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041章小城失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們誰也不説話,只聽有人“咚咚咚”地敲門,他開門一看,是餘哥。

餘哥笑着問:“你們也太漫了吧,半夜三更還出去約會。”姚德志笑着説:“哪裏,剛才出去解決私人問題了,夜深人靜的,怕影響到你們休息。”餘哥説:“你們沒事吧?”姚德志説:“沒事沒事,你去休息吧,謝謝你關心。”餘哥把門帶上,就上牀睡覺了。他安着他的子,向她賠不是,希望她原諒。接着又有一陣敲門聲,這次是伊妹。

她問:“怎麼了,你們一個前,一個後的,這麼晚了還不睡啊。真是天上比翼鳥,地上連理枝,夫恩愛夜説不完哪。”他子很喜歡她這麼説話,就説:“瞧你這張嘴,真是哄死人不償命,我們都老夫老了,哪裏像你,一朵鮮花一樣,不知道將來哪個有福氣的傻小子能把你接回家呢。”

“嫂子,你,真壞,要不是太晚了,我一定不饒你!”伊妹説道。她帶上門,道了一聲“晚安!”就去睡覺了。伊妹走後,子看着門出神,他説:“時間不早了,睡吧。”他子愣了一會子,也沒了主張,就衣睡覺,也沒有洗澡。一宿無話。

第二天一早,他們要去民委,約好了譚主任去荷村看水池土方工程完成情況。坪村那邊也需要人去,餘哥説他去,要伊妹一起去,伊妹不幹,説:“去了也幫不上什麼忙,顯得礙手礙腳的,説不定還幫倒忙。算了。”姚德志呢,因為他子還在小城,就不能不管,坪村也不能去,怕搭不上到江南的船。

譚主任也要去荷村,那裏説到底還是通便利,雖説要爬山,但比到江北要強得多,不用過江,不需要掐算時間,也不用等太久。

就這樣他們在三岔路分開,餘哥往北,他們三個往南,約好晚上在此地碰頭。他們趕到荷村的時候,是上午10點,村民有的正在吃飯。他們三個去約譚支書,他正吃飯,要他們先走一步,他隨後趕上來。荷村的土方已經完工,有些地方不符合要求的,他們一一指出並定好時間,下次來看。村民很自覺,並很歡他們來看他們,拿出家裏的好茶請他們吃。當地請別人喝茶不叫“喝”叫“吃”這可能是湘西鄂西特有的民族語言。他們吃了茶,接着去另一家,另一家也是如此,雖説很累,但覺那裏的人有人味,累的覺就減輕許多了。

村民説,怎麼挖土方,需要多少炸藥多少引線和**,技術人員都做了安排,來的和他們一樣勤快,這一點讓人到欣,技術人員有了責任心,他們在工作上就減輕了許多了。工作量減輕,心情就好一些,心情好,就不會想到工資那麼少,還幹得那麼起勁,究竟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他們朝前走呢?

上午很快過完了,中午在四組組長家吃飯。他家的房子是由石頭砌成的,比較簡陋,但看起來很結識,牆壁被煙子燻黑了,看不出它的本來面目,不過,還好,有些石頭縫裏透出的澤,看出了做牆用的石塊的本

三餐離不開,山裏人天天要吃,否則就沒力氣幹活了。他們天生就長得瘦,哪怕天天都吃豬,可這些攝取的能量,不會存留在身體裏,很快就被轉化了。

上次大姨媽來,悲嘆自己的身體如此豐碩,簡直是一種負擔,他告訴她:“如果可以,就到山區來,山好水好人更好,想不瘦都難。”她終於沒有下決心,他也只當是一句玩笑話説説而已,她很忙,哪有時間來山區,受得了寂靜如斯的田園的生活呢?

飯後,他們又到五組看看,大體上都這樣,大家都還聽話,按照要求在積極地認真地施工,大多是為自己在做事,不認真等於害自己。

五組有一户人家的土方被稱為“葫蘆瓢”是大姨媽給起的外號,他們印象深刻。大姨媽覺得那家土方挖得不好,就形象地比喻成了“葫蘆瓢”誰知那家農户很有志氣,受不了這樣當眾的諷刺,就捨得花錢,請炮工,把石頭炸開,又雕細鑿,把水池的坑修得齊齊整整,很是那麼一回事了。大姨媽的一句話不要緊,讓很多人到不受用,最後目的達到了,可惜破壞了和諧的關係。當他們走訪那一家時,他竟然不帶理睬了,只是讓他們看他挖得怎麼樣,他們只有説好的份兒,實際上是做得好,這個不是假話。

從五組可以繞道一組,再到三組,山區就是這樣,繞來繞去的,最後總能繞出去,或者繞不出去。山裏道路只一條,也有多條,這個只有親身經歷才可以知道。

下山來,攔到一輛面的,然後回縣城,子在家,已經做好了飯,只是餘哥還沒回。姚德志打電話給他,他説正在船上,馬上到家。這是假話,船的速度他知道,又不是飛艇,沒有什麼馬上到家之説,再説,他還要乘坐麻木,從碼頭到這裏,恐怕最遲也要十五分鐘,他的話是安人的,可信度並不高,可以不信的。

誰知道,他們正説着閒話時,餘哥回來了,他剛才不是在船上嗎,怎麼這麼快?餘哥説:“希望我沒回來晚,沒有耽誤大家吃飯呢。”伊妹説:“沒有,沒有。”他問:“你不是説在船上嗎,沒坐麻木三輪嗎?”餘哥説:“是的,今天這個船要到下游去辦點事,剛好順路,就把我給帶回來了。我下了船,從我們的住處的江邊直接上來的。”哦,原來他們的住處底下有一個碼頭,他還不知道呢。然後他們一起吃飯,飯後伊妹洗碗。表現得更積極了,也不埋怨累了。飯後,她和子聊天,姚德志學習,餘哥聽手搖收音機。是機構的其他愛心人士捐贈的,聽説山區有的地方不通電,也不好買電池,就用這個手搖收音機,好歹可以打發一些寂寞的時光。

子晚上睡覺的時候跟他説:“今天伊妹跟我講了她的不幸遭遇,估計她這一輩子都恨死男人了,再也不會跟男人結婚生孩子了。”他説:“她把你當成知心人了,這個屬於個人的**,不該見誰都説的。”他子説:“是啊,是她信任我,知道我不愛搬是非。”他説:“這樣好的。”他和他子晚上去江邊轉一轉。

在江邊的亭子裏,他給子照了相,這裏將來一定被水淹,亭子也是水中亭,照了相,留個紀念,再説,子這時候還算可以,將來人老了哪裏都去不了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看看,留個念想,也不至於大腦一片空白,子白混了。再説,也可以幫助大腦活躍活躍細胞,比啥都沒有要強得多。他讓子拿着書,照了張相片,看上去有些淑女風度。這樣,他子不在身邊,可以拿出來看看,算是一種安了。

在返回的路上,和子瘋着玩,結果把眼鏡給摔了下來,碎了,姚德志頓時覺眼睛一片模糊,沒辦法,只好立馬去眼鏡店裏去換,眼鏡店的師傅的手藝不怎麼樣,沒有找準鏡片的中心,該磨去的沒有磨去,不該磨去的卻磨去了,留下了一個商標標識,後來那小夥子,竟然裝不上鏡片,只好請他爸出馬,算是勉強了差事,他也不想和他理論什麼,畢竟才幹這一行不久,給他一個機會改正,逐漸提高。他父親自覺不好意思,送他一副眼鏡,和一個眼鏡盒,當然,買一送一,往往送的那個就是不好賣的,或者買的那個也不好,否則不會這麼做,商家從不做賠錢的買賣。

晚上,他們睡覺時,子又要要,他很累,但難以拒絕,只好勉強為之,完事後,他就呼呼地睡着了。第二天清晨,子説要走,姚德志剛好要到坪村去,就説:“好吧,我們一起走。我送你去碼頭。”餘哥和伊妹今天去荷村,姚德志和譚主任去坪村。他知道他的子來了,埋怨他沒和他説,他好跟賈局長打個招呼,準備請吃一頓飯的,姚德志説:“算了,沒有時間,最近,工程剛開始啓動,許多事情需要處理,對家屬也就沒時間照顧了。謝謝你的好意,以後,如果還有機會,一定告訴你們。”譚主任和他一起送子上了船塢,他和子道了別,讓她回家後和他打電話,然後讓她在那裏等船從重慶奉節開過來,他們也就坐小船過江北去。當他們的船靠了江對岸,他們爬上半山坡的時候,姚德志看到一艘白的飛船飛快駛來,到了小城港時,速度慢慢減下來,最後攏了岸,等船的一一上了船,他看不清子在哪裏,沒過多久,船就開走,在長江三峽彎曲的水路上飛馳而去,直到船駛過那個彎道,再也看不見他才依依不捨地繼續趕路。譚主任説:“小姚,年輕力壯,正是要子陪在身邊的時候,這一去,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再見面了。”他説:“是啊,子從老家來,我也沒有陪好她,等回家了再多做點事吧。”説着話,他們到管渡口鎮,想見見鎮委書記。剛到辦公室,突然一個聲音傳來:“老譚,你怎麼在這裏啊?”姚德志扭頭一看,不暗暗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