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61章德志徹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所謂的潛規則就是這樣。許多人很有本事,但是隻是做業務,掌握技巧,好比工具,被人拿來用,本事變成劣勢,不再是優勢,淪為人家的奴隸或者奴隸手中的工具。有的人沒什麼本事,卻會巴結上司,結果就有了本事,那本事就是使喚奴隸,並且讓奴隸去使喚奴隸,奴隸再用手中的工具,為主人服務。

德志不擅長當官,也就不潛心研究那些潛規則,總是碰壁,好知道,在中國,學識和技巧,遠遠沒有關係重要。再有本事的人,如果沒有關係,也就是一個工具,被人拿來用,用完了就扔的。有關係的就完全不同,可以呼風喚雨,可以平步青雲,可以出大事有人扛,出小事有人替,讓真相直到和他有關係的人那兒為止。

正喝着茶,有人上樓來,支書認識,伸出手去和來人握手,那人是水管站的技術員,支書説:“歡,歡,真是兵貴神速啊!我們的好同志。我來介紹一下啊,這是香港慈善基金會的姚先生,這位是家三關水管站的田工。”德志伸手和田工拉了一下,田工的手非常有力,捏住德志是手,搖了搖,然後放下。可能是異相斥,德志對同冒,真希望來的人是女的,這樣幹活不累。俗話説,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真的是這樣的。包括,村文書,哦,對了,也姓田,和田文書在一起吃飯,覺就一些。

德志遇到田工,就向他説了基金會的要求,田工清楚了。田工説:“我知道了。國際項目要求非常嚴格。投資方肯定要去水源處看的,水源池包括三口過濾池,一口取水池,都要設計進去,預算的時候,要考慮這些;另外,我想知道蓄水池建在什麼地方?”村支書説:“在餐廳後面,從窗户這裏可以看到那片樹林,在樹林下面有一塊比較平緩的地,在那裏開挖土方,新水池就建在那兒。”田工説:“這裏看得不清楚,能不能到現場去看一下?”支書説:“可以,可以,當然沒問題,我們去吧。”德志注意到,村主任沒有給田工沏茶,正在納悶間,支書説:“老鄧,怎麼不給田工沏茶呢?”鄧主任説:“哦,對不起,忘了,只顧聽您説話去了。”支書説:“算了,去看了後再説吧。”德志他們來到擬建水池的地方。這裏是一塊比較大的地,從樹林裏出來,就是一片開闊地。再往下走,又是坡地,附近有七八户居住,房子與房子之間,院壩與院壩之間,都隔着距離,清楚標明各家各户的界限。

沿着公路建的,是兩户人家,實際上連成一個整體,看起來算是一家,這一家就把公路邊上的服務都全了,吃飯和住宿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還有麻將桌,供喜歡碼長城的人來説,這裏還算不錯。再就是,來這裏休息的大多數是長途大貨車,因為開店時間長了,司機悉了,就把這裏當成了歇腳的地方。

德志不清楚,路邊的汽車小旅館那麼多,為什麼有的生意好,有的生意差,有的關門了。常常看到,有些年輕的姑娘坐在飯店門口,見到大貨車,就頻頻向司機招手,悉的司機就停下,不悉的就開車過去,一路塵煙,不回頭。

據説,這裏修高速公路,還有鐵路,打山,費時費力,許多外地的女子來到這裏,在小旅館裏長期提供服務。那些離開家人的男人們,在小旅館裏尋找安和滿足。

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工程師,有打工的,包括技工師傅,條件好的,帶了家屬過來;條件差的,就沒辦法帶。有的有條件帶也不帶。家花哪有野花香?那些老工程師,也喜歡和那些可以做他女兒或者孫女的女子來往。

聽説,在修建青藏鐵路的時候,高原缺氧,許多離開家鄉的工程師,找髮廊妹買歡,結果死在女孩子的身上,修了青藏鐵路,死了不少人,工程師有之,打工者有之,這條神奇的天路上,從此長眠着一些石榴裙下的風鬼。

同樣如此,凡是有工程的地方,就有易,不僅僅是貨物易、勞工易,還有**易,這裏海拔不高,不會因缺氧死很多人,但會因意外事故死很多人。這種意外,當然包括那些自身有心臟病或高血壓的患者,到小旅館買歡,進行易,會突發那些病搶救不及時而斃命。畢竟,山區看病非常難,難就難在通不便上。

還有“兩路”建設(高速公路、鐵路),犧牲了傳統的普通公路,造成318國道路面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塵,雨天一身泥點,真真地讓經過此路段的車和人都叫苦不迭,怨聲載道,正因為如此,許多工人不願意回家,一是花錢,二是少賺錢,三是可以買到服務,省錢,還免得回家受氣。

田工看了這塊地後説:“這個地方倒是理想,沒問題。書記,準備做多大的水池?”支書問:“您看呢?”田工説:“要看,這水池可以供多少人使用了?”支書説:“包括村委會,這水池要保證38户吃用水。”田工問:“水源水量怎樣?”支書説:“上次和姚先生一起,我們去了柳家灣,看了水源,水量還行。”田工説:“需要建一口300立方米的水池就可以了,完全能滿足這38户使用,包括旅館。”支書説:“嗯,我們正需要這個效果。”德志説:“田工説的沒錯。我想,需要田工做個預算。看需要多少錢?”田工問:“柳家灣的最遠得到水源到這裏有多遠?”鄧主任説:“大概有2000米。”田工又問:“從這水池到最遠的農户有多遠?”鄧主任説:“大概有1000米。”田工説:“那好。我們到辦公室談談吧。”他們一行人到了辦公室,鄧主任給田工沏茶,田工連忙接過來,這次村支書沒有親自遞茶,被田工搶了先。田文書回來了,她説:“歡姚先生,歡田工。”田文書很美,笑起來沒了眼睛,眯成一條縫兒,睜開眼睛,卻大,忽閃,睫長,是真的。沒説話就微笑,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人民大會堂調來的禮儀小姐呢。

德志對她點點頭,田工也向她打了招呼,她説:“對不起,剛才出去走訪育齡婦女去了。”德志説:“沒關係,我們也才到。”田工問:“村裏能拿多少錢出來,村民集資行不行?”村支書説:“現在集資非常難。還要防範村民上訪,政府三令五申不得攤派和集資,向民間集資有點難。只能由村裏想辦法籌措資金了。具體多少,這不好説。”鄧主任説:“我們可以先做,等基金會的錢來了,可以先支付一部分,不足的部分,再想辦法。我支持書記的觀點,能不向羣眾集資就不集資,免得後患無窮。”德志説:“田工,您看建這水池要多少錢?”田工笑着説:“我估計需要6萬元,村裏自籌3萬,剩餘的部分就麻煩你們基金會了。”德志説:“我需要一份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具體預算,您能不能提供給我?”田工説:“今天不行。我要回去算,你什麼時候要?”德志説:“越快越好。”田工説:“那這樣吧。我馬上回去做,做好之後打印裝訂,然後跟您聯繫。最快在今晚完,明早給您,您看如何?”德志説:“好。那我等一等。”田文書説:“姚先生,您就別走了,今晚住村裏,明天再走吧。”中午,由村裏安排在村委會對面的餐館裏吃飯。飯後,田工回去,德志留下來。

村支書和村主任在汽車旅館吃完飯,支書留下來,主任回家去,飯店老闆陪着村支書打麻將,德志無聊,看了會兒電視,然後到村委會看報紙,田文書作陪,整理育齡婦女表格。

德志讀報,喜歡看一些副刊,有關散文、詩歌類的短文,田文書問:“姚先生愛看那些散文啊?”德志説:“是啊。新聞類的沒意思,還有些假新聞。再就是有一些新聞連名字都搞錯了。比如,上次在小城縣委會召開簽字儀式會,《鄂西晚報》記者就把劉小姐的名字搞成柳小姐了。”田文書説:“是啊。有些記者才出道,還很啊。”德志問:“你的文章寫得怎麼樣?”田文書説:“我沒讀過正兒八經的大學,是老高中生,也愛寫點文章,但是,都不太好。和正規中文大學的學生比,還是差很多。”德志説:“正規大學的文學院的學生,學習了理論,如果不多練,也只是懂理論而已。”她説:“是啊。文學一直是我的夢,沒實現,可惜得很。現在又結婚,還沒要要孩子,雜事就一籮筐,真的想實現少年時代的夢想,可惜沒機會了。”德志問:“你有什麼夢想?”歡廣大書友光臨閲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