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跟着趙守孝的動作,肖瑤也上了一炷香,走出來,有些疑惑,怎麼突然就想到做這個,是受了什麼刺。
坐在椅子上,趙守孝將肖瑤抱在自己腿上,覺到身上的人在扭動,“小妖,別動。”
“你不覺得我很重嗎?”好吧,雖然她已經在很努力地減少自己的重量,可為孩子,不能夠節食,趙守孝也不允許,所以,速度很慢,肚子倒是收了不少,可重量卻依舊還在那裏,讓她有些鬱悶。
“不重,我抱得起的,軟乎乎的,香香的,很舒服。”説完,腦袋還在她的上蹭了蹭,惹得肖瑤驚呼,“你是想將都蹭出來吧?”説完,拍了一下趙守孝的腦袋。
“有什麼關係,昨天晚上我都偷偷吃了呢。”趙守孝傻呵呵地笑着,“味道很奇怪。”
“去,你還好意思,跟自己的孩子搶吃的。”肖瑤接着又抱着他的腦袋説道,她知道趙守孝有心事的。
“看着肖姑姑,臨死都不忘自己的爹孃,也不忘自己的女兒,我就覺得,要好好地教育兒女。”趙守孝開口説道:“就算親生爹孃一天都沒有養育過我,我也應該給他們一個靈位,讓他們不至於四處漂泊,這是我唯一能為他們做的。”讀者和主角絕是真愛其實趙守孝對親生爹孃並沒有什麼情,不説他冷情,只是從沒有想出過,情又能夠有多少。
“相公,或許,你爹還有可能是活着的。”肖瑤想了想終究還是將這話説出來,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她相信趙守孝已經足以堅強到知道各種真相,況且,有她和孩子們陪在身邊,沒有什麼事情能夠將他打垮的。
“我知道。”趙守孝眼裏閃過堅決,“可我的親爹已經死了,活着的,也絕對不可能會是我的親爹。”
“呵呵,你明白就好,”肖瑤笑着説道,“無論如何,你的想法,你的態度,也是我的。”無論是喜怒哀樂,子總是會一天天地過去,因為今年的乾旱,第二茬水稻的收成很是不樂觀,但多少也有一些。
好在跟着肖瑤他們動作的那些家庭,地裏的紅薯是一串連着一串,玉米的收穫更是喜人,瞧瞧十月份的時候,肖瑤大大的院子裏掛着兩兩套在一起的玉米,沉甸甸的看着實在是喜人極了,至於紅薯,那麼大堆大堆的,肖瑤跟趙守孝説,準備在家裏挖兩個大一點的地窖,好裝糧食。
“好啊,”趙守孝看着在給自己的孩子縫製小襪子,小帽子的小妖,笑呵呵地點頭,“挖地窖不用請什麼人,有大柱和長生哥兩人,再加上我自己就差不多了。”
“恩,”肖瑤點頭,看了一眼在整理菜園子的趙守孝,放下手中的針線活,替他端了一碗熱水,“喝點吧,我們家的菜也夠吃了,你不用這麼辛苦。”
“一點都不辛苦,這一年我都沒怎麼幹活,田地裏的全靠着李大哥找來的人,若是這裏我再不動動,等到來年開,我的動作就生疏了。”趙守孝雖然是這麼説着的,不過,還是將鋤頭放在一邊,接過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來。
“對了,小妖,李大哥説,讓我們冬天裏建房子,那麼冬天的蔬菜我們就不能夠再種了吧?”趙守孝想到什麼開口説道:“現在四個兒子,長大之後就會成家,成家之後還會有自己的兒子孫子,我們是不是應該給他們一人建一座。”
“你想得太遠了,一人建一處房子也不是不行,不過不是現在,”肖瑤笑眯眯的説道:“等到他們打了,懂事了,他們的房子要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去建,現在建好了,他們不喜歡,豈不費了。”趙守孝點頭,“你説得有道理,那麼我們就建一座大一點的房子,像這樣的三間是怎麼也不夠的。”
“放心,這個我會準備的,不過你呢,要負責聯繫建築隊,這一次可不能像去年冬天那樣,找村子裏的人砌磚頭就好了,必須要專業的人,我們不認識,就找李大哥幫忙。”肖瑤笑着説道。
“小妖,你要建一座什麼樣的宅子,竟然要請建築隊,不會是李大哥他們家那麼大的房子吧?”趙守孝開口問道,“那房子好是好?不過,我們沒有錢,這裏是村子裏,建那樣的房子好像不太合適。”
“這個我知道,”肖瑤笑着説道:“不用你心,我會盡快拿出圖紙的。”她的鄉村小別墅,不管是什麼風格的,一定要清新自然,舒適別緻,當然,也要符合大周的風情,她願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卻是絕對不願意苦巴巴地住在茅草屋來憋屈自己,陋室銘那樣的事情完全不是她的風格。
她如今的人生,有體貼的好老公,有可愛的胖娃娃,接下來就應該是享受生活,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有這李青寧撐,她就要怎麼舒適怎麼來。
“恩,這樣我就放心了。”趙守孝開口説道:“今天殺一隻雞,”趙守孝瞥見雞圈裏幾十只雞,老的,小的,青年的都有,了口水,“好久都沒有吃辣子雞了,我想吃了。”
“老規矩,你殺雞,我下廚,嘿嘿其實我也想吃了。”肖瑤笑着接過碗,“一會看着時間,收拾好了叫我啊。”
“好。”中午想吃的美食有了,趙守孝扛起鋤頭就更加有力,回答肖瑤的話帶着張揚的喜悦。
一頓美味的午飯之後,兩人將孩子推到院子裏,讓他們也跟着出來溜溜食,此時,趙守孝對於肖瑤將連愈加的地點從堂屋改到了院子裏是一點意見也沒有,至於那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也不再驚奇,不過,他是一定會將院門管好,一切外面的人能夠偷窺到裏面小妖這樣姿勢的一絲絲可能他都要杜絕。
這邊趙守孝和肖瑤忙着規劃自己以後的家園,忙着帶孩子種菜園子,縣城裏,李青寧將肖瑤的意思帶回去之後,立刻引起了李宏偉的主意,甚至將忙着賺錢的李青軒也招了回來,父子四人在房間裏討論了一個晚上。
練兵的事情和特殊部隊的人員挑選這些事情自然是落在了李宏偉和李青寧父子兩人身上,而李青軒除了賺錢,囤積糧食之外,還要攬下曾經屬於李青寧佈置在各鎮村的農事,好在這些,李青寧都得規規矩矩,管理起來也方便。
至於李青瑜,他沒事做嗎?不,他也很忙,像縣試的事情,在永昌縣,縣試一過,真正的人才會被留下,當然,志向更高遠的,也可以離開,去報效大周,只是,從此之後,他和他的家人直系旁系三代之內,都要遷出永昌縣,並且,無論他的成就之後有多大,或者到了外面落魄成什麼樣,永世不得再回到永昌縣。
這個被強制執行的縣歸看起來是十分的苛刻,不過,這些年,真正的人才,真正有遠見的人是一個都沒有選擇離開,當然,最初也有離開的,輝煌騰達的太少,做官最多也就是一縣縣令,而且絕對不可能是一個有實權的縣令,同樣的,也有從大周來到永昌縣的,被重用的就更是沒有了,畢竟永昌的事物,無論是那個真鎮,不管重要富裕與否,安排的都是親信,大周和永昌縣看似和平相處,實則是兩方都在防備這對方,永昌縣的防備尤其嚴苛。
有些腦子的也應該清楚明白,再加上故土難離,所以,真正的人才都被留了下來,而除去那些不死心的,能得到秀才之名的在永昌也能過得不錯,至少只要你自己不惹事,完全能夠吃飽喝足,安逸地過子,他們都清楚,真正的太平子,也不過如此而已。
或者在外人看來,縣令家的三公子是個只會做學問的書呆子,可是,聰明的人就很明白,人家三公子做學問,是牢牢地將永昌縣的文化,百姓的言論風向掌握在自己手裏,別看着他兩袖清風不理俗事的模樣,實際上他確實永昌縣文人的領頭人。
而遠在京都皇宮內的大周皇帝,也很忙,不過,他的忙碌與趙守孝和肖瑤的幸福不一樣,與李家三兄弟的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也不一樣,他是忙得焦頭爛額,這些子來,早朝他就沒有聽見過一件好事情。
不是這裏受災嚴重,就是那裏糧食缺少,朝堂上吵成一團,一堆一堆地看着他頭疼,一個個解決辦法出來都是那麼的不靠譜,甚至有個白痴竟然提出來將軍隊用的糧草拿來救濟百姓,竟然還有不少人贊同,他坐在龍椅上,差點就氣得一口氣不過來。
不對,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那一百畝水稻前期試驗很成功,六月下旬就收了糧食,收成雖然沒有報上來的那麼誇張,卻也增長了不少,而第二期的種植,因為旱災嚴重,即使他們天天澆水,也減產不少,不過,就算是減產,畝產也比以往的要高。
這對他來説,本來是個好消息,只可惜,現在停在耳朵裏,那就是大大的諷刺,諷刺他的多疑,諷刺他不夠果斷,永昌縣,李家的,你們果然是好得很,這是赤果果地打朕的耳光。
只是,在大周皇帝輾轉了一夜,咬牙切齒地上朝之後,大臣上奏最準確的受災情況,結果,在大周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是嚴重或者輕微的受災,唯獨那巴掌大的地方,一個標記都沒有,“這是什麼地方?”大周皇帝心裏是有數的,只是他不願意承認而已。
覺到皇帝陛下的怒氣,大臣們一個個膽戰心驚,還是站在左邊的將軍神複雜地看着那個地方,站出來,“皇上,那裏是永昌縣。”果然,這句話點燃了皇帝陛下的怒火,“碰,”永昌縣,為什麼,他最最巴不得的,降臨天災*的地方,甚至恨不得一場禍事讓這個縣的人全部死光光,那樣,他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收復這個地方。
可為什麼?這麼幾百年來,大周經歷了各種的風風雨雨才到了今天,而那永昌縣卻是一帆風順的走到現在,十多年前的災害永昌縣是處理得最好的,二十多年的戰爭,永昌縣從未打過敗仗,損失同樣是最小的。
太祖啊,你為什麼要留下那樣的遺訓,大周皇帝太明白了,這永昌縣就是他們心頭的一刺,一個拔不出來只能任他痛着的刺。
“左右丞相,趙將軍,秦將軍,吳將軍,跟朕到書房。”許是火夠了,大周皇帝陛下恢復冷靜,很是霸氣地説道,臨走前,還看了一眼地圖上永昌縣所在的位置,朕倒是要看看能特殊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