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村官之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來的女人不是別人,是譚支書的子。她眼睛大,雙眼皮,身材勻稱,雖説已經年過五十,可風韻猶存,想象得到她年輕時是個美人胚子,也是山裏女人獨有的清秀,在她身上得以明顯地表現出來。雙眼皮不是手術刀拉的,是自然形成,這要
謝她爸媽,也要
謝上帝,在那個時辰,造就了這麼一個女娃。後來,譚支書豔福不淺,娶了她進門,生了一兒一女,也算是彌補了譚支書的缺憾,因譚支書長得不算好看。皮膚黑,個子瘦小。奇怪的是,他的兒女個個都不黑,不知道的還以為不是他兒女。譚支書如果不當書記,沒準就有人開玩笑,説他老婆準給他戴了“綠帽子”他卻渾然不覺。難怪譚支書的女兒一眼看上去就是典型的美女,這是遺傳的作用,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發揚。譚支書的
子
部**並不低垂,仍然高聳如峯。他女兒的更不消説了。
這個女人做事穩重,作風也不會差,畢竟是何荷村第一夫人,怎麼説,也得要注意一下形象問題。一般來説,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位賢惠的子,即賢內助,失敗的男人家裏一定有一處處找麻煩的悍
,使男人不敢在外放開手腳大幹事業。
女人收拾了一下桌子,把菜放入櫥櫃,擦了擦桌子,姚德志和譚支書繼續喝茶、談工作。才到村裏,他還沒有想去村裏到處走訪,因為別人都還不認識我,譚支書最近也忙,他就想等到召開羣眾會後再説。
譚支書説:“這是我女兒,她也在外打工。”他看了看他女兒,心中疑惑,覺得現在不是過年,幹嘛要回來呢?
譚支書繼續説:“她在江城市紅鋼城工作,最近‘**’鬧得很厲害,很多單位都停業了,包括她。”我看了看他女兒,她似乎有些嬌羞,跑開了。這個丫頭片子,在大城市呆過的,啥人沒見過?還故意扭捏作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德志問:“你女兒在江城做什麼呢?”譚支書説:“做中醫推拿按摩針灸。”他明白了。原來如此!
看起來他女兒已有男朋友了。
譚支書介紹道:“她在江城市做了幾年,談了個男朋友,也在江城。”姚德志看他女兒穿的戴的,衣料不凡,打扮入時,再看看譚支書家的新房,和周圍的石頭或土壘的房子相比,有着很大的區別。知道搞這一行的確很賺錢。德志不願意去多想,他的女兒是否從事特殊服務?但從他的觀察來説,好像沒有。人們很會聯想,看到美容就想到不乾淨。其實,對美容有誤解。醫院裏也有美容,難道那裏也骯髒不堪?
但他又拿不準,也就不取臆測了。
第二天,德志起牀後,到有些飢餓,才發現時間不早了,仍未吃飯呢。左等右等,不見動靜,而他肚子卻等不得,開始唱空城計了。
還好,他帶了小城特有的餅子,就先吃了兩個充飢。
等到快十點的時候,譚支書的女兒上樓來喊他下樓吃飯。她走後,房間裏留下一些香氣。他倒不敢想入非非,人家已經有朋友,他也才新婚不久,幹嘛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事呢?
下樓來,飯菜已經擺好。德志不明白為什麼這時候吃飯,不過,入鄉隨俗,他也不敢多問,生怕留給譚支書不好的印象,萬一譚支書背後告狀,將德志告到齊老師那裏,肯定會招來一陣狂風暴雨的。於是還是少説多做,謹慎為上。
譚支書説:“我們一天吃兩餐,第一餐在上午十點,第二餐在下午五點。”原來是這樣!
他從小到大都是一三餐,沒想到這裏卻不盡然,讓他好等!早知道如此,他就不頓生懷疑,還以為這裏的風俗是不熱情不好客呢。
他們開始吃飯了。很好吃的臘,洋芋(土豆),還有泡菜,以及土雞蛋,折耳
(魚腥草草
),都是地方家常菜,但對他來説,都特別地新鮮。飯呢,是大米和苞谷(玉米)粉混合的,很好吃。
細搭配,有助消化
收,更重要的是,吃別的不經餓,很快就沒力氣,吃了包穀和臘
,
覺就是不同,不
到餓,渾身上下都是力氣,做事不
氣,也不覺得累。
他吃了兩碗,已經很飽了,因為接觸這種包穀飯時間不長,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一次吃太多,只有先吃這些,等以後再説。
飯後喝茶。喝茶是山裏人的生活習慣,就像西方人喜歡喝咖啡一樣,飲茶成為山區百姓的生活必不可分的一部分。
邊喝茶邊聊天。
譚支書説:“過去村裏沒有電,一到傍晚,吃了飯,就上牀睡覺。沒有電,就不像現在有電視節目可以收看。老早上了牀,睡不着怎麼辦?夫兩個只好幹那事…”德志呵呵一笑。譚支書也笑了,真是難得啊!原來他笑起來也很可愛。
譚支書説:“我們這裏的主食是‘金包銀’,就是苞穀粉和大米一起蒸,金的是苞穀粉,銀的就是大米,這樣的飯耐餓,幹活時,更有力氣。”
“男人有力氣,女人也需要。晚上熄了燈,主要的娛樂就是房事了。所以那幾年,計劃生育工作很難搞,不像現在,通了電,有了電視,有了vcd,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不會天天只想做那事了。我們村的女人很厲害的。”譚支書説着,拿眼睛瞟了一下他子,他
子伸手要打他,看到德志在場,就住了手,一朵紅暈立顯在她臉上,低了頭快步走出去了。譚支書看來,哈哈大笑,説:“老傢伙,還不好意思了?”德志不好再問,這些人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大概都是心知肚明,不必把窗户紙捅破。就憑譚支書的如花似玉的
子,作為美人**,譚支書不把自己掏空就對不起人,因此,一夜幾次郎,可能是n次,沒辦法統計,這是當事人的**,不能探尋,也不能隨便説説。飯可以隨便吃,但話不能隨便説。這是規矩,一個人不懂規矩,就是一個不懂事的人,時間久了,註定是不討人喜悦的人。德志不想做這樣的人,從譚支書身上,德志也發現一些優點,值得好好地學習,將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提高生存能力,建立比較健康和完善的系統網絡,也就是良好的人脈關係,為將來的事業做好鋪墊。
難怪譚支書能當書記,他的子很賢惠。
説到女人,譚支書接着説:“有一個故事。和水有關。”德志奇怪,就問:“什麼故事,説來聽聽吧!”
“有一個女人,嫁到荷村,但夫家家貧,沒有修建水池,也沒有水源可以取水。遇到乾旱季節,到山下的風吹埡去取水揹回來。排隊打了水回來,沒想到快到家門口時,摔了一跤,背上的水頓時潑灑一地…這個女人想不開,就懸樑自盡了。”姚德志聽了唏噓不已。原來水在這裏就代表着生命。一揹簍水,可以奪去一個婦少的命。
現在,荷村仍然缺水。
女人要説給何荷村的男人,其中一項要求就是,未來的丈夫家,必須要有水池。不看房子不看人,單單看有無水。原來,水,在這個村裏竟是決定男人是否打單身的重要因素。
荷村無水源,遠近聞名。民謠稱:“聽見水響,看見水,吃水愁上愁!”原來,這裏可以看見長江。長江的水,從巫峽出來,進入西陵峽,這裏就是
接點。難怪看着長江水呼嘯而過,竟然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
惟一的辦法是,收納雨水,進入水池,然後等水澄清後,再飲用。所以,修建水池是決定荷村生計的大問題。村民家裏有水池,哪怕是一個很醜很醜的水池,只要有,裝得住水,就是一筆財富,就會讓人豔羨。
譚支書眼神裏掠過一絲擔憂,被他發現。他問他有什麼憂慮的?他説:“擔心我們提供的援助資金不能到位。”德志説:“不用擔心。你在找對象的時候,會不會擔心她將來和你離婚呢?”他説:“才結婚時會擔心,現在不了,都是爺爺了,還擔心什麼。”德志説:“是的,結婚有一紙婚約,只要遵守約定,忠實於配偶,就不用擔心離婚。我們現在也簽了合同,有那麼多單位蓋章,還經過了電視台的錄製、播放,就不用擔心資金不能到位的事了。”他笑着點點頭。
他們聊了一會,他的頭皮覺得很癢,看着爐子上的熱水,對譚支書説:“我想洗個頭。”譚支書説:“好的,幺妹,幫幫姚先生。”他衝着他女兒喊道。
歡廣大書友光臨閲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