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天黑之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ps:《陷世》第251章發佈了,歡親們繼續支持。天天快樂!
姚先生講的話在宣統縣也講過,內容都差不多,就是對工程的要求,要保證有水,也要保證有衞生水,兩個標準,都要達到,否則就不是安全的水。大家對這個説法到非常奇怪,在沒有外界力量介入的情況下,祖祖輩輩都吃一樣的水,不存在需要講衞生的問題。
沒有水,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沒有乾淨的水,人容易生病,有錢就給了別人;在山區有好空氣,有好水,對於城裏人來説,就是一種奢望,城裏人有錢,沒有好空氣沒有好水,很正常,這樣的人生過得難受。
講完了,羣眾開始鼓掌,對於掌聲,德志不陌生,因送錢給村民,村民哪裏有不歡的?
開完了會,又閒坐了一會兒,吃了點零食,然後開始下山,下山要到另一個地方,是五組。
五組在半山,組長在家,據説是以前的老書記,他看見蔣門神和他們前來,有些疑惑。組長姓郎名豪。
郎豪是老書記,住在木板房裏,客廳裏的牌位上方懸掛着的是的像,然後是天地君親師位,作為書記家,擺着這個讓人想不通,這不是要把人帶往
信的道路上嗎?
蔣門神説了來意,他立馬説:“我去通知。你們稍等一下吧。”德志看看這裏的居民居住的情況,非常失望。這要等到什麼時候?東一個西一個的,太分散了,就像在山頂一樣,等了好半天,他們才來,這裏居住得更分散,沒有辦法,只有等了。
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在喊叫,聲音非常尖細。就像狼叫一般。聲音傳播得很遠,聲音大概不能用詞語來寫:“熬好——”最後聲音拖得很長,在山谷中迴盪。
聲音落下,就有人過來了。陸陸續續地。人們很快就到了老書記家。郎豪説:“好了。開始吧!”德志一看,果然,滿滿一屋子的人。像是從天而降一般,德志不知道郎豪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不用打電話,不用爬山涉水,只是吼了一嗓子,竟神奇地將他們從西面八方召集了來!這是通知開會的最好方法,同樣,這也是最快捷的方便,人的聲音具有獨特的力量,比打電話還來得快,發揮自然的力量,不用勞民傷財。
這次,德志和尹懋沒費力,做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後,蔣門神竟然把他們在山頂講過的話,原封不動地複述了一遍。
他很像在部隊當通訊兵的,後來經過證實,蔣門神的確是信息兵,沒有到一線去送死,做了通訊兵,到處傳遞消息,總在路上奔跑,不會擔心被槍彈擊中。
他講完了話,聽眾還沒反應過來,郎豪就開始啪啪啪地拍起來巴掌來,大家頓時明白過來,也拍起手掌,反正是好事,是好事就要遵照執行,錯過了機會,就沒戲了。
開完了會,大家各自散去。郎豪留他們吃飯,蔣門神沒有拒絕。
他們沒在山頂吃飯是因為牽掛山裏的人,擔心在山頂吃飯耽誤了時間,就沒有時間在山
開會了。既然在山
開完了會,天還沒黑,吃頓飯應該還來得及,現在下山,恐怕到了家裏,還得做飯,大家都很累,誰都不願去做。不做飯,大家都餓着肚子,要想在晚上看書,恐怕就不能堅持了。
郎豪拿出了捨不得吃的臘排骨,然後用臘排骨做了一鍋火鍋,到菜園裏了一些新鮮蔬菜,作為下鍋的菜,大家吃得很
,香氣撲鼻,看着不起眼,吃起來特別有味兒。
吃飽了,德志看看兩個書記還有事要做,你敬酒我回敬,彷彿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在一起有説不完的話。德志走出房門,看看太陽快要落山,對尹懋使個眼,尹懋頓時明白,就對兩位書記説:“對不起,兩位老書記,天快黑了,我們下山去吧。”蔣門神説:“好,好,那就不陪老書記了,改天再來,改天再來。”郎豪不挽留,很清楚,如果沒有外人在場,蔣門神肯定要喝好,喝的酩酊大醉,也能走回家,了不起挨一頓臭罵,罵過之後,他老婆就停歇,蔣門神也不生氣,馬上開始行動,該幹啥幹啥。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難,總覺得腿肚子再打顫,到很累,主要是山路太險,坡度太陡了,德志走過不少地方,白鸛村算是比較險峻的村,難怪這個村子,以白鸛起名,敢情這裏只有白鸛才會進來,一般人很難住進來。
終於聽到了水聲,離小河越來越近,德志
到勝利在望了。上山的時候,覺得走了很長時間,下山的時候,卻不覺得,很快就到了。上了小橋,然後到了學校的
場,那紀念碑還矗立在那裏,旁邊各種植了一棵梧桐樹。
這梧桐樹可能是本地梧桐,法國梧桐不會長成這個樣子,樹皮是綠的,沒有什麼斑駁的圖形。
有梧桐,就會有落葉,在縣長紀念碑旁,種植梧桐,令人費解,難道是想要招來金鳳凰嗎?
為什麼不種植松柏呢?這個問題一直讓德志很糾結,始終沒有得到釋放。
德志他們穿過場,德志打開廚房,找了椅子,大家坐下,休息,餘哥已經回來了,村主任覃烽已經回去了,這是餘哥説的。
大家都累得不想説話,尹懋燒水,蔣門神説:“我走了,家裏還有人需要照顧。”德志和尹懋正希望他走,忙了一天,都想休息,德志還睡不了這麼早,晚睡養成了習慣,一時兩時不容易改掉。
水燒開後,尹懋先洗,洗完之後,喊餘哥洗,餘哥洗完,最後是德志,德志到河裏提了水上來,這裏的水洗臉洗腳還是可以的,再早一些,到河裏取水,還是比較乾淨的,直接燒開了就可以飲用。但是,沒有人願意這樣做,這樣做的人是沒有任何辦法可想。
洗完之後,德志坐在桌子前看書寫字。
覺眼睛發沉,看來人一累,就容易發睏,德志
到腿腳痠麻,眼睛也不聽話,就起來上了廁所,然後關了房門,關了燈,
了衣服上牀睡覺。周圍一片寂靜,兩位老人喂的雞,在雞籠裏低聲叫,可能是被別的雞給碰了一下發出了埋怨聲吧。
河水淌嘩啦啦,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更是明顯,德志躺在牀上,想了又想,總是睡不着,總
覺到有什麼事要發生。不知道什麼時候,德志逐漸進入夢鄉,一直睡到外面的公雞和母雞在一起吃食,發出了咕咕的聲音的時候,他才睜開雙眼,一道亮麗的光線
了進來,他才明白,原來現在在白鸛村,在村委會,周圍有一户農家,一雙老年夫
,沒和兒女居住在一起,他們這樣選擇是因為他們更喜歡自由。
醒了之後,德志覺腿腳都抬不起來,太累了,不知道山上的人怎樣生活的,是怎麼忍受過來的?真令人驚歎!不過,從下在山區生活,肯定有鍛鍊,習慣了出門就爬山,因而更能吃苦。德志就遇到在歸州、在江城從事搬家工作的人,大部分都來自山區,他們太強悍了,能吃苦,收費低,很受城裏人的歡
。
不能老賴在牀上,説起來就起來,還有一些事要做。昨天開會,今天應該碰頭總結總結。
起牀洗漱,上廁所,隔壁的兩位老人格外勤快,從天亮到天黑,總在忙碌,農村的活兒,想做做不完,丟了這個,拿起那個,總是處於忙碌狀態,就像作家總在寫作,每天都要構思,每天都要動筆,不然,筆會生鏽,人會僵化,頭腦會越來遲鈍。
在某些方面,農夫和作家有異曲同工之處。
尹懋做早飯,隔壁的老人送來了青菜,説:“你們喜歡吃麪吧?那用得着這個菜。不要客氣,我們的菜怎麼吃都吃不完。”老人説完,臉上出得意之
,沒錯,他們憑着誠實勞動,得到勞動成果,並和別人分享,獲得快樂,心裏得到了滿足,真是太好了!
尹懋不要,老人不高興,非給不可,尹懋拗不過他們,只有接收了,只有等以後想辦法彌補彌補,不能讓老人吃半點虧。
尹懋好了早飯,然後他們一起吃,餘哥不喜歡吃麪,好在有點瘦
,他還比較喜歡,要是在面裏沒有一點葷,他是不想吃的,或者只是象徵
地吃一丁點。
吃完了飯,德志洗碗,餘哥好像啥都沒做,不過,沒關係,洗碗的事、炒菜的事和買菜、洗菜的事以後再進行調整。也許餘哥在某些方面聰明一點,但是,具體到實際情況,做飯洗碗等事務,既然他做得少,就應該在個人形象方面進行收斂,讓更多的人都甘心為他做事,如果不遵守規則,那就不要參與玩遊戲。很多人都不懂這個道理,或者略懂一些後,不願意做深入地思考,結果總是失敗。
吃完了飯,開始開會。
蔣門神和覃烽都來了,他倆參加這次摸底總結會,是為了下一步出台《實施方案》做準備,到時候會想辦法讓全村的人都知道這個方案,明確誰出錢,誰出力,還要看看工期,爭取在過年前殺年豬的時候,讓全村老百姓都能用上自來水,在供水之後,再進行一次摸底回訪調查,並且要提相應的調查情況,做個總結,成為前車之鑑、後車之師。
就這樣,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莫衷一是,有的主張顯然有些不合情理,但是偏偏合法,合法之後,自然和情理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