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太傅妖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張貴妃哭哭啼啼的,“陛下,讓臣妾死了吧。”説完,作勢就要朝牆柱上撞去。
“娘娘不要啊”玉安及時抱住張貴妃,主僕二人一起大哭,“娘娘遭受了莫大的委屈,卻還要遭受言中傷,娘娘好苦啊”主僕二人情真意切,果然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要死就趕緊去死。”蕭太后連連冷哼,這點小把戲騙得了孝昌帝,可騙不了蕭太后。再説,張貴妃被范陽節度使輕薄的事情,很多人都親眼看到。而且外界關於兩人的言也極為不堪。這樣的情況下,按理説張貴妃就該以死以證清白。
張貴妃只敢在孝昌帝面前説要去死,她就是吃定了孝昌帝捨不得她死。可見這女人還是想活着的,本就沒有要一死以證清白的覺悟和決心。
張貴妃偷偷朝孝昌帝看去,又見蕭太后滿臉的厭惡之,再次大哭起來,“陛下,臣妾對不起你。臣妾已非清白之身,你還是讓臣妾去死吧。”
“愛妃不要胡説,沒人要你去死。這一切都是李天保那賊子膽大包天,朕一定會取了那賊子的人頭,平息悠悠眾口,還愛妃一個清白。”孝昌帝親自扶起張貴妃,他是又恨又怒又心疼。任何一個男人看到別的男人輕薄自己心愛的女人,都難以心平氣和,更何況孝昌帝還是天子。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這一次他定要范陽血成河,殺光范陽李氏一族,以此來平息他的怒火。
“陛下”張貴妃痴痴地望着孝昌帝,倍慶幸,又
後怕。能有今
結果,簡直是得天之幸。虧得玉安那丫頭反應及時,將一切罪名推到范陽節度使的頭上,而范陽節度使也當面認罪,這才使她從一片混亂中
身而出。
此刻,張貴妃是孝昌帝的。要説這世上最包容她的人,莫過於孝昌帝。也是因為孝昌帝的包容,她才有資格哭訴,才能繼續活下去。
“愛妃”孝昌帝心疼壞了,他的女人遭遇這般羞辱,是他的無能。是他沒能及早看出李天保的狼子野心。
瞧着兩人你儂我儂的樣子,蕭太后氣了個半死。杵着枴杖,怒聲説道:“陛下糊塗這麼大的事情,豈能輕易揭過。而且陛下為了一個女人,就要輕起戰端,此非明君所為。”孝昌帝對蕭太后不假辭,“母后不用再説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朕自有決斷。朕早就同母後説過,後宮之事不勞煩母后
心。”
“發生這麼大的事情,陛下讓哀家裝作不知道,哀家做不到。張貴妃敗壞皇室名聲,抹黑陛下名聲,後宮容不下這等禍水。還請陛下早拿主意,早點處置張貴妃,還後宮一個乾淨。”蕭太后態度強硬,大有力爭到底的架勢。
“陛下,還是讓臣妾死了吧。能得陛下愛重,臣妾死而無憾。”張貴妃着淚,眼巴巴的望着孝昌帝。
孝昌帝怎麼舍的。
“你這個賤人,竟然又在蠱惑陛下。哀家今就替陛下除去你這個禍害。”蕭太后提起枴杖就朝張貴妃打去。
“放肆”孝昌帝急忙擋在張貴妃前面,絕不容許張貴妃遭受皮之苦。
蕭太后不敢置信的看着孝昌帝,“陛下剛才説什麼?陛下竟然斥責哀家放肆?”孝昌帝心知説錯了話,帝王的尊嚴卻不容許他道歉,“母后,這裏沒你的事情,你還是先回去休息吧。”
“哀家不走。哀家今兒就要問問陛下,是不是非要保這個女人?為了這個女人,陛下是不是連江山都不顧?”孝昌帝面陰沉,張貴妃又哭哭啼啼,內侍宮女們全都跟鵪鶉一樣,縮起脖子不敢出頭。孝昌帝沒有直面蕭太后的問題,而是説道:“此事朕自有決斷,無需太后
心。來人,將貴妃帶下去休息。另外派人送太后回宮。”
“陛下不給哀家一個答覆,哀家是不會回去的。”蕭太后乾脆耍起無賴。
孝昌帝冷哼一聲,“這可由不得母后。”孝昌帝下了決心,豈是蕭太后能反抗的。三兩下就被人送出了行宮。至於張貴妃,自然是安然無恙,繼續過她的貴妃生活。
內部危機暫時解除,張貴妃卻依舊高興不起來。時不時就要哭一場,也不知究竟在哭什麼。玉安對此心知肚明,張貴妃還惦記着亡命天涯的范陽節度使。明知是范陽節度使將她陷入今不利境地,可是張貴妃這個傻女人,還是沒能忘掉對方。
直到數後,玉安帶回來一個消息,“娘娘,奴婢聽人説節度使大人已經回到了范陽。”
“真的?”憔悴多的張貴妃,瞬間迸發出灼人的光彩,“他真的逃回去了?”
“嗯真的逃回去了。奴婢聽説節度使大人為了減輕負擔,親自動手殺了跟不上行程的女眷,輕車從簡,一路奔馳回到范陽。”玉安心道,范陽節度使果然是個狠人,連自己的子女兒都能捨棄。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不能捨棄的。
“啊?怎麼會這樣?”張貴妃驚住,心跳加快。范陽節度使為了逃命,殺了自己的女,行事這般狠辣,她該
到恐懼的。可是莫名的,張貴妃又覺着高興。范陽節度使為她而逃命,卻又果斷捨棄了
女,是不是證明她在范陽節度使心目中有着比
女更重要的地位。
瞧着張貴妃臉上不合時宜的喜意,玉安唯有嘆氣。攤上這麼一個主子,也是她的命中劫數,怨不得人。
范陽節度使一路疾馳,連女都捨棄了,這才逃出生天,順利回到范陽。然後就下令在各個關隘佈置兵力,一副隨時要同朝廷開戰的架勢。雖然范陽節度使沒有明着説要造反,但是誰都知道,這不過是遲早的事情。只需一個契機,甚至是京城一個小小的動靜,就能刺
范陽全體叛出大周。
這是最壞的結果,也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原本朝臣們想着,那麼多人追擊,只要在半路上殺了范陽節度使,再派兵馬去范陽接受整編那裏的兵力,便能順利消弭兵禍。哪裏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范陽節度使竟然逃了出去。
如今事情已經不可逆轉,朝中也出現了兩種聲音。一是派兵剿滅范陽節度使,二是勸孝昌帝剋制,萬萬不能輕啓戰事,戰事一旦開打,後果實在是難以預料。最最要緊的是,其他節度使態度曖昧,若是趁火打劫,甚至同范陽節度使勾結在一起,那大周危矣。
大周的兵力構成,一是處於內陸的地方守軍,不過戰鬥力全是渣渣,不值一提。二是京城十二衞,全是鋭組成。只是長年不打仗,戰鬥力還是下幾成,誰也不敢打包票。三是防守各地邊關的邊軍,由當地節度使節制。這些邊軍長年身處惡劣環境,加之徵戰數年,戰鬥力極為驚人。偏偏朝廷對節度使的控制力有限,朝廷就算有心收回節度使手中的兵權,也不敢輕易動作。就怕一衝動,就會開啓內戰。
如今范陽節度使跳了出來,一副要同朝廷開戰的態度,加之其他節度使態度不明,朝堂上下頓時就慌了。主戰的固然有理,主和的也是在替朝堂考慮。畢竟朝廷還沒準備好要同節度使開戰,此事挑起戰事,委實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