,這可是幫了朱棣的大忙。他十分興奮,拍着自己兒子的背深情地説道:“努力,世子身體不好!”這個所謂世子就是他的長子朱高熾,這句話在朱高煦聽來無疑是一個傳位於他的指令。於是便使出吃的力氣拼命攻打盛庸,在生力軍朱高煦的全力支持下,北軍大破盛庸,之後一舉度過長江,到達了最終的目的地京城。

朱高煦是肯定會拚命的,因為打下的江山將來全部都是自己的,自己不拼命誰拼命?不過他似乎並沒有仔細分析朱棣的話,朱棣其實只是説是世子身體不好,也沒有説要傳位給他。這句話絕就絕在看你怎麼理解,而後來的歷史事實證明,這句隱含了太多自由信息的話對於朱高煦來説只是一張空頭支票。

朱高煦是大家公認的明人,但要論機靈程度,他還是不如他的父親,他似乎忘記了支票只有兑現才有效,而他的父親很明顯並不開銀行,卻是以搶銀行起家的,這樣的一個人開出的支票如果能夠兑現,那才是怪事。

無論後來如何,至少此時的朱棣達到了他的目的,順利的過了江。下一步就是進城了,可這最後的一步並不那麼容易,我們前面説過,當時的京城是由富商沈萬三贊助與明朝政府一同修建的,城牆都是用花崗石混合糯米石灰砌成,十分堅固。而城內還有十餘萬軍隊,要想攻下談何容易!

城內的朱允炆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拒絕了逃往南方的決定,聽從了方孝孺的建議,堅守城池。這位方孝孺實在是個硬漢,當朱允炆怕守不住,向他詢問如果城池失守該當如何時,他竟然説道:“即使守不住城池,皇帝陛下為江山社稷而死,是理所應當的事!”方孝孺雖是書生,一生未經刀兵,但大難臨頭卻有錚錚傲骨,可佩!可嘆!

話雖如此,但當時京城的堅固防禦也是方孝孺敢説硬話的原因之一,朱棣連濟南都攻不下,何況京城?

可是方孝孺並不懂得,這個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朱棣也不是傻瓜,他敢於率軍圍城,自然有破城的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十分有效。

朱棣的攻城法就是他的間諜,現在是時候介紹他的兩位高級間諜了,這兩個人負責鎮守京城的金川門,一個是谷王朱橞,另一個是李景隆。

李景隆與朱棣自幼相識,後雖戰,但李景隆頗有點公私分明的神,不管打得多厲害,並不影響他和朱棣的情。而且從他那糟糕的指揮來看,他也算是朱棣奪得天下的功臣。

雖然李景隆打過很多敗仗,被人罵作草包飯桶,但畢竟在氣節上沒有什麼問題。而其後來私通朱棣的行為卻給他戴上了一頂新的帽子——“內”如果把靖難比作一場足球賽,李景隆原先的行為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蹩腳的後衞踢進了烏龍球,而在他決定出賣自己的主人後,他就變成了一個打假球的人。

至此,李景隆終於解下了自己的所有偽裝,他不但不要臉,連面具也不要了。此後他在朱棣的統治下繼續苟延殘的活着,綜合看來,他的一生是草包的一生,無恥的一生,如果李文忠知道自己生出了這樣的兒子,可能會再氣死一次。

無恥的李景隆無恥的活了下去,並不奇怪,因為這正是他的生活方式。

在這兩個內的幫助下,朱棣的軍隊攻入了京城,江山易主。

【氣節】所謂氣節這樣東西,平被很多人掛在嘴邊,也經常被當作大來打別人,但真正的氣節總是在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而在這種時候,堅持氣節的下場往往不會是鮮花和掌聲。

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面對屠刀時體現出自己的氣節。

這種氣節才是真正的勇氣。

朱允炆呆坐在宮中,他並非對這一天的到來毫無預料,但當它終於來臨的時候,還是顯得那麼殘酷,皇帝做不成了,老百姓也做不成了。走上了這條路,真的不能回頭了。

而此時他身邊的謀臣已然不見蹤影,那些平高談闊論的書呆子終於明白理論和實際是有差距的。在這最後的時刻,連齊泰和黃子澄也不見蹤影。朱允炆徹底懂得了什麼叫做眾叛親離,他憤怒的對着空曠的大殿喊道:“是你們這些人給我出的主意,事到臨頭卻各自逃命!”但此時他的怒喝不會再有羣臣的響應了,回應他的只有深邃大殿的回聲。

到這個時候,無論斥責誰都已經沒有意義了,他回望着這座宮殿,在這裏他度過了自己的童年,這是一個人人嚮往尊崇的地方,生在帝王之家,何等顯耀、何等榮光!

這裏的一草一木他都非常悉,但身為皇子,他卻對此地並無好,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他一直以來都承擔着太多太大的壓力。在他看來,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是怪物,他們不顧一切,使用各種陰謀手段,坑害、誣衊、殘害他人,只是為了一個目標——權力。

難道頂峯的風景就真的那麼好嗎?朱允炆苦笑,他深有體會,高處不勝寒啊,但是富有戲劇的是,似乎每個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但每個人都不理會它。他們仍然不斷地向着頂峯爬去。

燒掉這座宮殿吧,把它徹底毀掉!

朱允炆的抱怨和憤怒是有道理的,但他卻低估了他的那些謀臣們的氣節,齊泰和黃子澄以及許許多多的人沒有逃跑,他們正在以一己之力挽救朝廷的危亡。

齊泰在廣德募兵,黃子澄在蘇州募兵,練子寧、黃觀在杭州募兵。這些書呆子們的行動雖然並不能真正挽救國家,但他們畢竟盡到了自己的努力,兑現了自己的諾言,所以在今天,我們可以説,他們是一羣勇敢,有氣節的人。

齊泰和黃子澄先後被抓,並被處死,寧死不屈。

黃觀,我們之前提到過這個人,他就是明朝的另一個連中三元者,當時他的職務是右侍中。

他的募兵沒有多大效果,但在聽到京城即將不保的消息後,他仍然堅持要到京城去,雖然他也明白這一去必無生理。但對於他而言,履行諾言,盡到職責的意義要遠遠大於苟且偷生。

當他走到安慶時,消息傳來:京城淪陷了,新皇帝已經登基。黃觀明白大勢已去,但他卻沒有人們想象中的慌張,只是哀嘆痛哭道:“我的子是有氣節的人,她一定已經死了。”之後他為子招魂,辦理完必要的儀式,便坐船沿江而下。到羅剎磯時,他穿戴整齊,向東而拜,投江自盡。

黃觀沒有説錯,他的子在他之前已經帶着兩個女兒和十個親屬在淮清橋上投江而死。無論如何,他們夫婦最終還是團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