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140徵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

縱是做了神仙天帝,也要煩心孫女兒好好兒的天庭不呆,非要往下界洗澡,叫個放牛的偷了衣裳之後便鐵了心要與這窮小子過一輩子,長輩將她帶回天上,她依舊忘不了這偷女人衣裳的臭氓。

天帝尚且如此,人君亦不能免俗。九哥自落地起,直至幼子病癒,亦是一把辛酸血淚。原道考驗已過,往後自可安心做事,不想太皇太后又病了。九哥一口氣憋在口,想散也散不開去。

太皇太后歷事四朝,壽近八旬,照説也是時候病上一病了,內外一想她這年紀,也都釋然,內外命婦、宗室外戚皆問安。皇太后、淑太妃兩個侄女兒侍疾牀前,皇后、孝愍太子妃噓寒問暖,又有廣平長公主等皇女,原侯家等外戚,皆來。

九哥做人嗣孫,縱有子在前支應,也於理政之外常往問候。又詢問御醫,究竟為何。本朝倒不興個“治不好朕殺你全家”太皇太后又是高壽之人,御醫心裏從容,面上也作愁苦狀,回道:“臣與官家説實話,太皇太后壽高,都是些個有年紀人的病兒,只好靜養,且看天意。若叫臣等將太皇太后治到如年輕人,抑若是保着長生不老,那卻是神仙的勾當,非臣等力所能及了——臣等不敢欺君。”御醫這話説得極大膽,九哥聽了小有不悦之意,沉聲道:“爾等只管用心醫治,休拿這等‘天意’的話來搪與我。便是要‘聽人命’,爾等也須‘盡人事’。”御醫心頭一顫,這才有些慌張,跪下道:“臣等自當竭盡所能。”九哥這才放他去了。

慈壽殿裏,因人多,皇太后便説:“這麼些個人鬧鬧哄哄,吵得人頭疼,縱沒病,也叫鬧得心煩。問安的都不須進宮,親戚們分班罷。”玉姐聽她這般説,暗想,我也正是這個主意哩,卻又不知她要如何分派了。玉姐心裏,實是不想與皇太后一班,她此時方悟秀英所言之事。若太皇太后真個撒手西去,留下皇太后與她打擂台,她固不怵,也要難受。想着,便與孝愍太子妃換了個眼

王氏心裏極明白,皇后這是不想與皇太后對上,便要用着她了。她卻並不在意,她隱忍是為着女兒,如今女兒也出門子了,前報説有身子了,只消生個兒子,便是站穩了,她也不須擔心因她待皇太后不好,壞了女兒名聲使女兒嫁不出去。王氏與皇太后的冤仇,這輩子也清不了,不與皇太后添添堵,她生怕死後無顏見孝愍太子哩。

當下王氏便請纓要與皇太后一班,淑太妃便笑道:“正好兒,皇太后與我都是侍奉娘娘久的,皇太后教導着你,我便討個差使,襄助皇后罷。”若是換個地方兒換個人,這便旬王氏與淑太妃目無皇后,搶先將話兒都説了,此時説將出來,卻是為皇后出頭。皇太后心中暗惱,她也不與皇后一班,雖王氏看着討厭,這皇后比王氏還叫人心煩。然這安排的話兒當由她來説,由王氏與淑太妃説將出來,顯是這兩個為皇后出頭,卻是三人抱作一團,將她看做對手了。

皇太后暗自忍自,心道,太皇太后難道真個能千秋萬代?你們與我等着。冷聲道:“既這麼着,便分作兩班罷。”當下作派,淑太妃與玉姐、廣平長公主、王氏之女郡主一班,皇太后與王氏、原侯夫人等一班,餘者悉令歸府,毋擾太皇太后休養。眾人便知,太皇太后雖説病重,卻不致彌留。

玉姐復言:“皇太后與淑太妃皆侍疾來,兩位妹子卻無人照看了。”因言將這兩個小的與先帝留下的一個老才人看管。這老才人平素吃齋唸佛,又無個親生兒女,於兩宮面前好似個桌子、椅子,一言不發。今太皇太后病重,無人分派她活計,正頗不自安,聽着有差遣,卻正合她意。

頭一天該着是玉姐當班,皇太后一甩袖兒,回慈明殿去了。留下玉姐與淑太妃等看顧太皇太后,説是看顧,太皇太后身側自有宮女宦官,這些個人侍奉久,比之娘娘們更會伺候人。玉姐與淑太妃等不過守着榻前聊天而已,玉姐細細打量淑太妃,卻見淑太妃説不幾句,便要拿眼睛略看一看太皇太后,不由暗暗點頭,這才是真個關心太皇太后的人呢。

到得午時,九哥前頭忙完,又來探望太皇太后。淑太妃見着他,卻不避讓,蓋因淑太妃年已五旬,忌諱上頭便少了許多。九哥與她見了半禮,才問玉姐:“娘娘如何了?”玉姐道:“才吃了藥,睡下了。”淑太妃道:“娘娘原囑咐的,官家若前頭事忙,休掛心後頭,有年紀的人了,有些個病痛也是常理。又説雖今年不是考進士的年份兒,開又要耕種又有秀才試等等,官家也不得閒,萬以國事為重。”九哥心道,這淑太妃若當年做了皇后,總要比那一位好些兒。便也和顏以對,見着廣平長公主也叫“阿姐”對着王氏之女也誇了鄭隆幾句。又想太皇太后畢竟是有歲數的老人,若非成心生事,倒也頗通事理,倒有幾分可敬。

————————淑太妃轉述太皇太后之語,恰也説着點子上去了,耕之事,各地有早有遲,因氣候而異,這秀才試卻是一總在同一天裏開始。九哥不免扳着指頭算着子,等待各地上報今年取中的秀才人數,盤算着將出多少舉人,兩年後又有多少進士供他差遣。

玉姐猶侍奉太皇太后湯藥,太皇太后素來畏苦,御醫們都曉得她這病兒,開的藥裏總是盡力休那般苦。卻不想從來“良藥苦口”太皇太后吃藥從來費力。玉姐便叫備了好些個糖,待太皇太后吃完藥,好拿糖與她吃。

太皇太后喜道:“這個糖味兒好。”玉姐笑道:“特特熬的,是江州那處的辦法,要論吃甜,還是南方。”她兩個倒好似親祖孫一般了,看得淑太妃不由嘆氣。

不想御醫偏又來叫人討厭,聽説太皇太后吃藥後又吃糖,忙來勸:“吃這藥,還須少吃糖為妙。”太皇太后極生氣,然説話卻不緊不慢:“這是要苦死我麼?”御醫連説不敢,復小心道:“臣這裏倒有道甜水的辦法,雖不如糖來得甜,卻可解苦味。”玉姐道:“何不早説?”御醫唯唯,回卻將這秘方説與玉姐:“回娘娘,就是清水。人若食苦時,再飲清水,口有回甘。”玉姐目瞪口呆。玉姐悄了口藥汁子,又喝口清口,果與御醫説的一般無二。暗想,這倒是個好法子。

御醫的法子着實有效,太皇太后每飲完藥再喝清水時,不過嘀咕兩句:“不如糖甜,聊勝於無。”她本因老而病,將養半月便能起身,不幾便痊癒。只從此行動便須扶杖,又要人攙扶而已。

玉姐於太皇太后病癒之後,方才曉得,洪謙命金哥今年下場,不免掛心。掐着指頭算着考完,便宣秀英入宮來問話。秀英卻先問太皇太后安,玉姐道:“娘娘是痊癒了,只是這番好了之後,行動便極遲緩,説個話兒也慢、走個路兒也慢、喝口茶兒也慢,我看是有些個不大中用了。若説旁的,倒還好。”秀英不免愁道:“你還是與皇太后好生説説話兒罷。哄得她好了時,後免教她與你對上。”玉姐聽了,笑道:“早就對上了哩,我不過懶待管她罷了。她還能怎地?”秀英見她並不聽説,不免添上一愁。卻聽玉姐又問金哥事:“他今年好有十六了,按律算是成丁了,中與不中,都好叫搬出完婚了哩。縱爹孃想留他,我怕他也不肯多住哩。”秀英道:“是哩,房兒都與他收拾好了,只等中了,便好與親家説,叫他娶過門。”玉姐道:“怎地非要等到今年才考來?該當早二年考着,中了便是得了,不中也好迴旋。”秀英這才道:“原叫他早些考來,卻是他阿婆病了,他又侍疾。我與他爹都説,與我們,他自去考,他偏不聽來!可不就耽誤了?”玉姐嗟嘆良久,道:“只盼着天憐他這片心,好叫他一舉中了罷。”又埋怨金哥“何時養成的犟脾氣,凡事不肯多看一些兒”秀英道:“不由人哩,他打小兒他阿婆便心疼他,他爹説,與其硬着他去,叫他心神不寧考不好,不如留在家裏。”玉姐道:“那便也罷了。”秀英卻又説玉姐:“前番三郎病着,娘娘也不與我説來,到將好了我才曉得,如今卻如何了?”玉姐道:“好叫娘知道,三郎如今有個小名兒了,九哥説,叫佛奴。與他佛前寄個名兒,好養活。”秀英因念一聲佛,也説好事。

母女兩個又閒話許久,臨別,玉姐囑咐道:“若金哥中了,千萬早與我説一兒。”秀英應允而去。

————————不多時出了榜來,金哥總算中一秀才,秀英喜滋滋來與玉姐報喜,且説:“這般倒好與親家説,與他成親了。辦喜事兒也好有光彩。”玉姐道:“我這裏倒好有些物事與他成親時使。”秀英推辭道:“娘娘先與了他宅子,現便休與他許多物事,免叫人説。家下近年來也頗有些個家業,手頭也寬裕了些兒。那兩個又小,且不爭這一口。”玉姐問道:“可是往穗州那處的事兒?”秀英笑道:“也有穗州,咱還是多在江州,畢竟是家鄉,穗州那處去的人又多,與人起爭執便不好。”玉姐道:“官家不喜人兼併,咱家田地,夠使便罷了,休要惹眼。”秀英為難道:“家裏三個孽障,一分便要分沒了,總要多置些田地哩。”玉姐道:“真個如此,便與他們置幾處鋪子也好過單盯着田地。”好説歹説,秀英方道:“我與他們一人百頃田,餘下置鋪子,再少,我怕他們過不好哩。”玉姐道:“那也便罷了。好與娘説一聲兒,他們的前程不在這些個上頭。”秀英道:“娘娘説的道理我都懂,只是掙前程為的是甚?除開為民請命,還不是為了吃穿?”玉姐啞然。還是秀英見玉姐面不大好看,自説自話:“咱也不敢貪心,説百頃便百頃。”玉姐失笑道:“娘可記着了這個話。”母女兩個説一回話,秀英辭去。

九哥來時,玉姐便將金哥中了秀才,將要成婚之事説與九哥來聽。九哥於江州時同金哥頗,笑道:“咱便也湊個熱鬧,多與他些賀儀。”又思金哥將要分出去住,好多看顧些兒,屆時可示意酈玉堂一家、王氏之女郡主等往去道賀。

他兩個説得正開心處,卻不想秀英尋人擇卜吉,原當五月裏有吉的,卻又與金哥生相沖,八月裏的吉又與董氏八字不合,只得拖延至次年。九哥卻沒個心思再嘆他兩個婚事不巧了——今年北方漸生出些兒旱相來,須早作準備。

北方原是兼併頗重的地方,士紳財主地多、小民地少,一旦有災變,士紳或可隨,小民便要離失所,一旦有人挑唆,極易再成民變。