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有天下最高的真誠,才能成為治理國家的典範,樹立天下的本,認識到天地化育萬物的道理。這需要什麼依憑呢?仁愛之心那樣誠摯,像潭水那樣幽深!像天那樣廣闊。如果不是真正聰明智慧、達到天德的人,還有誰能知道天下最高的真誠呢?
《詩經》上説:“內穿錦緞,外罩麻衣。”這是討厭錦緞衣服的花紋太豔麗了。因此,君子的道,暗淡無光,但見彰顯,小人的道,鮮豔顯著但趨滅亡。君子的道,平淡但不令人厭惡,簡約但文彩熠熠,温和但有條理。知道遠是從近開始,知道教化是來自哪裏,知道微弱的會變得顯著,這樣就可進入到聖人的德行行列中去了。《詩經》上説:“儘管潛藏隱匿在水下,仍然清晰可見。”因此,君子內心省察自己而不到內疚,無愧於心。別人不及君子的原因,大概是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嚴格要求自己。《詩經》上説:“看你獨自一人在室,應當無愧於神靈。”所以,君子即使沒有行動也能表現出他的恭敬態度,即使沒有言談也能表現出他的忠誠。《詩經》上説:“默默祈禱,不再有爭執。”因此,君子不用賞賜,百姓就會受到勉勵,不用發怒,百姓就會比看到鐵鉞還要畏懼。《詩經》上説:“讓上天的德行大放光彩,凡諸侯都來實行。”因此,君子忠厚恭敬天下就會太平。《詩經》上説:“我懷念文王的美德,但不聲張宣揚。”孔子説:“用聲張宣揚來化百姓,這是最不本的啊!”《詩經》上説:“德行猶如羽。”但羽仍是可比的。
“上天所承載的道,無聲無味”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註釋1、天:此處“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藴,也有形而上的哲學內涵。命:賦予。
2、率:遵循天。道:本意為路,這裏引申為規律。
3、修道之謂教:據道的原則來施行自身的修養。修:整治。教:教化。
4、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
5、不聞:指聽不到的事情。
6、莫:沒有什麼比…硬…。見通“現”呈現。隱:隱藏。
7、微:細微。
8、獨:獨處。
9、中:不偏不倚的“度”10、中節:符合法度。
11、和:和諧,無所乖戾。
12、本:本。
13、達道:通途,通達之路。
14、致:達到。
15、位:指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而不錯亂。
16、育:發育成長,生生不息。
17、仲尼:指孔子。
18、中庸:據朱熹注,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庸:平常。中庸之道是儒家的倫理道德準則,為常行之禮。
19、而:古書中“而”與“能”字意義相同。時中:時刻處於中因而能不偏不倚。
20、至:極,最好。
21、民鮮(xian)能久矣:人們極少能做到,這種情況已經很久了。鮮:少。
22、道:指中庸之道。行:施行。
23、知:通“智”過:超過限度。
24、其:語氣助詞,無實義。
25、舜:上古時代虞帝的號。姓姚,名重華。與:句末助詞。
26、邇(ěr):淺近。
27、予:我。此指人們自己,非指孔子。知:通“智”納:進入、落如。罟(gu):古時用來捉鳥、捕魚的網。擭(huò):古時用於捕獸的籠子,設有機關。陷阱:捕獸時挖的暗坑。
28、闢:通“避”29、期月:滿一月,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