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280章水往哪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陷世》新章節發佈了,歡親們前來支持!

來支書邀請大家一起去看水源,沒有和技術員聯繫,尹懋不幹,説沒有技術員,去了沒用,要看看地形,沒有儀器也無法測量,僅憑目測,是無法知道位置高低,那麼,水往低處,沒有了位置標高,這個水能不能來還是個問題。

在尹懋的堅持下,來支書做了讓步,他和鄉水利站的聯繫,他們説馬上派人來。

大家只好坐等,在等人的同時,來支書和當地司機取得聯繫,就準備用車。

那些車就在三岔路口那裏等候,當車開來的時候,水利技術員還沒來。

司機開來的是三輪車,裏面坐四個人沒問題,在山區,三輪車是很常見的通工具,可以行走在山路上,比較方便,至於坐在上面顛簸,是很常見的,比走路要強得多。

技術員來了,他自稱姓劉,德志一看,好像在哪裏見過,突然想起來,是上次在鄉鎮籤協議的時候,見過面的,他代表政府技術部門,對合同做了一些檢驗,看數據填寫的對不對。

然後就和鄉黨委書記在一起吃飯,鄉鎮黨委書記個子矮小,非常活躍,開的車不小,是大的越野車,看來,這種車配這種人,只見車,不見人,上車就像上卡車,還比較好玩。

技術員騎着摩托車來了,見了來支書就握手,來支書不跟他握。説:“握什麼手?我們不興那一套。”小劉只好收回了手,德志覺得來支書不喜歡技術員,可能因為技術員沒有保證柏松村街上正常用水,他很是惱火。這個不是小劉的原因。

聽説這條供水線路賣給了私人,由私人收水費,私人在管理,但是,每年冬天,到了天寒地凍的時候,這裏就沒有了水。原因很複雜。關鍵的一點,是半路上水管被凍住了,冰撐破了水管,結冰之後。水就不通。村民只有想辦法自己找水。

或者買水。或者到遠處,用摩托車載着水箱或者水壺等裝水的容器,拉水回家。給家人使用。

來支書非常惱火,遷怒於人,小劉就中了招,當了替罪羊。實際上,這個事沒有那麼單純,不是水管站不得力,不是水廠不能保證服務,是在管理上出了問題。

小劉騎摩托車先走,來支書要求他帶一個人,因為麻木三輪車最多隻能坐三個人,多出來一個人,只有坐摩托車了。

看來看去,還是覺得讓餘哥坐摩托車比較好。餘哥不喜歡來支書,同樣,來支書也不喜歡他,他們長得都是一樣瘦,來支書不喜歡這個人,哪怕這個人再有技術,是高級工程師,也是瞎的。

來支書先上了麻木車,尹懋和德志隨後也上了,然後讓麻木司機開車。

從德志他們住的地方開始走,順着公路往前走,走不了多遠,就看到有牌子,上面寫着標語,喊着口號,比如説歡來到新農村示範點柏松村,走過去的牌子上寫着,歡再來。

看來,考慮得很周全,沒有一點問題,寫標語的是個牛人,德誌喜歡找錯別字,竟然還沒有發現。説明書寫者是個非常謹慎的人。

前面有個岔路口,從那裏有一條小路向上緩緩地延伸,再往前走,就是幾道急彎,比較陡,喝酒喝高的人,走到這裏需要特別小心,否則,就容易下到坡底下去。

過了幾道急彎和陡坡,車終於走上了坡度較小的地方,路是水泥路,還比較好走,擔心的是下雪天,雪化了,晚上氣温低,會結冰,到了那個時候,説不定就會有人會和地面有親密接觸了。

到了山上的三岔口,在一處民房前,劉技術員和餘哥站在那裏等人,三輪車走到他們面前,來支書説:“走吧,朝前走,到前面去。”小劉不敢犟,他重新發動摩托車,帶着餘哥繼續朝前走,跟着三輪車,兩輛車加起來一共五個輪子,在寂靜的山路上走,馬達發出的聲音在山中迴盪。不知道這座山存在多少年了,看那些石頭,顯然很有些年代了。

車走到不能走的時候,就是最高處的民房,這房子是土牆青瓦,比較高,看起來像是有兩層,實際上也是兩層,一般來説,第二層不住人,放雜物,德志看着那土牆,還真擔心,後來,德志想一想,也明白了,土牆的不是承重的,關鍵還是那些木架,是真正的承重者。

車停下後,德志從車裏走出來,餘哥從摩托車上下來,從土屋裏走出來一個人,滿臉堆笑。老遠都打招呼説:“歡,歡,來書記您親自來了!還有這些先生們,不錯,不錯。”德志看那人,一臉的皺紋,顯然因為太愛笑,或者歲月的刻刀,在他臉上留下了皺褶,紋路很清晰明顯,顯然是一個有故事的人。

他愛笑,給人以憨厚老實的印象。

來支書介紹説:“這是侯光祥侯老師。這三位是慈善基金會的先生們,這一位是鄉水利站的劉技術員。”

“歡,歡,到山上來,不容易啊,這個地方,沒有誰願意來。”侯光祥説。

的確,這一家居住得比較高了,在這一塊,沒有誰比他家住得高,住得高,證明他家離水源近,一般來説,高山水,在高山上,才會有水,到了平原,只有小河水淌了。

侯光祥邀請大家進屋喝茶,來支書説:“算了,算了,改天再打擾,現在要趕緊去看看水源,這裏離水源最近。”侯光祥笑着説:“是啊,是啊,我今天還有事,本來想帶你們去,看樣子,你們只是看看水源,我也就不拖你們後腿了。不知道你知不知道路,如果知道,就不用我去,如果不知道,我就耽擱一會兒,帶你們去。”來支書説:“算了,算了,我們自己去。你不用去了。這裏我很,真個柏松村,各個角落我都十分清楚。”來支書説這話,可能讓很多人以為他在吹牛,實際上,德志相信。

據説,來支書年輕時也很少種地,他認為種地不賺錢,又辛苦,累個半死,也沒幾個錢,他就出門做生意,將家裏山裏的竹子砍了,做成竹跳板,在建築工地上大量使用,後來,家中的竹林砍完了,就買別人的,加工成竹跳板,然後拉出去賣掉,賺了錢,就擴大規模,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定的氣候,賺到了錢。

後來生意不行了,建築工地上使用竹跳板的越來越少。他見勢不妙,就將場子轉讓出去,又賺了一筆。

村委會見他腦子活,會賺錢,就讓他當文書。

當了文書,其實他沒多少文化,不過,報紙還是看得懂,像官方的報紙仔細研究,看得多了,開會的時候,就背報紙上的社論,傳遞中央的神,很有一套,加上生意場上的妙語,糊老百姓還是綽綽有餘,後來就轉為副主任,主任,最後成為村裏的支部書記,坐上村裏的第一把椅,與此同時,孩子們也逐漸長大,考上的大學,分到了縣政府、財政局,他在村裏的地位逐漸穩定下來,沒有誰能隨便搬動他了。

當了二三十年的村支書,成為全縣最老的支書,看這樣子,估計還要當下去,一直到死為止。

侯光祥聽了來支書的話,説不讓他去,他很高興,就説:“改天,改天一定來啊,不來就是看不起我。”來支書説:“説這話幹什麼?要是瞧不起你,我們就從另外一條路走了,還用得着繞彎子到這裏來嗎?”

“我是開玩笑的,開玩笑,不是真的。”侯光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