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作壁上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而山東這邊的張叔夜因為之前被兀朮狠狠的收拾了一下之後,戰力大損,在得到了聖旨之後,他也只能無奈的認命,畢竟他即便想攻打德州,手頭堪用的兵馬也多,只有韓世忠的一萬兵馬還算是鋭,其餘的都是一些新招地烏合之眾,去打德州,估計也不好打。
所以三路大軍真正停戰的也只有山東的張叔夜軍,其餘兩路大軍都沒有遵照趙栩的聖旨,也在金兀朮開始收縮兵力的同時,朝北方進軍了。
趙栩之所以這麼做,正如那些將帥們所料的那樣,吳一路從靖海國跑回來之後,將所見所聞都告訴了趙栩,趙栩聽了之後頓時震怒異常,在他思維之中,他絕不允許以前的錯誤在發生一次,當初他老爹趙就是錯看了形勢,結盟金國滅遼,結果養虎為患,最後被金國險些滅國,現在徐毅在他的眼中,已經和金國一樣,遲早也會成為他大宋卧榻之側的惡虎的,所以他力排眾議,着令諸路大軍停止北伐,就是想坐山觀虎鬥,看着徐毅和大金國拼個魚死網破,這樣一來,北方便可以高枕無憂了,到時候不管是誰勝了,都沒力氣和他地大宋對抗了,説不定還能趁勢收復幽燕諸州,那可就成就了他這個新帝的不世功勳了!
這一次趙栩的決定,意外地還受到了李綱等主戰派的支持,這些人和他基本上一個看法,就是覺得徐毅地靖海國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金國,於其讓他坐大之後,回過頭咬一口大宋,還不如這麼看着他們自己卻和大金一決生死呢!
筆此這件事便這麼定了下來,趙栩倒是想看看,徐毅如果真的打敗了金國地話,到時候他的靖海國估計也早就打成破爛了,還怎麼跟自己算賬。
而這個時候,恐怕金軍之中最忐忑不安地人就算是兀朮本人了,作為南方的主力,金兀朮調集了自己所轄領地內的大批兵馬,集中在了燕山府一帶,而且還從各處強徵了不少的宋人老百姓,為他們充當輔兵,足足湊起了八萬大軍。
這個數字聽起來十分可怕,八萬人排成行讓人殺,似乎都要殺好久,但是兀朮自己卻知道,自己現在地大軍,可以説已經本無法跟第一次伐宋時候,那麼
鋭可怕了。
經過一年多的輾轉征戰之後,宗望帶着這批人確實取得了非常輝煌的勝利,也正是他們,一直攻到了汴梁城下,俘獲了大宋的兩個官家,但是那都已經是過去了,他們當初的那支強軍,現在經過一年多的徵殺之後,大批鋭硬是在大宋這個泥潭之中,消磨殆盡,而他能補充地卻大多是一些舊遼人或者乾脆連一些宋軍降兵降將也編入到了自己軍中。
看起來他的大軍數量還不少,但是戰鬥力下降之快,換成別人的話,幾乎是不敢相信。
原本在他們面前不堪一擊的宋軍,現在都敢於正其鋒,甚至以少量軍隊敢和他們相抗,別提當初他們一個百人隊,就追得宋軍過萬的大軍滿山遍野的四散逃竄的場景了。
越來越多的傳言,讓金軍現在只要提起伏波軍就有些心驚跳,經過太平嶺一戰之後,現在他這一路兵馬,都被嚇的不輕,連他們這一路的完顏昌都栽到了伏波軍手中,加上前段時間被他們視為戰神地菩薩太子完顏宗望之死,更讓他的大軍在聽聞要去和伏波軍決戰的時候,立即士氣大落。
這些還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他的這支大軍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境況越來越艱難了起來,面對大宋,他們沒辦法一口吃掉對方,而河北山東一帶,在經過兩年的征戰之後,百姓大批南逃,到處都是赤地千里的景象,大批大批地糧田荒蕪,讓他們再也不能跟以前那樣,隨便到大宋境內突擊一圈,便可以裹挾回來大批的糧草‘人,供他們肆意享用了。
山東一戰之中,他雖然從宋軍手中奪取了不少的糧秣,但是那也僅夠他們支撐到秋收季節,本來想着趁着秋收季節的時候,再去大宋那邊撈一票,夠了糧食之後,掉頭再對背後的伏波軍動是待到秋收的時候,兀朮派出了大批兵馬南下劫掠,的是一直殺到了邢州,也沒有能搶到多少糧食,邢州以北幾乎都荒無人煙了,哪兒有老百姓給他們種好糧食等着他們來搶呀!
這一次劫掠,不但沒有給他們帶來好處,反倒在邢州撞上了枕戈待旦,等着他們的宋軍,岳飛和王彥等人的大軍,現在也早已今非昔比,悍勇的讓他們金人幾乎不敢相信,這些人還是宋人。
岳飛和王彥地手下,絕大多數都是河北一帶的人,早已將金人給恨透了,加上河北一帶的民風彪悍,在經過最初地混亂之後,現在他們被收編到了宗澤手下,有岳飛等名將的率領,一年多地練,讓他們這些人早已成為了悍卒,
本就不怕金軍什麼。
硬硬的金軍在邢州一帶和宋軍狠狠打了一仗,結果是雙方各有損失,兀朮擔心被大批湧來地宋軍拖在了邢州的話,耽擱了對伏波軍地用兵,於是只得再次收兵,回了真定。
自此他心知,想要擊敗大宋,僅憑他的大軍,已經實無指望了,只得按照吳乞買的吩咐,集結兵馬於燕山府,準備反攻中京道,打通於北方的聯繫,這一戰與其説是事關大金國興衰,還不如説是事關他麾下這十幾萬兵將的生死,勝則可以退回北方故土,敗則只能被餓死在燕山府一帶。
所以對於兀朮來説,現在他已經是背水一戰,沒有任何退路了。
大軍從各地集結到燕山府,耽擱了不少的時間,就在他留下部分兵馬,鎮守真定燕山府等要城,打算北上的時候,卻聽聞徐毅親率一支靖海國大軍,先行動手,越過河,朝燕山府這邊,攻殺了過來。
兀朮大驚,心道這個徐毅果真膽大包天,居然以少數兵馬,便敢主動前來攻打燕山府,於是趕緊點兵,出了燕山府擊靖海國大軍。
徐毅這一次出兵充滿了自信,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現在是一改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般的行事作風,大刀闊斧的在北方這片土地上揮灑了起來。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我們現在已經不能等着金軍來攻我們靖海國了,這裏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容不得任何人再染指我們的土地,如果要打的話,我們便去敵人的領土上作戰,而不能讓戰火再燃燒到我們的國土上!”這句話是徐毅前些子,在大定府王宮的武功殿中説的一句話,在他看來,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現在他都有資本説這句話了,現在他麾下帶甲十萬,而且這些戰將們早已都是身經百戰之人,對於帶兵打仗,已經是駕輕就
了,何況現在他的武備已經遠超越了這個時代至少數百年之多,這樣的情況下,還龜縮於自己的地盤上等着別人來打,簡直就是恥辱。
筆此才會毅然決定,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將戰火燒到對手的領地之中,有了這個調子為基礎,所有行動計劃,都在這個平台上搭建了起來,才會形成了眼下的攻勢作戰的態勢。
徐毅自認為自己這絕不是狂妄,而是經過了深思慮的結果,而且這一戰他將主要進攻的方向,其實放在了燕山府這邊,因為他深知,想要短時間之內,北上攻打到金國的會寧府去,是一個眼下絕對無法完成的任務,與其這樣,他就必須要先拿下南方的這支兀朮的大軍。
現在可以説金國眾多名將,他的伏波軍都已經會過了,而且一個接着一個,將金國的這些名將,給一一打趴下了,只有宗望只是小小的教訓了一下之後,便率軍退走,沒有能實實在在的碰上他一下,結果是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宗望卻提前死在了真定府,讓他錯失了和這個金國的不世名將一較高下的機會。
不過幸好還剩下個金兀朮,接替了宗望的職位,沒了宗望,能擊敗兀朮這個名將,倒是也能彌補一下這個缺憾,所以徐毅才會讓楊再興坐鎮大定府,負責協同蕭劍鋒對北方金軍作戰,而他自己力排眾議,親自和李波軍團一起上路,越過了河之後,殺向了燕山府的兀朮大軍。
而他第一站,便將目標鎖定在了燕山府的東北門户薊州城,而此時的兀朮也已經率軍出了燕山府,開到了薊州,雙方在薊州城外,擺開了大陣,揭開了北方大戰的帷幕。
薊州城依山而建,之所以雙方都將第一戰選擇在了這裏,就是因為雙方都看到了這裏的重要,因為薊州城一旦攻克,那麼對於金軍來説,他們燕山府便門户
開,一馬平川再也無險可守。
而這裏恰好有有黃崖關長城,本來是北齊所修,是為了用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所建,但是到了大宋的時候,卻早已是遼國的地盤了,而這裏的長城,也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
徐毅看重薊州的原因也是如此,只要他能突破薊州城,便可以出薊州來到一馬平川的平原上,如果這裏拿不下的話,就休想打下燕山府,他就不得不繞道去攻打西北的奉聖州,一旦此戰失利,那麼對於他經略燕山府一帶的戰略計劃,便會造成嚴重的拖延,戰爭很可能不得不拖到明年才能繼續進行。
筆此雙方在都看到了這一點之後,不約而同的將戰場選擇在了薊州,從地勢上來説,徐毅的大軍顯然是處於劣勢,而對於金軍來説,他們卻可以以逸待勞,等着徐毅大軍送上門來。
筆此兀朮對這一戰看的十分重要,在得知徐毅大軍兵發薊州之後,立即調集了三萬兵馬,提前趕到了薊州佈防,並依託黃崖關,力圖阻徐毅大軍於薊州以北,並將其即潰在薊州一帶,這樣一來,徐毅兵敗之後,靖海國南方,便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北上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