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百二十二章騎兵編制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柔然是個典型騎兵化的民族。其社侖可汗於402年建立政權前夕“始立軍法:千人為軍,軍置將一人,百人置幢.幢置帥一人。”這是柔然族騎兵編制中最基本的兩級,雖然機構的稱渭不同,但十進位制還是相同的。而突厥騎兵的編制是否“十進位制”無正面記載,但有幾個現象值得深思。基數詞“十’’在該民族中歷史悠久,且使用率較高。傳説中,一個“十歲”小兒被月足,棄之。後被母狼救養,又與母狼合.“遂生十男。”蕃衍成突厥人。這個古老的小筆事中,兩次使用“十。”又西突厥分為“十姓”以“十箭部落”或“十設”稱之。湊足“十’。,並非偶然。突厥汗國開國者系“土門可汗。”土門(muhmu),可譯成漢語中的“萬夫長。”基此,突厥騎兵的編制.很可能也延續“十進位制。”回鶻亦是全軍騎兵化的民族。騎兵編制長期以來不清楚。然而用突厥文書寫的《回鶻英武威遠毗伽可汗碑》卻多次使用“千夫長”一詞;在北面第6行寫道,磨延啜系“先行隊的千夫長”;東面第11行寫道,磨延啜“送一千夫長至熾俟”南面第2行寫道“熾俟人被我的千夫長驅逐而來。”由此可知.回鶻騎兵中有“千夫長”一級的官員.領導1000名騎兵。這是十進位制編制中最關鍵的一環。女真興起時,不同級別的酋長以猛安、謀克稱之。

“猛安者千夫長也,謀克者百夫長也。”金朝建立以後“十人長”一詞常常出現於史籍。宗室阿里刺、宗室奕、忽土、術魯定方等人都擔任過此職。女真一滿族首領努爾哈赤興起時.騎兵佔相當的比重。

“凡出兵校獵.不計人之多寡.各隨族黨屯寨而行。獵時.每人各取一矢,幾十人設長一、領之,各分隊伍,毋敢亂者.其長稱為牛錄額真。”既然“十人設長一”那麼其長“牛錄額真”當與漢語中十夫長的含意同之,至少當時如此。女真和女真一滿的十進位制.隨着步兵比重的增長,而有所改變。這種編制,最典型的莫過於早期蒙古。軍事家成吉恩汗按照這個慣例,以千人為基礎,下起十人、百人,上承萬人.待騎兵隊伍編制起來。分別由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萬夫長統領(13)。然而隨着成吉思汗事業的發展,千夫長統領的騎兵可能多於或少於1000名.萬夫長統領的騎兵也可能多於或少於10000名,但十進位制形式一直不變。同時.這種軍事編制與地方行政組織合為一體.戰時為兵.平時為民,各級組織領導依然。前者.為軍官與士兵的關係,後者,系領主與屬民的關係。

軍政如此合一,進一步加強十進位制的隸屬。通過上述考索不難看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中,除少數外.其騎兵編制多采用“十進位制。”儘管某些北方遊牧民族這種制度不夠完整、系統.但其基本稍神還是傳下來。所以這是一種古老的騎兵組織形式,具有相當的普遍

長期以來.中原農業民族區的步兵編制是圍繞“伍法”而不斷改進.故有“諸家兵法,惟伍法為要”的説法。車兵編制,秋時期已定製、車上甲士3人,還有72名步卒跟隨以配合作戰。然而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既沒有接受中原農業民族步兵編制的影響,又毅然跳出車兵編制的竄臼。前者.縱然對中原步兵適合,但對遊牧民族騎兵卻不方便。後者,戰車和步卒很難有機結合,常常節,顯得臃腫、累贅,從而削弱整體的機動靈活。應當承認.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是一種特殊的組織體系.在軍事編制方面是一次重要的發展乃至革新。

至於為什麼北方遊牧民族對“十進位制”的編制到極大興趣,並長用而不衰呢?至今未見具體而理想的解釋。不過兵法言:“兵重(指編制過大)者滯而不神,兵輕者便而多利,”在十人隊裏,十夫長對其他9人及其戰馬瞭如指掌.管理起來從容自如,至少不太複雜。這是一支易於領導的整體力量。經過嚴格訓練的、由l0名騎兵織成的隊伍,足以成為一個小型的戰鬥集體。具有一定的進攻、防守、巡邏的能力,很多情況下可以獨立行動。對敵容易產生某種牽制、威脅的作用。若超過10人,則人多馬亦多,行動不便.不宜協調.准以互相呼應。如少於10人,不僅獨立戰鬥能力不強.而且對敵人威脅也不大,甚至容易被敵方吃掉。在進攻或防禦的半徑上,古人的經驗使他們值得,以十名騎兵組成最基本的作戰單位比較合適。

10名十夫長中.任命一人為百夫長。北方遊牧民族騎兵中,百夫長與其餘9名十夫長.除軍事關係及前文所言的行政關係外.還有一層鄉里關係,從而為進一步密切、協調提供條件。幹夫長、萬夫長的產生及其關係也是如此。百夫長領導百名騎兵對規模不大的運動戰較為適合。在襲擊、閃擊、迂迴、包抄、穿、分割、追擊、夜戰、風戰等各種形式的運動戰中.既可以陸續接應,又具有較強的戰鬥能力。同時.還不笨重冗雜.顯得格外的靈活機動。在較大規模的戰鬥中,千夫長領導的千人隊,更大規模的戰鬥中,萬夫長領導的萬人隊,大體均能產生這種機制。

所以北方遊牧民族騎兵按“十進位制”編制,分層領導,上下統屬,從而構成攻守自如、互相配合的若干層次之戰鬥單位。故而在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騎兵與中原、中亞》洲人的戰鬥中,經常佔據主動、乃至獲得勝利.與十進位制的軍事編制,直接相關。

不過騎兵編制要有嚴格的嚴密和高度的組織紀律,否則的話話難以發揮他的作用,中國歷史上的社侖可汗、李光弼、耶律阿保機、李元昊、完顏阿骨打等,都能本着“賞以樹信,罰以建威”的原則治軍。將領的威與信具備,則軍隊必整肅堅韌。社侖可汗立軍紀,戰場上“先登者賜以虜獲,退懦者以石擊首殺之,或臨時捶撻’。蒙古汗國規定:“當他們進行戰爭時,如果在十個人中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數名逃走,整個十夫集團都要被處死,…如果一個人、兩個人或數人都勇敢地走向戰鬥,而十夫集團中的其他人則沒有尾追而上,後者同樣也都要被處死:如果十夫集團中的一人或數人被俘,其戰友不去解救、他們也要被處死。”以嚴格的軍紀保證了有序的戰陣、完整的編制。這種措施可直接導向勝利。

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編制熱衷於“十進位制”當是其最佳選擇,井獨具風格。中原農業民族騎兵編制不定製,不能視為落後。孫武、李靖、戚繼光等都是中原農業民族中有名望的建軍、練兵、指揮戰鬥的專家,他們均沒有執意追求“十進位制”的騎兵編制.可見這種編制對他們並非適用。

現在李雲龍也面臨着這樣的選擇,在歷史上騎兵編制的情況他是知道的,但是要建立一支集有騎兵的超強機動、靈活、廉價以及車兵遠程、威力於一身的新型騎兵,這個騎兵的編制非常重要。

經過和曹風的的商量最後還是決定採用遊牧民族的“十進位制”現在白雲山寨總共有兩千三百多人,戰馬兩千四百匹,李雲龍就建立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以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名,十隊為一連,設連長一名,十連為一營,設營長一名,十營為一團,設團長一名,現在李雲龍自任團長,雖然現在只有兩個營的兵力。

另外還有軍官銜級的設置非常重要,李雲龍把它設置為四等十一級:即帥、將、校、尉四等。將官三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四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三級:上尉、中尉、少尉。其中隊長為少尉、中尉,連長為上尉、少校,營長為中校、上校,團長為大校、少將,以後還有師長為中將、上將,集團軍為元帥。

普通士兵分為八級:列兵、上等兵、一級士官、二級士官、三級士官、四級士官、五級士官、六級士官。入軍一年為列兵,兩年為上等兵,如無重大失誤以後每兩年升一級,一直到六級士官。

至於軍銜的標準現在匆忙之間不能確定,要等以後回到秦州着決定,李雲龍把他的想法説出來以後看見曹風目瞪口呆的樣子笑道:“大哥,你覺得這樣如何,還可以吧?”

“什麼還可以,簡直是完美,這樣一來將士為了得到更高的軍銜,一定會體現出更高的戰鬥力,兄弟,你是怎麼想到的?”曹風震驚的看着李雲龍道。

“嘿嘿。”李雲龍只是嘿嘿一笑沒有回答。

“兄弟,我看你是早準備爭霸天下了,否則的話也不會連這個都想好了,因為這個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想出來的。”曹風看了看李雲龍想了想道。

接下來的幾天裏李雲龍就留在白雲山寨,否則和曹風一起訓練騎兵,在白雲山寨後面的訓練場有幾十畝大,非常適合騎兵的訓練,況且現在李雲龍的身上有幾萬兩銀票,所以以後他們都不用去擔心生活問題了。不過這個訓練李雲龍的要求非常嚴格,要他們完成最殘酷的高強度訓練,從體能、法令、紀律等基礎訓練,到走、打、吃、住、藏的一整套行軍作戰的技能全部要掌握,而給他們的時間頂多是到來年季,可以預期非戰鬥減員必然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